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基本电路
电视机基本电路

色亮分离电路
  全彩电视频中包含有亮度信号和色度信号,在彩电中通常没法将这两个信号分开分别进行处理.这种将色度信号和亮度信号分离的电路叫Y一C分离电路,其中Y代表亮度信号,C代表色度信号,Y一C 分离电路在彩电技术发展的历程中分为三个阶段。
  一、{dy}阶段:在早期的彩电中Y一C分离电路是采LC带通滤波器和陷波器所组成.将视频信号通过一个窄带(4.43MHZ)带通滤波器,得到色度信号。将视频信号经过一个4.43MHZ的陷波器,抑制掉色度信号,从而得到亮度信号.显然L.C滤波器的品质因数较低,所以Y-C分离度较差,存在较严重的亮色串扰,另外,由于亮度通道加入了陷波器这使得亮度信号受损,使清晰度下降,为此出现第二阶段的Y一C分离电路。
  二、第二阶段:采用梳状滤波器进行色亮分离,它是根据视频信号频谱交织的原理及梳状滤波器的梳齿滤波特性,以频谱分离的方式分离出亮度和色度信号,这种梳状滤波器是由两行延迟线、加法器、减法器等部分组成(结构如图1)。我们假设相邻两行的视频信号保持相关性以及延迟线无损耗,那么输入的信号经延迟线延迟两行后,Y信号保持不变,而色副载波的相位则与原信号相反,所以变成Y-C,在加法器输出信号为:(Y+C)+(Y-C)=2Y;在减法器输出的信号为:(Y+C)-(Y-C)=2C,从而达到色亮分离的目的。
  上述分析结果是基于信号相关性的假设,可将色度信号与亮度信号较彻底分离而获得较为理想的图象质量。但实际的视频信号并不是这样理想的,即会出现非相关情况,如垂直方向有色度跳变,那么在此处直过信号与延迟信号中的Y.C分量不再相同,加法器与减法器便不能将C或Y分量xx对消,造成Y与C分离不彻底.为此出了第三阶段的Y一C分离电路。 三、第三阶段:这种滤波器称为动态数字式梳状滤波器,它是利用三行彩色信号来完成垂直方向的相关检测,仅提取所需要的彩色信号,从而克服了前述梳状滤波器的缺点.使图象的清晰度提高了100多线,这种新型三行数字化梳状滤波器结构如图2,图中下半部分是典型的锁相环路,用以产生四倍于色副载波振荡频率,用作数字Y/C分离电路的时钟,对PAL制为17.73MHZ,对NTSC制为14.32MHZ.视频信号经模数转换器(ADC)转换为8位数字信号,进入数字梳状滤波器进行运算,到此8位亮度和色度数字信号再经数模转换器(DAC)转换成模拟信号输出,完成了亮色分离的任务。
延迟式水平轮廓校正电路

  在新彩电中为xx色亮干扰都在亮度信号上加上一个色度陷波器,这使得亮度信号的高频分量损失严重,图象清晰度下降,为了改善这种状况,常加入延迟型水平轮廓校正电路,其结构如图3。设A点输入Vi为一矩形脉冲,经延迟线I及II依次延迟时间T得波型B与C,波型B与C,B与A相减,分别得波型D与E,二者两相加即得到正负相同的校正脉冲波型F,此脉冲经锐度放大器后与B波型相加,即得到的校正后的亮度信号Uo。从输出波型中我们可看到,输出波型的前沿和后沿都叠加了个下凹和上凸的脉冲,这样对应于两象素之间的黑白交替处,即垂直方向的边界增强了图象的质量从而得到改善。
数字分频式行场扫描电路
  行场扫描电路是彩电的重要组成部分,旧式的电视机的行场振荡电路是采用LC振荡电路,这种电路结构简单但稳定性差,为此近年生产的彩电均采用数字分频式行场扫描电路,TA8659,TA8759,LA7629,LA7680等IC均采用此方式.图S1是此种电路结构图,其中的32FHVCO是采用晶体压控振荡器,这种由晶体组成的振荡电路振荡频率稳定精度高,振荡电路输出的信号经一个32分频电路形成所需的行振荡信号,再经一级312分频电路产生场振荡信号.在电路中采用了二级AFC对振荡频率进行控制锁定和校正,使之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跟踪速度快,使行场扫描电路的基本性能大大地提高.另外此种电路制式转换也十分方便,只要通过制式开关给出开关信号切换VCO的晶体(改变振荡频率)和改变相应的分频系数即可实现。
郑重声明:资讯 【电视的基本电路】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