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大沥公共管理寻求城乡统筹

  “脏、乱、差”,这是以往人们对城中村的印象。垃圾没人扫、路边小摊随便摆、占道堆放无人管……城市与乡村之间,似乎总有一条无法逾越的鸿沟,阻碍着城乡一体化的进程。

  南海区大沥镇正试图改变这一现状。随着城乡环卫一体化、城管进村居等一系列举措的推进,原本只属于城市的公共服务开始向农村延伸。在大沥这个典型的城乡结合地带,变化正在悄然发生。

  

  农村要漂亮似城市

  

  如若不能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就无从说起。大沥决定实施“大市政”模式,把全镇的市政环卫工作统筹起来,农村的环境管理、垃圾清运全部纳入城市环卫系统,在环卫领域推行城乡一体化。

  

  “城不城,村不村”,这是大沥之前一直摆脱不了的尴尬境地———有让很多地级市都艳羡的工业产值和GDP总量,却没有城市管理的井然有序。在城市化进程中,大沥一直面临着“农村”如何像城市的特有之痛。

  此种现象的背后,是城乡割裂的二元管理体制在作怪。以环境卫生为例,在城市里,有专职的环卫工人打扫卫生。大沥镇市政办主任郭伟涛介绍,村里一般都是自己雇佣一些低保户负责卫生清扫工作,没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和考核体系,难以保证工作质量。

  去年,大沥镇曾对农村的卫生状况进行调研,拍回来的照片显示,村里的卫生状况令人担忧:各种垃圾随意堆放在路边……“几乎所有的村都是这样的状况。”郭伟涛说。

  显然,如若不能改变农村“脏、乱、差”的情况,建设绿色美丽家园就无从说起。大沥决定通过改革来改变现状,具体来说就是实施“大市政”模式,把全镇的市政环卫工作统筹起来,农村的环境管理、垃圾清运全部纳入城市环卫系统,在环卫领域推行城乡一体化。

  在具体操作汇总,整个改革采取“管干分离”的指导思想,通过引入专业保洁公司的方式使整个环卫系统实现市场化运作。在此指导思想下,整个改革分为三个步骤:首先,镇市政部门和村里签订环卫承包合同,将村里的环卫工作“收上来”;接下来,镇里再按照区域将这些村打包,通过公开的招标将他们承包给专业的保洁公司;{zh1},镇政府再成立一个监管机构,负责对承包公司的考核监管工作,不能达标的公司将被淘汰出局。

  如此一来,政府实现了“管理与作业分离”,权责主体非常明确。更为重要的是,引入社会化、专业化的保洁公司,能把广州等先进地区的管理经验和机械设备引入农村,诸如大机械化作业、垃圾分类收集、门前三包等方式和经验都可在大沥的农村中施行。

  

  农村的事也按城里“规矩”办

  

  面对这种“管得到的看不到,看得到的无权管”的局面,大沥镇“大城管”改革就应运而生了,大沥决定在各村(居)设立村(居)城管工作站,构建立体执法网络。

  

  从今年7月中旬开始,大沥39个村居城管工作站陆续成立。大沥计划在村居一级建立城市管理的专职机构,把城市管理的方式和模式向所有村居延伸。这种新尝试开佛山、乃至全省村居管理的先河。

  这样的勇气和决心源自现实的压力。作为典型的城乡结合部,经济繁荣、社会构成复杂,这些因素加大了大沥的社会管理难度。

  各村的农村市场活跃,在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也使得大沥农村多了烦恼,无证照经营、制假售假等等,与环卫工作一样,大沥的农村管理有了城市之“痛”,但却没有城市的管理办法。

  此前,各行政村成立的治安队曾经承担起部分相应职能,但随着法制观念的普及,作为村民自治组织下设的治安队无权执法“乱执法”的现象开始被村民诟病。

  面对这种“管得到的看不到,看得到的无权管”的局面,大沥镇“大城管”改革就应运而生了,大沥决定在各村(居)设立村(居)城管工作站,在全镇实施城市管理网格化,构建立体执法网络。

  “大城管”改革强调执法权的下沉以及与村居管理的结合。村居城管工作站定性为综合管理机构,是镇城市管理委员会在村居的派出机构,受镇城管委和村居委会的双重领导。为了与村居工作相协调,村居“一把手”兼任城管工作站站长,村(居)委治保主任担任专职副站长负责日常管理工作。镇综合执法大队也派驻1名执法分局公务员担任兼职副站长。每个工作站还招募了1-2名城管员,招聘人员70%以上是大专以上学历。

  村居城管站还整合各村现有的巡查人员,“这些原本非满负荷工作的人员加入城管队伍全职工作,给村镇两级都带来便利。”杜炳添说。多部门互联互动也被写进建设方案。

  原本以村居委会为中心的村居管理,与镇下派的城管工作站结合到一起后,其模式和方法就产生了根本变革。

  

  “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求索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担心,但显然,改革没有回头箭,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以前的模式是不管用的,那么就必须通过改革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来,这就是改革的意义。

  

  有人认为,不管是环卫城乡一体化,还是城市管理进农村,只要把公共财政资金向农村倾斜就可以顺利办到。但事实却并非如此,城市与乡村现实条件的不同,决定了公共管理的城乡统筹道路并非一蹴而就的事。

  大沥的探索也不例外。“‘大市政’是一个非常庞大的系统,比如引进公司的准入标准,在招标时对费用和公司资质的平衡,这些问题都非常复杂,需要多个部门联动才能完成。”郭伟涛说。

  另外,卫生费的收取也是一个极其复杂的问题。按照目前物价局的卫生费标准,每户每月的收费大约在12元左右,大沥本地居民大约在10万户左右,这样算下来每年的卫生收费最多只有1000万元左右,约占整个卫生费支出总额的1/10。“市场化之后,如何尽量缩小不断扩大的开支与收入之间的差距,以减轻各级的财政压力,这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郭伟涛说。

  对于城管进村居的忧虑则主要集中在如何稳定城管队伍以及与村居协调的问题上。有限的薪酬水平能否让城管员扎根村居?沥东城管站协管员梁敬辉每月工资只有1600多元,但工作地点和住家距离很远,这让他多少有些抱怨。不少大学生城管员工资也是这个水平,这让有关部门担心村居城管站人员的积极性和稳定性。

  目前,农村城管站大部分只配备一名执法分局下派公务员,也就是站内只有一名具有执法资格的工作人员。当这名公务员因为一些原因不在岗时,农村城管站又面临无权执法的真空状态。“本想配备更多的公务员,但整个大沥也只有50多名公务员编制城管员。”杜炳添说。

  此前,大沥镇做过的相关调研就显示,少数村委会就疑虑村居城管站能不能发挥相应的积极作用,会不会挂牌了事?既浪费了村集体的钱,又将任务推给村里,增加村委会的工作负荷。

  尽管面临种种困难和担心,但显然,改革没有回头箭,既然事实已经证明了以前的模式是不管用的,那么就必须通过改革摸索出一条行之有效的道路来,这就是改革的意义。

  

  专题策划周满奇胡智勇

  撰文南方日报记者吕博雄

  通讯员梁江萍

郑重声明:资讯 【(公)大沥公共管理寻求城乡统筹】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