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线数字化怎能拔苗助长?_金元帅_新浪博客

    有线数字化怎能拔苗助长?

    轰轰烈烈的数字化进程,转眼又要到用户需交第2个年度288元的基本数字电视节目费了,才发现问题越来越多,用户满意度依旧不如想象那么高,增值业务还是没有突破,盒子的功能却显然又落后了,前年以为180M的CPU算很高的配置了,现在都是300M的芯片处理能力。

    正如天威的一位老总所言,前期发展太快,有些基础工作需要回过头来补课。

    有线数字化怎么才能够又好又快发展呢?

    仅有速度是不够的,要能持续运营才是正道。

    学习几篇文章,见下文。

 

    (转载一:数字电视中文网:)

    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满意度并不高。那么,推广的难点究竟在哪里?是广电系统对产业链相关环节控制乏力?是在平移的过程中,地方网络运营商、内容提供商、机顶盒厂商各自遇到了一些掣肘?还是相互合作中无法形成一个稳定的赢利模式以保证各自的利益?数字电视这个“利民工程”如何尽快让用户得到利益?这些问题,实际上反映出数字电视的市场价值还处在潜伏期,数字电视产业链的成熟期还远未到来。

    环节控制:流程重组中艰难的选择

    国家广电总局一位官员认为:在数字化了的有线电视网络上,开发多功能、多业务,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络xx的宽带优势,真正发挥有线电视网络普及到千家万户的优势,使有线电视网络在国家信息化推进过程中,在国家推进三网融合的过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所以,有线电视数字化在“十一五”期间部署的发展方向是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的。

    这意味着,在多频道的环境下,一个占主导地位的价值观被创造出来,根据这个价值观,内容这个最稀有的商品上升到了一个极其重要的位置,引发了所谓的“内容竞赛”。毫无疑问,关于数字电视的宣传更加深了这个看法,数字电视的迷人之处,正在于它的内容具有模拟电视不可比拟的“双向、交互、多功能、多业务”。伴随着内容竞赛,传送渠道的控制权之争也异常激烈,谁控制了渠道,谁就控制了接近消费者的途径。

    有线数字电视发展之始就清醒地认识到,不要奢望能控制新的被重组的流程中的所有步骤和环节,而是要确保自己能接近其中的三个:传送系统(光缆、卫星、电话线或在线服务)、用户渠道以及内容。在这三个方面,广电系统对电信和互联网的控制,更多地利用了牌照权和内容传输权。

    广电系统的数字电视是以有线电视网络为基础的,但整体转换只是手段,在有线电视网络进行内容的双向互动传输才是目的。但从渠道的物理特性看,以有线网络为基础存在不少风险,许多地方现有的有线电视网络基本上不具备这种功能。在数字电视时代,类似互联网络的双向性和互动性将是其重要特征,为了让用户可以点播使用有线电视的增值服务,从用户端获得指令也就成了数字电视的基本功能。但是,目前的数字电视采用在原有有线电视网络上简单加装数字机顶盒的方式,用户通过数字机顶盒接收数字电视信号。这种机顶盒既没有配置对单个用户进行收看收费控制的CA卡,也不具备双向互动功能。

    给电视用户简单加装数字机顶盒,并不是实际意义上的数字电视。比如已经完成整体转换的青岛,当初的出发点是快速提升数字电视用户,从进度上考虑还没有引入双向互动的机制,许多增值业务没有办法开展,传输网络因此也面临着第二期的双向改造。正是基于这个认识,2006年,上海文广集团对200万用户、歌华有线对北京的100万用户进行了双向改造,但大范围的互动业务还须在2007年方能开展。而从全国范围看,如果其它地区的有线电视网络的双向改造迟缓,就难以形成一张全国性的数字电视传输网络,这势必影响广电系统有线数字电视产业的整体推进。

 

