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回回梦里回延安_启舫_新浪博客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
杨启舫/撰文、摄影

 

“心口呀莫要这么厉害的跳/灰尘呀莫把我眼睛挡住了/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没到延安之前,是理解不了这诗表露的火热情感的,而到了延安又有了新的困顿,什么“灰尘”呀,“黄土”啊,这些带有符号意义的景物并没有看见。当年在历史书中读过的延安,如今俨然一个现代化的城市了,只是宝塔,还在那么巍然地伫立着,延河,还那么依旧滔滔着。

 

 

 

延安除了有红色的历史,还有红色的洛川苹果、红色的民间剪纸、红色的狗头大枣、红火火的陕北民歌,其中最有名的就是脍炙人口的《东方红》。当年,聪明热情的陕北人民“旧瓶装新酒”,把原来流传的一个歌唱爱情的民歌曲牌《骑白马》添上了讴歌xxx和共产党的新词,于是,就诞生了这首红色的经典歌曲《东方红》。

 

 

xx的枣园在延安城西北。1943年,xxx、张闻天、刘少奇等先后迁居到枣园,这里成为了中共中央书记处的所在地。在这张“大班桌”上,xxx写下过不少后来让我们百学不厌的好文章。比如我上小学时要天天背诵的“老三篇”《为人民服务》,就是1944年秋天,xxx在枣园后沟的西山脚下,出席张思德烈士的追悼大会时发表的重要讲话。

 

 

别看只是一排排简陋的窑洞,可这里是改变过中国历史的地方。几乎这里的每一个土渣渣都有典故,而且,就在延安四面环山的中间一小条狭窄的平地上,居然建了飞机场。想象一下,当年xxx就是从这样的窑洞里出发,然后,在延安机场登机时摆了一个足以让全世界为之折服的惊艳造型,才奔赴重庆和国民党进行和平谈判的。

 

 

因为上中学时,课本中有一篇叫《杨家岭的早晨》的文章,所以我特地选择了早上去中共中央驻地旧址杨家岭。这里的关键词除了“抗日”“解放”之外,还有“大生产运动”和“整风运动”,而作为一个“文艺人”,我向往的“延安文艺座谈会”旧址。几条长木桌,几排长板凳,咋就开出了那么伟大的会议呢。

 

 

延安黄土风情文化的另一奇葩就是名闻中外的“鼓艺”和“秧歌”。延安鼓艺本身就有安塞腰鼓、洛川蹩鼓、宜川胸鼓、志丹鼓、黄龙猎鼓、黄陵抬鼓、土基对面锣鼓。文鼓以扭为主,重扭动身姿,活泼圆滑;武鼓以、踢、跨、跺为主,重击鼓表演,豪放热情,欢快有力,虎虎生威。想必当年红色革命的业余文化生活一点红红火火,因为那些活泼有趣的陕北腰鼓和秧歌实在是太好看了。

 

 

 

在延安城外几十公里的安塞县白家坪村, 有个当年的“延安保育院”,电影《马背上的摇篮》说的就是这段历史。很多xx革命家的后代都在这里寄养过,再访“陕甘宁边区儿童保育院”,这里已经是一片破旧的废墟,这位曾经是当年保育院孩子的白姓老大爷如今还守在那里,他说政府已经有规划加以保护和重建。 

 

 

 

 

如今,延安养育的中国革命已经获得了辉煌的成功。可延安的老乡还是当年的知性、乐观、豁达、满足。从他们开心的笑脸上,几乎找不到身为“圣地”居民的丝毫优越感,他们依旧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在紧张的劳作之间,手捧粗瓷大腕吃一份热乎乎的泡面就是幸福,而土窑洞里夫妻平静相伴的时光就是天堂。延安人不愧是中国大地上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一群人。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以前觉得贺敬之老人家写这诗有点矫情。来到延安之后,才理解诗歌所传递的深厚情感。那是一种走过了千山万水后蓦然回首的感动,那是一场历经了生离死别后的豁然顿悟与开朗,那是一次褪尽了人间铅华后的朴素自然的表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几回回梦里回延安_启舫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