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怀想(三)——科学上的巨人_云念裳_新浪博客

清明那天晚上,中央四套的新闻里有一段回顾,悼念09年过世的几位名人。其中,就有10月31日逝世的“两弹功勋”钱学森。

 初闻钱老过世,真真是难以置信。在总觉得像他这样一位科学家,不仅站在世界科学的{df},同时拥有高尚的人格魅力,不应该就这么辞世而去的。

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感动中国推选员阎肃评道:大千宇宙,浩瀚长空,全纳入赤子心胸。惊世两弹,冲霄一星,尽凝铸中华豪情,霜鬓不坠青云志。寿至期颐,回首望去,只付默默一笑中。

 

钱老被誉为中国“航天之父”、“导弹之父”……自然地,我想到另一位“太空半导体材料之母”——林兰英(1918.2.7-2003.3.4)。

 

 

林兰英先生是莆田人,算来也是老乡。林先生的大名,一直作为“谁说女子不如男”的典范在家乡广为流传。祖父对林先生甚是推崇,他曾说:若生得女孩儿,便要培养成为林兰英那样的人。

我认为,一个人要当之无愧地成为科学家,不仅要拥有广博的专业知识,还要有坚韧的拼搏精神,和宽广的胸襟气度。

出生在封建大家庭中,林先生幼年幸免被送人的命运,得益于她是长女,同时意味着必须担负做家务、看护弟弟的责任和义务。6岁的时候,她向母亲提出要上学读书而遭到反对。面对阻拦,她想尽各种办法争取上学的权益,旁人劝道:“你就让她去吧!她一个小孩不懂事,以为读书好玩,玩些日子,她自己觉得没意思就不会去了。”

母亲的屈从,并不代表家务活可以少干。她每天要在做完所有的家务后才能读书,而在这种情况下,成绩一直是{dy}名。她的聪明,最终改变了母亲重男轻女的观念。

1936年,林先生以优异成绩考取了福建协和大学数学系;1948年,她赴美国留学,靠优异的学习成绩获得奖学金,完成学业,成为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200年来{dy}个女博士

 

福建莆田一中校园里的林兰英像

 

1948年林先生启程赴迪金森学院数学系留学。到学院不久,她想请法语教授斯隆先生给她做点课外辅导,哪知斯隆教授却说:“你还是学点别的语言吧,法语对东方人来说是很难掌握的。”她不服气,埋头苦学,最终成了班里法语成绩{zh0}的一位。面对成绩,斯隆教授颇有感触地说:“这个中国姑娘,真是令人不可思议。”

她的智慧,赢得了国外人士的交口称赞。“她是一个不可多得的东方才女。”这是数学系主任埃尔教授对她的评价。她的“常人无法比拟的头脑”有着惊人的记忆力,与她一起工作过的中外人士无不为之惊叹。 

她的贡献,填补了中国半导体材料的空白。1957年春节,林先生回到阔别数载的祖国,介入了半导体的研究,一切从零开始,从无到有,仅半年,她拉制出了中国{dy}根锗单晶,使我国硅单晶的成功拉制较之“规划”提前了许多年。次年,中国便拥有了半导体收音机。

就像在校读书时名字总与“{dy}名”紧密相联一样,林先生的名字一直与我国半导体研究的众多“{dy}”连在一起。

 

爱国是个古老永恒的话题,也是个常说常新的话题。

林先生的爱国情,感动了无数的国内外人士。她放弃了索菲亚公司10000美元的年薪,以“母亲重病”为由提交回国申请,并用药盒,为祖国带回了两支各150克的锗单晶和硅单晶。

与钱老相同,她是xx调查局“心中有数”的人物,几经阻拦无效后,他们抄走了她在美国的全部存款,一张6800美元的旅行支票。这支票被海关无理扣留,直到23年后的1980年,由中国银行出面才将其索回…… 

xx时,美国xx调查局知道林先生有这样那样的不如意,通过林先生在美的一位朋友来中国做她的工作,打算拉她去美国定居,林先生谢绝了他们的好意,说:“我林兰英既然在20年前毅然回到了中国,20年后的今天,就更不会回到美国去了。”

2003年林兰英辞世,享年85岁。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清明怀想(三)——科学上的巨人_云念裳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