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_大不了的空间_百度空间

1. 线形光耦介绍
光隔离是一种很常用的信号隔离形式。常用光耦器件及其外围电路组成。由于光耦电路简单,在数字隔离电路或数据传输电路中常常用到,如UART协议的20mA电流环。对于模拟信号,光耦因为输入输出的线形较差,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限制了其在模拟信号隔离的应用。
对于高频交流模拟信号,变压器隔离是最常见的选择,但对于支流信号却不适用。一些厂家提供隔离放大器作为模拟信号隔离的解决方案,如ADI的AD202,能够提供从直流到几K的频率内提供0.025%的线性度,但这种隔离器件内部先进行电压-频率转换,对产生的交流信号进行变压器隔离,然后进行频率-电压转换得到隔离效果。集成的隔离放大器内部电路复杂,体积大,成本高,不适合大规模应用。
模拟信号隔离的一个比较好的选择是使用线形光耦。线性光耦的隔离原理与普通光耦没有差别,只是将普通光耦的单发单收模式稍加改变,增加一个用于反馈的光接受电路用于反馈。这样,虽然两个光接受电路都是非线性的,但两个光接受电路的非线性特性都是一样的,这样,就可以通过反馈通路的非线性来抵消直通通路的非线性,从而达到实现线性隔离的目的。
市场上的线性光耦有几中可选择的芯片,如Agilent公司的HCNR200/201,TI子公司TOAS的TIL300,CLARE的LOC111等。这里以HCNR200/201为例介绍
2. 芯片介绍与原理说明
HCNR200/201的内部框图如下所示

其中1、2引作为隔离信号的输入,3、4引脚用于反馈,5、6引脚用于输出。1、2引脚之间的电流记作IF,3、4引脚之间和5、6引脚之间的电流分别记作IPD1和IPD2。输入信号经过电压-电流转化,电压的变化体现在电流IF上,IPD1和IPD2基本与IF成线性关系,线性系数分别记为K1和K2,即


K1与K2一般很小(HCNR200是0.50%),并且随温度变化较大(HCNR200的变化范围在0.25%到0.75%之间),但芯片的设计使得K1和K2相等。在后面可以看到,在合理的外围电路设计中,真正影响输出/输入比值的是二者的比值K3,线性光耦正利用这种特性才能达到满意的线性度的。
HCNR200和HCNR201的内部结构xx相同,差别在于一些指标上。相对于HCNR200,HCNR201提供更高的线性度。
采用HCNR200/201进行隔离的一些指标如下所示:
* 线性度:HCNR200:0.25%,HCNR201:0.05%;
* 线性系数K3:HCNR200:15%,HCNR201:5%;
* 温度系数: -65ppm/oC;
* 隔离电压:1414V;
* 信号带宽:直流到大于1MHz。
从上面可以看出,和普通光耦一样,线性光耦真正隔离的是电流,要想真正隔离电压,需要在输出和输出处增加运算放大器等辅助电路。下面对HCNR200/201的典型电路进行分析,对电路中如何实现反馈以及电流-电压、电压-电流转换进行推导与说明。
3. 典型电路分析
Agilent公司的HCNR200/201的手册上给出了多种实用电路,其中较为典型的一种如下图所示:

图2
Vin,输出端电压为Vout,光耦保证的两个电流传递系数分别为K1K2,显然,VoutVin之间的关系取决于K1K2之间的关系。
将前级运放的电路提出来看,如下图所示:
设运放负端的电压为Vi ,运放输出端的电压为Vo,在运放不饱和的情况下二者满足下面的关系:
Vo=Vo0-GVi     (1)
其中Vo0是在运放输入差模为0时的输出电压,G为运放的增益,一般比较大。
忽略运放负端的输入电流,可以认为通过R1的电流为IP1,根据R1的欧姆定律得:
通过R3两端的电流为IF,根据欧姆定律得:

设输入端电压为


其中,VDD为光耦2脚的电压,考虑到LED导通时的电压基本不变,这里作为常数对待。
根据光耦的特性,
       K1=IP1/IF     (4)
将(2)和(3)的表达式代入上式,可得:



       上式经变形可得到:


将(1)和(6)的表达式代入(3)式可得:


考虑到G特别大,则可以做以下近似:


这样,输出与输入电压的关系如下:


