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古民居资源丰富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wuhelo100的日志- 网易博客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2010-05-20 15:42:58 阅读19 评论0 字号: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 wuhelo100 - 赤鱼追波

古色古香的湘西民居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 wuhelo100 - 赤鱼追波

绥宁县李熙桥镇陈家村陈锡兰旧宅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 wuhelo100 - 赤鱼追波

洪江古商城

        经过时光的不断淘洗,留存下来的古城镇、古村落的古建筑是青山绿水间的美丽画卷,是秦砖汉瓦写就的诗意文章。湖南省的凤凰古城、洪江古商城、张谷英村等古建筑瑰宝,作为传统乡村聚落和古城居民居住空间的历史遗存,具有特别珍贵的价值,作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正成为湖南省发展旅游产业的支撑点之一。

     我省是中国南方古建筑博物馆

        湖南民居和其它古建筑十分丰富,保存在自治州、怀化、永州、郴州等地的民居总量巨大、特色鲜明,被中国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赞誉为“中国南方古建筑博物馆”。

        湖南省首批省级以上的历史文化名城(镇、村)有22个。从去年8月至今,省文物局结合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在全省开展古民居文物建筑的专题普查工作,发现许多留存在山水间的古建筑。据初步统计,全省目前保存古民居建筑9146栋(处),总建筑面积约1250万平方米。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说,这次普查为抢救保护、整合挖掘、开发利用好湖南民族民俗文化遗产资源提供了指引性蓝本。

        从普查分析,我省古民居、古建筑群十分丰富,湘西、湘南保存完整。业内专家甚至认为湘西南保留了中国{zd0}的古城镇、古村落带,具有独特的文化和旅游价值。从湘西到怀化、邵阳、永州,这里散落着保存完好的湘西凤凰古城、里耶古镇、王村古镇、茶峒古镇,怀化洪江古商城、古黔城、高椅古村、通道芋头侗寨、古驿道、永州江永上甘棠村、女书村、祁阳龙溪李家大屋等,这些古城镇、古村落是民族文化的源头和根基,是承载着各种历史信息的真实遗存,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老百姓自己的历史。

        湖南的大多古民居、古建筑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美学观赏价值,工艺技术精湛。如郴州汝城的范氏家庙构件,永州上甘棠的部分石柱础是明洪武年间的古建筑,怀化荆坪古村、岳阳张谷英村还有明正德年间的铭文砖砌和木构件,而湘西吊脚楼,是土家族和苗族文化的瑰宝,通道风雨桥和鼓楼更是神奇,侗族能工巧匠不用图纸,不用一颗螺钉,建造了令世界惊叹的美轮美奂建筑。几乎所有的古村和古城,都注重装饰、木雕、砖雕、泥塑、彩绘,多姿多彩,特色鲜明。我省目前有{gjj}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06项,戏曲、舞蹈、年画、祭祀、节庆等大多依托古村落和古城而存在。

     古民居毁损不容忽视

        古民居建筑在新的形势下保护状况令人担忧,经济建设的推进加快了古城镇消失、古村落凋零,加强保护刻不容缓。

        古建筑面临开发性破坏和建设性破坏。省文物局在第三次文物普查中发现,修公路、修水库等重点工程,使一些古民居面临毁损,抢救保护任务很重。老百姓改善居住条件,拆掉老房子,建立新的砖瓦洋房,破坏了原来的整体古城镇、古村落风貌。记者从省建设厅规划处了解到,首批国家和省级的古村镇还有不少因为经费不足没做保护性规划,大量新发现的古城镇、古村落一被发现即被用来招徕游客,没有规划就开始发展旅游,使不少古建筑出现不可修复的破坏。

        资金投入严重不足,文物保护专业技术人员少,抢救和保护任务繁重。古城镇、古村落中的古建筑都有100多年的历史,又多为砖木结构,自然损毁严重,加之今年的冰灾百年未遇,各类古建筑和古民居建筑受损严重,亟需全面维修加固。

        收藏热使古民居被盗严重,导致致命毁坏。据业内人士介绍说,湖南大概有100万收藏者,其中不少人直接或间接成为古民居的破坏者。近期在普查中发现,在我省各市州县中,盗拆古民居精品建筑构件的犯罪活动最为猖獗,特别是怀化、自治州、张家界等少数民族聚集区,许多带有鲜明民族文化、民俗色彩的文物建筑精品构件被盗拆,贩运至北京、安徽、浙江等地的工艺品市场进行非法交易。

     亟需探索长效保护机制

        如何保护好、管理好、合理利用祖先遗留下来的财产,将古城镇(村)蕴含的艺术价值和美学价值释放出来,提高湖南文化的软实力,推动区域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省文物局在全国率先提出“大保护大利用”的新理念, 大保护是管理利用的基础。省建设厅规划处副处长陈平说,国务院颁布的今年7月1日施行的《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使古城镇、古村落的古民居和古建筑保护有了法律保障。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保护工作,今年4月,周强省长到江永上甘棠村考察后,特意叮嘱当地千万不要擅自建设开发,并立即要求省建设厅支持上甘棠村搞好保护规划。保护首先要做好大规划,科学规划是实现有效保护、合理利用、永续传承的保证。

