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开双臂,迎接矩阵时代的到来- July99's 旋转椅上的土豆生涯- 博客大巴

    2010-01-31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Sheldon说:你知道我怎么知道我们没生活在矩阵(黑客帝国)里?

    对面的Howard(或Raj?)一脸莫名的看着他,Sheldon于是说:如果是的话,食物绝不会这么难吃。

    ——生活大爆炸

    对于《阿凡达》,EZ说她听到的评价有两种:有人看完后全场起立鼓掌,有人中途就想离场。

    博美姑娘在看过Imax的阿凡达后表情复杂而小心翼翼地说:我觉得我这场的效果不好。我妈看完2D版后回来直接问我:这怎么是动画片?

    我在重庆看了3D原版的阿凡达,在晕晕乎乎头浑脑胀的3个钟头后,我意识到我无法和全球90%以上的观众一致打出那个金光灿灿的5星评价。郎教授说:当你和别人都不一样的时候,你{zh0}认为自己不正常,这样你才可能正常一点。于是为了避免承认自己不正常,我们看完这场电影的一行四人一口咬定这家影院的3D效果太差,{zh1}偷偷摸摸的补了句“不过剧情也实在一般般”。

    导演其实很像厨子,当年入门学的是西点,那怎样也拉不出拉面。从这个角度你指望摄影出身的张艺谋和摄像出身的马楚成能给你说一个《疯狂的石头》那样扎实的故事(或者仅仅只是一个故事……),的确很为难,{dy}人家不会,第二人家没时间学,第三人家花了时间也未必学得会。

    卡梅隆是视觉{tx}师出身,所以当男主角骑着飞龙和公主重逢时,我应该感叹,这龙真他NN的逼真,而不是问为什么换了台跑车公主就忘了国仇家恨。所以,既然阿凡达的五星有4.9出在技术上(如果你觉得剧情也有五颗星,我很羡慕你),那么就容我感叹一下在《{dy}财经周刊》上读到的这些日新月异目不暇接的技术吧:

    “2009年2月来自MIT的印度裔学生纳夫 米斯特里向世界展示了一种新设备,他把它叫做“第六感”,这个由手机投影仪摄像头组成的小设备能够将数字世界和真实世界连接起来,让人们以符合直觉的方式操控数据。你只需要用两只手的食指和拇指比出一个取景框就可以拍照,只需要拿起一本书就可以在封面上看到亚马逊书店对这本书的评价,想把一段文字从书上输入的计算机中只需要用手指比划一下。

    科学家们正在开发更直接的方式来改变人和机器的交互过程。这个被叫做“脑机接口”的领域发展迅猛,通过对脑电波的探测和判断,人们已经可以只通过思考来控制轮椅、写微博、发邮件和玩一些简单的游戏。芯片大厂Intel更是信誓旦旦的发表言论,到2020年,每个人都可以通过植入脑中的芯片直接和计算机沟通。

    2005年瑞士洛桑xx高等理工学院和IBM公司开始了蓝色大脑计划,希望用超级计算机来模拟脑的构造,用芯片和软件来模拟大脑的神经元和他们之间的突触连接,由此来揭开大脑工作之谜。2009年11月,他们声称已经达到了猫脑的数量级。这个项目希望可以模拟出人类的大脑,解答意识和智能的问题,如果更进一步话,也许可以诞生世界上{dy}个真正的人工智能。” 

    还有一些你已可以直接体验:电影院能根据剧情适时放出各种气味使电影更加逼真;美国的餐馆研制出了各种口味的调料,只要洒上去,蔬菜也可以吃出烤肉味;而现在你坐在黑漆漆的电影院里,却觉得自己身在那个并不存在的潘多拉星球……

    也许很快,真的是不远的将来,我们的大脑和电脑终于融为一体,现实世界和数字世界彻底连接,我们看到得听到的,都是我们想看到想听到的,我们抚摸着数字的宠物,亲吻着数字的爱人,什么都不用担心,除了偶尔死机的时候睁开眼,发现自己躺在一个三长两短的黑盒子里,然后琢磨:这是传说中的现实世界还是又一个虚拟世界里的虚拟愚人节?而问这个问题的究竟是一位电脑还是一台人?

     

     





郑重声明:资讯 【张开双臂,迎接矩阵时代的到来- July99's 旋转椅上的土豆生涯-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