    至于用户(观众和广告客户)研究和内容研发,可以说,在忙着进行数字电视物理性整体转换的情况下,依然保留着传统电视媒体性质的数字电视机构,在主观和客观两方面有意无意地忽视对用户消费数字电视的价值的研究,因此,数字电视本应该给用户提供的新价值和新体验基本上是迟迟难以到位。数字电视转换工作进展并不如意,表面看是因为数字电视节目源相当匮乏(数目的增多并不代表质量的提升),但在电脑普及、网络资源丰富的情况下,数字电视的广播式功能开发并不能吸引消费者。

    对于数字电视整体转换来说,我们许多人都认为渠道就是通过在普通电视机上接入机顶盒的那个环节和过程,所以对转换率等物理性的指标十分重视。实际上,渠道应该是解决如何保证把数字电视的节目内容以最合理的方式最快速地交给用户的问题。但令人遗憾的是,数字电视的价值并未传递到用户那里,基于有线电视网络的渠道实际上并不畅通。

    现在有线电视数字化的焦点问题已经不在于整体转换与否,而是依靠整体转换将模拟用户转化为数字用户之后,能够有什么样的业务创新,能够提供什么样的差异化运营服务,使用户真正能享受到数字化的好处。做到了这一点,才能真正体现整体转换的效率与效益;做不到这一点,即使完成整体转换,也依然会面临替代型竞争业务(如卫星直播和IPTV)的步步紧逼。

    盈利模式:产业推进中难解的症结

    有线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如果要突破瓶颈,关键得拥有合适的盈利模式,很多地方虽然完成了整体转换,但是如何找到盈利模式、如何归还xx和彻底启动整个产业链却成了新难题。按照目前情况,单靠收取30元/月左右的数字电视收视费,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赢利,甚至连成本都难以收回。目前的情况是,各地城市都没有找到适合赢利的商业模式。即使是上海,目前也只有5%的点播用户,点播并不是数字电视{wy}的消费形态。青岛目前仍旧以收视费为主,虽然也开展了点播业务,但很难获利,必须探寻可以赢利的增值服务模式。

    各节目运营商全力主推高清和增值服务,但必须将节目互动和内容齐头并进才能有自身的优势。内容与运营、终端产业的联动,这是电视发展史上一个基本的产业规律。但是目前有线数字电视用户的基数还不大,高清频道又采取付费频道的推广模式,所以速度不会太快。

    而与此同时,同样可以传播数字电视业务的电信发展日新月异,一旦宽带网和IPTV获得内容传输的资格,与有线网络抢夺用户就不可避免,届时广电系统的大规模盈利就可能受制。此外,直播卫星的成功发射,将促使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直播电视平台的建成,在这个平台上,可以传输数字广播电视、直播电视和数字宽带多媒体系统等多条通路的内容。而从传输的成本看,直播卫星远比有线电视网络来得方便和便宜。这不能不说是有线数字电视的一个劲敌。所以说,有线数字电视应该尽快建立稳定的赢利模式。

    支撑赢利模式的,其实是一个良性的商业运营模式,让参与各方都能获利。目前,整体平移仍然是采用由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捆绑机顶盒免费或者低价销售给用户的模式,网络运营商把数字电视网络传输平台建起来,而没有顾及消费者以及机顶盒制造商的感受。处于启动的平移初期,应该先以培育产业链为主,开拓新的合作模式。上海文广集团前两年与网络运营商合作也很松散,网络运营商对内容产品不甚了解,发展付费用户动力不足,但2005年上海文广在推出付费电视助推整体转换的新模式后,通过预定两年频道收视,免费赠机顶盒,让出付费集成平台的收入补贴给有线网络公司,这种新的合作模式也促进了当地的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发展。上海文广集团的200万数字电视用户约有1/3是通过这种方式发展起来的。

 

    在数据业务市场的发展中,电信运营商成功的关键靠模式创新,其次是业务创新,再次才是技术创新。比如日本的i-mode,其业务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它精心设计了多赢的电信服务盈利模式,体现出模块管理的优越性。i-mode并没有试图占据整个产业链,它只是提供一个方便整合的信息平台,收取手续费,内容提供商、终端制造商在这个产业链的不同环节赚取了各自的利润,最终形成了多家共赢的局面。DoCoMo代内容提供商收取信息费,与内容提供商按照比例进行利润分成。为了保证推出精品的内容服务,DoCoMo对内容提供商采取了严格的考核措施和准入标准,再加上合理的收费模式,就促使了内容提供商之间进行竞争,激励它们不断提供完善的和新颖的内容,促进了信息源的发展。

