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江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地理作业答案- tfl814的日志- 网易博客

2010年江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地理作业答案

2010-03-25 16:15:14 阅读45 评论0 字号:

 

一、初中地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有哪些?结合实例谈谈你的理解?

 1. 初中地理教育是公民的教育,而不是地理专门化人才的教育,所以要重点学习并形成那些对现实和未来社会生活有密切关联的地理知识、技能,以及相应的地理能力和价值观。

 2. 构建信息化的教学环境和课程。要借助信息化手段使课程内容更加丰富和开放。要利用信息技术使学习方式更加个性化、多样化,学生的互动性更强。

 3. 学习过程要更加注重从学生的所见、所闻、所为的实际经历和感性体验开始引导,重视对知识产生过程的探究,强化对学生能力、情感和价值活动等形成的过程。

 4. 评价指标既要有传统的、依靠书面笔答形成的地理思维活动、操作活动、交流活动、合作式的结果性指标,也要有创新的、依赖态度、情感和行为表现的过程性指标。评价指标和方式要多元化、综合化。所有这些理念要转化为教学行为,是整个教育系统(制度、管理、教师、教学过程和评价等)的创新,是教育的一场革命。面对教学改革和即将进行的课程改革,我们要学什么,做什么?是我们应思考、应准备的。

二、什么是探究式教学?如何进行探究式教学?

     探究式教学是指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索、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自己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探究式教学特别重视开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自学能力、实践探究能力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加强引导,实现教学目标新课程条件下,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评价者。学习过程是一种特殊认识过程,是一个知识的动态生成过程,学生的发展离不开教师的xx。探究式教学的开放性不等于学生可以随心所欲,探究过程的自主性不等于对学生放任自流,探究结果的多样性不等于学生学习目标的模糊不清。在强调学生自主探究过程中,教师强有力的组织、指导、调控是必要的,否则探究过程就可能失去正确的方向和必要的秩序。在整个探究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任务就是使探究活动直接指向过程本身。教师通过引导和支持达到组织者和促进者的作用,其引导作用和支持作用相互交叉、相互渗透。教师既要使学生的认知和思维能力得到发展,又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正确的道德信念以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二、巧设情境,激发探究兴趣要善于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和探究氛围。真实而生动的教学情景,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滋生探究欲望。鲜活生活场景的生动再现,重大热点的引入,富于情绪感染的语言渲染,独辟溪径的问题展示,入木三分的理论剖析,充满竞争、富于挑战的活动设计等,都能较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值得强调的是,教学情景的创设,一定要服从于探究活动的开展,服务于教学目标的达成。

选择和设置生活气息浓郁、具有探究意义的情境,引导学生分析、思考、探究、体验,是创设教学情景的一般原则。所以,教师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两点:一是情境的创设要从学生熟悉的现实材料入手,同时联系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尽可能地创设条件,使学生很快融入情境之中。三、善于总结,培养学生能力 。教师要根据教材要求和学生合作探究情况,简要归纳、概括要点:应掌握什么方法,弄清什么概念,明白什么道理。几句画龙点睛的话,就给学生以明明白白、清清楚楚的交待。然后,要求学生运用自学和探究获得的知识,学会举一反三,解决类似或相关的问题,从而牢牢掌握知识。让学生学会分析、解决问题是探究式教学的关键,也是整个教学活动的核心。教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采用多种探究方法,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分层教学,给每个学生探究的权利和机会,使每个学生都能在探究中显示自己的才华。使之在教师的激励、启发和诱导之下,通过“学、思、疑、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获得新知、增长能力、体验解决问题后成功的喜悦。

三、结合你的教学实践,谈谈你是如何让你的地理课堂“动”起来?

(一)、转变自己的角色

   新课程不仅要求教师的观念要更新,而且要求教师的角色要转变,教师再也不能把知识传授作为自己的主要任务和目的,把主要精力放在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上,而应成为学生学习的激发者、引导者、组织者和合作者。为此,我在课堂教学中很注意创设民主、平等、自由、和谐的教学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来积极思维与想象。

 (二)、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为了实现这一理念,教师在尊重学生的同时,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1、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特性、兴趣、爱好、专长;2、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是极其微小的成绩;3、尤其要注意赞赏那些智力一般,成绩一般,性格内向,胆怯的学生;4、更为重要的是对那些不学习,行为习惯和态度不好的学困生不采取歧视,讽刺,不挖苦,不放弃;5、作为教师永远要深怀爱心,学生都是孩子,犯错误是正常的。。。。。这样心中就不会发火,不会生气,有的只是理解,更多是的思考,自己哪些地方还做得不够,方法还不科学,学生还不十分接受,怎么样才能让学生更喜欢等等,会有很多惊喜的发现。不吝啬我的表扬,学生的心灵是纯洁透明的,天真烂漫的,十分在乎老师那本来就不多的表扬,而伤心甚至对抗于老师的批评与指责。学会欣赏学生、赏识学生、努力作学生智能的催化剂。激励和鼓励才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三)、教会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

