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会议记录[5.21 下午] | 旁门左道

如果您这是{dy}次访问本站,为了方便您的下次访问,请订阅我的 吧
(If you're new here, you may want to subscribe to my . Thanks for visiting!)

会议主题: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

会议时间:2010年5月21日下午

会议地点:北京新云南xx假日酒店

主持人(董凯虹):各位来宾下午好!相信在座各位聆听上午大会众多领导、嘉宾的精彩演讲之后,不仅对云计算的概念、技术、应用实践加深了认识,而且一定对下午的大会演讲也充满了期待。下面首先有请Dell全球云计算{zg}主管John lgoe,演讲题目是《通往云计算的切实之路:通过开放架构最小化总体拥有成本》。

John lgoe:大家下午好!非常高兴来到这里,和大家谈一谈Dell在云计算方面的愿景。实际上我的背景在Dell有一点特殊,软件的背景,而大多数人认为Dell是做硬件的,但是我在Dell是做软件以及软件解决方案的。我和大家今天主要分享一些关于云计算的想法。

在我开始之前,有一个问题要问大家,有多少人听过“云计算”这个词?有些人说我们对云计算实际上谈得太多了,但我们和专家探讨这个问题的时候,比如像Garner,他们对于云计算的观点是这样的,他们说云计算这个术语是在我们行业已经过度使用的一个词汇,我们的期待已经太高了,觉得它能够解决我们所有的问题,实际上有些在美国的人觉得云计算能够解决美国的赤字问题。与此同时,Garner也说它是2010年位于xx具有战略性的技术,客户和用户,也就是在IT基础设施方面的用户,必须要拥有的技术。如果你忽略了云计算的话,在未来就不可能取得成功,变化的速度非常快。

我们认为云计算方面的困惑是由于缺乏准确定义造成的,缺少对于云计算之间的共同认识,Dell认为云计算是一种彻底改变人们使用计算内存和存储资源方式的一个东西,它将会彻底改变人们使用计算资源的方式,同样也会改变人们的期待。所以他们可能对云计算期待它有无限的处理能力,他们觉得定价方面也会出现差异。很多客户跟我们说云计算的成本太高了,对于他们来说根本无法落实。我们也将努力改变这一现状。我将之后和大家谈一谈我们现在正在做的这方面的工作。在世界很多地方,人们正在从实体的架构向虚拟架构转变,我们很多客户已经实现很高程度的虚拟化。很多客户跟我们说,我有一个虚拟化的环境,里面有3500个软件,但是我们跟他们说这个东西不算是真正的云计算,这仅仅是你刚刚踏入到云计算的领域当中。但是你要真正想实现云计算的环境,必须要实现较高的效率,并且你要充分使用较为创新的软件语言、较为创新的硬件,而这些东西是为了优化新的编程语言改变计算环境。

这些解决方案已经被很多人提出来了,很多的组织也提出了这些解决方案,有些组织说你必须要在几个选择当中作出抉择,比如要实现云计算,你必须要一些自主性的技术,有些人可能就会说,如果你要想云计算简单的话,就不可能获得{zj0}的技术。有些人可能会说你可以使用统一的技术或者是可选的技术,你不可能两者兼具。我们认为这是非常封闭的云计算的方式。实际上,我们觉得这种抉择是关于使用封闭的自有技术架构和采用行业标准之间的抉择,当这两种选择出现的时候,我们更倾向于开放式的架构,如果这样做的话,我们永远会是赢家。所以在Dell,当想想我们未来给市场带来什么样产品的时候,我相信我们的客户用我们的产品能够提高效率,并且我们相信我们的客户能够在不做抉择的情况下提高效率。可以对一些选择进行合理的整合,比如开放的架构、软件、硬件,以及他们想要的服务,Dell正是提供了这些解决方案,使用这些解决方案,以使得你们的业务、效率,尤其在数据中心方面的效率能够大幅度提高。开放的、强大的,并且较低价的云解决方案也是Dell正在努力推向市场的产品,这几者的组合是你想要的,你也想要新的硬件,尤其是能够适应一些新的软件架构的硬件,这些软件架构要求更大的内存,并且他们也需要不同的存储架构。在我们开发这些东西的时候,一定要保证你要在众多选择当中进行选择,尤其是你使用的技术要进行选择,而Dell在这方面也正是我们能够为客户所做的,我们认为这一点非常重要。

Dell建立了一个高效的企业联盟,我们将和这些合作伙伴来生产全面的解决方案,我们与一些世界上{zh0}的公司共同合作,当然我们也会极其努力的进行创新,将他们的这些技术融入到解决方案当中,我们将会推广一些开源的技术,我们当然也会与一些新兴的企业共同合作,因为他们在一些计算的落实方面会采取一些不同的新的方式。

接下来我会花一点时间,谈一谈几个领域,当然我会重点谈一些关于云解决方案架构的问题。

首先想和大家分享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云解决方案架构能够帮助我们的客户?我有着软件的背景,我在三年前加入Dell,当然是在Dell收购我SAS公司之后加入Dell的。我之前把我的公司卖给了Dell,那时候我也非常高兴,所有人都觉得我公司卖了之后我就会退休了。但是一年半以前,我发现Dell有一块业务,他们正在与一些世界上{zd0}的云计算供应商共同合作,并且这些公司与Dell共同创造一些{zj1}创意的硬件解决方案,我和他们见了面,发现Dell有一个非常新的部分,这实际上也是Dell最隐秘的一个秘密,我在那里这么长时间,我甚至都不知道这件事情,然后我去了解他们的客户都有谁,都是地球人都知道的那些公司,而且这些客户都是一些大的公司,并且有很多的产品。这个业务部门是重点来做云计算的,并且主要是来解决想要做大云计算的需求。

