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创业板和海普瑞,终于看到一篇理性的文章,与我,似乎抒出了心中的一口“怨气”,从不轻易转载他人文章的我,也愿意贴在这里以食朋友们----
创业板正式启动还不到9个月,现在也只有90多家公司,它们中间有无伟大的公司尚不得而知。但它们疯涨过了,虽然接着暴跌了,不过造富的说法,却随着这样的疯涨暴跌,变成了某种市场主流意见。仿佛这些公司不是创业者千辛万苦打拼下来的企业,而是不知从哪里冒了出来,却被资本的绣球打中了,旋即变成金钱的驸马、皇家的成员,而名声骤响,万众瞩目。
市场和媒体谈论起它们,常常不是说这些公司的实质和这些公司带来了什么样的产品和服务,更不说这些创业公司和资本高度结合的公司,为中国的市场经济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而只是议论这些公司为其原始股东带来多少财富——尽管可能只是账面的。
对股东财富增长的关注超过了企业本身,让人担心在此过程中创业的精神泯灭了,而资本对财富的夸张,却被放大了。这种担心甚至普遍延续到和创业板基本类似的中小板上市公司。比如那个造出了首富的海普瑞,就很典型地被人这样议论着。
而海普瑞以前是干什么的?现在的产业状态如何?乏人问津。但它造出了首富,就如同明月一轮升天,让万人仰望。同时这个明月般的公司,就和真的明月拥有黑斑一样,它的种种疑点,种种看不清身份的股东,那些早期的以VC和PE进来的人,都被关注财富的人,一一扫了个遍。
不能否认这样的关注有相当合理的一面。社会对一个明星公司的挑剔,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相对成熟的表现。没有这样的挑剔,就不会有好的规范的公司。但在挑剔之中,只关注财富被资本放大,却容易产生并非理智的情绪变化:羡慕、嫉妒、恨。
比如人们对首富李锂十数年兢兢业业地做自己的细分行业(海普瑞的主业为肝素钠,这其实是一个很细分的行业,要不是李锂成为首富,这个行业无论有多重要,有多么了不起,也少人问津,更少人知道),常常有一些羡慕之情,认为他十年寒窗苦,终于金榜题名了。可对海普瑞进行战略投资人的机构和个人,挑剔之中嫉妒和恨的观点就居多了。
而且嫉妒和恨的理由是堂而皇之的,认为这些靠资本获利取得超过百倍(海普瑞的战略投资人,获利差不多超过160倍),几乎就是不劳而获。
毫无疑问,当历经创业漫长而艰难的过程之后,那些锦上添花的资本家来到这个企业,它们的目的单纯,只有一个——那就是怎么以{zj0}的投资成本和时机,尽早地上市,进而获利了结。这是VC和PE的核心原则和基本逻辑。它比起一个实体企业的创业来说,显得十分“庸俗”,因为表面看上去它们只是就钱论钱。
当创业者的耐心和艰辛,遭遇唯利是图的资本之后,人们容易遗忘的是资本的风险。有句俗话说:“只看见贼吃肉,没有看见贼挨打”。以VC和PE形式出现的投资,成功率极低,这是它们每次成功常常获得暴利的原因所在。它们每次成功的背后,不仅有无数次失败,更有说不尽的耐心和艰辛。就工作的角度而言,一个成功的投资人和一个成功的创业者,并无二致。
说到底,创业和资本,都是活跃的市场之中的重要元素。资本不会泯灭创业精神,因为资本的逐利天性,尤其那种以VC和PE姿态出现的资本,本身就来源于创业精神。这样的资本,都是在市场波浪里从一个波谷,滑向另一个波谷的弄潮儿。它们的成功会被市场夸张成为一夜暴富。但没有这样的一夜暴富为标志的上市,我们又怎么知道海普瑞这个细分行业的{gj}公司呢?我们又怎么知道肝素钠有多么重要呢?
其实一个真实有效且十分活跃的市场,资本和创业是相辅相成的,没有活跃的资本,就不会有创业的激情。只关注二者在漫长艰辛之后,产生的巨大财富,就无法明白资本和创业之间的有机联系,无法理解资本的天性,本来就来自创业。
(作者系财经资深人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