    寻求地方政府支持、寻找资金完成平移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要进行成本收益核算,选择最有经济效益的平移方式。在即将开始平移的地区预先考虑政府的角色定位;在现金流问题上,吸引更多的资本参与到平移产业中来,从政策上给予一定的倾斜;同时推动电视的互动性价值,广电行业积极与电信行业从各个层面上展开合作。

    有必要重申,这种平移需要与电信、互联网乃至更多的社会机构合作。数字电视运营商要有开放的心态,把自己定位在平台商,与合作伙伴共赢。谁的平台能够吸引更多的厂商,谁就能提供更多的用户体验,也就能获得{zd0}的发展。面对电信和互联网,广电需要从深层次上改变组织结构,从而带动心态的转变。

    用户价值:市场创造中迷失的原点

    无论是免费赠送机顶盒而后提高收视费,还是机顶盒预收费模式,面对数字电视,不少消费者质疑:数字电视的节目真是我们需要的吗?对我们有用的内容太少了,广播节目、股市信息等对我们来说根本就是不需要的。同样,消费者对这些服务内容要收取超出模拟电视一半的收费表示难以接受。更何况,在不少推广地区,接收装置“机顶盒”的价格一般都在近千元甚至更高。青岛数字电视整体转换过后,就曾有许多用户拒绝交纳有线电视费用,理由是自己根本不用数字电视的机顶盒,而是继续收看模拟电视。全国{dy}个以省(区)为单位进行整体转换的广西,尽管完成了100万用户的目标,但消费者的抱怨一直没有停止。不少广西的消费者认为:按照广电的说法,有线电视用户要整体转安装数字电视,不安装数字电视的用户,只保留4个频道以供观看认为,这样强迫消费者选择数字电视信号,侵害了消费者的选择权和公平交易权,更何况消费者还没有xx享受到模拟转数字电视带来的改变。

    但目前广电系统似乎更关心数字电视的技术因素。技术并不是新的媒介形式的驱动力。当人们认为物有所值的时候,他们不会去购买信息技术———他们购买的是信息内容、有用性和方便。

    比如青岛,模拟电视时期用户缴纳的费用为每月12元,而数字化改造后则增加到22元,但目前青岛数字电视几乎是把原来的电视节目进行数字化,在增值服务上只增加了查询的功能,其他专业频道以及相关服务等还没有真正开通。对于老百姓来说,每月增加了10元的电视收视费用,而他们从中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心里自然不愿意为数字电视买单。更何况,数字电视不仅存在行政垄断的嫌疑,其对于社会信息化建设的意义也意味着,收费上升不应该全部强加到企业或用户身上,至少部分需要依靠社会福利解决。

    可以说,平移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是价值体现不清楚,平移以后数字电视平台的价值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对于有线电视网络公司来说,平移以后会增加可观的带宽;对于政府来说,可以提升城市信息化的水平,但是老百姓却没有看到本质的改变,大多数地区平移以后的内容与平移以前相比没有很大的变化,平移后相对成熟的网页浏览业务也没有发展出商业化的应用,仅仅是政府网站的转发,对大部分用户起不到有效的作用。

 

    访问、时间和成本将是决定有线数字电视发展的三个重要因素。这就意味着,即使完成了整体平移,也还有很多具体环节需要尝试,比如开展的增值服务能否赚钱根本还在于用户是否能够接受并愿意付钱。搭建的有线电视数字化平台,只是为用户个性化消费需求提供了条件,在具体运营中,要看有线电视网络运营商能否为消费者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内容服务。高清、硬盘录像、点播等增值业务,远程教育、数字教育等专项服务,成为各地网络运营商们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完后的下一个角逐点。问题是,这些业务能否在一个期限内开发出来并获得应用。并且,这种应用不是强制性的,而是“诱惑”用户自动消费的。