当我与这个部门的创始人聊天的时候,问问他们想做什么的时候,我们客户那里有什么需求,我们发现在这里有很大的机遇来帮助世界扩大他们使用云计算架构的机会,但是Dell作出了什么样的变化呢?并且我们需要作出一些承诺,所以在这个业务部门,在2009年进行了扩展,重点关注与软件,并且关注设计和部署。之后我就在Dell换了一份工作,去开发云软件解决方案,之后我就觉得我想暂时不退休了。

我们这个部门致力于建立开放强大的,并且低价的系统,我们认为最为重要的一点是通过我们的专业知识,并且帮客户降低云计算环境的成本,能够将整个在你落实云计算过程中,把你的成本降下来。当然方式有很多。我们通过和其他公司交谈发现,我们在云计算的组织中有一些特殊的产品,但是对于更大的市场,实际上我们迎来了更多的关注,可能有些技术我们没有。所以我们可能应该引用一些其他的技术来推出一些新的产品,而这些产品可能也就是为了一些新的,对于云计算要求比较高的公司提供帮助。在今年早期,我们推出了一系列的全新产品,这些产品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于云计算的软件,多用户高性能的环节,同样也解决了能源消耗性能、内存使用的问题。我在中国实际上和我们客户进行很多的交谈,有6100个产品,因为他们发现这个产品实际上是{zy}化的硬件之一,使得他们能够开发创新软件很好的应用,这也就证明了我们工作的有效性,也证明了我们策略的正确性。所以这些对于云解决方案都是重要的基石,并且这些东西已经被我们客户所接受了,他们认为这也是世界上{zh0}的解决方案,并且也能够改变他们写软件的方式。

随着我们不断的发展,可以看到这一系列的产品会不断的增加,这也是我们核心价值观的一个体现,我们将会不断扩张,易于我们合作伙伴共同发展提供软件解决方案,并且和硬件整合到一起,这些架构将是由Dell与我们的合作伙伴(客户)共同设计的,将由Dell进行验证、测试,并且他们的排放量会很小。比如他们可以用云软件对战的方式推出,这可以省下几千个服务器所用的电。这些解决方案的目标是使得数千个电脑运行起来就像一个。当然这个工作还是和我们合作伙伴共同合作,也是与我们客户要求相符合的。我们认为这个行业基于客户的需求最需要的是服务。去年Dell收购了一家美国公司,这是非常高级的软件咨询和运营管理组织,最近我们那部分业务又在中国进行了收购,收购了一些非常重要的资源,这也使得我们在中国的能力进一步扩大,随着我们不断的发展,我们认为有两个策略在行业当中一直会非常盛行。我们同样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案,使得你能够快速的将你的交钥匙式解决方案运行下去,所以模块话对战过程当中,我们将有很多选择,比如可以选择一些管理软件,或者其他的相应软件都可以。当然这也是我们推向市场的一个结果方面,我们将这些解决方案融入Dell的专业技术,推向市场。

第二个领域是行业当中软件的变化,比如用其他语言开发的操作语言,新的软件架构需要有不同的落实方法,其中一个多样化的解决方案是网络应用,像做游戏的公司,社交网络的公司,还有电子商务都在与这些公司共同合作,希望快速应用他们的策略,这就是我们革命化的方式。除此之外在整个体系当中,Dell与合作伙伴都在共同合作,有些合作伙伴,有些是Dell老的合作伙伴。有些是我们老的合作伙伴,大家有些是新的,甚至人们都无法预测到。另一个是以云为基础的产品,而这个行业也是最为担心的一个领域,通过这个东西能够了解在云内部和外部发生什么样的事情。我们的合作伙伴再加上我们自己的设计,我们进行了一些对比,我们之后希望推出一些开放的云计算解决方案,重点关注于硬件、软件和服务,并且希望能够整体推动云计算成本下滑,这样我们客户就能够不断的发展。

谢谢各位!

主持人(董凯虹):Dell在市场上都采取了什么样的措施来应对未来云计算的趋势呢?

John lgoe:Dell在市场上做了几件事情,都是为了推动开放的标准,我们与一些标准化组织,当然是通过我们的首席架构官和他们进行合作,我们在Dell有一些技术专家与其他行业专家共同确定新的标准,这也是我们塑造的一个工作。另外我们做的工作是与我们客户合作伙伴支持新的合作方式,并且在开源技术方面加大投资,共同推行这些新解决方案的使用。我们也在我们的企业内部使用这些技术,能够为全世界树立一个榜样。非常感谢!

主持人(董凯虹):在此感谢John lgoe先生的演讲。下面有请EMC全球高级副总裁/{zy1}研发集团主席范承工,演讲题目是《迈向私有云之路》。

范承工: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下午好!我是来自EMC的范承工,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对于私有云方面的一些想法。刚刚的约翰先生是戴尔公司的,也是我们EMC的合作伙伴。

今天早晨VMware公司的Raghu给大家演讲时也有这样一张表格,我的PPT里有很多都从他那里借鉴过来的。调查表挺让你惊奇的,尤其是第二条,我们展开{dy}次云计算的时候大家对什么是云还不太清楚。

虚拟化技术其实我们并不感到特别惊奇,因为根据VMware过去一年的业绩可以看出,尽管在全球化的经济危机里,其仍然保持上升的势头,2009年排名第三,2010年成为CIO们最关心的话题。去年我们在这里开云大会的时候,大家对云的定义还争执不下,而现在很多公司、服务商的云已经站立起来并落地了,所以今年是云落地的一年。

