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酒店考察之——美国酒店_酒店营销_新浪博客

现代酒店的代表是美国,国际酒店集团前10位的大部分是美国品牌,因此对于美国酒店的考察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前后去了两次,一次在西海岸,一次在东海岸。收益良多。

我们是冲着马里奥特的Courtyard(庭院,国内翻为“万怡”)去的,她是一个非常成功的案例典范,属于中档酒店,马里奥特借助这个产品和品牌在市场一炮打响,奠定了在酒店业的地位。

因为美国酒店许多是新建,有条件按照理想中的标准模型去设计建造。Courtyard大都有一个围合的庭院,里面有小的花园和亭子,很美观漂亮。但Courtyard是全服务酒店,餐厅和会议室是标准配置,而我们要做的汉庭是中档有限服务,但许多地方可以学习,比如汉庭目前的商务区就是学习Courtyard而来:提供免费上网,免费打印复印,方便商务客人。

纵观美国酒店,有这么一些特征:

品牌集中度明显

旧金山机场附近,在1英里左右的地区分布有各种品牌、各种档次酒店达二十多家。早期分散而零星的Motel——汽车旅馆大多被品牌酒店取代,在这二十几家酒店中只有一两家是没有连锁的单体酒店,但很有特色,其它统统是xx的品牌连锁。我想这样的整合可能在中部和偏远地区的比例要小些。

这样的分布非常利于我们考察酒店,可以一下子看到十几个品牌。在美国看酒店很方便,压个证件,可以自己到房间去看,由于人力紧,没有服务员陪你看房。我们可以尽情拍照和研究。但心里还是有些内疚,不好意思,似乎滥用了别人的信任。但想想能够为中国酒店业发展学点东西,似乎也值得。

价格灵活,普遍应用收益管理

我们去之前通过Expedia预订好了房间,用信用卡担保了,但行程有变化,不得不更改,而每一次更改都要收费(看来携程是非常地道方便的),有一次偶然的机会,我们找到了捷径,后来索性不改了,自行上门谈价。

那是周五晚上我们在路上,无法上网更改预订,情急之中只有直接去酒店了。我们开到湾区的W hotel,这是我们一直想住的酒店,以她的设计特色而xx,一般价格要在300-400美金。哪知道跑到前台,居然报价99美金。但都是大床房,我们只要了一间,又是两个人挤一间房,一个地铺,一个床。

在美国双床房很少,大多是大床房;而且两个男人合住的也很少,合住一间大床房的更少。许多时候我们碰到前台看我们的眼神怪怪的,起初没有意识到,回国后才想到。因为我们的心思都放在对酒店产品的xx上,对其它事情都不在意;汉庭又刚刚开始,特别节省,舍不得花钱。我们第二次去东海岸考察就改了习惯,只有特别贵的酒店,如纽约的酒店皇后——THE WALDORF ASTORIA,我们才两人合住一间双床房。

有一次也是周日,我们Walk in到一个Hyatt旗下的AmeriSuites酒店,只要69美金,还有两份免费早餐。真是太划算了!我们汉庭可以放包的特色接待柜台就是跟他们学习而来的。

这些酒店都是以商务客人为主,美国人不象我们中国人这么勤奋,xx基本都回家休息了,也没有我们这么丰富的业余生活,所以xx的酒店特别空,他们就根据入住率和预订情况浮动价格,而且也大大低于在Expedia(美国{zd0}的酒店中介,相当于中国的携程)上的价格!

会员只有积分,一般没有价格优惠。不像我们中国的会员,基本以价格优惠为卖点,真是要好好利用中国的这些特别便利之处呢。

产品以豪华经济型为主

美国的经济型酒店(限于东西海岸,中部没有去,没有发言权)经过几十年的变迁,都已经是第二、第三甚至更多代产品了。

我们在旧金山机场酒店带看到过一个Red Roof(雅高收购的两个美国经济型品牌之一,最近刚刚又卖掉了),简直是惨不忍睹,陈旧、设计过时、破败,无法想象这是一个xx品牌的酒店。

汉庭酒店和美国新一代的产品差不多,而类似目前国内的这些经济型酒店在美国这些发达地区已经很难看到。所以Holiday Inn Express到国内来定位在中xx基本是正确的。前几天看到希尔顿旗下的Garden Inn进入中国定位在4星品牌,差不多也是这个意思。这两个品牌在美国都是典型的豪华经济型酒店品牌。

国外的品牌进入中国,定位一般都要升级,有些甚至提升好多级,xx背离了在本国的初始品牌定位,如华美达(Ramada),豪生(Howard Johnson),{zj0}西方(Best western) ,戴斯(Days Inn)等等,这些在美国都是普通平常的经济型酒店品牌,到中国来摇身一变就成了四星甚至五星品牌。为业主喊冤的同时,更为美国的这些品牌公司可惜,当你的品牌初始定位错了,以后改过来很难,成本会相当高。

大多分布在中心城区外

在美国的传统商业区已经很难再产生新的经济型酒店甚至中档酒店,美国的城市采取的是组团式发展的模式,扁平而分散,酒店也就集中在这些组团的商业中心附近,大多靠近高速公路上下口。经过几十年的城市化,美国原来偏僻的区域也已经比较繁华,但每一个商业中心都相隔较远,由于美国大部分人都有车,倒也问题不大。

回想中国还能够在中心城区发展经济型酒店,实在是我们的福分。

人员极其节省

美国的经济型酒店到了晚间,往往前台就一个人,保安也是没有的。就是白天忙的时候前台人也不多——2-3人。一是美国这些酒店出租率没有我们高,另外他们基本没有退房的工作,账单在一早就从门缝塞到你房间,你只管留下钥匙走人就是。如果有什么损耗,他们会在你信用卡里扣除。

一开始不习惯,还要到前台去一下,后来发现除了还房卡,其它什么也没有干,渐渐也就习惯了。

现在汉庭也推出了免退房的服务:在入住的时候把房费付了,开具xx,走的时候就不需办退房手续。目前用的人还不多,估计有一个适应和推广的过程。

xx酒店退化

由于也想借鉴xx酒店里的一些设计,我们也考察了部分豪华品牌。但让我们失望的是美国的豪华品牌和中国相比都已退化。

有一次住在洛杉矶 Irvine的一家豪华品牌(这家品牌在浦东有一家xx的酒店),客房的家具居然和汉庭的差不多,也是用贴面的板式家具,让我非常吃惊。

在纽约一家久负盛名的酒店入住,客房家具已经非常陈旧,灯光也昏暗,电视等电器也很落伍了。据说温家宝总理也是入住该酒店的。

纽约的另一家xx品牌酒店(在静安寺有一家酒店),客房非常小,和汉庭快捷的平均水平差不多,而且前台服务非常糟糕。

关于美国xx和豪华酒店的退化,在上次博客里已经有一个专门的例子来说,看来不是个案,应该是一个普遍现象。倒是东方(包括中国、香港、日本、新加坡、泰国等)的豪华酒店更有气派和现代,服务也更加殷勤和体贴。

究其原因,一是美国早已“奢华”过,这些酒店经过许多年已经老化,而翻新有周期和成本,但我们的大部分酒店都是新建,一开始就用了{zh0}、最现代的东西;二是这些豪华酒店在国外已经是一部分人的生活常态,不再是显贵、炫耀的需要。而在东方,豪华酒店确实是被当作一回事儿的,出差住哪里?我们在哪里大堂见面?似乎是一种身份和地位的象征。

 

 

汉庭:

交流请发: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酒店考察之——美国酒店_酒店营销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