    国内数字电视总是强调培育观众、培育用户,这样会造成一个错觉,就是潜在需求很大,只是用户还不了解数字电视,因此要不停给他们灌输数字电视的概念和思想,甚至告诉他们以后会停播模拟电视。这种充满威胁的做法难免令人生疑和反感。

    其实,目前我们的有线数字电视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zd0}问题是:用户从来没有真正被放在{dy}位。国家对数字电视十分重视,认为它是实现社会信息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所以大力推动数字电视的建设。这并不是说发展数字电视仅仅依靠行政力量就可以了,事实上,群众需要才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原动力。道理很简单,群众或者说用户的需要才是数字电视发展的市场原点,只有给他们提供新体验新价值,才能获得他们的“订阅”。

    有线数字电视应该认真体悟GOOGLE的这句话:“一切以用户为中心,所有其它的东西都会纷至沓来”。

    结束语:科学认识和对待数字电视

    美国新媒体专家罗杰·菲德勒的一些观点,也许有助于我们科学地认识数字电视。

    电视频道也许会成为数字通讯时代的“货运火车”,以相当低廉的成本,有效地运载大量的多媒体内容进入家庭。但是,要成为这样的火车,首先需要建设一个强大的数字电视运转系统。更何况,处于同一个时代的直播卫星、互联网和电信,将使电视观看拥有更多选择。

    许多媒体机构都错误地认为新的传媒技术一面世,就能够立即单枪匹马地创造出大量的市场需求。其实,创新扩散理论告诉我们,机会与需求、延时采用的原则总在起作用。虽然各种传播技术可能为数字电视的加速扩散提供硬件基础,但还没有足够的社会、政治或经济方面的需求动机来证明开发和广泛采用的合理性。

    正在向数字电视跨入的传统电视媒体,未必就可能依托现有优势而一路{lx1},渠道、内容、技术、服务是数字电视产业链中都十分重要的环节,也许需要坚持到第二个阶段,并且全力向终点冲刺。比如业务制作,电信基于IP格式的信息源,有了WEB2.0这样的新兴手段和制作群,其资源成本直线下降,而社会价值直线上升,与用户的沟通方式更为直接;相反广电业务制作群始终停留在专业设备专业群体构成的垄断圈子内,成本不降反升,无法有效与更为个性化的用户需求沟通,这会成为有线数字电视的一个致命伤。

    数字电视媒体必须注意,不要将不同媒介范围的特点混为一谈,从而经常引起人们对数字电视真实特征的迷惑不解。数字电视未必就是传统广播电视领域的延伸。广播网、付费频道和电视台都可以出现在网上,通过宽带,融合了广播视频节目和基于网络的交互式信息和交易能力的综合技术,将使得交互式电视最终出现。但是,这种技术将给予观众轻易绕过广告的能力,除非电视演进成为一个xx是点播付费或订阅为基础的系统,广告将一直是必须的。这就意味着,未来数字电视面对着盈利模式的双重困难:广告和收视费总和如何达到{zd0}。这个困难不比只依靠广告的经营模式要来得小,它必须超越目前我播你看的简单做法,必须在服务和广告营销方面更讲究、更巧妙。

 

    无论我们如何看待数字电视(其实还有其它的新媒体),但它还只是处于发展的{dy}阶段,这也就意味着,必须投入大量的资金,但资金投入过多和市场推动过猛或许将直接导致迟缓乃至失败的结局。由于在{dy}线的开发上投入大量资金,这些数字电视传媒机构个个造就了一个需要尽快显示投资积极效果的内在需求。为了获得预期的效果,他们艰苦努力,拼命宣传尚未成熟的服务,从而在消费者中间还有数字电视行业中间刺激起不切实际的期望。

