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震后反思:农村建筑抗震亟待投入_浩新建筑_新浪博客

4月21日,玉树地震后的第八天,全国哀悼日。

上午10时,结古镇各路救援官兵开始了{zh1}一次大规模拉网式搜救。时间无情地流逝,再从废墟中挽救更多的生命,只能寄希望于奇迹。

截至4月22日下午5时,此次地震造成死亡人数上升到2187人,另有80人失踪,12135人受伤。

伤亡绝大部分都是建筑物倒塌造成的。4月17日,青海省地震局局长张新基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灾区设防薄弱,是房屋损失严重的重要原因。

地震发生的第二日(4月15日),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派出的{sg}专家组就抵达玉树,以对当地建筑的损坏情况做应急评估。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专家组成员告诉记者,从初步的现场评估来看,灾区房屋抗震能力太弱、普遍未采取抗震措施,绝大多数的房子都没有正规的设计,显然难以抵御中心烈度达9度的大地震。

“中国农村大部分房子都是这样的。如果地震发生在别的地方,也会有同样的结果。”他直言。

结构不同,结果大不同

玉树州州府所在地结古镇,藏语意为“货物集散的地方”,古来就是青、川、藏三地的重要贸易集散地和交通枢纽。

如今,记者举目望去,街道、广场、山坡上,却到处都是废墟、危房和帐篷。

位于民主路上的青海省银监局玉树分局办公楼和家属楼,是难得的例外。总高度为三层、拥有25个房间的办公楼,只在入口的楼梯处有一些破损。家属楼也完好无损,承重墙连裂缝都没有。住在其中的23户人家无一伤亡。

现任监管一科科长的扎西宋江告诉记者,这两栋楼于2004年开始修建,2005年11月投入使用。每平方米建筑成本接近3000元,但在当地的公共建筑中,只能算中等水平。之所以表现出较强的抗震能力,在他看来,和严格的全程监督显然密不可分。

当时,这个工程的整个招标和施工、监理,都被置于严格监督之下。以地基为例,当地常见做法是把碎石头倒进去,再加水泥凝固;他们却要求全都要灌浇,即把钢筋放进去后再把水泥灌进去。

扎西宋江坦言,当初并没有特意想到抗震问题,只是希望地基更牢稳一些,以便长期使用。

除了这座楼,但凡经正规设计、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的建筑,严重破坏以及倒塌的比例只有大约五分之一。

参与此次灾后评估的建设部工程抗震研究所副总工程师薛彦涛也对记者证实,像玉树分局这样只需简单加固就可以继续使用的建筑非常少,但xx倒塌的,也只有10%到15%左右。在他看来,这些框架结构建筑,即使有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只要不倒塌,就能给人留出生路。哪怕需要重建,都能称得上经受了考验,“是符合预期的”。

砖瓦结构以及土木结构的房屋,是当地民居的主流,此次则遭遇灭顶之灾。在极重灾区结古镇,土木、砖木结构房屋几乎全部倒塌或严重破坏。

玉树地震灾情应急评估的主要负责人、青海省建设厅总工程师王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直言,地震之下,这些民房基本倒塌。

当然,很多房屋受损严重,除了结构本身的缺陷,亦与设计和施工不够规范有关。薛彦涛告诉记者,在震中地区,未经过正规设计和施工的混凝土砌块建筑,几乎全部倒塌。经过正规设计和施工的,倒塌情况就少得多。

学校和医院,依旧有“短板”

自2008年汶川特大地震后,学校、医院以及电力、煤气等城市“生命线工程”的抗震设防,就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

中国政府亦启动了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敦促各地彻查,并对不符合抗震要求的旧校舍进行改造。2009年5月正式生效的新修订后的《防震减灾法》明确规定,对于已经建成的学校、医院等建设工程,未采取抗震设防措施或者未达到要求的,均应当进行抗震性能鉴定,并采取必要的抗震加固措施。

令人遗憾的是,专家初步评估显示,无论是学院还是医院,在此次地震中建筑震害仍较为严重。

在4月22日的新闻发布会上,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才让太称,截至4月21日18时,地震共造成207名学生死亡,其中在校内死亡73人。相对于22019名学生,死亡比例不足1%。

然而,业内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提醒说,上述数字并不足以客观反映这次学校的受灾程度。