    教会学生小组自主学习的方法,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中获得知识,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有一定成就感,激发学习的兴趣。

    在近一个月的课堂教学实践中,我千方百计做到四个基本点: 1、设情景激发点,让学生都想学;2、设思维展开点,让学生都会学;3、设认知停*点,让学生都学会; 4、设心理交流点,让学生都乐会。

 (四)、做学生的朋友

     加强课间和课后与学生的沟通,联系,交流,亲近学生,取得学生和认同和接纳,与学生做朋友。亲切,平和,让学生从心里心甘情愿心情愉快地愿意敞开心扉与老师做朋友。有什么话,或者是什么悄悄话,想法和意见都愿意对你说,与你交流,想听取意见,把你视作好朋友。这样在上课的时候,他们会认真的听课,自主,主动,配合完成教学任务。轻松,享受。这样上课就不再是难受,受罪,而是变成一种渴望,一种期盼,一种享受。这样作为老师,自己的人格的魅力,学识的广博,另外自己的特长爱好,为人的平易近人,还有年轻的心态都被学生大部分接受,认可。现在想来,如果不是这样千方百计的探究,突破,思考,反思,总结,汲取经验教职工训的话,可能早就知难而退了。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学反思,将伴随我一路前行,在地理教学方面,特别是新课堂模式教学的实施过程中,决心教出自己的风格和水平。

四、 什么是地理案例教学?实施案例教学有何好处?

     地理案例,作为地理教学的案例既是教学的素材,亦是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它具备最一般的地理知识,包含最基本的地理原理,能较好地体现地理事物的规律性和地理特征通过对地理案例的解析、研讨,不仅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同时可实现如下教学过程的优化:

    {dy}、发展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由于地理案例往往提供了地理事实材料和情景,学生想要从纷繁复杂的地理要素中抓住核心内容、探索本质特征,需要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案例所隐含的知识要素和基本原理,训练思维的深刻性;同时通过举一反三、引申拓展、迁移模拟、类比评价等学习过程,引导学生地理思维向流畅性发展;并让学xx表独立见解,提出自己的思想方法和问题的解决方案,以案例分析的多元结果,拓展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因此,地理案例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地理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

 第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地理案例教学改变着单一通道的地理知识传递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有了更大的自主发挥空间,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信息传输,情感交流和意向沟通。在地理案例学习过程中,学生不仅需要理解,而且还需要表达和交流,有利于形成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地理案例在研究性学习中,还有赖于小组成员的共同合作,这种合作学习方式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学习心理和个体综合素质有着很大的作用。

    第三、实现教与学的统一。地理案例教学最明显的表征是师生互动,教学同步。让学生参与学习过程,教师负有引导的责任。如何让学生进入问题情景,使用案例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因为案例提供了广泛的问题情景和自由的思考空间,学生对问题的思考有较大的发挥余地,能较好地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尤其是探究性案例。

五、什么是地理课程资源?如何合理开发地理课程资源进行乡土地理教学?

(一)、实行三级课程管理。

   充分开发、利用地理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地理课程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有效的地理教学,增添地理教学活力,具有重要意义。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中国自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一直采用苏联的课程管理模式,即由中央对全国的课程教材进行一级管理,全国实行统一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教材。这样一种集中统一的课程管理模式显然与复杂多样的国情不相适应,同时也无法发挥地方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1992年国家教委颁布的《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课程计划(试)行》在“课程设置”的内容中将课程分为“国家安排课程”和“地方安排课程”两类,是建国以来课程管理上的一个重大突破。但地方安排课程所占比例很小,留给各地的课程管理的空间仍然十分有限。1996年3月印发的《全日制普通中学课程计划(试验)》{dy}次将“课程管理”作为课程计划中的单独一部分,它规定:“普通课程由中央、地方、学校三级管理;本课程计划中的学科课程由国家统一规定基本课时数,颁布学科教学大纲,并规划、组织编写和审查教材;各地根据课程计划的精神,按照实际情况,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其授权的教育部门参照《课程安排示例表》,制订本省实施的课程计划,提出有关任意选修学科及活动类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学校执行;学校应根据国家和本省课程计划的有关规定,从实际出发,对必修学科和限选学科做出具体安排,合理设置本学科的任选课和活动课。”这次的课程计划没有像以往那样给出一个固定的课程安排表,而只给出了“周课时累计数”和一个课程安排示例表,具体的课程安排表由各省制订,学校则可自己安排任选课和活动课。1999年教育部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在关于课程管理的内容上不仅再次明确了课程三级管理制度,而且更进一步扩大地方和学校的权力,允许地方和学校开发符合本地实际需要的课程。通过调查,我们可把国家、地方、学校三级地理课程资源的情况,分门别类的建立地理课程资源档案,逐步建设地理课程资源库。