   另外,由于广电有线电视行业的特殊性,各大开发厂家纷纷采取“条条道路通罗马”,机顶盒厂家同洲电子已经从有线机顶盒领域扩展到IPTV、直播星、车载移动电视、手机电视等行业,避免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市场风险。

 

转载二:《中国数字电视》

    价格战还是差异化

  时下,彩电企业们走到了一个分叉口。

  那厢,三星和索尼两家独大,为抢份额大打价格战,且绩效不俗。索尼08年{dy}季度(4月1日~6月30日)财报显示,Bravia液晶电视业务的销售额达到3130亿日元,成为财报的亮点之一,虽未透露有关利润的具体数据,但却表示 “有较大幅度提升”。索尼还在财报中透露,2008年其液晶电视的销量将达到1700万台,并扭亏为盈。

  三星的增长更为显著。按照DisplaySearch统计数据,以销量计算,08年第二季度三星在北美的市场份额为18.3%,而索尼为 11.7%;按销售额计算,三星在全球已占据22.8%的市场份额,比排名第二的索尼高近10个百分点,优势在不断加大。三星也其第二季财报中透露,全年液晶电视出货量将达到2100万台,在北美市场的优势尤其突出。

  这厢,包括中国彩电企业在内的全球二线彩电品牌,则纷纷避开价格战利刃,改走功能和技术路线,例如,今年上半年,借助地面高清电视以及奥运会契机,“数字电视一体机”就倍受二线彩电品牌追捧,而三星和索尼则消极待之。

  大部分二线彩电品牌均不掌握核心面板资源,且多数的品牌价值、管理水平也居于下风,如此之下,“提高产品竞争力、维持利润水平的xxx途径就是差异化。”创维研究院副院长李海鹰说,“彩电产品差异化有两个方面,一是功能,二是外观。对于我们来说,在其他方面实现差异化非常困难,例如面板,而功能和外观则是两条可行的道路。”

  外观的差异化一直为国内外企业所关注,如三星4月份上市的6系列,主打“双重注塑”工艺,另有索尼“窄边框”设计理念等。但与外观差异化相比,在数字化以及3C融合的大背景下,功能的差异化对彩电企业意味着更多的可选项。例如,在今年的彩电市场上,创维“酷开2代”的BT下载功能,海尔百度流媒体电视, TCL的自然光技术,康佳的120Hz倍频插帧技术以及各式样“数字电视一体机”,不同的功能卖点粉墨登场。

  在彩电功能的演进中,芯片正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虽然在平板电视的成本中,芯片平均占比仅15%左右,但却是平板电视增值功能创新的关键,有时只增加少许电子成本即可让整个产品的价值大幅提高,我们认为,这会是未来提高整个产业链的重点,也是企业承受成本压力的竞争关键。” 联发科技新闻发言人喻铭铎说。

  从差异化到标准配置

  彩电主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虽会降低成本,客观上却导致了灵活性差等问题。这就需要彩电企业在低成本、xxx以及差异化之间寻找平衡。

  喻铭铎认为:“今后一段时间,平板电视会有以下几个发展热点:以外观结构而言,薄是一个重要的特点;以显示技术而言,LED背光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方向;以SoC(单芯片系统)而言,多媒体和通讯是发展重点,从2004年以来,经过4年的发展,多媒体播放已经成为平板电视的主要功能之一;另外,高品质音响是一个被市场忽视的重点,未来必将掀起一股发展热潮;同时,低功耗、绿色能源理念,也必被市场广泛接受。”

  不少彩电企业的产品路线也证实了上述分析。“我们也认为,多媒体、网络和智能化会是平板电视未来的发展方向,” 青岛海信电器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战嘉瑾说,“但网络和智能化,目前还面临着政策或商业上的障碍,相比较而言,多媒体方向则比较明确。”

  凭借USB接口以及支持RM/RMVB视频文件播放,创维{dy}代“酷开”电视成为彩电企业开发多媒体功能典型案例。泰鼎全球副总裁袁羽丰曾表示:“由于酷开电视的成功,彩电企业纷纷要求,现如今,RM/RMVB解码功能已成为芯片的基本配置了。”