        其次,要理顺体制,探索保护管理的长效机制。在现有体制下,文化、文物、国土、林业、宗教、旅游、建设等部门均可从不同角度对古城镇、古村落进行管理利用,存在职责交叉、政出多门等问题。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认为,要理顺管理关系,形成执行顺畅、监督有力的保护管理大格局,现有条件下,各级政府是保护古民居、古建筑法定的主体,要着手建立保护的长效机制,把古民居、古建筑保护纳入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财政预算、城乡建设规划、以及各级领导责任制中。

        再次,让公众参与保护,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古民居和古建筑等文化资源的保护利用是我省富民惠民的重要途径。通过文化遗产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农村文化建设、旅游发展相结合,可以让当地群众充分受益,广大群众体会到古民居和古建筑的价值,才会积极参与保护,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可持续发展。

  依法保护 科学发展 

        周月桂

        古城镇和古村落承载和延续着先民的灵魂与文脉,是后人追忆历史,感知文化的重要载体。它们跨越战火纷飞年代,又历经各种浩劫,能保存至今实属不易。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古城镇古村落的现代命运如何?

        在深山古道静默悠闲了千百年的古城镇古村落一被发现,立即被某些地方政府塑造成“聚宝盆”,到处兜售其蕴藏的巨大经济财富馅饼。被隐藏在这些文化遗产背后的巨大经济利益驱动,招商引资开发如火如荼展开。众多古城镇古村落,就这样成为当地政府的“摇钱树”。

        大力度的开发宣传,带来蜂拥而至的游客和红火的旅游经济,也带来各种毁损,比如在古城镇旁修一条商业街,或搭一个四不像的巨型水泥码头;在古城景区内,豁然站立一个新的洋楼,怎么看怎么别扭。

        古城镇古村落的命运陷入这样的困境,当地政府自然难辞其咎。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GDP增长,来不及做好规划保护,就仓促上马招商引资,希望古城镇、古村落立即带来大量收入,让政绩工程上多些光环。这种短视行为显然与科学发展观相悖,断不可取。

        国务院在今年4月2日通过了《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为古城镇、古村落的保护提供了法律保障,任何损毁行为都将受到法律的制裁。我省在今年4月9日通过并于7月1日实施的《湖南省文物保护单位管理办法》中,对古民居和古建筑的保护作了法规界定。各有关政府职能部门当依法执行保护,杜绝各种名义的破坏。只有坚持依法保护、科学发展,才能对这些古城镇、古村落进行有效保护、合理管理和利用。

        各地政府也应积极探索古城古镇古村合法保护、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凤凰县由政府主导,建立多元化的文化遗产保护经费投入机制,在抢救维修保护好文物的前提下,引进战略投资者,共同保护、合理利用和传承发展古城的文化遗产资源,探索出一条新路子。 6年过去,凤凰古城文物保护经费大大增加,保护范围进一步扩大,各个文物景点、历史村寨也得到有效保护。文化资源的潜在价值日益凸显,促进了县域经济社会的发展,旅游收入6年增长66倍,带动3万多群众致富。这种做法,值得借鉴。

抢救永州古民居 
蒋政平 卢作云 杨金砖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 wuhelo100 - 赤鱼追波

江永上甘棠村宋代古桥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 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 wuhelo100 - 赤鱼追波

会同县高椅古村保存有古民居建筑104栋

        永州是一个历史遗存非常密集丰富的地区,现存古民居之多,不仅居全省之冠,在全国也是罕见的,然而,永州古民居破坏损毁异常严重,现在,许多古民居正在风雨中飘摇,急需有关部门救救这些古民居。

        民居瑰宝资源丰富

        永州当年的繁华在众多古民居上留存,全市11个县区总计有100处以上的古民居:祁阳龙溪李家大院、零陵进贤河边的周家大院、东安芦洪市席家大屋和树德山庄、冷水滩杨村甸三槐堂和李家祠堂、双牌茶陵邓家大屋、江永上甘棠、道县龙村、宁远平田和下灌两个千户以上的特大古村,新田枧头龙家大院、江华境内的瑶家吊脚楼等。

        这些古民居经典之作,既具有明清江南建筑的典型风格,更凸显永州地域的自然特色与文化神韵。其取材用料的讲究,工艺造型的别致,规划设计的独到,不仅体现了耕读为本、邻里和睦、家族和谐的儒家文化底蕴,更反映了永州先民那种淡泊宁静、自得其乐的生活情趣。尤其是一些历史久远的古村落,宗祠庙宇、学堂商铺一应俱全,院落间青石铺道、曲径蜿蜒,水榭楼台、交相辉映,院内结构整齐划一,天井过道皆用石条铺成,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处处体现的是天人合一、安全实用、精美大气的人本精神。

