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不该把这两个名词列在一起,但是总有妈妈问我给孩子选择哪个看比较好。我能确定在中国,巧虎的“市场占有率”达70%以上,我周围能坚持不让孩子看巧虎的家长少之又少。因此不知情的家长们对这两套碟片难于抉择也就顺理成章了。
巧虎和小小爱因斯坦(以下简称“小爱”)都是目前婴幼儿的热门碟片,而品质却是相差天壤的。巧虎由国内制作(不管它是套搬哪个国家的何种产品的构思),小爱由迪士尼公司制作。先抛开商业目的不说,巧虎的制作目标是让孩子学会成人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比如礼貌、优良品德、好的生活习惯、多方面的智能等等;小爱的设计则本着协调、开阔的原则,我下面具体说一下:
小爱的协调体现在:
1、 与观众的视觉反映相协调。小爱针对的是3岁前的婴幼儿,这个时期的孩子视觉发育尚未成熟,小爱的画面变动速度比一般的动画片慢,特别适合低幼宝宝观看,眼睛不容易疲劳。
2、 与观众的专注力相协调。婴幼儿对事物的关注时间非常短,小爱极为有效的把握了这一特点,每个小主题展现的时间只有十几秒,恰恰符合宝宝注意力集中时间。
3、 与观众语言能力相协调。小爱的语言非常少,而且以词汇为主,3岁以前的孩子正处在对词汇大量吸纳和对语句的简单处理时期,小爱所提供的语言正是他们所需要的,因为语言很少,所以孩子可以全部吸收。
4、 主题与婴幼儿的兴趣相协调。小爱大概有20集,最初买来我认为这么多盘会浪费了,因为元宝3岁前看盘非常慢,一张盘反复的看,几个月都不想换,而后来事实证明,小爱所有的碟片都没有糟蹋,孩子全盘接收,而且都反复的看,分析原因,我认为每集的内容都是低幼宝宝喜欢的主题,和他们的成长相适应,比如动物、交通工具、语言、绘画等等。
5、 画面变换具有节奏性,而这个节奏恰恰与背景音乐相协调。我最早被小爱吸引的就是因为这种音乐与画面xx的契合,这种协调即便在所有领域的碟片中都是很难得的,对于音乐爱好者来说,极具欣赏性。
小爱的开阔是指它开阔孩子的思维和眼界。从每集的内容看,全套小爱已经涵盖了婴幼儿喜爱的各个主题,而每一集都有固定的框架模式——手偶短剧(幽默十足)、世界万象的展示、同龄小朋友的可爱憨态。从展示这部分看,确实是包罗万象的,应合了“看世界”这个题目,以交通工具为例,碟中展示了陆地、空中和水域中的交通工具,每一类交通工具又有多种形态,比如车,就展示了真实的车、画中的车(包括名画和涂鸦)、玩具车、抽象的车等等。还有一张《世界的语言》,成人以为自己不懂的小语种孩子不会喜欢,可事实上在语言吸纳期的孩子对各国语言都是通吃的,这张碟让元宝在一段时间里对日语、法语都很感兴趣,虽然他不可能借此学会这两门语言,但你能说这段经历对他一生的语言发展没有作用吗?经常看小爱可以感受到英美国家特有的在严谨的结构下大胆想象的创作风格。因此,看小爱对孩子的艺术修养有启蒙作用,它将大师级音乐、绘画、表演结合起来,展示给孩子。再说的直白一些,如果希望孩子具备高品质的艺术欣赏水平,看小爱就是{zh0}的开始。
介绍完小爱,再论巧虎就容易多了,省去不少解释。我不是巧虎的消费者,没有细致的考察过,但有几个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1、 背景音乐、歌曲不堪入耳,我都无法形容。我不认为那是优美的音乐,孩子在这种声音的熏陶下,将来的音乐素养应该是很糟糕的。
2、 画面的制作还停留在上个世纪的水平,和我小时候中国出厂的动画片没有区别,线条单调、动画滞钝,没有任何美感可言,也没有独特之处。可以说巧虎的形像无法让读者产生视觉上的反应(哪怕是一点点)。
3、 巧虎的宣传册子编辑的杂乱无章,外地我不清楚,在北京的城市里,三五年前,几乎所有宝宝家庭都不止一次收到过巧虎寄来的免费视听碟和图册,我对视听资源一向感兴趣,当时曾多次试图通过宣传册搞清楚巧虎到底是个什么东东,它是个杂志?连续剧?网上购物?呵呵,{zh1}也没明白。
就凭这三点,无论巧虎多么吸引孩子,多么能快速培养孩子各种良好品格习惯,我都不会沾它了。孩子从巧虎中学到的东西都可以通过别的方式获得,而孩子对美的感觉一旦失去,可能一生都无法再拥有。享受艺术之美是较高层次的精神享受,它会使我们生活的更加充实多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