新周刊:保罗.索莱里为未来设计一座没有汽车的城市 -_薛中_新浪博客


新周刊:保罗.索莱里为未来设计一座没有汽车的城市 <wbr>-   这是建筑界{zd0}的浪漫。靠着贩售“索莱里风铃”,他在沙漠里建起了一个与传统理论xx相悖的城市一一学生和志愿者成了他的市民,在里面繁衍出了下一代;先锋建筑师和环保主义者成了他的信徒,将目光投向了下一个时代。

 

  “城市吞噬着地球,耗费巨量能源……照此发展下去,需要10个地球才能支撑。”2007年,在环保纪录片《第11小时》中被称为“世界生态建筑之父”的保罗-索莱里警告世人。

  “这千百年来造就的一切,亟待蜕变,刻不容缓。”2009年12月,在北京前门的一个艺术中心,来中国参加论坛的、90岁的保罗·索莱里如是说。

  1800年,全球拥有100万人口的城市只有一个,而1900年就有13个,可到了1990年已经有300个。城市吞噬着能源,污染着环境,新能源、新材料、新交通、新生活方式的口号怎么xx?在索莱里眼中,中国恰是最适合开始这场“蜕变”的土地:跳过西方社会的发展模式,让城市以线性发展、向高空发展。

  这便是保罗·索莱里的城市主张,简约线性城市——建起20层或更高的连续城市带,可延伸至几公里;用步行实现交通;用太阳能照明、取暖、制冷,用光电能系统生产清洁能源,用风能发电机为城市制造可再生能源,甚至还用“能源坡”使城市农业成为可能。

  这不是一个空想,在此之前,他已经成功建成了一个乌托邦般的城市实验室——沙漠中的阿科桑蒂(Arcosanti)。

  拒绝汽车的城市实验室

  早在半世纪前,索莱里就提出了“arcology”的概念:ecology(生态)+architecture(建筑)——所有热源、冷源和生活所需通过建筑设计,运用物理效应而获得,这最终能得到一座真正自给自足的绿色城市。

  他从没停止过对城市生态与社会问题的研究——1956年,他定居斯科茨代尔,像工人般光着上身筑土打基,倾力打造了他的{dy}个生态建筑科桑蒂;1970年,他干脆在亚利桑那中部沙漠区,买下4000多英亩的高地,开始他{zj1}野心的作品阿科桑蒂,将他的生态建筑理论实体化。

  索莱里认为人类对机动车的依赖恶化了环境污染、空间拥堵和人际隔离。因此阿科桑蒂试图通过建造一个立体的、步行的城市,这个城市拒绝向外扩张。“我认识到必须对无边蔓延的城市进行彻底改造,将其建成紧凑的、整合的、立体的城市。”索莱里认为人们想在远郊散居的同时拥有高效公共运输系统,这纯属痴心妄想,“我们的社会拥塞着汽车,其数量即将突破6亿。更有甚者,建立在汽车轮子上的文化,势必导致居住地分散,更无可避免地隔绝人际来往、扼杀新兴事物,打破文化与文明相得益彰的状态。”

  根据索莱里的生态建筑理论,阿科桑蒂的建筑物功用复合多样,利用太阳能实现照明、取暖和制冷。大部分人喜欢采用下面的说法评价他的城市:“公寓、商业、产品、技术、开放空间、工作室、教育和文化场所都仅在咫尺之遥,与此同时人的隐私权得到{zd0}保障。”

  世界生态建筑之父的“索莱里风铃”

  索莱里一直主张城市要绿色,高整合、低消耗,反对无序扩张、能源浪费和人际疏离。遗憾的是,索莱里虽然绘制过无数建筑手稿,但几乎无人为他的城市实验买单,因为它们总被看成人们经验之外的城市。事实上,他靠出售自己用陶瓷或青铜制作的“索莱里风铃”,以及演讲和授课费来维持实验——1950年,索莱里在意大利承接设计一座名为CeramicArtistica Solimene的大型陶瓷厂,如今已是意大利的历史性地标。在那段日子,索莱里曾以陶瓷艺术家的身份工作,他制作的陶瓷风铃、青铜风铃和雕塑方面的成就得到了世人的承认——游客购买他的“索莱里风铃”,他就用来做研究经费。

  “多年来,我们的实验主要受阻于没有足够庞大的资金支持,因为我们没有足够的力量真正争取大部分民众和国家的支持。我们并不试图为城市发展提供{zj2}的解决方案和模式。我们能做的是通过这个实验室,来反对一些基本理念,并将它们系统化。这些理念可以落实到任何一个城市中来。”索莱里说他非常小心,避免任何人为的因素阻碍它的缓慢发展。

  生态建筑之父的思想令不少人着迷,已经超过6000多名志愿者专程赶赴阿科桑蒂搞建设。60~80位居民长住于此,而且还有家庭在这繁衍了下一代。他们承担设计、建设、景观、维护、烹饪、木工、金属锻造、陶器、园艺、交流和管理等工作,尽管薪水比美国最贫困线高一点,尽管整整造了40年,才刚完成规划的2%,但这并不妨碍越来越多人知道阿科桑蒂,越来越多的学生和志愿者成为阿科桑蒂的居民。

  学建筑的日本人田村富昭70年代中期一看到索莱里的建筑作品就着迷了,他申请加入了项目。1975年他去阿科桑蒂跟随索莱里至今。他说索莱里让大家特别注意汽车对日常生活的影响。汽车在此绝迹,生活在阿科桑蒂,10分钟步行足矣,阿科桑蒂与外界{wy}的相连是没有铺过的土路。

