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温州沿海城市群(带)的选择!_德想房产_新浪博客

原文作者:蒋荣   整理:光明人家

一、概论
  伴随着二十世纪末期温州地域经济发展过程中“温州模式”的崛起与发展,在温州地域经济过分集中发展的情况下,由于温州沿海、沿江城镇密集地区,个体私营经济和块状经济的深入发展,使得温州沿海及瓯江、楠溪江、鳌江、飞云江沿岸——这一地理条件相似、经济和人口高度集中、城镇密集且发育成熟的狭长地带上逐步形成了一个连绵的城镇群,对此,我们可称之为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这一城镇群在地域上包括温州的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的主体部分、永嘉县的南部沿江地区、乐清市的南部和中北部沿海地带、瑞安市的东部沿海和沿飞云江地带、平阳县的东部沿海和中西部沿鳌江地带、苍南县的东北部沿海和鳌江流域的平原地带,地域面积共2997.4平方公里,占温州总面积的25.44%,2001年户籍总人口数为450.1万,占全市的比例高达60.92%,而按第五次人口普查的常住人口标准,这一区域的常住人口共约545万,占温州全市比例达72%,是温州和整个浙江都极为罕见的城镇高度密集、人口高度集中的区域。
  按不同的自然地理条件和行政区域,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大致包括:鹿城、瓯海、龙湾三区的主体部分,具体包括鹿城区除西北部山区的临江、藤桥、双潮、岙底、上戍5乡镇以外的区域,龙湾区除灵昆镇以外的区域,瓯海区除西部山区镇泽雅镇以外的区域;永嘉县南部沿瓯江平原地带以及楠溪江沿岸的城镇毗邻区域,即上塘、瓯北、桥头、桥下、乌牛这5大经济强镇;乐清市南部平原区域以及与之毗邻的中北部沿海城镇,即乐成、柳市、北白象、磐石、翁垟、象阳、虹桥等19乡镇;瑞安市东部沿海平原地带以及沿飞云江的部分城镇,具体包括瑞安市区6街道和莘塍、汀田、飞云、塘下、仙降、马屿6镇;平阳县东部沿海平原地区以及鳌江沿岸的部分城镇,具体包括昆阳、鳌江、钱仓、萧江、麻步、桃源、水头等12个乡镇;苍南县东北部沿海平原和鳌江流域的各大小乡镇,即灵溪、龙港、藻溪、宜山、舥艚、金乡、钱库等16乡镇。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是基于温州沿海、沿江地区地理条件相同、经济和交通联系密切、人口集中、城镇密布这一系列条件而渐而发展起来的一个相当狭长的城镇群,它的形成,是温州非公经济和块状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同时也是温州城镇化日趋成熟的标志,但由于这一城镇群具有许多不同于一般城镇群的特征,故而它的形成对温州地域经济的总体发展有利也有弊。
二、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的形成机制与特征分析
1.地理条件相似、经济交通联系密切
    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是基于沿海、沿江的平原而形成的,它最为主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城镇群内的城镇基本上全是平原城镇,尤其是瓯江、飞云江、鳌江三大水系入海处的平原地带,更是人口集中,城镇密布。平原条件的良好,是形成城镇群的一个先决因素,这不仅使沿海沿江地带成了各自县市内的经济重心,同时也集中了县市范围内几乎所有的中心城镇,所以城镇群才得以形成。而在城镇群形成的过程中,在平原条件下,通过一定的经济协作与交通往来将各个大小城镇密切地联系起来,则是形成一个城镇群不可或缺的因素,尤其是以温州主城为中心,以乐清、柳市、北白象、虹桥、上塘、瓯北、瑞安、塘下、昆阳、鳌江、龙港、灵溪等实体城市为重点的城镇网络,其框架内各个大小城镇之间经济、交通联系的逐步密切也是其发展成一个成形的城镇群的一个重要条件。故而,在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逐步形成后,其重要的一个特征就是地理条件相似、经济交通联系密切。