  喻铭铎表示:“从2007年开始,联发科就已将多媒体处理能力当作电视芯片的基本功能之一。在多媒体播放方面,目前主要强调对各种网络格式内容的兼容和对U盘、移动硬盘的兼容。”

  网络连接(或言“通讯”)是彩电功能演进中的另一个热点。多媒体功能的演进,正加速彩电与视频内容的融合,特别是那些新兴的互联网内容提供商,从松下与YouTube的牵手,到海尔与百度的合作,再到创维自立门户的影视下载“酷开网”,要求彩电整机具备越来越多样的网络连接功能。

  以太网连接正迅速成为数字电视的基本配置,甚至直接整合入单芯片SoC。此外,无线连接也是一个重要发展趋势。“目前,我们已经计划将WiFi 整合到机顶盒单芯片中,甚至将MoCA(一种基于同轴电缆的家庭网络连接技术)等新的技术标准做到单芯片SoC中。” Broadcom(博通)公司北京代表处资深行业战略发展经理韦裕京对《》说。

  “由于在3C 领域,特别是手机芯片领域的崛起,联发科在通讯方面已建立了众多IP,比如GSM 、WiFi 、蓝牙、WiMAX 等,我们认为,这都是未来会与电视处理芯片结合的网络通讯技术。” 喻铭铎说。
但是,彩电主芯片集成度越来越高,虽会降低成本,客观上却导致了灵活性差以及同质化等问题。如果去年创维还可以RM/RMVB播放功能取胜,而一年之后,这也已经成为彩电的标准配置。如此一来,差异功能的开发商用就变得越来越困难。

  “彩电企业提出一些新功能设想,需要上游企业来配合,但除非他们觉得这项功能具有普遍意义,能够在整个产业中推广,否则他们不会专门针对这项功能来开发一个芯片模块,这时彩电企业就要自己投入资源。”李海鹰说,“所以说,每一个差异化功能的推出都需要整机企业投入巨大的资源。当然,芯片厂商也在寻找突破口,如果只盯着普通功能,芯片卖肯定不出好价钱,我们会经常与芯片厂商交流,如果有好的发展方向,大家会分别投入力量共同发展。”

  溯源固本

  彩电在追求新功能的时候,需要从消费者需求出发;同时,还必须要做好音视频接收和处理的基础功课。

  新技术会令人怦然心动,“但实验室里成功的技术,并不一定会受到市场的认可。” 长虹多媒体营销公司数字电视推广部部长曹客荣告诉《》。

  这方面的反例有很多,“就以3C融合这点而言,微软在1999年推出的维纳斯计划就以失败告终。”李海鹰说,“因此,彩电企业必须关注技术创新的有效性,也就是说,要认真研究消费者的需求,如果消费者不认可,技术上再先进,创新也是无效的。”

  另一个可以被称为反例的,是上半年被炒的沸沸扬扬的数字电视一体机。虽然免费地面高清信号的播出以及奥运会,是彩电企业推广数字电视绝好机会, “但只要认真分析产业环境以及消费者需求的话,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都不应该算是一个好卖点,更别说彩电企业一窝蜂地炒作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专家表示,“能接受地面高清信号的是城市用户,只能收看一个高清频道,但却高出上千元,这样的产品吸引力并不高。最主要的障碍是,信号覆盖差、政策环境不佳。不认真分析消费者需求,一味炒作技术概念,并不是产业发展的正途。”

  事实上,对于国标地面数字电视接收芯片,除淩讯、上海交大等为数不多的国内芯片厂商介入外,不少国际芯片厂商则保持观望态度:“目前我们还没有生产中国地面国标的接收芯片,只是在跟踪。感觉中国地面国标的发展还是非常缓慢的,缺乏吸引力。”韦裕京坦言。

  或许也是意识到这个问题,长虹在3月份推出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后,又借着直播卫星发射的契机,宣布推出第二代一体机产品U-DTV,即整机+升级包的模式,两者通过接口连接在一起