为什么?这个问题我经常跟IT业界及客户进行交流,为什么现在你们开始关心云?因为云对一些IT从业者可能并不是什么好事,对IT来说保持现状也不错,可以继续安心拿工资,工作xxx。如果大家都用云了,自己丢了工作怎么办?现在IT的结构非常复杂、臃肿,逼得很多用户有些甚至只是大公司里的小部门,都不愿意再忍受IT组织的限制。因为要IT做一个什么样的应用程序,需要IT买硬件、搭软件、开发程序。起码需要几百万美元,还不如自己在桌上写,现在有公共云了,以后就不需要IT,可以自己给自己建立应用程序了。所以很多CIO对手下的IT从业者说,共有云注册单也就是你们解雇的通知单,如果我们不把自己的IT基础架构做得更灵活、更能简单利用,更能有效的利用资源,更低价为我们的客户进行服务的话,可能明年、后年我们的工作就会丢了。所以这就是为什么现在云的概念对IT来说已经不仅仅是共有云的概念,而是怎么样把IT在公司内部尤其是大公司内部,把它的基础架构做得像云一样,又简单又便宜。

云在今年到来的第二个理由,我们认为是信息或者数字宇宙的爆炸。这点在早晨的几个讲演中都有提到。我们知道在过去两年,全球范围内是一个经济大衰退,全球的房价在下降,当然北京是特例。失业率在提高,IT预算在下降等等,只有一个东西是逆势上扬,信息数量在过去一年中仍然上升了62%。所以数据以年增长率60%的速度在上升,有点类似于摩尔定律的数据,每18个月就会上升大约一倍。现在的数据是多少呢?2009年数据量达到了0.8ZB。而今年可能达到1.2-1.3ZB,按这个速度增长下去,我们相信在2020年,全世界的数字宇宙大小起码要达到35.2ZB。那么1ZB到底有多大呢?1TB=1000G,1G=1000MB,1ZB等于100万PB。因此现有的架构和现有的状态已经无法满足数据的增长量。那么信息爆炸如何引起呢?大家知道有各种各样的手机、视频监控、智能设备、医学影像使得全世界数据量有迅速的增长,为应付这样的增长我们需要有全的办法,而这个全新的办法就是云计算时代到来的根本原因。

从最早的大型主机,到70年代出现的小型机,到80年代出现的个人电脑、微处理器,直至分布计算、互联网技术,我认为现在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云计算时代。现在的定义比去年争议的已经更加细化了,大家最熟悉的是共有云的概念。共有云的概念比如从{zd2}层的IAAS服务,PAAS,诸如谷歌提供的服务,通过公共互联网提供软件、平台、基础架构的服务,可以随需、随买、随租为客户提供服务。我今天主要讲的是私有云,即如何利用和共有云同样的架构在比较大的企业里搭出自己的云架构,为自己各部门提供像云一样的服务。

这中间可能还有其他类型的云,包括社区云、行业云,比如电信业、媒体业、政府。各种各样的行业里可能有不xx公开的但也为不止一个公司,一个同行服务的信息汇总、计算能力汇总的云计算架构。所以我们相信各种各样的云在未来几年我们都会看到越来越多的个例。

下面几张PPT向大家展示一下为什么我们认为私有云对云的推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刚刚提到我们跟客户交流,他们现在开始观察共有云的服务。但老实说用共有云他们还是有很多的顾虑。{dy}个顾虑是安全上的顾虑,这个东西毕竟不在自己家里,尤其一开始要习惯它不容易。而且你一旦把数据、应用程序防盗共有云中就好象把孩子交出去一样,收不回来了。因为共有云的基础架构和IT的基础架构是xx不一样的,一旦改成那样,以后如果因为什么原因,如果有风险,失败了,想拉回来都很困难。就像美国有一句话,加州旅馆,住进去出不来,像xx一样,戒不掉。内部数据中心有一些不可割舍的好处,比如我们对内部数据中心的信任、可控性、安全。如果我把这个东西交出去,上司怪罪下来,没办法补救。所以数据中心对比较大的客户还是有吸引力,让他们一下跳到共有云有非常大的障碍。但共有云是非常动态,低成本、随需应变、非常灵活的。对IT人员来说,处于进退维谷的阶段。怎样逐渐接触云架构同时又不丢失已有的信任和可靠安全这样的优势?这就是为什么出现了私有云概念。私有云可以把两面的优点结合起来,关键是为共有云和私有云提供最基础、一致的架构,这也是我们VMware公司努力的方向。EMC持有VMware公司80%的股票,所以两家公司有非常紧密的合作,我们希望VMware公司的产品做成统一管理资源的操作系统,用统一的操作系统能为计算资源、存储资源、网络资源进行统一的管控。把这个平台既放在私有云中又放在共有云中,这样可以使得同样一个应用程序、同样的企业信息根据企业的需要,有时候放在私有云里,有时候放在公有云里。在信息安全方面都是一个域的,可以用防火墙进行防护。同样的数据可以在高峰时期移动到公用云里计算,而内部资源够的时候又移回来进行工作,协同工作。使内部数据中心和外部云联到一起,中间没有间隔。我们支持所有企业耳熟能详的应用程序,像ACP、甲骨文等等。

从EMC和VMware来说,我们主要的目标是提供硬件、软件的基础架构,可以使得大的企业、大服务商用同一套架构筑起内部云和外部云。我们可以支持这些无论是应用程序还是虚拟客户端,都能够在我们这个基础架构上进行非常平稳的工作,同时会在云上进行一点点尝试。比如最右面的MOZ…就是云存储,云备份的服务。去年我们也和中国电信推出了E云的云存储服务。

EMC和VMware公司在云上有双轮架构,以信息基础架构和虚拟架构为中心,围绕如何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保护、安全以及智能提取信息的工作,同时把物理资源xx虚拟化,使得CIO有足够的自由可以选择到底是在私有云还是共有云上推出平台、应用程序。可以控制接触程序人的层级,使得无论在私有云还是共有云都可以产生战略性效果。因为有这样的平台,可以帮助中小企业、大企业还有个人都迈入云的时代。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谢谢范博士。我们知道在云计算的应用中存储是关键点,因此用户对云计算{zd0}的困惑也是,如果我想知道我的数据存到哪里去了,EMC是否有办法帮助回答这个问题?

