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天成,可遇不可求
——读黄礼孩《窗下》
陈仲义
一个人坐在窗前,静静地凝望窗外。坐着,窗有点高,所以人在窗下,有点仰望,有点虔诚,透过玻璃,仿佛还托着腮,目不转睛,睇视着窗外那场下过的大雪。是一片空白,甚至一片空茫。没有下雪的具体描绘,也没有雪后的洁白景致,只是写一种凝视的感觉,一种心闲气定的安详。雪的被子,便被主人翁的情思所“拖曳”,将他整个身心覆盖起来了。这一无形覆盖,让他感觉到雪,带来了人间全部的爱。冥冥中,莫非是上帝的恩泽,撒满人间?他,就浸泡在这样幸福的遐想中,沐浴在绒绒、软软、绵绵的暖意里。此节的“低处”用得很好。低是指向人间、指向底层、指向大地的,而反衬出雪的慈悲与关爱。
雪后的阳光,无疑是刺目而富有生命力。忽然间,阳光象顽皮的孩子贸然“撞响”窗子,试图闯进来,砰砰跳跳的,多么活泼可爱,而且显出富有质感的“干脆”。“干脆”让我想起80年代四川杨然《晒坝上的笑声》,写“太阳把笑声晒得又干又脆了”,他采用通感,写出太阳的声音来。黄礼孩在这里用“撞响”和“干脆”,将阳光动态化,并赋予质感,十分出神入化。重要的是,雪后的阳光,扫掉了心中阴霾,化解胸中块垒,从而带来“一生中不可多得的喜悦”。从温暖的雪被,到欣悦的阳光,主人翁再次深深沐浴在上天的恩赐里。
{zh1},阳光变成“光线”,进一步细节化了。第二节阳光是概括性的,现在“分解”出无数的线条,“稀薄”,“安静”,而且是两次“越来越”“越来越”,给人一种弥漫性的涟漪般扩展,象天罗地网,无所不在地包围着你。“你像一个孩子,一无所知地被人深深爱着”,从物质到精神,大概世界上只有一样东西——爱,可以如此的广披、享用、传承和不计功利。
尚有一点小小异议,提出来供大家讨论:似乎{dy}节第二行的“爱”改为“温暖”会更好一些。理由:一是下雪后的“雪被”{zh0}对应着“温暖”,因为在此的“暖意”比爱意有更贴切的榫合。二是上面第二行已有一个“爱”,下面再来一个“爱”,虽说有利于强调,但有点重复了,缺乏变化。三是把大“爱”放在{zh1},作品线索更为清晰:由温暖到喜悦到爱,使得整体结构更趋合理,有明显的层次递进感,充满弥漫性氛围,让人感受到——人是被逐层地卷进去的:由雪被而温暖;由阳光而喜悦;由光线而被爱。
是否可以说,《窗下》是黄礼孩全部作品中{zh0}的,写得澄明透剔,似乎不怎么花气力,却有莫名的感动和耐嚼的意味。
叶梦得在《石林诗话》中说;“诗语固忌用巧太过,然缘情体物,自有xx之妙,虽巧而不见刻削之痕”。许多时候,好诗确是自然天成,可遇不可求。诚哉。
附 《窗下》
这里刚下过一场雪
仿佛人间的爱都落在低处
你坐在窗下
窗子被阳光突然撞响
多么干脆的阳光呀
仿佛你一生不可多得的喜悦
光线在你思想中
越来越稀薄
安静
一无所知地被人深深爱着
已投稿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