1、国家课程资源

 (1)地理教学图件

  初中地理教学所必须的图件有:世界地形图、世界政区图、东西两半球图、中国地形图、中国政区图、中国交通图、中国矿产图、本省地图、本县地图、世界地理景观图片、中国地理景观图片等,还包括地质地貌图、气候图、河流图、植被图、海洋图、人口图、城市图、有关区域图、遥感影像图。

  (2)地理教学模型和标本

   如地球仪、等高级地形模型、各大洲地形立体模型、中国地形立体模型、主要矿物和岩石标本、土壤标本、动植物标本、有关的地形模型等。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可提供一些材料让学生动手制作地形模型和等高线地形模型。如上次我们在市六中听课时,老师让学生用橡皮泥制作出西北地区地形立体模型,学生兴趣高,制作效果好,师生互动很融洽,课堂质量很好。在此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一种新的教学仪器——晨昏仪,它是山西师范大学科研人员历经数年艰辛研制出的科研成果,它填补了国内外地理教学仪器的一项空白。并先后通过教育部教学仪器研究所鉴定、中国地理学会鉴定、中国教育学会地理教学研究会鉴定,并获国家专利,得到了吴传钧院士、郑度院士、陆大道院士、褚亚平先生、陈尔寿先生、韦志榕女士、林培英女士、王恩涌先生、王树声先生等国内众多xx专家学者的赞誉推荐。用优质工程塑料制成聚丙烯,全国统一销售价为386元。它打破了地球仪诞生数百年来的结构模式,在一种极其简单的结构里面将“地球运动及其地理意义”这一地理教学的重点、难点问题演示得淋漓尽致、一目了然,它除具备普通地球仪的所有功能外,更能直观形象地演示出普通地球仪所根本无法演示的有关地球公转的一系列问题。晨昏仪是专为地理教学和普及天文地理科普知识,强化学生空间思维而设计的新一代地理教学用具,操作简单方便,外形美观大方,效果直观形象,教学重点、难点一目了然。具有很强的教学功能。⑴具备普通地球仪所有功能⑵可演示昼夜的形成、更替⑶可演示昼夜长短的变化及其变化规律⑷可演示极昼、极夜的形成及其变化规律⑸可演示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及其动态变化轨迹⑹可演示黄赤交角⑺可演示五带的划分⑻可演示晨昏线与经纬线的之间的关系⑼可演示任一时间地球表面的昼夜分布情况⑽可演示任一地点、任一日期的日出日落时间⑾可演示晨昏线示位圈⑿可演示黄道面示位器⒀可演示太阳直射示位点⒁可演示公转示位器及月份指针⒂可演示月份刻度环及黄道盘等。

 (3)地理教学器材

    如卷尺、铁锤、罗盘仪、普通望远镜和天文望远镜、照相机、小型摄像机、电视机、VCD及DVD、幻灯机、投影机、微机扫描仪等,还可包括一定数量的航空图片和卫星图片等。

 (4)图书资料

     包括各类地理图书、地图册、地理风光景观画册、教学软件、VCD及DVD光盘、幻灯片、录像带等。为了贯彻地理课程标准,实现地理课程教学目标,可购置一系列的地理知识读物,供学生课外阅读。

 (5)相应的管理系统

    对学校地理课程资源进行系统化和规范化的管理,列出各种资源物件的清单,建立起严格的管理制度。要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积极开展各种地理课外活动,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强调课堂面向社会。对于现有的地理课程资源,应当不断予以补充和更新。

   (二)地方课程资源:包括青少年活动中心,地理教育基地、图书馆、科技馆、气象台、天文馆、博物馆、陈列馆、展览馆和主题公园、科研单位、大专院校、政府部门、区域自然环境、人文景观、广播、电视、报刊、网络等等。加强与社会各县的沟通与联系,寻求多种支持、合理开发利用地方课程资源,组织学生走进大自然,参与社会实践,开展参观、调查、考察、旅行等活动,邀请有关人员演讲、座谈、拓展学生的地理视野,激发学生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

 (三)学校课程资源

    教师要结合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学习要求,充分利用学校已有的地理课程资源,以及师生可用于地理教学的经历和经验。教师应鼓励和指导学生组织兴趣小组,开展野外观察、社会调查等活动。指导学生编辑地理小报、墙报、板报,布置地理橱窗,引导学生利用学校广播站或有线电视网、校园网传播自编的有关节目。提倡校际地理课程资源的共建和共享。

    不管是国家、地方、学校的地理课程资源都是对本校学生服务的,大部分活动都是在学校进行的,所以,我们要把上述三种资源建立成一个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学校地理课程资源库与地理教学过程密切相关,它主要包括与地理教学有关的图件、资料、模型、标本、教学软件、电教器材、教学实践场所等。它的作用主要体现在:{dy},支持教师的地理教学过程,加强教学的说服力与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的地理概念。第二、支持学生的地理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第三,开拓学生的地理知识视野,有助于养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理念。第四,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鼓励学生开展自主性的学习。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江西省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地理作业答案- tfl814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