        损毁严重令人忧虑

        虽然祖先给永州留下了数量繁多的民居瑰宝,然而,由于保护意识的匮乏,管理的缺失,特别是受利益的驱动,永州历史民居破坏损毁的情况异常严重。

        开发性、建设性破坏随处可见。革故鼎新、拆旧建新,原本是社会进步的标志,但由于一些地方规划滞后,管理缺位,导致历史民居被火柴盒式的水泥平顶房所代替。尤其是近年来城乡扩建速度迅猛,在大拆大建中,大量历史民居销声匿迹,不复存在。宁远的礼仕湾,是一个绵延数百年之久、人口总数超过5000的李氏宗族古村,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由于村民大量拆旧建新,原有古民居所剩无几。像这样的“变迁”,绝不仅是礼仕湾一个村。

        贫困性破坏触目惊心。一些村民为了眼前的蝇头小利,无视历史民居的珍稀价值,凡是能给他们带来生活铜板的,他们无不随意拆卖。东安席家大屋第五大院的二进左厢房,原是一名五保老人土改时分得,因其死后欠下丧葬费,好端端的古民宅竟被村里人整体拆下卖掉抵债。

        盗窃性破坏防不胜防,文物贩子明掠暗夺,文物市场管理乏力,古民居古建筑遍遭劫难。文物盗贼日益猖獗,盗窃物已从过去的花格木窗、雕花驼峰,发展到青石柱础、镇门石狮,乃至整座整座的牌坊碑廊、凉亭古塔,凡是一切有艺术价值的古建筑构件,无不成为不法分子们偷盗的对象。

        加强保护xx旅游

        有识之士称,如果这种破坏势头泛滥下去,不出十年时间,永州的历史民居与古建筑群落及凉亭古塔等将消失殆尽。为此,笔者建议,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保护意识;抓住文物普查契机,全面摸清古民居底子;制定保护规划,出台保护措施;依法从严打击破坏历史民居的犯罪行为;实行保护与开发并重,xx永州旅游产业。

        新修订的文物法第七条规定,一切机关、组织和个人都有依法保护文物的义务。要采取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文物法规,宣传古民居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使人民群众与社会各界自觉地参与到历史民居的保护中来。

        抓住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机遇,全面摸清现有古民居底子,并逐一登记造册建档,为实施保护奠定坚实基础。对历史民居的保护,应纳入创建永州历史文化名城总体部署,与新农村建设相衔接,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制订详细保护规划。筛选出一批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大的重点历史民居,积极申报全国、全省“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名镇”、“历史名村”。

        古城镇、古民居的开发利用,是保护工作的重要一环,应有选择地确定一批保护完整、风格独特、基础设施完善的历史民居,辟为旅游景区,这不仅是xx旅游产业的重要举措,也将成为经济发展的新亮点。(作者分别系永州市政协党组副书记、副主席;永州市政协文史委主任;湖南科技学院图书馆馆长)

省文物局长陈远平建言:保护“中国商道文化的百科全书” 
周月桂 徐蓉

        我省的古城镇、古村落丰富,大多是重要的文物,如何在保护中管理利用,省文物保护专家、省文物局局长陈远平以洪江古商城的保护为例,希望全省古城镇、古村落实现保护与利用可持续发展。

        洪江古商城现保存有明、清、民国时期的古建筑(窨子屋)380余栋,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8处。古建筑群中每栋房屋功能各异,有各时期的祠、寺、庙、院、堂、庵以及旧报社、钱庄、学堂、戏台、青楼、烟馆、酒家、客栈、作坊、油号、会馆、厘金局、店铺等,被专家誉为“中国资本主义萌芽时期的活化石”、“中国商道文化的百科全书”。

        如何保护、管理、利用洪江古商城这个非常稀缺的古城文物资源,陈远平提出了具体建议:一是分类维修,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维修,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按程序报批,慎重对待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省级及以下文物保护单位,可先行抢救,先保证不塌不漏。二是分类搬迁,对于保存较完整、特别有价值的古建筑,建议实行居民xx搬迁。其余古建筑可搬迁一部分居民,并进行维修与改造,以利于保持古城特有的民俗民风;三是分类整治,在古城核心保护区域,坚决拆除影响环境风貌的新建筑,在控制区域,可实行“穿衣戴帽”工程,再现古城风貌。四是分类(复)重建,对历史上曾经存在,但现已消失的xx古迹,确需复原的,按照原址、原貌、原规格、原工艺、原材料复原重建;对于一般古迹的复原,则可按原址、原貌、原规格重建。

        “当务之急还要进一步修编完善《洪江古商城保护利用规划》。”陈远平说,要保护管理利用好洪江古商城,就要立足现状,着眼长远,制定科学合理、切实可行的整体规划,今后一切工作都要在整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全省普查新发现的许多古民居和古建筑,都应该立即由当地政府牵头,制定保护性规划,切忌开发性破坏。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湘古民居资源丰富保护留存的诗意古建筑- wuhelo100的日志- 网易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