2.经济与人口高度集中
  温州地域经济相对独特的一个特征就是个别大镇强镇在经济、人口上的高度集中,由于山区乡镇与平原乡镇之间发展差距的日益扩大,温州各县市的地域经济也就越来越偏向于集中在个别大镇、强镇。如在苍南,龙港、灵溪、金乡、钱库这四个人口大镇兼经济强镇2002年时面积仅占全县的18.8%,但户籍人口占45.6%,而常住人口占到55.1%,工业总产值占全县的比例则高达94.7%,以这四大强镇为中心的苍南东北部平原地带的16个乡镇区域,基本上就集中了苍南的一切。2003年时,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所跨越的乐清、瑞安、苍南、永嘉、平阳五县市已全部进入全国“百强”县市之列,而作为城镇主体区域的各县市沿海沿江平原地带,由于经济和人口高度集中,一定程度上成了各县市发达和富裕最典型的象征。2002年温州地区进入浙江百强乡镇之列的柳市、瓯北、南郊、新桥、梧田、塘下、虹桥、龙港、莘塍、安阳、双屿、灵溪、北白象、水头、乐成这15个乡镇,都全部集中在沿海沿江城镇群的范围内。因而,可以说,由于经济和人口高度集中,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发育得已相当成熟,xx适合于作为城镇群来发展。
3.大量的实体城市发育成熟
  在当前温州地区属于建制市的仅有温州、瑞安、乐清三个,但随着沿海沿江地区大批小城镇的发育成熟,温州地区也出现了大批并没有正式设市,但在经济规模与人口规模上都与一般建制市无异的实体城市。当前,在温州沿海沿江地区,已有龙港、灵溪、鳌江、昆阳、瓯北、塘下、柳市等镇的城市人口都在10万以上,人口最多的龙港常住人口达35万。通过近几年的人口集聚与建成区扩大,到2015年时,还将有金乡、塘下、上塘、水头、北白象、虹桥等镇的城市人口超过10万,马屿、钱库、萧江等重镇通过人口聚集和行政区域扩大,也有可能在2015年城市人口发展到10万,作为一个实体城市密集的区域,温州沿海沿江地区的城镇群实际上已发展得相当成熟,在一定程度上还将会对传统的城市建制体系产生较大的冲击。如苍南县的灵溪和龙港二镇,面积分别仅为88.7平方公里和80.7平方公里,但2008年时的常住人口已分别多达26万和35万,而且建成区的常住人口都在15万以上,再经过几年的发展,就可以形成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同时由于它们的经济实力都较强,它们在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上都已远远超过了浙江省内的县级市江山、龙泉、建德,名非城市,但实际上已与城市无异。同样,如瓯北、柳市、鳌江等镇,城市发育得都相当充分,在经济实力和人口规模上同样超过了省内一批内陆的建制市。而正是由于这一批实体城市的存在,说明了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的构建已具备了相当优越的先决条件,为城镇群的深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块状经济促进城镇之间功能的互补
  浙江块状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异常突出的现象,而在温州块状经济已经持续了近二十年的繁荣,温州的块状经济已在制鞋、塑料、制革、服装、汽摩配、低压电器、钮扣、拉链、印刷、打火机、眼镜、制笔等十几个行业取得了全国性基地的地位,而这些块状产业几乎全部集中在温州的沿海沿江地带。由于块状经济的发展注重单一特色产业的繁荣,其发展壮大后使城镇尤其是小城镇具有明显的经济特色,而各种特色的联合则就是一个相当综合的产业体系,在城镇间特色产业的互动发展态势下,温州城镇之间的功能已得到较好的互补性。如温州2001年服装企业已有2500多家,年产值234亿,在其带动下,以桥头钮扣、乌牛拉链、状元拉链为代表的服装辅助产业发展迅速,使小城镇与市区之间的功能互补性日益明显。