范承工:这个问题提的很好,其实这是一个非常深的问题,我相信这个问题问得如果我已经用云了,用我的无论是公用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有的数据在这儿,有的数据在那儿,怎么样对我的数据以及应用程序进行管理,成为这方面主要问题。底层那层虚拟化技术已经非常普遍,无论开源,还是VMware市场占有率{dy}名的虚拟机已经是非常普遍的技术,最主要难点在于大规模应用下,如何知道你的应用程序,你的数据在哪里,你如何管控,这也是EMC和VMware在过去三年中推出一系列产品,为了帮助客户对他的信息有更好的控制。包括控制软件,很清楚知道从虚拟到物理对应是如何的,可以使得云的管理者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虚拟化的应用程序、服务器以及信息在物理上是如何分布、怎么复制的。同时我们最近会推出一系列产品,可以使在云的管理之下有客户管理者,在客户管理者的平台上最容易、最快的找到他的信息在哪里,他的应用在哪里。

主持人(董凯虹):非常感谢范博士。下面有请友友创新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姚宏宇博士,演讲题目是《云平台:理想与实践》。

姚宏宇:我们公司从2007年开始在中国做云计算实践,在这里跟大家分享一下我们的看法和经验。今天演讲分为三部分:理想,到底什么是云计算平台的理想?在五年、十年,甚至二十年之后云计算会是什么样的,给社会带来什么变化。因为我们公司是专注做云计算平台的,我就讲讲云计算平台构建的方法和从不同角度看云计算平台是什么东西。{zh1}也是最痛苦的,我们比市场早行了一步,所以中途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经验,跟大家分一下。

对云计算本身做一点补充,因为我们从07年开始跟客户交流云计算这个事情,发现交流到现在还是有一些事情说不清楚,今天大家都说云计算,很少人把云计算分为云计算服务和云计算平台两个东西,我个人觉得一定要说清楚,否则就很混淆。很简单的例子,我有一个朋友做移动互联网,刚开始创业,他用了十几台服务器提供服务,他说我这算不算云计算。我说你应该算云计算服务,但可能用的不是云计算平台。大家还经常问我你们公司到底是做什么的,云计算也没看你们服务。

云计算平台是一个计算技术的不断演进,从集群到网格,到分布式计算到云,云计算涵盖了这两个概念,但是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关系,你可以有云计算平台,以技术为主要的,服务为辅,有云计算服务,以服务为主要的模式,以商业模式为主要的推动力,技术为辅助的手段。

从云计算服务角度,一切可以以服务形式提供给用户的都可以叫做服务。现在提的很多都是从云计算服务角度出发的。云计算服务的理想是什么?或者云计算的理想{zh1}要达到什么目的。从农业社会进化到工业社会,现在到信息社会,云计算就相当于信息社会的工业化革命。云计算带来的是巨大的计算数据处理能力,让成本变得更低廉。大家回想一下工业革命时候是什么样的情况,工业革命带来两个很重要的变革,一是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二是社会所有的人获取产品的成本和手段变得非常便宜、简单,它提供了巨大的能力,能够让以前一些不敢想做的事现在变得可能。从云计算服务的角度,又让所有这些计算能力变得非常廉价,非常方便获取。所以从本质上,从理想来说,云计算是信息社会的一次工业化革命。从个人角度,从唯我所用变成唯我所用,从特定环境到随时随地,从固定支出到按需付费,有些服务就是你用多少花多少钱。从企业角度,工业化革命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整个社会的分工更加精细化、模块化,没有人说要通吃所有的东西,就跟纺织做衣服一样,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到过浙江的义乌,现在到义乌,拿一张图纸去,{yt}之内就可以把这个服装从一张图纸变成一件衣服,正因为所有的东西都已经很精细化,有人做扣子,有人提供布料,有人提供裁剪。像EMC,我们提供云计算平台,有人提供存储服务,有人提供计算服务,有人提供邮箱服务,对客户来说就是把这些组织在一起,他们拿着图纸说把这些东西接起来,这就是我所需要的东西。从社会角度,提高社会IT服务的规模化生产,提高它的巨大能力,极大地降低成本,促进整个社会的创新进步。

我在前面稍微提了一下云计算服务和云计算平台并不一定非得很强的关联关系,没有人说假如你把这个服务叫做云计算服务的话,一定得有云计算平台这个技术,其实不是这样的。现在很多的互联网服务,甚至应用服务,仍然可以在云计算平台上。其实可以称为云计算服务,但是用的不是云计算技术。云计算平台提供支撑非云计算服务的应用。我以前搞高性能计算的,以前一直用NPR等等并行计算的框架,其实现在已经有很多地方在研究如何把并行计算的框架在云平台上实现,而且能解决原来并行计算框架上的问题。云计算服务必然带来两个非常重要的特点,一是多租赁的,可以提供给成千上万,上百万,上千万用户同时使用的。有人就问我既然已经叫云计算服务,为什么现在云计算还炒的这么厉害?用云计算平台跟支撑的云计算服务,才能真正提高你的服务效率,把它的规模变得非常之大,而且充分发挥你的服务能力。

