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与之共生共存-印刷视点-中国中部印刷网
  •  >   > 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与之共生共存
  • 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与之共生共存

    时间 : 2010-6-18 17:13:24 来源 : 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点击次数:224 【】 【】 【字体: 】
  •      对传统文学而言,网络文学开辟了一种新的形式,作为传统文学的{zg}官方机构,中国作协已然放下身段,大方接纳草根出身的网络文学。触网较早的中国作协副主席张抗抗曾在多种场合表明对网络文学发展的支持,中国作协目前也在和文学网站合作培训网络文学作者,同时还建立了相应的
         网络文学重点园地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这意味着从上世纪90年代末至今走过10多年春秋的网络文学,不仅与几千年来占据主流文化地位的传统文学共生共存,而且开始有融合之势。
        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主体并无鸿沟
        对于新生事物的一切,我们都有兴趣去探求,定义、划分界限的争论只是开始。网络写手们似乎并不太认可所谓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划分。知名网络作者某小丫对于“网络文学是一些上网的人的自由表达所形成的文学体系”这种定义就持批判态度。某小丫认为,上网人群自由表达形成的只能是网络文化,不是网络文学。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的主体并不是网民与作家的区别,两者主体并无鸿沟,而且在选择载体的方式上有趋向一致的趋势。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的读者,也不是孤立的两个群体,而是交叉重叠的。没有人主动选择说只看网络文学或者只看传统文学,这是一个信息化时xx端的适应和融合过程。某小丫还举例说,当年,王朔的作品出来,反响很大,争议也很大,但是放在今天看来,没有什么不可接受的地方。当年王朔的作品,就好比今日的网络文学。估计再过20年,很少有人会提起,当年还有“网络文学”这一说法,即便记得,也不会视为洪水猛兽或宛如碰到新新人类般费解,更无必要针对这个词语进行研究。
        网络写手洪湖浪的说法更为尖锐。他认为网络文学这一提法本身就带有点强词夺理的味道。何谓网络文学?哦,发在网上的作品叫网络文学,那刻在石碑上呢?是不是叫石碑文学?刻在甲骨上呢?毫无疑问,甲骨文学。
        在传统文学阵营中,也有人希望能对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进行正名。鲁院副研究员王祥就提出,舆论经常把网络文学和传统文学相提并论,名不正言不顺。网络文学如果强调的是传播媒介、传播途径的互联网属性,那么它对应的应该是印刷文学、期刊出版文学。如果网络文学是指在互联网上传播的文学,特别是小说原创网站上,以付费阅读版权经营为主要产业方式组织生产的网络小说,那么它的属性应该是大众文学,它对应的该是“纯文学”——也就是不以市场为导向的,致力于社会文明和民族文化的发展,以发现人类公共文明价值为主要目标的文学,它是公益事业的一部分,而网络文学具有更明显的市场属性。
        王祥进一步解释说,网络文学的主流是大众文学,是基于事实的判断。网络小说的主要种类是玄幻小说、武侠小说、都市言情小说、历史军事小说,它们是以大众阅读兴趣为依归,反映大众价值观,以“读者选择”为运营模式而存在的。
        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
        10年前,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你不认识我、我不属于你。现在,网络文学已被认为成为刚性需求。因此,传统文学对网络文学从最初的观望甚至不屑一顾,变成了现在试图引导和接纳。因为,不接纳不行,这是趋势!在这个趋势中,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在相处时又会带来怎样的问题与契机?