同样,如温州赫赫有名的制鞋业在温州市区和瑞安取得较大发展的同时,莘塍的休闲鞋、仙降的胶鞋这些特色产业发展极为迅速,使小城镇与中心城市在产业上融为一体。当前浙江的四个产值超过100亿的块状产业中,温州市区的皮革业、龙港的印刷业、柳市的低压电器业就占了其中的三个名额。此外,如乐清市区的模具、虹桥的电子、北白象的建材、永嘉瓯北的泵阀、桥下的玩具、鹿城和瓯海的防风打火机、眼镜、剃须刀、龙湾蒲州的制笔、永中的不绣钢、瑞安塘下的汽摩配、平阳水头的皮革、萧江的塑编、苍南的参茸、宜山的再生纺织、钱库的家庭纺织、金乡的徽章等特色产业,都是浙江块状产业群体中颇具知名度的一员。通过这些块状产业在各自城镇的发展,可以为各自的城镇形成一项独特的功能,这些特色功能的互补,就会使沿海沿江城镇群的城市功能达到一个大综合的效果,从而促进城镇群的长远发展。
三、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深入发展探析
  当前,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虽在地理上已经形成,但由于学界没有人正式提出,政府也没有正式着手规划构建,城镇群虽然具备了良好的发展条件,但仍处于一种相对无序的状态。因而,要使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进行深入的发展,就必须经过一些有实效的改革,其中相对重要的就是调整乡镇区划、营建实体城市、开放公共服务和发挥城镇特色这些方面的改革。
1.改革乡镇行政区划,扩大中心城镇辖区
  当前,温州地区的乡镇行政区划尚处于一种机构偏多、规模偏小的状态,温州各地基本上都是小乡小镇遍布。沿海沿江地区处于平原地带,小乡小镇遍布的现象相对更为明显,尤其是乐清南部、苍南东北部、平阳东北部,小乡小镇杂立,许多小乡镇面积不足2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但都拥有一个独立的城镇,规模偏小、集聚力过弱、重复建设严重问题极为突出。因而,应当集中撤并这一批小乡小镇,将其并入中心城镇或组建新的城镇,以减少城镇的重复建设,做大做强城镇的人口规模和经济实力,当前温州沿海沿江地区的一批重点镇,如柳市、虹桥、马屿、金乡、钱库、萧江、水头等,其行政辖区面积基本上都不足60平方公里,管辖范围与其辐射范围极不相称,由于这些重镇与周边的小乡镇经济、交通联系极为密切,具备了撤并的可能性,故而可以进行乡镇区划调整,以扩大这些中心镇的行政范围,如虹桥镇可将周边的石帆、淡都、四都三乡镇并入,柳市镇可与北白象、象阳、磐石三镇组建一个新的柳市镇,萧江镇可将麻步、桃源二乡镇并入,水头镇可将凤卧、南湖、朝阳三乡镇并入,金乡镇可将炎亭、大渔、石砰三乡镇并入,这样调整后,这些重点镇的总人口都可达到十余万,城镇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都将大为扩展。既减少了一批规模偏小的乡镇,促进机构的精简,又扩大了这些中心镇的行政范围,将大大增加这些城镇的综合实力,为城镇群的长远发展和实体城市的发育成熟奠定基础。
2.着手营建实体城市,给实体城市以特殊地位
  由于温州地域经济和人口过度集中于个别城镇,使这些城镇出现了高度繁荣的发展态势,尤如瓯北、柳市、鳌江、龙港这些城镇,在经济规模和人口规模上都已超过了所在县市的县城或市区,使温州地域普遍出现了一种小城镇超赶县城或市区的现象,形成一种独特的温州城镇模式。而这些重点城镇以及上塘、虹桥、金乡、昆阳、灵溪、塘下、水头等重镇,在经济规模和城镇人口规模上都可与省内的许多县级市甚至地级市相当,尤如柳市、龙港、塘下、瓯北等镇,在一个建制的名义下,造就了一个相当于地级市丽水或衢州市区的经济规模和城镇规模,在城市发展中已是一个个具有一般城市特征的实体城市。在当前无法广泛切块设市或设置县辖市的情况下,这些重点城镇尚不能得到正式的城市名份,因而,对于这些已经发育得相当充分的实体城市,就要在行政上给予一定的特殊对待,以使其在建制镇的名义内得到相应的城市地位,到2015年时,柳市—北白象、昆阳--鳌江、龙港、瓯北这些实体城市的人口都可发展到30万以上,形成一个中等城市的规模,到时机成熟后,再对这些实体城市进行切块设市或设置县辖市,使其得到正式的城市名份。因而,在当前这些重点城镇尚不能正式设市的情况下,给予它们以相对特殊的行政地位,对于促进这些城镇的进一步壮大和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的发育完备,都将具有重要的作用。
