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速:
风速是风扇重要的性能指标之一,与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风量关系密切。
风速即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的空气流动速度,单位一般为m/s;仅是某一位置的速度数值,不能xx体现风扇的性能。风速在不同位置数值可能有较大差异,且平均值难以计算,一般不用来表示风扇的性能,仅在详细设计分析中才会使用。
相关元素:
风速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扇叶形状设计、面积、高度的影响较为复杂,将在后文说明;风扇转速越快,风速越快,则是显而易见的常识,无需赘述^_^。
风速的高低会影响到风量以及噪音的大小。同样的过风面积,风速越高,风量越大;气流之间、空气与扇叶、外框、散热片之间的摩擦都会产生噪音,同样的风扇、散热片设计,噪音必然会随着风速的提升而增大。
由于一般并不会作为风扇类产品的性能参数被标示出来,用户选择风扇时不会见到,也就谈不上注意事项了。
风量:
风量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量即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扇出风口(或进风口)截面的空气体积,单位一般为cfm,即立方英尺每分-cubic feet per minute,或cmm,即立方米每分- cubic metres per minute。风量是风扇性能的整体衡量指标,不受到尺寸、结构、方式的限制,也不限于直流无刷风扇,可适用于任何空气导流设备。
相关元素:
风量=平均风速 x 过风面积。可见,风扇风量的大小基本取决于风速的高低与过风面积的大小。过风面积相同,风速越高,风量越大;风速相同,过风面积越大,风量越大。
风冷散热器是依靠空气吹过散热片,利用热交换带走散热片上堆积热量的。显然,采用同样的散热片结构与空气流动方式,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空气越多,带走的热量也就越多。因此,其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可以说实际风量对风冷散热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风压:
风压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
风压即风扇能够令出风口与入风口间产生的压强差,单位一般为mm(cm) water column,即毫米(厘米)水柱(类似于衡量大气压的毫米汞柱,但由于压强差较小,一般以水柱为单位)。风压是衡量风扇“强劲”程度的重要指标,如果将风量比作一把武器的挥击力量,那么风压就是这把武器的锋利程度。
相关元素:
风压主要取决于扇叶的形状、面积、高度以及转速,前三者的影响较为复杂,于转速的关系则简单直接——转速越快,风压越大。
风压直接的影响到风扇的送风距离。风扇出口到散热片底部看来只有短短的几厘米,但考虑到复杂、密集的散热鳍片的影响,要令气流有效地覆盖散热片整体并非想象中那么简单。散热片设计过程中虽然会尽量避免产生过大的风阻,但为了保证充足的散热面积,对风压提出一定要求也是在所难免。
风压既然是风扇最重要的两项性能指标之一,选择风扇时自然要特别注意。如果配合片状鳍片+风道式设计的散热片,一般不需太大的风压,即可保证空气顺畅流动,达到预期效果;如果配合典型的平行片状鳍片+顶吹式设计的散热片,则要根据鳍片的密度和高度、鳍片间风槽的形状和长度选择具有足够风压的风扇;如果配合Alpha或Swiftech等密集柱状鳍片+顶吹式设计的散热片,就需要风扇具有较大的风压。风扇与散热片组合结构等的详细分析请见第三部分。
风扇产品所说明的风量与风压均为理想状态下的{zd0}值,即风扇入风口与出风口之间无压强差状态下的风量({zd0}风量),以及风扇向密闭气室内吹风,直至风量为零状态下气室与外界气压的差值({zd0}静压)。它们并非两个孤立的性能指标,而是互相制约着,之间的关系就是流体力学中典型的流速与压强间的关系——风量随着压强差(具体而言即散热片风阻)的增大而减小,两者互相制约的程度则取决于扇叶形状与整体结构设计。风量、风压的正规测量需要借助风洞进行,下图为测量风洞原理图:
通过调节风嘴(Nozzle)与辅助风扇(Auxiliary Blower),控制风量,记录风量(Air Flow)与压强差(Air Pressure)的对应数值,最终除了记录{zd0}风量与{zd0}静压(即标称的风压)外,一般还要绘制压强-流量图(即通常所称的风扇特性曲线图、PQ图),全面表现一款风扇在各种压强差(具体而言即散热片风阻)下的工作表现。
上图即一张典型的风扇特性曲线图。图中实线(FPC)为风扇特性曲线,需由风洞测量。虚线(SRC)为系统阻抗曲线,同样需由风洞测量。FPC与SRC的交界点即为系统与风扇搭配使用的操作点OP,Qb与Pb则分别是使用中可达到的风量与压强差。以风冷散热器中的应用而言,要求风量越大越好,选择风扇时自然以Qb为重点参考指标。可见,选择风扇时仅以{zd0}风量(Qa)与{zd0}静压(Pa)来选择并不是最适切的。但考虑到一般用户不可能获得详细、确切的风扇特性曲线与散热片(系统)阻抗曲线,如此粗略判断也是不得已而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