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深圳市华烨集团董事长余建平

访深圳市华烨集团董事长余建平

2010-03-04 13:46:18 阅读14 评论0 字号:

余建平经常满面笑容,给人非常和善的感觉。

他是一个外柔内刚的人。

 

独具慧眼    开辟企业新战场

 

谈到华烨的发展历程,余建平马上就会想到2005年的国产手机的全面败退,作为其配套生产线的华烨新科技公司也遭受重创。这次让很多企业饮恨商场的巨大漩涡,促成了余建平以及华烨集团的重大转型。用他自己的话说:“我开始了生命中的第二次创业,这很可能是最艰苦、责任感最重的一次。”

事实上,在2005年危机到来之前,余建平已经有所察觉,并开始着手准备应对即将到来的“严冬”。

自2003年初,余建平把原有商业平台瞄向海外市场的同时,也在不断考察新项目。此时,LED行业映入了他的眼帘。

经历欧洲市场洗礼的LED行业在该地区有着广泛的应用,在节能减排方面有着优异的表现。此时国内的LED行业方兴未艾,处于萌发阶段,联想到国内巨大的市场与发展空间,余建平怦然心动!

“一个与民生密切相关的产业,是最富于生命力的产业。在能源和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的今天,产业的节能减排变得十分必要和迫切。而LED灯相对于普通高压钠灯节电60%以上的特点,使LED产业毫无疑问的成为这个时代xx和发展的热点。坦率的说,LED产业在金融海啸中依然能够破浪前行,与政府对LED节能产业的大力倡导、社会对节能产品的迫切需要是分不开的。”采访一开始,余建平直言不讳地向笔者道出了华烨集团产业调整的根本原因。

于是,就不难理解在此后的6年间,余建平率领华烨集团披荆斩棘、励精图治,在实现产业平稳转移的同时,也在LED行业树起了华烨集团的大旗。

回头展望,在2008年金融危机的步步紧逼下,许多加工贸易型中小企业出现亏损甚至倒闭,传统行业更是遭受重创……然而,置身金融海啸“寒流”之中,在国际国内经济面临空前严峻考验的形势下,我们又看到了另一道风景:作为新生力量的LED产业却依然保持强劲势头,在金融风暴中逆风上扬,不仅LED产品出口量每年以30%的幅度增长,而且我国各级政府也在全力推进LED照明产品的应用和普及。所有的这些,让你不得不佩服余建平商业上的敏锐嗅觉以及把握商机的能力。

利好消息接踵而至。

2008年《公共机构节能条例》开始施行;

2008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

2008年,建设部文件《城市道路照明设施管理规定(修订)》开始实施;

2008年,国家和广东省相继出台文件,全面实施“千里路万盏灯工程”以实际行动支持全国节能减排和LED行业发展。

2009年,深圳市政府连续下发41、42、43号文件扶持深圳LED行业。

种种迹象表明,LED行业即将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行业先驱    奠定领跑姿态

 

余建平说:“节能减排已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共同呼声,而半导体照明产业无疑是全球“节能减排”大潮的最有力执行者,成为全球聚焦性和“民心所向”的产业。熟悉和关心LED产业的人士,早在2003年已经注意到政府相关政策的出台。”

2003年,国家成立了跨部委的国家半导体照明协调领导小组,启动了“国家半导体照明工程”。国家“863”计划对有关企业及研究机构还投入了相应的资金,以支持基础研究和技术研发,并建立了深圳、上海、大连、南昌和厦门等五个半导体照明产业化基地,启动了一批示范工程。

访谈中,余总的助理葛总助给笔者算了这么一笔账,如果采用华烨大功率LED路灯完成一个中等城市30万盏路灯节能改造,据推算每年可节约用电2.85亿度,折算可节省标准煤11万吨、减少二氧化碳22万吨、二氧化硫500万公斤。随着2008年国家和广东省相继出台文件,在全国和广东省范围全面实施“千里路万盏灯工程”,可以想象,就广东一地而言,市场是何其的庞大,节能减排的历史意义是多么的重要。

余建平感慨的说:“作为继明火和白炽灯之后的第三次照明革命,半导体照明(LED)成为21世纪{zj1}发展前景的高技术领域之一。我很希望通过更多的领导、专家、学者用应用情况及节能效果,形成全社会对产业发展共识,让这个“千载难逢”的产业真正造福我们的社会,惠及每个普通的老百姓。”

正是基于对LED行业的前瞻性,以及“节能环保,刻不容缓”的时代呼唤,身为企业领导又兼技术核心的余建平紧紧地把握时代的脉搏,与时俱进,把绿色节能作为自身发展的神圣使命,大力促进LED照明节能应用产品的推广。希望通过自己和企业的努力可以给人类新能源推广和光明事业做出贡献。

