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寨{dy}井_CCTV《军事纪实》_新浪博客

 

一个没有水井的苗家山寨,在旱情来袭之时,迎来了打井的解放军xx。勘测选址、钻机启动,打井官兵遇到了什么样的难题,苗寨村民又是如何期盼?《军事纪实》赶赴云南旱区采访的记者向您讲述打井故事。《军事纪实》4月13日20:03播出《苗寨{dy}井》,敬请收看!

 

“草原水神”赶赴旱区

4月3日,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茂龙村,记者问村民:“你们去哪里啊,我们去瞧他们。”

村民:“我们谢谢你们来帮助我们,我们老是困难水,我们真是谢谢你们。你们好,你们找来(水)给我们吃,水我们都是筹钱买的。”

记者:“你们今天穿的衣服好漂亮呀!”

村民:“我们结婚的衣服,我们喜欢,你们战士来了,我们也是喜欢就像结婚一样高兴,我们才穿这个。真好看!感谢解放军支持我们苗家。”

这是4月3日《军事纪实》栏目赴云南旱区采访的记者在茂龙村看到的场景,虽然干旱给这里的群众带来了愁苦和生活上的困难,但解放军来了,村民们都坚信自己的生活很快就会发生改变。

北京xx给水工程团是一支野战给水保障xx,他们担负水源勘测、水源地开辟、给水站构筑的重任,同时执行抢险救灾和支援地方经济建设等特殊任务,被百姓们誉为“草原水神”。

面对西南旱情,这支给水xx2010年3月29日从内蒙古呼和浩特市xx驻地赶赴西南旱区。

2010年4月2日凌晨,在茂龙村的土地上,竖起了一座高高的井台,而像这样的井台,在云南、广西两省旱区一共有10架。

茂龙村地处云南山区,是一个近万人的苗族山寨,虽然往日这里风景秀丽,但因为缺水,经济并不发达,群众生活比较困难。

往年这里的每亩土地有400公斤的收成,但今年几乎颗粒无收。这里的红土地,也因为干旱,变成了细沙状,到处尘土飞扬;连当地里最容易成活的竹子也都枯黄了。

多少年来,这个苗族山寨,祖祖辈辈都没有水井,村民们都是用水窖积攒雨水生活、生产。可谁也没有想到,今年天气大旱,水窖里的水干了,村民的生活遇到了困难。

 

打井困难重重

这次到茂龙村打井的给水团官兵有20多人,他们自4月2日进驻这后,一直在进行井位选址工作。因为没有茂龙村详细的水文地质资料,这项工作进展缓慢。

为了向记者介绍清楚情况,团里的工程师带记者来到离茂龙村1公里的地方。

记者眼前的这块地方,就是工程师推断水源{zd0}的地方,但云南省禄劝县有很多地方都有xx地下溶洞,一旦遇到溶洞,井就没法打了。

选井位时,既要确定地下有水源,又要避开溶洞,因此先进的勘测手段必不可少,物探车就是其中之一。它的作用就像是给地球做CT一样,可以勘测出地下的地质情况。为了提高成井的可能性,给水工程团的官兵绕着茂龙村做了详细的地质勘察。

团工程师告诉记者有岩石的地方就有含水层,最终给水团官兵在茂龙村村民聚居地两公里处设置了井台。

在给水团进驻的第四天,记者在井台旁边看到了很多从地下打捞上来红色泥土。

红泥土层是不含水的,但却是打井时钻头必经的地质层。

这里的村民们十分清楚,在屏山镇茂龙村,数百年以来都是贫水村要想在这里很快打出水来并不容易。

就在解放军进驻的前几天,寨里的村民也曾尝试着在自己打井,但没打多久就打不下去了。

寨里的村民,花了十天时间,打出这口约两米深的井,可是现在挖不下去了,我们看到的只有从地下渗出的一汪发臭并腐烂的地下水。在这样的地质条件下,给水团的官兵能打出水来吗?

4月6日给水团官兵在井台上奋战了{yt},但井只打了6米深,如果照这样的进度,什么时候才能打出水来?