  没有汽车,没有废气,也没有噪音,房屋全部朝南,穹顶精雕细琢,站在任何一个角度,都可望见地平线。因为索莱里认为开阔的视野有助于人们舒缓压力。田村富昭告诉《新周刊》:“在此既享有城市的东西,又享有自然的东西。阿科桑蒂的实验就是想说明:你本身不需要太大的空间,但你必须方便地到达你想去的地方。”

  土地不可再生,能源只会更稀缺。田园牧歌似的阿科桑蒂,已证明索莱里的实验是迷人的。“简约线性城市”的确能将土地解放出来,能遏止城市无计划蔓延,还能改变高消耗的生活方式——在诠释他的城市乌托邦梦想时,索莱里所用的语言充满了浪漫的诗意:“简约线性城市力图将物质转化为精神,它是由人类圈编织而成的彩带,在生物圈随风飘舞。”

  实际上,基于“生态建筑”的“简约线性城市”方案中强调的更多是理性,涉及的内容也远远超出了建筑学范畴,而是涵盖物理、数学、生态,乃至全新生活方式的繁复体系。不妨说,索莱里对“立体建筑”的理解是一整套哲学思想,空间上的高和大早已不是他xx的重点。

  “简约线性城市”的中国语境

  当今中国,即便在建筑界内部,也很少有人能真正领受索莱里建筑思想。尽管他开创的“生态建筑”已经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作为建筑师,他的设计手稿一向被当作外星作品,从未赢得过一份雇主委约。他倾注40年心血,亲手建造的“城市实验室”阿科桑蒂,也由于缺乏资金支持,至今只完成总体规划的2%。

  那么,索莱里的创想和实践,如何能在中国的语境下实现和实施?

  “地球需要全新的蜕变,而中国正是实现这蜕变的{zj0}土壤。比如,一是竹文化。在中国(以及其他)文化中,随处可见,竹子建造成我们的房子,我们的家具,我们用来做饭的厨具,我们的休闲设备,我们的景观美化,甚至建成我们的神殿和剧院,等等。二是稻米。一种养活了数亿人口的植物,同时,它又能创造出有序、美丽的景观,这等于是简约在循环。”索莱里说。

  在他看来,“美国文化面临着的问题中,最危险的是物质主义,这是贪婪的直接后果。‘任何东西都是可出售的’成了口号……总之,金钱至上。{jd1}的物质主义已发展到极限,美国梦的‘实现’即是征兆。远离城市的散居模式给美国社会带来了无尽烦恼,物流瘫痪只是冰山一角。对此,改良已为时太晚,无济于事。简约的中国文化,必须控制住物质主义的倾向,在它渗入中国文化之前”。

  在位于北京前门的“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展厅中,索莱里的“简约线性城市”三维模型让人很难将其与现在的中国城市建筑联系起来。几十年来,坐落在亚利桑那荒漠中的阿科桑蒂始终远西方投资者的视界,而“简约线性城市”距未来中国又有多远的距离,一切实在无从预期。这位耄耋老人多半并未希求让中国的现实为自己的梦想买单,而只是给我们送来一点关于未来的构想。

  专访保罗·索莱里:上亿辆汽车穿梭在中国城市中,那简直不可理喻

  《新周刊》:你的“简约线性城市”理论,建设20层或更高的连续城市带,延伸至几公里,这种设想能否在中国实施?

  保罗·索莱里:中国和所有国家一样,正处于积极的转型期,大规模建设新城。我从新闻中了解到中国激增了200多个新兴城市,发展速度实在A快了,在我看来非常危险。新城市大多是“车轮上的城市”,这是个悲剧。汽车的增长让中国处在一个尴尬的发展倾向中。

  对13亿中国人民来说,汽车背上的田园式乌托邦纯属臆造,因为地球不可能接纳,更不会为之服务。上亿辆汽车穿梭在中国的城市中,那简直不可理喻。我认为,与其建造200多座“车轮上的城市”,不妨将这些城市建在基于人行道、自行车和公共交通系统上。每个城市都在生长,与其让城市里辐射状无序扩张,不如让城市以线性发展、向高空发展,尽可能放慢速度使我们自己适应新的时代和新的速度。

  我的“简约线性城市”系统由生态建筑模块组成一串,让我们70亿人口都能满足居住的需求。中国特有的问题是农民为了寻求城市生活和在城市中被雇用而抛弃了土地,他们的数量相当于美国整个的人口数量。这就需要提供一个计划:把城市带到农村中去,取代以往城市被拥挤、混乱的人口侵袭。“简约线性城市”通过嵌入、穿透上地,用一种整洁、有序、统一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比如,简约线性城市对北京的方案,北京已经有6环了,不能再扩大了。可以在北京周围建立一些小的卫星城市,一个长条,或者是圆弧形的。

  “简约线性城市”的居民非常喜欢这种工作和居住合二为一的方式,一切都能以步行的模式来解决:在农场工作的同时,也居住在城镇上。顺便说一下,这也是古老的欧洲生活传统。所以线性和简约是人类生活的范本,未来的人类将生活在安全的环境种。

 


来源:

Powered by bShare.

郑重声明:资讯 【新周刊:保罗.索莱里为未来设计一座没有汽车的城市 -_薛中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