        某小丫依然记得几年前,青年作家胡坚在接受某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段针对年轻作家和老前辈的话,她认为用在传统文学和网络文学身上同样适用。胡坚说,年轻人渴望从上一代作家手中接过文学的接力棒,但上一代作家不仅不愿意传递棒子,反而还在年轻作家去拿这个棒子时,用棒子敲他们的头。某小丫说,在过去,网络文学就处在这样一个角色里。今年开始受到一点重视,也只是苗头而已。在这样的状态里,后辈又能从前辈手中传承到什么,实在很难讲。
        如果说某小丫对于传统文学接纳网络文学只是并不看好,那网络写手盛可以则直接就关闭了网络与传统两者“和好”的大门。盛可以觉得,传统文学与网络写作两者的存在有些井水河水互不相干,也不排除相互间有一种隐秘的轻蔑或者隔膜。对所谓文学需要整合网络小说、类型小说等的说法,盛可以说,没有必要将两者打通,因为它们的读者群截然不同,而且各有自己的写作方式、思维和阅读群体,这是正常的,也是和谐的。
        但是无论勉强、无奈、隔膜,我们都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个传统文学与网络文学共存的时代,网络改变着传统的古板,传统也让网络更为严谨。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把网络作家的崛起看做是对传统作家的挑战、机遇。他认为,这些网络作家并没有抢了传统作家的饭碗,而是在传统作家力所不能及的地方xx开辟新的世界,无论阅读、传播、想象方式,包括对文学的重新构造。
        一直xx并大力扶持网络文学发展的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白烨,用“并存与并立、互动与互竞”来概括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之间的关系。白烨认为,网络文学是与比较严肃和相对精英化的传统文学唱平民化对台戏的,但两者之间又相辅相成、相互补充。传统文学的精英化特性,我们是在与网络文学的比较中看到的,传统文学在写作、传播、教育等方面的相对滞后,我们也是在与网络文学的博弈中进而感受到的。同样,因为有传统文学这样老成的文学板块的存在,也使网络文学有了观照自身的一面镜子,并在这种比照与对话中,找到自己的问题与不足。比如,当下网络文学的类型化还处于过渡状态,分类过于琐细,一些看似不同的类别其实区别不大,作品内容构成的正面意义与表现形式上的艺术品味都亟须加强。此外,一些作者与读者过于密切的关系形同于相互绑架,立足于娱乐、寄寓于宣泄的写作与阅读互动,还显得比较单调和低级,等等。而相对成熟的传统型文学从理念到方式,也都有新兴的网络文学可以借鉴与借力的许多东西。
        写太快太多是网络创作的软肋
        有业内人士曾说:“目前的网络原创文学大约有1/3属于文学,1/3属于准文学,1/3属于非文学。”大量灌水、格调低下、缺乏基本文学素养……这些对网络文学的诟病,是网络写手们都承认的事实。如果不加强内功的修炼,网络作者的艺术生命难以持久,网络文学也难沉淀出精品。
        称自己为半个网络文学作家的步非烟认为,相对于已经职业化创作的作家而言,网络作者身上有一个很动人的特质——自发性,出于纯粹的对文学的爱和对自我表现的渴求。尤其是早期的网络作者更是如此,那个时候,很多作者是在校大学生,北大未名、水木清华等校园论坛成为创作的主要园地。
        但步非烟也表示,目前,网络作者的创作态度不免轻率。写太快、写太多是网络创作的软肋。步非烟说,她目前出版的作品超过200万字,但这是在10年的创作历程中完成的,平均下来,一年大概是20多万字,在传统文学看来应该是高产,但是和网络作者相比根本不值一提。为了追求点击率、也为了网络读者要求的快速更新,有的作家甚至{yt}写完几万字。这种创作模式,甚至无法给作者留下感知生活、补充积累的空间。很快,当少年意气和那种本真的爱消退后,很少有人能坚持下去。
        而正是因为这种写作模式,所以大部分网络作家的艺术生命并不长久。“从2000年至今,网络文学的代表人物一波换了一波,能在大浪淘沙中留下来的,是非常非常稀少的。而这些留下的精英,也迅速脱离网络平台。如比较早期的安妮宝贝、痞子蔡,后期的当年明月等。”步非烟说。而他们留下来的形式,却是脱离网络,走向传统出版。这形成一个奇特的现象,网络文学作家中最精英的代表,迅速被传统出版方式吸引,网络成为一个书商选稿的中间平台。