传统IT系统里面一些常见的问题,从高可靠性的要求,{dy}是性能压力,数据宇宙的爆炸,我以前在雅虎工作,我宇宙爆炸的速度比它还快,我们每年增长百分之三百,不光数据的走量,还包括数据的流量。另外需求增加,尤其是随着物联网出现,每个用户的需求,每个应用程序没有适合用户的需求,怎么能有一种架构能够让它很快调整,这就需要云计算平台。

高可用性的需求,我以前管过很大的数据中心,大概每个数据中心一般是5000-10000台全新机器,{dy}年出的问题,磁盘坏了,网络断了,你平时想象不到的问题都会在那里面出现,换句话说你的IT信息系统建立的基础是不稳固的。我可以打个比方,IT系统,就像建楼房,这个IT系统做市场的,必须得有一个很坚固的地基,才能保证上面的东西持续下去,但可惜的是所有的硬件都是不可靠的,怎么从整个系统层面保证可靠性?所以云计算平台所办的事情要建一个基础,在沙地上把这个基石打出来,能够建万丈高楼。

云计算平台的理想,最终要造出一个基于网络可扩展的超级计算机。虚拟化,VMware虚拟化是把一台机器虚拟成多台,我这里是一定要把多台虚拟成一台。透明,底下所有的东西都可能随时随地坏掉的,怎么建一个系统,保证上面的运营不受影响,所以下面的系统运营是透明的。弹性,随着业务增长,这个系统能平滑过渡,平滑增长,而不像现在的系统一样,我先建这个,等我有能力重新再一个系统,把这个扔掉,再重新做。动态,最主要是适应现在各种IT业务,IT系统用户需求的快速变化。有一个很明显的例子,亚马逊卖东西是有季节性的,尤其在美国,有一段时间销售量和流量是平时的5倍,我以前负责的雅虎财经网更是这样,中国财经可能也是这样,每个股市总是在开盘之前半个小时,开盘之后半个小时,这一个小时之内流量是极其巨大的,然后就掉下去,快收盘了,大家赶紧把今天卖的股票卖掉,又产生巨大量,怎么样调度资源,怎么样在非峰值的时候做其他的用处。通用,不能说云计算平台{zd2}下的平台,还要说做这个业务系统用这样的业务平台,所有的计算资源其实有三种,通信能力、存储能力、处理能力。云计算平台要做的事情就是把这三种能力在分散资源当中聚合起来。多租赁,必须有能力支持成千上万、上百万的用户。绿色节能,我最近碰到一个很有意思的数据中心案例,有客户提出,比如中国全国好几个地方都有数据中心,但是数据中心平均使用率不是特别高,就问我有没有可能达到这样一个程度,有的数据中心在西南,有的在东南,有的在北边,他说东北的电从网上几电到几电特别便宜,能不能在那个时间调度,让我那个时间在那里运行,电特别便宜,晚上也比较冷,其他东西也能歇下来。我觉得这个很好,不光为企业节省成本,而且节省整个能源使用率。最主要就是把你的业务从用户的需求反映到业务的需求,从业务的需求反映到IT系统的需求,从IT系统的需求反映到能源的需求,都能利用起来,{zh1}适配化。

云计算平台的构建,这是我们公司主要做的事情。云计算平台的技术本质,里面的每一块技术,虚拟化技术也好,网格并行计算技术也好,调度资源的技术也好,并不是说从2007年、2008年前才还是有的,有的技术已经有了二十年了,所以云计算的技术本身不是我要创造这种新的解决方案出来,而是前面有几十个、一百个各种各样不同的技术集中在某一个领域,就是某一类问题,我怎么做集中管理,能够让这些技术模块根据你的需求,根据你的IT业务的需求在IT架构上自由组合起来,能够达到更高层次的分布式的集中,或者它的实现关键点,{dy}这个云必须运行在网络上,必须是宽带网络,越宽越好。第二硬件,我和台湾广达林百里先生聊过,他们现在硬件都是积木化的应变,以后不是说买一个刀片机,而是卖一个小盒子,我这盒子里装一个CPU,剩下99个全装成硬盘,哪天不需要就把硬盘拔出来,装CPU。系统软件或者云的操作系统,就是云计算平台也是可以积木化。我不相信世界上有xx的技术,针对所有的应用都是xx的,只能对这种应用这样的架构最合适。所以云计算平台从技术上要解决的是怎么让这种堆砌变得非常简单、快速。

构建云计算关键技术,云计算,自己管理一万台,十万台机器,就跟管理一万个人,十万个人的公司是一样的。比如高效可信的管理传输,动态负载均衡存储管理,必须有分层结构,不可能一个人管一万个人,必须分成好几层等等,这其实让机器管机器和人管人从原理上是一样的。

从三个角度看云计算平台:云计算平台是一个物理的聚合,换句话说我在北京有一个数据中心,在广州有一个数据中心,在成都有一个数据中心,它们三个是连在一起的,这是整个云计算平台,我们每一个都可以跑业务。但是每个数据中心里面的存储资源、计算资源又是纵向可以互相分享,这就是资源的整合。{zh1}一直强调通用的,有存储、管理、通用计算,但是也有专用的,所以既有通用的云计算平台,也有专用的云计算平台。

我现在要给大家做一个实例分析,在座的各位都用过电子邮件,很多人都在谈云计算安全问题,云计算服务怎么去推,一直考虑到数据的阴私性,但是你们不知道自己的邮件其实是你最隐秘的数据,但是大家现在很放心的放在163、Google,没有人提出任何意见。举这个例子有一定的代表性,先是物理的聚合,在欧洲、美国有三个数据中心,在亚洲有两个数据中心,{zh1}是一个整体,整个都是一个邮箱的平台,在每一个数据中心里又分成几块,有前端处理,有邮件存储,有邮件处理,按照纵向资源不同的整合,不同处理方式分成模块。{zh1}有专用和通用的,比如都会用多分布式文件系统,都会用到分布式数据库,但是有一些东西并不是所有人都会用到,比如数据挖掘,防病毒、防垃圾,这两个体系加起来就变成邮箱整个云计算平台。既有通用的云计算平台,又有专用的。