经初步统计,震区(玉树县及州府所在地)因地震坍塌的校舍36572平方米,占震区校舍总面积的37.26%;未坍塌但结构受到严重损毁不能使用的校舍61574平方米,也占到了总校舍面积的62.74%。

以受灾最为严重的玉树县第三xx小学为例,有八成房屋在地震中倒塌。

根据2008年修订的《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玉树的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15g。很显然,当地学校中的大量平房,都难以达到这一要求。

针对校舍大面积损毁的现状,青海省教育厅副厅长高海滨对记者表示,汶川地震后,确实对各县学校进行了加固。新建校舍都完好无损,但之前的校舍还是不够坚固。

“毕竟欠账较多。”高海滨解释说,不是没有按照国家的要求做,只能一步步来。

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建筑专家对记者证实,汶川地震后,当地的确采取了措施加固校舍。遗憾的是,受财力等各方面因素制约,不少校舍还仅仅处于测量和评估阶段,未真正开始加固工程。

医院在地震中间的损毁也比较严重。玉树县医院、妇幼保健院以及不少乡镇卫生院,都损失惨重,基本上丧失了功能。玉树县妇幼保健院医护大楼成为一片废墟,连一间产房都没有留下。

农村抗震,出路何在

成本问题,无疑是制约建筑抗震性能的重要瓶颈。

位于玉树地震震中的上拉秀乡的加吉娘生态移民区,可容纳508户居民。其中229户,都是2003年为响应国家保护“三江源”战略,实施“退牧还草”政策,从牧区集中搬来的,住在加吉娘生态移民老区。此外,还有70多户是2007年左右搬进来的,住在新区。

据记者了解,新区情况尚好,70多户中只有一两户房子倒了。老区的情况则很严重,房子几乎全部倒塌,229户中有20多人死亡,其余大多数也都不同程度受伤。

玉树州建设局局长尕玛朋措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加吉娘移民社区的倒塌较为严重。

他解释说,当时每户可用于房屋建设的,只有4万元;以面积60平方米计算,每平方米的造价只有几百元。这种情况下,便会降低工程标准,自然影响了抗震性能。

还有个别牧民擅自拆除承重墙,亦对结构产生了影响。尽管发现后曾责令修复、完善、加固,终归伤了整个结构的元气。

从两年前的汶川特大地震到此次的玉树地震,农村建筑在抗震设防方面的“盲区”,已经暴露无遗。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工程质量监管处处长曾宪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承认,之前的整个监管只能覆盖到县城以及城镇层面,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根本无力顾及。直到2009年,中国政府才决定投入40亿元,用于扩大农村危房改造工程试点。

在清华大学教授罗开海看来,提高农村民居的抗震设防能力,并不存在技术上的问题。很大程度上仍取决于政策制定者的决心,包括增加投资,以及加强对当地建筑施工人员的技术培训等。

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教授、博士导师叶列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呼吁政府加大这方面的投入。长期从事工程抗震研究的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工程专业委员会副主任王亚勇也建议,中央政府应加大投入,同时带动地方和个人形成合力,共同解决农村建筑抗震问题。

据他测算,如果在原有农村住宅上,外加构造柱和圈梁加固,每平方米成本不超过100元。按每个农户100平方米计算,总投入只有1万元左右。

“全国农村的建筑危险排除和加固补强,应该全面开展起来。不然一旦遭遇地震,受灾的总是最穷、人最多的农村地区。”王亚勇呼吁。

据了解,玉树地震发生后,灾情应急评估和重建规划同步进行,并要求于4月26日提交报告。

4月22日上午,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民政部新闻发言人、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表示,民政部等部门将力争在4月底前完成灾害评估工作,灾区重建施工最早将于5月开始。相关部门正争取尽快开展{yj}性安置工作,灾后重建规划编制的组织实施工作正在全力开展。

如果能以玉树灾后重建为契机,切实推动整个农村的抗震设防进程,无疑将是不幸中的幸事。毕竟,中国有7亿人口生活在农村,其中约5.7亿人居住在地震高烈度区。据统计,最近十年来发生的99%以上的破坏性地震,都发生在农村地区。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玉树震后反思:农村建筑抗震亟待投入_浩新建筑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