        对于网络文学中的一些流行之作,王祥愿意将其称为“好作品”。王祥说,这些作品也很可能长期流传下去。比如玄幻小说中{zshy}的一些作品,《盘龙》、《神墓》、《阳神》等,在展现想象力、人物性格塑造、故事情节的独创性等方面高出同类作品很多,足以和西方玄幻小说抗衡。历史小说中《家园》严肃的创作态度,对于家国理想的表达,在喧嚣浮躁的网络环境中,特别令人尊敬,《{jp}家丁》、《回到明朝当王爷》的娱乐性也很令人称道。
        但当用文学的基本标准衡量时,王祥口中的这些“好作品”他却自认为并不合格。“一批很有可能成为大众小说经典的作品,比如《盘龙》、《神墓》,文字水准不均衡,情节拖沓重复,毛病太多,如果能够认真修改,它们应该成为我们时代的《西游记》、《封神榜》,超越《哈利·波特》。”王祥说。王祥提议,可以由相关各方评定一些优秀的网络小说,并出资帮助这些作者,对作品进行系统全面的修改。
        写手急于摆脱网络走向实体出版
        如果说网络文学的内功还需要加强修炼,那么网络文学的外力——文学网站的发展正如日中天,已经出现集团化、产业化的倾向,在运营及赢利模式上也探寻出了一条被国际认可的道路。
        据白烨了解,现在注册的网络文学网站有5000家左右,其中,很多文学网站都已走出了赔本赚吆喝的原始积累时期,它们通过收费阅读、互换广告等很多方式,已经开始自负盈亏或者开始赢利。“这些文学网络公司用他们的方式打造作家、营造产业,已成为在当下文坛呼风唤雨的重要的文学机制。”白烨说。
        中国网络文学拥有1.62亿的用户,对优秀作品进行商业性开发的模式正在日趋成熟,无线阅读的普及再次大大扩张了网络文学的传播渠道,电子书的产业化会促进数字出版再上一个台阶,网络文学正在成为娱乐业的内容来源……盛大文学首席执行官侯小强认为,正是这些原因,让我们看到网络文学拥有远大的发展前景。侯小强的设想并非不靠谱,依据盛大文学的经验,如果对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进行成功的全版权运营的话,那么围绕这部作品衍生的数字阅读、传统出版、影视改编、游戏制作,产业规模很容易达到1亿元甚至10亿元。
        像唐家三少这样的职业网络作家就是全版权运营的直接受益者。据唐家三少介绍,到目前为止,他的10部作品全部出版了简体中文版,总销量数百万册,在台湾出版了繁体版本,总销量近百万册。其中,一部作品出版了韩文版,一部作品改编为漫画,两部作品的游戏版权卖给了盛大集团……
        但是,能够进入全版权运营阵营的网络作者“幸运儿”为数较少,如唐家三少一样的更是为数寥寥。绝大多数的网络写手只能努力地在网上爬格子,赚取可怜的点击率提成,这或许也是更多作者更注重实体书出版的原因之一。实体书可以销售数十万册的青春文学作家韩寒就说过,他的书的电子版权放到网上,至今只拿到了1000元。步非烟也提到,她个人的网络点击提成和实体出版的版税提成相比是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的。“除了经济的无法落地,知名度也无法落地。”步非烟说。我们不得不承认,真正有社会影响力的作者,有公众知名度的,还是从网络走向了传统出版的作家,比如安妮宝贝、当年明月、天下霸唱等。经济与名声两方面的无法落地,让网络作家处于尴尬的状态,于是急于摆脱网络这个平台,走向实体出版以及电视电影等衍生版权。
        同时,文学网站也在反思常被诟病的网络文学低俗化,并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中文在线总裁童之磊和刘英都提到了加强网络编辑培养的问题。网络编辑面对的是“巨量读者群”,编辑职责在思想政治、主流文化的把控上的重要性被放大。但目前网络编辑没有编辑证,很少进行常规的业务培训,职业素养的提高和职业道路的规划,都很成问题。刘英建议给网络原创编辑设立专门的职级体系,以显示这是一个正常的行当。据红袖添香网总编辑毕建伟介绍,该网站的做法则是积极倡导“以文养文”的网络文学发展策略。把网站上的作品进行分类:对满足大众休闲娱乐的通俗文学(主要是长篇小说)进行商业化运营取得赢利支持网站的长期发展;通过运营长篇小说获得收入后,以完善版权运营平台,主动发现一部分有品质、能传播久远的短篇作品,对短篇文学的发展进行扶持。
郑重声明:资讯 【网络文学要向传统文学借力与之共生共存-印刷视点-中国中部印刷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