2006年,华烨集团开始大功率LED半导体照明及道路节能应用领域的研究和探索。时至2007年,华烨集团已经联合国际最{jd0}的光电科研机构在半导体照明领域的系统研究,与华南理工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深圳大学等多所高等学府机构建立产、学、研合作关系,共同组建了半导体照明技术与应用研究院、“集成电子学的重点实验室”,并投入巨资兴建国内{lx1}水平的LED封装车间,形成完善的“产、学、研”体系。

在巨大投入的背后,身为科研人员的余建平对于LED行业技术领域有着非常清醒的分析。

余建平介绍说:“我国目前从事LED外延片及芯片研发生产的企业仅有60余家,而且多数是在1999年后成立的,起步较晚,规模较小。这些企业的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对外依赖性较强,而且专业技术人才匮乏,研发力量薄弱;外延片、芯片的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其品质与国外相比,至少有5年以上的差距,尤其亮度、光效等核心参数;对外延片、芯片的研发力量薄弱、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较少。例如芯片基片制造的主流技术蓝宝石衬底技术和碳化硅衬底技术,由于对技术和工艺水平要求苛刻,目前仅被日本日亚公司和美国Cree公司掌控,我国使用的大多是日本日亚的蓝宝石衬底技术,但需要向日本日亚缴纳不菲的专利费用。此外,封装工艺水平不高也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瓶颈。封装技术的含金量不亚于芯片生产,目前我国封装企业所要面对的问题还很多,包括如何解决LED散热,如何降低LED的热阻,如何增加LED出光效率,如何增加LED的可靠性,如何在白光LED生产上突破专利的壁垒,都是摆在科研技术人员面前的一道道难题。

幸运的是,经过15年的稳健发展,华烨注重研发队伍的培养,每年投入庞大的资金用作研发创新活动,今天终于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凸显了优势。2010年,华烨将借助资本市场与项目运作正式进入前沿芯片领域。华烨也将从以前单一的产品运作方式转变到现阶段资本体系、项目体系及服务体系三大体系结合的运作方式,更高层面地注重对企业价值、产品价值、形象价值的提升。

余建平笑言,这大抵和自己是搞科研出身有着密切的关系。

 

模式取胜    探索突破LED营销瓶颈

 

2008年,华烨集团在营销模式上开始了探索之旅。随着华烨集团在江西景德镇LED照明产业基地项目的正式落成,这个总投资超过5亿人民币,建成投产后年产值超过20亿的庞大工程开始实施。

让外界颇为xx的是景德镇政府委托华烨集团以EMC模式将景德镇市区的1万盏路灯改装成LED路灯。

EMC模式即“能源合同管理”,英文全称是energy management contract,简称EMC,是国外上世纪七十年代“能源危机”爆发以后迅速发展起来的一种节能分享模式,目前在欧洲已经形成超千亿美元的产业规模。“能源合同管理”主要是指供应商根据客户的实际情况,为客户提供节能项目的能源审计、节能改造方案设计、能源管理合同的谈判与签署,原材料和设备采购、施工、运行、保养和维护的xxx服务。在合同期间,客户不需要额外投入一分钱,不用承担投资和技术风险,就可分享节能效益,EMC在几年内收回投资并获得合理的利润后,全部节能效益和节能设备归客户所有。

这种模式是以技术为先导、以诚信为基础的合作模式。对于这一特殊的产业,销售的不仅仅是产品和技术,更重要的是EMC为客户提供“xxx”的服务。余建平说:“EMC作为一种营销模式,既有很大的优越性,也有一定局限性。这主要体现为:EMC模式占用企业大量的资金,使得资金回笼的周期较长,大量推行EMC模式将对企业的资金周转造城很大的压力;同时,客户的信誉保障也是一个不得不考虑的现实风险。”

的确,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道德经济和信用经济。余建平说:“华烨集团自创立伊始,就始终把诚信二字当作企业安身立命的价值底线,也正是因为孜孜不倦的追求和信仰,才一步步走到今天。”

与景德镇政府的这次联手,赢得了景德镇官方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肯定。为这个举世闻名的千年瓷都摆脱电力供应的瓶颈,以及在节能减排方面做出了华烨人应有的贡献。仅将景德镇市区高压钠灯改造为LED路灯,每年可节约1500万度电。

事实上,诚如余总助理葛总助所言,单单靠企业一己之力很难迅速地打开市场,高昂的价格,成为制约LED行业发展的瓶颈之一。EMC模式对于当今的中国并不能真正的普及,那么对于企业而言,建立新型的营销模式成为了当务之急。

“众人拾柴火焰高,万人撑桨划大船。”这说明是一个集体、团队力量集结所创造的成绩和效益大大优于单独的个体、产业,作为众多同类企业的集群,它的发展更是如此。半导体照明产业是众多产业中产业链最长的一个产业,它的发展将拉动芯片和外延片、封装以及应用等相关产业链条的发展,因此创建一个产业联盟显得尤为重要。

