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有媒体报道了北京市政协委员的呼吁:马连道应打“假茶”。文章一经刊出,在北京茶叶市场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事实上,北京市政协委员呼吁的是:马连道地区存在着假冒原产地、以次充好的茶叶,而并非是“假茶”,而记者却将此理解为是“假茶”,并利用“假茶”大做标题大肆渲染,蒙蔽了大部分不了解茶叶市场真实情况的消费者,使得即将迎来节日采购高峰期的马连道茶叶市场蒙上了一层阴影。 其实,几乎全国所有的茶叶市场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和马连道茶叶市场同样的问题,以非原产地的茶叶冒充原产地茶叶出售。“假茶”这种提法,事实上是不准确的,茶叶只有品质优劣之分,并不存在真假问题。 每年新茶上市时节,在茶园边支起锅现炒现卖的是西湖龙井吗?大部分游客以为这就是xx的西湖龙井,事实上很多并不是。有些商人将青叶从浙江钱塘地区、越州地区运来,在西湖区炒制兜售,按照西湖龙井的价格出售,这些茶虽不是“西湖龙井”但却是“龙井”,而且国家下达的《龙井茶原产地保护管理办法》也已经明确界定了产自这些地域的茶叶均为“龙井茶”,能说这些茶是“假茶”吗? 每年春季洞庭碧螺春上市时,不少四川、贵州茶叶也做成碧螺春的形状在市面上出售,但很多经销商明确向消费者说明这并非产自苏州洞庭山的碧螺春,原产地的苏州洞庭碧螺春价格要一两千元一斤,能说这些碧螺春是“假茶”么?只能说他们不是原产地碧螺春! 目前,我国茶叶中的一些xx公共品牌如西湖龙井、碧螺春,由于其历史底蕴深、市场知名度较高、产量有限,经济效益较好,有些商人将其他地区的同茶种仿制成与名茶一样的外形来销售,口感、外形、品质等与原产地茶叶略有差异,但其价格却便宜了许多。这部分产品也同样拥有市场,只有极少数的消费者能喝得起两三千元一斤的西湖龙井和碧螺春,大部分的消费者也只能喝一二百元一斤的茶叶,但消费者又想喝龙井和碧螺春,所以尽管不是原产地的茶叶,也同样拥有市场。 中国有1000余种茶叶,难道没有通过原产地保护的茶叶就都是“假茶”吗?这对那些没有披上华丽外衣的“非原产地茶叶”太不公平!作为农产品的茶叶,其品质很难制定标准,即使是“原产地”的茶叶,不同气候条件、不同采制时段、不同制茶师傅炒制,其品质也是xx不同的,只有“按质论价”才是惟一公认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