很多人在说云计算带来的是便宜,没错,但前面有一个条件,在一定规模之上,它会变得很便宜。我们会碰到有些用户,你给我上这个平台,我有五台机器,能不能让它变得很便宜,我很遗憾的告诉大家恐怕不可以,只有到了一定规模,你过了那个交叉点以后,规模越大越便宜。规模性带来的影响,规模性不光是让你平均成本、总体成本、TCO降低,它还会让你云计算性能、可靠性,会根据规模的增加应该是线性增加。安装部署的特点,我们最近遇到一个案例,就是用非集约化数据存储,客户非要按照传统模式来部署云计算的硬件和软件,就好象我现在发明一辆汽车,你说不行,我非得用脚去踩轮子,这样是用不好的,所以在部署安装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并不是传统的方法不能用,一定要根据你的实际情况调节。{zh1}是新的编程模式,现在很少有那样的云计算平台,就好象你原来的业务应用,把云计算平台插进去,我不敢说没有,但却是很少有,多多少少都会有一些调整。大家都是编过程序的,就好想你用汇编语言编程序,后来用JAVA编程序,觉得轻松了很多,但是以前汇编的程序不想动它,能不能让JAVA也可以编,难度很大,但不是xx不可能。

因为我做云计算很长时间,我以前在大规模分布式计算方面做了十年多,可以从三个角度看安全,用于安全服务的云,现在大家听了很多,像瑞星、360都推出了类似的服务。大家其实最关心的是云本身的安全问题,我觉得云本身的安全问题没有特别多的特殊化,比如原来云是建立在你Linux系统上,你不把系统补丁打上去,云也没有办法解决你这个问题。但是云的规模很大,所以带来新的问题大家要真的注意,规模很大,出现问题的时候影响面会非常大。所以你要想有什么新的机制能够尽快发现问题,尽快隔离问题。数据托管,数据放在别的地方,数据的私密性、安全性、可靠性如何保证。可移植性,这要解决,主要靠标准。{zh1}是资源的动态调配,我的数据跑来跑去,到底在什么地方,我怎么监管它,中国的数据突然跑到美国,能不能监管。我曾经考虑过这个问题,我花一毛美金可以租亚马逊的一个比较主流服务器的机室,我花一千美金可以租一万台机器一个小时,成本很低。

回过头来,云计算并不是{wn}的,至少在目前来说有三个瓶颈,{dy}解决的问题必须可以拆分开来,又可以聚合起来,并不适合于所有的场合,比如有些科学计算并不适合用云计算。第二带宽永远是它的瓶颈,再宽也不够,都可能用掉,而且带宽成本非常之高。第三技术问题,标准问题,法律问题。云计算现在还处于非常早期的阶段,无论从技术上,比如说分布式数据库,我们公司演示了一下目前做的分布式数据库,我们其他都能做得不错,有一个很大的难题解决不了,就是事务在分布式云计算情况下如何管理,我觉得现在还没有人能解决,从标准上、法律上,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大家共同努力。今天的演讲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谢谢姚博士。我们知道友友公司是一个专注于云计算业务的新兴公司,友友的定位是云平台,而平台战略因其复杂度比较高,通常是传统大公司的专利,您觉得友友是如何克服这个复杂性问题的?

姚宏宇:友友靠的是两点,说起来也没什么根据,一是我们一些核心人员原来都是从特别大型互联网公司出来的,我们做云计算已经十年了,希望在这方面,至少在技术方面不落后。二是我们不服输,我原来在雅虎管过很大的团队,里面什么样的人都有,但里面往往中国人、华人还是里面技术的中坚力量,我就不信这个邪,中国难道就造不出自己的技术软件。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非常感谢姚博士。大家可能从姚博士演讲当中感觉到姚博士个人有非常强的技术背景,如果各位有相关问题可以会下跟他单独交流。下面有请Intel数据中心事业部中国区总监张彤先生,演讲题目是《开放式数据中心愿景》。

张彤:今天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开放式数据中心的一些核心技术,主要跟服务器有关。首先想讲一下业界的趋势,数据中心Intel的策略,从三个方面来看开放式的数据中心的愿景,效能主要是能耗的管理,密度和管理性,总结。

不管是在互联网或者是在宽带用户,都是在快速成长,在中国这三个主要的互联网业务,包括广告业务、搜索的业务、在线游戏业务,基本上每一年都是30-40%速度的成长,所以是非常快速的成长。Intel开放式的数据中心,整个数据中心策略从几方面来看:1、数据中心本身的优化,Intel有一些合作的伙伴,主要是世界上几个比较大的云的服务器供应商,他们所用到的一些服务器有关的数据中心的技术,Intel跟他们有很多的合作机会。2、开放式数据中心构想,这个构想希望能够用一个开放的标准,能够构建将来的数据中心的结构,能够做到扩展性{zh0}、效能{zh0}的云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本身的优化,从五个不同方面来看所需要的各种核心技术,数据中心的开销大概50%费用在硬件方面,电费占23%,其他不能改变的,像空调等基础设施是另外27%,不能变。所以我们今天就讲到这75%可以优化的东西从几个不同方面来看。一是讲到晶片的优化,从5500系列到5600系列,一代一代在改进的时候,不只是性能提高,功耗也可以降低,里面扩容也可以增加。数据中心有三种不同的晶片。二是存储,所谓Intel固态的硬碟,半导体的硬碟,这个核心技术也是Intel很重要的项目。三是网路晶片。主要有这三种晶片本身的优化。如何在一个平台上优化,主要讲到虚拟化的技术。所谓无管理,能够让服务器和数据中心整个功耗的管理做到{zd0}程度的优化,这是非常核心的一个技术。另外还有一些I/O的技术。中间说到相关软件技术,主要跟美国、世界各地大学研发的项目,在软件方面,不管是在Intel北京的实验室,还是在美国的实验室等研发单位,跟世界各个不同合作伙伴,在软件工具上面有很多的项目在同时进行。系统的优化主要说到跟OEM客户怎么样进行服务器优化,整个数据中心的优化,高温度的数据中心,比如后备式的数据中心,怎么样能够减少空调费用,怎么样能够设计数据中心跟服务器,能够用比较高温度的运作,减低一些空调有关的费用。大概从这几个不同方面来看。

