斑鳖_Let it be_百度空间

中 文 名     斑鳖
俗名别名     太湖鳖、癞头鼋、斑鼋、斯氏鳖
英 文 名     Shanghai softshell turtle
拉丁学名     Rafetus swinhoei
品  种    
地理分布     我国特有种。分布于长江下游及太湖周围。
习  性     生活于江河湖沼中,底栖。以水生动物为食物。卵生。
体形尺寸    
繁殖方式     卵生。
食  性     以水生动物为食物。



识别特征:背盘长360~570 mm,背盘宽度仅略小于长度,几近圆形。躯体扁平,仅略隆起,背面平滑光泽,暗橄榄绿(或黑绿)色,具多数黄色点斑,其间更有无数黄色细点,有时形成包围前述黄色点斑的不规则的一圈;在相当于骨质背甲部分,黄色斑纹形成横竖交织的线纹或放射状纹。头、颈及四肢背面亦为黑绿色,具不规则的大小黄色斑。这种密集的黄色斑纹是斑鳖的特点。

估计数量:已知除少数几号标本外,目前苏州动物园和西园寺池矿中尚养有4只。

致危因素及现状:龟鳖类向为人们所喜食,斑鳖个体大,目标显著,更易被发现而遭捕杀,故多年来几无报道。陈义(1962)报道在镇江东长江支流中采列1只雌性"绿团鱼",订名为普通鼋(Pelochelys bibroni),但所附之图与Gray(1873)所绘斑鳖斑纹基本一致,应该就是斑鳖。除此之外,仅少数寺庙或动物园饲养的少数几只尚存活到现在。野外可能已绝迹或极度濒危。

驯养繁殖状况:如前所述,仅少数寺庙放生或个别动物园供观赏,养有几只。

现有保护措施:斑鳖虽根据上海标本描述于1873年,但长期以来曾被作为鳖(中华鳖)的同物异名,故我国动物名录上都未列有此种,自然没有被提到保护日程上来。近年,国内外许多研究都证实斑鳖为有效种,且又处于极度濒危状态,亟应加以保护。

应进一步采取的保护措施:①建议将斑鳖及时列入我国xxxx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作为Ⅰ级保护对象。②委托现养有斑鳖的动物园及寺庙,一如既往,养好斑鳖,并加意保护。③广泛宣传介绍斑鳖的识别特征及保护它的重要性,严禁捕捉,杀害与出售;如经发现,应立即报告渔政部门妥善处理。④加强调查,摸清是否尚有野生居群,如发现,立即划区保护,并开展保护生物学研究。



斑鳖  Pafetus swinhoei(Gray)

龟鳖目 Testudoformes      鳖科 Trionychidae

识别特点:体躯庞大,背甲长度可达570毫米。甲壳外无角质盾片,仅覆有柔软的革质皮肤。吻较鳖短,活动性也略差。前、后脚各有5个指、趾,内侧3个指、趾有爪、满蹼。

其实,被苏州市民叫作“癞头鼋”的这种动物,真正的名字应该是斑鳖,它既不同于分布在浙江、福建、广东、海南等省的鼋,也与有甲鱼之称的中华鳖大相径庭。斑鳖是世界上的珍稀鳖类,也是我国的特产动物,仅在台湾和越南国土过它的化石。斑鳖的全长1米有余,鳖甲的周长2米左右,浮露在水面时,俨然像一个小型的圆桌面,{zd0}体重约200公斤。所以,把它加冕封号为江河湖泊内龟鳖类中的巨人,是池之无愧的。

斑鳖,形状与鳖相似,大小与养蚕的竹匾差不多,其体重可达一二百公斤。斑鳖主要生活在我国太湖流域,越南曾经发现过斑鳖化石但却没有找到过活体,而世界其他地方从来没有出现过斑鳖的踪迹。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野生斑鳖已经绝迹,目前在苏州仅存三只。2002年,国家有关部门将斑鳖列为最为珍稀的濒危动物,在苏州人们则称之为“国宝”。

由于外观相似,斑鳖一直被误认为寻常鳖类。苏州科技学院生物学教授赵肯堂经过多年的研究,提出了大量证据,证明斑鳖是一个独特的物种。从 1992年开始,赵教授便向社会发出“斑鳖生存告急”的呼吁,从此开始了十余年的奔走之路。在1993年的全国动物协会会议上,赵教授撰写了《苏州地源物种的考证》一文,提出斑鳖正面临灭绝,需要人类进行保护。



斑鳖灭绝速度之快难以预料,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野生斑鳖已经绝迹,目前在苏州仅存三只,分别存活在苏州景点东园和西园两地。早在1952年,东园水池中有二十多只脸盆大小的斑鳖,到如今仅剩下一只。而由于斑鳖生活的环境不够理想,加之大量病菌的侵蚀,这只斑鳖的裙已经慢慢萎缩了,其生存危机十分严重。

斑鳖成年累月遨游在江湖中,深谙江水的涨落规律,甚至能预感到当年洪水的水位高低变化。如果未来的共水涨得高,它就会在5月爬到江岸处去产卵,反之便挑一个位置比较低的地方挖坑下蛋。人们发现斑鳖的繁殖与汛期洪水高低之间的关系后,就可以根据它的产卵地制订计划和措施了。

斑鳖的取食不拘一格,对于任何可吃之物几乎是来者不拒,甚至包括人、畜的尸体,但对鱼、虾、螺、蚌等小型水生动物却显得特别偏爱。缺食时的忍饥耐饿能力也是惊人的,经能潜入湖泥里,不吃不动,埋头睡上很长一段时期,利用背甲边缘厚实的裙边中所贮存的养烊维持生命,这在一般动物中是难于做到的。由于近半个世纪来对斑鳖的瓷意捕杀和水质恶化,斑鳖资源日趋枯竭,昔日常被苏州市民买来在寺庙水池中放生的斑鳖,目前已在全市各水域内因不注意保护和任意我样戳而销声匿迹,只留下3只百岁高龄的老鳖还苟延残喘在西园和苏州动物园的池塘里。苏州市民有责任和义务为关心、爱护、拯救濒临绝种的斑鳖作出应有的贡献。斑鳖理所当然地被列为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

上世纪七十年代以来,我国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保护,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工作提上了议事日程。苏州科技学院生物学教授赵肯堂是这方面的尖兵,他曾经为保护新疆野马,搞好国外引进动物的工作等方面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努力。与此同时,他对斑鳖也进行了大量研究,促成国家有关部门把斑鳖列为最为珍稀的濒危动物。

1992年,赵肯堂教授通过新闻媒体发出呼吁,希望社会各界和有关部门充分利用现存的三只斑鳖,尽{zd0}努力挽救斑鳖的灭绝。他的呼吁在海内外引起了反响。苏州市民从此把斑鳖看作国宝,记住了这位关爱斑鳖的生物学教授。东园、西园也进一步加强了对斑鳖的管理和照料,十多年来,三只斑鳖安然无恙。





郑重声明:资讯 【斑鳖_Let it be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