余建平向笔者谈及建立深圳市LED产业联合会的初衷。他说:“近几年来,深圳以LED为代表的光电子、激光器件产业虽取得了飞速发展,但不足之处也显而易见。一是整体分布较散,集群效应不明显;二是产业规模还较小,缺少xxxx;三是技术水平不高,与国外差距大。为改变和摆脱目前这种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将本地区LED企业联合起来谋求共同发展成为最迫切的课题。联合会是由深圳市LED产业内的企业单位、科研院所、业内有关社会团体自愿组成的行业性、地方性、非营利性的的社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联合会接受深圳市科技工贸和信息化委员会业务指导,由深圳市民间组织管理局批准登记成立。”

余建平坦言,在搭建新的营销平台,探索企业运作模式上,每一步都走得异常艰辛。对于LED行业融资难的问题,他始终持乐观的心态,问题终会解决。眼下,华烨与深圳数十家企业正在联手致力于搭建新营销模式,相信在LED的春天来临之前,华烨在余总的带领下一定能够踏上开往春天的高速列车。

 

积极学习    健全现代企业制度

 

在探索行业发展的同时,余建平丝毫没有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把有限的时间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中去。读完清华大学EMBA学习班,又加入北大汇丰商学院远赴英国牛津商学院学习,凡此种种,你可以清晰地感到他身上勤奋向上的劲头,xx停歇、积极进取的脚步。

通过不断地学习,他看到中国企业与国外企业的巨大差距,企业如果要取得长足的进步,必须从最基本的素质抓起,加强自身管理,完善内部治理结构。在确立企业走合同能源管理的商业模式之后,企业必定要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在领导班子、规章制度、吸纳人才方面进行创新和发展,建立健全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为华烨的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访谈中,余建平丝毫没有掩饰企业未来的发展战略。他说:“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华烨已经具备在英国上市的条件,当然还有诸多细节要进行规范完善;考虑到国内上市申报环境仍有许多法律法规不健全之处,且市盈率往往在100倍以上很不正常,相比较,英国上市企业,申报规范易于操作,一般市盈率在10倍到20倍之间。公司目前的当务之急在英国成立一个节能减排的‘壳’公司,让一批准备加盟的公司按上市公司要求培训,然后共同做大。其次,2010年,华烨正式启动上市计划,包括引进一个完整的工作领导小组来推动公司上市,按照英国的法律法规来对接,包括财务做帐。一切从零开始,一切按照上市要求重新开始。再次,以海纳百川、广结良缘的胸怀引进人才,深刻认识到人才之于企业的重要性。{zh1},让公司的所有人员提高认识放眼未来,结合公司发展的战略层面,明确定位自身发展的方向,清晰个人的企业责任。”

是呀,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度任重而道远。葛总助介绍说:“华烨的明天一定要变成一个xx由股东会、董事会、高级经理人员以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组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所控制和管理的现代企业。这个治理结构直接行使公司法人财产权,成为企业真正意义上的权力中心、决策中心和管理中心。企业的正常运转靠的是制度,而不是人治,一切以制度为准绳,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制度之上。”

 

打造品牌    赢得未来

 

在公司强大的科研团队支持下,华烨集团在LED半导体照明技术领域一路势如破竹,迅速形成了强大的LED半导体照明产品线,包括公共户外LED照明系列、行政办公室LED照明系列、LED矿灯系列、LED民用照明系列、其它(特种)LED照明系列等6个大系、100多种规格型号。

尤其是华烨集团独立研发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LED路灯,该系列产品不仅在LED光源核心技术方面达到了国际{yl}水平,在外形结构方面也独树一格。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余建平说:“品牌如同一个民族自己的语言和文字,如果一个民族没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这个民族迟早会被消融掉。”同样,一个民族如果在国际市场上没有自己的品牌,结果不言而明。

中国企业家自古就有一种深深的民族情怀,这是一种非常可贵的感情。如今,这种感情又移植到新一代企业家的身上,这让人看到了中国人未来的前景。

华烨的目标就是要在未来几年的市场洗礼中冲破重围,在LED行业树立自己的口碑,成为中国数一数二的强势品牌,成为一个合格的,且融入世界经济环境体系的上市公司。

余建平说:民族情怀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实力,有了这种精神支柱,没有理由不相信中国民族工业不能够振兴。民族经济的振兴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民族工业振兴也是民族振兴的先决条件。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几代爱国企业家的热血拼搏,走过了一段艰苦漫长的探索与积累之路。在这些背后,还有十几亿人民坚强而又无私的支持,这股力量是一种宝贵的财富,也是企业家前进中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渊泉。

对于中国企业界后期之秀,余建平赞叹不已,特别是上个世纪70年代以后出生的创业者,他们的综合素质让人为之赞赏。用他的话说,不出10年,在国际商业的战场上,必能形成一支战无不胜的劲旅。

 

附:

余建平,江西景德镇人。下乡插队5年,1977年考取广东茂名工学院石化系,做过工人,当过老师。先后获得10多项发明专利。1992年南下深圳创业。1994年,成立深圳市华烨新科技实业有限公司,即华烨集团的前身。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访深圳市华烨集团董事长余建平】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