这里讲到几个特别的例子,讲到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这几家大的数据中心用户,跟他们做一些合作的项目,能够得到的结果在facebook就是把吞吐量改进42%,意思就是在基架的功耗固定的时候,能够把基架上放的服务器增加40%。阿里巴巴把图象处理技术提升了6倍。这是几个比较具体实际的例子。

开放数据中心的构想,一是高效,指的功耗管理,效率比较高;二是安全;三是简化,一致性;四是技术是开放的。通用服务器节点,能够对计算、存储、网络三方面共同做到优化,主要讲到功耗电源的管理有关技术;数据中心网络的核心技术;固态存储技术,能够把存储的速度、带宽提高一百倍,功耗能够降低80%,这是非常新的技术;数据中心的管理,能够有一个标准化的系统,能够管理一百万台以上的节点,不管是在电源的管理、安全跟虚拟化的技术各方面都能够顾到一个整体性的数据中心的管理的技术。

Intel的Cloud Builder软件计划。图中间是跟终端用户联合实验室,如何能够做优化的云,指的是跟终端用户的合作。图右边是指开源的软件一些合作项目,指的是Intel内部软件工具的研发,如何能够让云的结构所相关的一些软件做到更好的应用、优化。从这三个方面来看Cloud Builder,在领导这个产业,帮助企业,能够建造在2015年,2015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转折点,希望在2015年的时候,在之前能够有各种突破。

功耗的管理,主要的一个观念是讲到效能,PUE,就是电力使用效能,这是业界的一个标准认可的一个数字。这个数字就是整个数据中心功耗÷实际有效用到IT上的比,当然这个不可能低于1,现在大部分数据中心可能是3,3的意思是只有1/3的电的功耗实际上用在有用的地方,2/3都已经浪费掉了,浪费的意思是用在空调、用在电源的转化上面。这里现在标准的在电信机房里,PUE大概是3.3,只有1/3被用到,浪费掉的是空调设备、冷却设备、照明设备等等。所以只用了30%,这大概是现在大部分的数据中心的数字,有非常多的可优化空间。

世界上{zxj}的PUE是Google的数据中心基本可以做到1.1,90%的电源都用到最有用的地方,只浪费了10%。功耗管理,高性能的数据中心,举了几个例子,左边蓝色指的是全世界数据中心硬件费用的开销,在过去十几年里,基本上是固定的,降了一点,又回升,基本是平的,大概在600亿美金左右。黄色的是功耗,用的电每年都在增长,2010年的时候,电费的开销跟硬件的费用几乎一样,怎么样能够更有效的用电源是非常重要的优化的目标。右边举了一个例子,大概是450瓦的服务器,在AC到DC转换的时候,本身会浪费掉31瓦,有36%的能源是消耗在能源的转换上,能源转换已经浪费到了36%。所以很重要的是如何能够把这36%降低。这里所介绍的这个基架的设计,PoC指的是每个节点上没有电源供应器,整个基架380V进来的,直接转化到12V,每个服务器直接用这12V,等于每个服务器直接插在后面12V的插头上,这样已经可以省了30%。左边30%指的是一般服务器跟我们这里介绍的直接用12V服务器,至少在这上面就省了30%,这是最简单的,马上可以做到的。在这个开放式的基架里,有12V的供应,后面有大的风扇,6个U共享这个风扇,所以风扇的效率也是比较高的,有一个集中管理的系统。这里特别强调的是功耗的优化。

增加密度,我们刚刚说到智能功耗,节点管理器,这是一个核心技术,这个核心技术是在5500晶片里面,有一个节点控制器,这个节点控制器就是为了功耗管理来做的。这几个东西合在一起,我们有一个无管理,能够限制每一个服务器能够用到多少个Power,能够把它限制下来,不让它超过某一个数字,这里面所用到的这个软件叫做数据中心管理,在这个服务器里面有无管理机制,每一个电源跟服务器主板上可以跑你的应用程序,比如是一个750瓦的设计,可是发觉这个特别应用不需要用到750瓦,比如只用的500瓦,那时候你就可以用软体的方法,能够把服务器耗的电源限制在500瓦。当然从服务器的速度来讲,跑不到750瓦,可是大部分针对这个应用的,事实上500瓦做的事情就非常美满,省下来的功耗是非常可观的。

这里举了几个的例子,这个基架如果是2500瓦,如果每一个服务器是750瓦的话,以平常的做法,没有节点管理器的话只能放三台,可是做了分析以后,发觉这个服务器在这个软件应用下,425瓦就已经把事情可以做得很好的,你就把这个服务器限制在425瓦,就可以放5台。用这一套技术,可以每一个基架上放3台服务器到5台计算机,这是非常可观的改进。这在百度数据中心里面用到了。

在国内有百度、中国电信、Oracle,百度至少每台服务器每个月能够节省200-400万美金的电费,中国电信能够让密度增加40%,甲骨文基架的服务跟数量都能够增加60%,都是一些很实际的案例。如何把密度做得{zg},在这个机柜里面放了18个服务器,每一个节点有两个硬碟,一共36个硬碟,这是3U,18个服务器。