3.进一步发挥城镇特色,打造城镇的独特功能
  在当前温州地域块状经济得到强化发展之后,许多沿海沿江地区的城镇都具备了相对独特的特色经济体系,但由于许多城镇的基础设施与文化建设没有相应地发展上去,许多城镇的特色尤其是政治、文化功能上的特色并不明显,典型的如柳市、塘下、瓯北这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城镇,其文教事业与公共文化设施都远没有经济那样发达。而在乐成、上塘、灵溪、昆阳这些县城或市区所在镇,经济虽然没有柳市、塘下、瓯北那样发达,但文教事业与公共文化设施都远比它们发达,相对而言,它们的政治中心与文教中心的地位更为突出,而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温州市区与瑞安市区,都还蕴含了一定的人文品味。因而,可针对这些城镇之间实际功能的差异,进一步增强它们特色功能,使它们各自能在一定的领域内起到相对突出的作用,防止各类城镇功能的过分综合化而导致的重复建设,同时也为部分具有特色功能的城镇能在其特色范围内赢得相对突出的地位,以促进整个城镇群功能的不断完善。如永嘉瓯江、楠溪江沿岸地区的上塘、瓯北、桥头、桥下、乌牛五大镇,可以瓯北建设为经济中心,将上塘建设为政治中心和文教中心,将桥头建设为地域重镇和钮扣特色经济城镇,将桥下和乌牛分别发展为玩具特色经济城镇和拉链特色经济城镇。
4.开放城镇间的公共服务,促进城镇群的大融合
  城镇群的构建和经营,相当重要的一步就是促进各城镇之间功能的互补,使城镇间形成一体。就目前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的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城镇群在城镇和人口上已经相当集中,块状经济刺激下的城镇独特经济功能也日渐明显起来,但城镇之间服务的开放与功能的互补还是明显不足的。如苍南东北部平原上的宜山、芦浦、仙居、新安、云岩、钱库等一批小乡镇,除了钱库外面积都不足15平方公里,但却拥有各自独立的城镇或集镇,虽从一个镇稍稍乘车就可到另一个镇,但城镇之间的公共服务却并不是相互开放的,各城镇之间在行政上还明显存在着行政阻隔,这样便十分不利于城镇群之间真正的融合。而如温州市区与城郊乡镇之间、瑞安市区与周边各镇,由于城乡二元体制的分立,城乡居民往往会因户籍上的区别而得不到平等对待。因而,要促进城镇群内各城镇的大融合,不仅要裁撤部分偏小的乡镇机构,还要广泛开放各城镇间的公共服务,使城镇之间功能能达到和谐、统一,从而促进温州大城镇群的长远发展。
  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的构建,是涉及温州的鹿城、瓯海、龙湾、乐清、瑞安、永嘉、苍南、平阳8个县市区,目前包括1个地级市、2个县级市和60多个小城镇和集镇。通过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城镇功能的整合和外来人口的集聚,至2020年,温州沿海沿江城镇群可发展为3000多平方公里和750万以上的常住人口,届时将组建起一个包括一个300万以上的特大城市(温州大都市区)、一个100万人口的大城市(鳌江流域中心城市)、六个20万人口以上的中等城市、五个10万人口以上的小城市,以及近30个五万人口以下的小城镇构成的成型的城镇群,该城镇群是一个囊括十余个实体城市和三四十个小城镇的多级城镇体系,这样不仅会大大提高温州地域的城镇化水平,还会促进温州城镇体系综合功能的跨越式突破。

已投稿到:
  • 评论加载中,请稍候...

验证码:

郑重声明:资讯 【略论温州沿海城市群(带)的选择!_德想房产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