可见,在上述电路中,输出和输入成正比,并且比例系数只由K3和R1、R2确定。一般选R1=R2,达到只隔离不放大的目的。
4. 辅助电路与参数确定
上面的推导都是假定所有电路都是工作在线性范围内的,要想做到这一点需要对运放进行合理选型,并且确定电阻的阻值。
4.1 运放选型
运放可以是单电源供电或正负电源供电,上面给出的是单电源供电的例子。为了能使输入范围能够从0到VCC,需要运放能够满摆幅工作,另外,运放的工作速度、压摆率不会影响整个电路的性能。TI公司的LMV321单运放电路能够满足以上要求,可以作为HCNR200/201的外围电路。
4.2 阻值确定
电阻的选型需要考虑运放的线性范围和线性光耦的{zd0}工作电流IFmax。K1已知的情况下,IFmax又确定了IPD1的{zd0}值IPD1max,这样,由于Vo的范围最小可以为0,这样,由于
考虑到IFmax大有利于能量的传输,这样,一般取
另外,由于工作在深度负反馈状态的运放满足虚短特性,因此,考虑IPD1的限制,
这样,
R2的确定可以根据所需要的放大倍数确定,例如如果不需要方法,只需将R2=R1即可。
另外由于光耦会产生一些高频的噪声,通常在R2处并联电容,构成低通滤波器,具体电容的值由输入频率以及噪声频率确定。
4.3 参数确定实例
假设确定Vcc=5V,输入在0-4V之间,输出等于输入,采用LMV321运放芯片以及上面电路,下面给出参数确定的过程。
* 确定IFmax:HCNR200/201的手册上推荐器件工作的25mA左右;
* 确定R3:R3=5V/25mA=200;
* 确定R1:;
* 确定R2:R2=R1=32K。
5. 总结
本文给出了线性光耦的简单介绍以及电路设计、参数选择等使用中的注意事项与参考设计,并对电路的设计方法给出相应的推导与解释,供广大电子工程师参考。

在通讯电路设计中,光耦是经常见到的;

TLP521-1可以用到9600~19200;限流电阻是1K;上拉电阻是1K;

6N137可以到10M;但是6N137需要按照datasheet来接它的外部电路才能达到10M的速度;

经查大量资料后,总结出目前市场上常见之高速光藕型号供大家选择:

100K bit/S:
6N138、6N139、PS8703

1M bit/S:
6N135、6N136、CNW135、CNW136、PS8601、PS8602、PS8701、PS9613、PS9713、CNW4502、HCPL-2503、HCPL-4502、HCPL-2530(双路)、HCPL-2531(双路)

10M bit/S:
6N137、PS9614、PS9714、PS9611、PS9715、HCPL-2601、HCPL-2611、HCPL-2630(双路)、HCPL-2631(双路)
另外,台湾COSMO公司的KP7010在RL选值为300欧左右时,我根据其数据手册所载数值计算,速率可达100Kbit/S,且为6脚封装,比同级的6N138、6N139小巧,价格也较低。

CTR的定义

可控硅型光耦

光耦的部分型号

产品名称 型号规格 性能说明
光电耦合    
  4N25 晶体管输出
  4N25MC 晶体管输出
  4N26 晶体管输出
  4N27 晶体管输出
  4N28 晶体管输出
  4N29 达林顿输出
  4N30 达林顿输出
  4N31 达林顿输出
  4N32 达林顿输出
  4N33 达林顿输出
  4N33MC 达林顿输出
  4N35 达林顿输出
  4N36 晶体管输出
  4N37 晶体管输出
  4N38 晶体管输出
  4N39 可控硅输出
  6N135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6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7 高速光耦晶体管输出
  6N138 达林顿输出
  6N139 达林顿输出
  MOC3020 可控硅驱动输出
  MOC3021 可控硅驱动输出
  MOC3023 可控硅驱动输出
  MOC3030 可控硅驱动输出
  MOC3040 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
  MOC3041 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
  MOC3061 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
  MOC3081 过零触发可控硅输出
  TLP521-1 单光耦
  TLP521-2 双光耦
  TLP521-4 四光耦
  TLP621 四光耦
  TIL113 达林顿输出
  TIL117 TTL逻辑输出
  PC814 单光耦
  PC817 单光耦
  H11A2 晶体管输出
  H11D1 高压晶体管输出
  H11G2 电阻达林顿输出



郑重声明:资讯 【线性光耦原理与电路设计_大不了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