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场。所有的灯光都熄灭了,嘈杂渐渐平息。片刻寂静后,熟悉的旋律慢慢响起,舞台刹那间灯火璀璨,大投影上许巍微笑的面容一下子闪亮在黯夜的空中,全场一片欢动。
有朋友说,许巍不太擅长调动现场气氛。可是,这些当年伴着许巍的歌声长大的少年,已经能够读懂了那沧桑过后真诚淡定的笑颜。不需要尖叫,不需要狂热,只要和他一起微笑着哼唱,放下所有渴望收获的心,简单歌唱,阳光普照在冬天。
那些熟悉的美妙旋律,仿佛魔力一般吸附了种种年少时的记忆。优美的吉他声中,年少的气味如同一卷慢慢打开的布幔,一朵缓缓开放的栀子,一条静静淌过溪流,在无边无际的夜空中轻轻散开……
十三年前的夏天。上大三的我在学校外的小音像店买了一张许巍的《在别处》。那时的许巍还默默无闻,在收音机中偶尔听到他做的节目,并且他也是西安人,就去买了一张。当时正喜欢崔健、黑豹、红星一号,那样清澈如水的声音和旋律,那样缓慢悠长的彷徨和忧伤,正映衬了临近毕业敏感迷茫的心境。在宿舍里用小卡座翻来覆去地播放,非常着迷。尤其喜欢《水妖》、《我的秋天》、《我思念的城市》。
没有人会留意/这个城市的秋天/窗外阳光灿烂/我却没有温暖。塞着耳塞,独自走在校园的夏夜里,风中是喷泉的水腥气味,松林的辛香气味,洗衣房刚刚晒过的床单的气味,小卖部里汽水和冰激凌的气味,操场上运动的年轻气味,宿舍楼热烈的喧闹气味,在明净的吉它声、沙哑的歌声中,感觉到了非常美妙的孤独气味。这盘磁带至今还在一个小鞋盒子里装着,搬了很多次家,一直舍不得丢掉。 偶尔翻开,可以抚摸到那些遥远模糊却气味清晰的岁月。
从《在别处》到《那一年》,从《时光·漫步》、《每一刻都是崭新的》到《爱如少年》,有人说,许巍变了。当年《在别处》中对青春逝去的祭奠,对失去理想的恐惧,对物欲社会的批判,都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是的是一个面目平和、微笑淡定的歌者,用温暖的忧伤和明媚的希望赢得更多的听众。
简单、善良、纯粹、光明、希望、真诚,这些后来的专辑中反复吟唱的主题,我觉得更加映照了许巍作为一名虔诚的佛教徒的修行历程。常常听着,就会觉得这样的歌声很像《大悲咒》,普渡众生,让人觉得安静平和,温暖喜悦。喜悦于希望,宽容于力量。那是历经坎坷后的歌者,面对生活时的态度所决定的,那是一种云淡风轻般的乐观淡定和从容不迫的情怀。百度百科这样说到。
你曾拥有一些英雄的梦想/好像黑夜里面温暖的灯光/怎能没有了希望的力量/只能够挺胸勇往直前。从年少梦想到朝九晚五,从彷徨呐喊到安静麻木,从生活在别处到但求一蜗居,昔日穿着洗的发白的牛仔裤,跨着吉它在阳光下哼唱的渴望流浪、渴望改变,有着蓬勃向上的气味的少年已经不在。生活也许就是不断的丧失。追求纯粹的理想也许是最不理智的事。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努力挣钱并没有什么错。正像在一个电台女主持人的博客中看到的,荷包里有钱才好菩萨心肠惜老怜贫;荷包里有钱才好用淡然的微笑面对威逼利诱,优雅的转身之后温柔地嘟囔一句:去你娘的。
一路走到今天,歌者和听歌少年都已在岁月的磨砺中渐渐老去,在经历了很多不能说是悲欢离合的悲欢离合后,都以能用微笑的面目看着世界的一切。当然,一颗仍然如少年般敏感和明澈的心让我们能够在这个城市太厚的灰尘中,偶尔瞥见街角一个女人在风中翻飞的青色衣裙,依然会感到心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