  “所谓的升级包即接收模块,分地面无线模块、卫星模块和有线模块,如果将整机和地面升级包组合在一起,就成为了一个地面数字电视一体机。”曹克荣,“厂家总是一厢情愿地站在技术角度上开发产品,而不考虑消费者需求。我们推U-DTV方案也是技术理想与现实消费需求的一个折中。”

  关于技术开发的有效性,喻铭铎特别向《》强调了时间点的重要性:“必须要在对的时间内,推出有差异化的产品才有可能获得市场认可,另外,能站到客户的角度考虑问题,是企业成功的关键。”

  既要“溯源”更要“固本”。

  “即便有再多的增值功能,电视的基础功能还是显示,所以,彩电企业在追求新功能的同时,还必须要做好音视频的接收和处理。”韦裕京说,“如果在这方面多花些功夫,还是有很大发展空间,比如产品的亮度、对比度、色彩的饱和度以及用户使用界面的优化等。如何最真实地还原画面,对电视机厂商以及芯片企业来说,能做好并不容易。”

  “我们能够获得国际品牌大厂和中国本土xx品牌认可,一个关键因素是,在坚持低成本结构的同时,确保图像质量的持续提高。”喻铭铎说。
 
  SoC是必然方向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降低成本、赢得价格优势仍将是彩电企业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

  就电视芯片而言,“提高SoC集成度,能进一步降低IC本身的成本,提高产品面向全球平台的标准化能力。”喻铭铎说。

  SoC具有低成本与高性能的特点,但仍需辅之于产品差异化的需求。对此,李海鹰表示,“我们评估芯片方案主要是看价值而不是价格,所谓价值就是能满足消费者需求,能给我们带来销量。”

  通过软件实现差异化,则是彩电上下游企业另一个可选项。“目前很多多媒体功能的开发主要还是通过软件来实现,例如第二代酷开电视里的BT下载功能。”李海鹰解释说。

  而战嘉瑾则认为,“SoC是芯片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可向三星等国外彩电企业,他们在xx产品会采用自己的芯片方案,以体现差异性,中低端产品则采用集成度高的SoC,体现价格优势。”

  但不管怎样,多数芯片厂商都将持续提高主芯片集成度,降低系统成本,看作重要的竞争武器以及必然之路。“作为一个比较综合的芯片提供商,我们的优势就在于集成。”韦裕京说。

  在谈及电视芯片的SoC发展趋势时,喻铭铎认为:“主要有几个方向:一是整合度继续提高,随着Silicon Tuner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必将被整合到SoC中,另外,随着液晶模组产业链的向下游整机制造商延伸,面板上的TCON(时序控制芯片)和Over Driver(过激励)部分也可能会进一步整合到SoC中。第二趋势是,多媒体处理技术和无线网络互通互联技术会被快速整合到SOC中,电视的娱乐化趋势越来越明显,通讯能力将是下一代平板电视的基本功能,这方面已初见端倪。第三个趋势是绿色电源管理能力,节省能源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共识,如何在未能的 SoC做到{zd1}的能源消耗,也是未来的重要发展趋势之一。”

  对于是否将调谐器整合入SoC,业界一直有不同见解,由于各地传输标准的不同,将其整合入SoC并不是明智之举,但鉴于SoC巨大价格优势,在一些定向市场,此类解决方案已有问世。

  “我们曾在卫星市场就推出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把卫星的高频头、QPSK解调和MEPG-2或者H.264的解码整合到一个SoC中。这一方案主要是要立足应用,如果只针对特定的市场比如卫星市场,那么SoCxxx就很高。”

  另外,制作工艺的进步对于数字电视SoC的演进至关重要。 “从今年开始,我们推出的所有SoC芯片都已经采用了65nm的制作工艺,新的制作工艺使芯片的体积越来越小,相同的尺寸下可以集成更多的功能,尤其使芯片功耗大幅降低。”韦裕京告诉《》。

 

这段时间,基本上用手机看CMMB直播电视。有线高清才是打动消费者的下个亮点。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有线数字化怎能拔苗助长?_金元帅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