此时,红粘土层是打井的{zd0}阻碍。

发现了红土层的特点,给水团工程团的指挥员立刻在现场对钻头进行了研究。凭借多年的打井经验,在更换了钻头后,工程进度的问题总算解决了。

在给水工程团官兵进驻苗寨的这几天里,村里的百姓每天吃完饭后都会来井台看看,他们对解放军打井充满信心。

茂龙村龙潭小学学生:“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解放军叔叔你们辛苦了,你们在烈日下为我们打井,这种精神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我们一定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为我们祖国的明天尽一份力量。”

也许这张和解放军叔叔的合影,会让村里孩子们一辈子都不会忘记,是解放军来苗寨打下了{dy}口井。

在苗寨的孩子、老师和所有村民的心中,给水工程团的解放军战士就是他们的恩人,寨子里什么时候能打出水来,是他们每天最关心的事儿……

 

苗寨{dy}井

4月7日深夜,为了能早日打出水来,给水团的官兵昼夜奋战,20多名官兵分三班倒,24小时不停机。下了夜班的战士,回到野营帐篷里后,每天都是在机器的轰鸣声中睡着的,而接班的战士还将连夜奋战。

钻机启动的第二天,打井工程有了突破性进展。钻头深入地下15米,穿透了红泥土层,进入岩石层。但岩石层结构坚硬并不好打。

打岩石层,同样遇到了工程进度不快的问题,但这回给水团的官兵已经有了经验,他们选择了一种叫空压机的装置,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给水工程团工程师李本建:“它是利用,像打风钻一样的,实际上它是风钻一样的,我们把强气流通过管道输送到钻头那儿形成一个冲击气,推动钻头冲击地下的岩石使它粉碎以后,到了地下有水,水和气再加上岩粉形成混合物{zh1}喷出井口。”

用这种方法打井,很快速度达到了每小时进深20米,按照这种速度打下去,即便是百米深,用不了几个小时可能就可以见水了。

4月8日上午10点,一个好消息突然出现了,在井深打到80多米的时候,看到有少量井水夹杂着泥浆喷涌而出。但工程师告诉记者,见水并不一定代表就能成井。

从采用空压机钻井开始,到现在已经过去10多个小时,打井工程依然紧张有序地进行着。

随着喷涌而出的水量越来越大,给水团的官兵确定马上就可以成井了。

听说寨子里就快打出水井了,村里的老老少少又都换上了节日的盛装,他们要到这个祖祖辈辈都没见过的水井前看一看。这次,连村里70多岁得高望重的老人也来了。

虽然和茂龙村的村民沟通起来有些语言不便,但记者看到寨子里的村民们采摘了很多松针,满载着牲口,这些都是为井台官兵准备的。

寨子里的男女老少,还专门为解放军官兵排练了一首歌曲,准备把他们最动人的歌声送给解放军,虽然他们不是专业的合唱团,但他们唱得那么真诚、质朴,唱出了多少年来苗寨老少对水源的渴望和对解放军官兵的无限感谢……

他们从此告别了靠天吃饭,考雨水种地的生活,他们有了自己的水井。

2010年4月8日中午12点,在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茂龙村,北京xx给水团的官兵给他们打出了百年来{dy}口水井,井深100米,每小时出水量20吨,可以保证附近1000户村民的生活用水和农田灌溉。当看到井水喷涌而出时,村里的老老老少少,满心欢喜……

伴随着2010年春天的脚步,云南省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屏山镇茂龙村的村民从此告别了没有水井的生活,他们在大山里的日子将更加幸福、美满……

至此,北京xx给水工程团在广西、云南两省已分别成功打出一眼井,而分布在两省的其余8架井台也将陆续出水,在茂龙县成功打井的20名官兵又将转战到下一个井台,为更多的旱区村民送去甘泉……

我最近在玩新浪微博,很酷、很新潮。
一句话,一张图片,随时随地让你了解{zx1}鲜的我。

点击以下链接注册,和我一起来玩吧!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苗寨{dy}井_CCTV《军事纪实》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