管理性,这里所用到的一个规格叫做DCMR,这个规格能够让你开发我刚才讲的数据中心管理相关的一些应用。这个规格能够让我刚才讲的这些能源的管理、数据中心规模的管理做得更有效。全世界一些主要客户用DCMR1.0,整个数据中心能够做到高密度数据中心远程管理,一方面所谓资产界定,另外所谓机箱、功耗,事迹记录,用网络来管理数据中心。开放式数据中心管理,这是一个新的项目。集中所有管理,具有架构层面的访问和管理。这都是我们希望能够发展的一些构想。

总结:在效能方面希望在能源耗瓦特上,能够把密度做得{zg},能够省掉一些空调的投资,能够做到{zd0}程度的优化。{zd0}程度的部署下的一些基础设施的管理能够做得最理想。所有相关的一些规格,大概在三四个月以后,在旧金山IDF上面会有更详细的报告。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我们知道以前Intel的发展一直遵循着摩尔定律,一直致力于主频和集成度的提高,现在受到云计算新的计算模式的影响,Intel是否已经将低电压、第能耗的服务器、CPU作为今后的发展方向?

张彤:在数据中心里面用到的服务器有xx和低端的,低端我们现在可以做到20瓦,xx的,比如做搜索的话,还是需要xx。所以xx低端都得用。大部分数据中心里,低端可能占一半,xx还是有一半,xx有20-25%,另外有25%是存储的服务器。大概是这样的比例。

主持人(董凯虹):谢谢张彤先生,张彤先生介绍虽然是开放式数据中心的愿景,但是贯穿节能降耗的思想也是现在我们整个国家和社会的一种共同愿望。下面邀请的这位演讲嘉宾是埃森哲CIO,他在埃森哲公司服务的23年,在技术咨询和外包项目方面有非常丰富的经验,下面有请Ken Corless先生,演讲题目是《云计算在Accenture的应用实践》。

Ken Corless:大家下午好!首先感谢这次中国云计算大会的主办方,能够邀请我在今天会议上演讲。我相信云计算实际上是技术推动世界发展的一个重大进步。在《大转变》这本书中,把我们现在在计算处在的位置跟19世纪的美国,以及欧洲当时发电的情况作了比较。在那个时候,每一个工厂旁边都会建一个小型的燃煤电厂,这样给他们工厂提供电力供应。当然今天我们可以看到这样的一种情况效率是非常低的。我们今天看一下在计算方面,每一个公司都会有他们自己计算的电厂,就叫做数据中心。我们的子孙万代在若干年之后,来看我们现在这个状况,是不是就是我们现在看我们过去燃煤电厂的状况是一样的呢。

我叫Ken Corless,为埃森哲全球技术服务企业进行工作的,我现在埃森哲内部的IT组织进行工作,我们负责企业应用、架构以及开发。埃森哲在全球52个国家大约有19万员工,我们有2000个服务器,而且我们有500多个应用,我们对于云计算来讲也是非常感兴趣的。为什么我们对云计算非常感兴趣呢?为什么有很多其他企业对云计算非常感兴趣呢?我们认为云计算实际上有四点优势:

1、能够减少成本。我也跟很多IT企业打过交道,他们都说想用更少的钱做更多的工作。云计算给我们提供很多优势,首先它能够提高自身的利用率,同时也有规模经济、规模效益。可以继续不断推动硬件个人使用的商品化。一些主要的云企业,可以发现他们成本的具体情况,这个成本能够通过云计算我不断下降。

2、对于成本的减少,从审计角度来看,在IT业,当然我们要购买硬件或者其他一些东西的话,我们的成本就会非常高。云计算的优势就是有弹性和客观性,我们的企业有很多的需求,当然他们的需求可能不会像百度在国内重大事件发生的时候有那么大的可扩展性,如果我们要看考虑到晚上或者xx的情况,我想大多数企业的需求差别会是非常大的。云计算能够给我们提供非常大的扩展性,如果你不用这个服务器,把它关闭之后就不用再付费了,这一点是非常具有竞争力的。

3、能够加速市场的进入。因为我们有我们的合作伙伴,如果我接到一个服务器订单到实际的应用,只需要八个星期时间,但是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需要上百个小时才能实现。实际上我们跟亚马逊以及微软做了试点实验,我们如果接到一个订单,并且真正到进行生产,真正花的时间只有20分钟。

4、效绩非常高。云计算能够收集大量运算能力,进行密集高效的计算,这一点也非常具有竞争力。xxxx能够利用亚马逊的云处理他们档案馆中上百万篇的文章。他们在不到36个小时时间,就能够利用云来处理他们上百万篇文章,如果考虑到你在两天之内,真的购买具体上百万机器做这样的工作,这样的投入产出就不是真正具有竞争力了。

埃森哲把云计算分成四个不同的层次:1、基础设施及服务,就像我们在过去传统主机的全程定位的模式。有一些企业架构上可能会提供一些传统管理的服务,比如像配置,以及系统管理等等,但是有一些企业,比如亚马逊却不提供这样的服务,他们这样做为了保证他们数据的安全。2、云就是平坦服务,把这个基础设施作为一个整服务,而且能够直接在运行环境上应用,而且配置起来非常简单。这样我们研发的周期就会减少,但是这种平台及环境有一个劣势,如果转换成另外一种环境的话,可能代价会比较昂贵。3、软件级服务,也叫做SaaS。这样一种服务跟我们现在非常成熟的信息通信技术有很多的共同之处,如果他们有第三方的主机的话,但是它跟我们传统的软件应用还是有区别的。首先这样的一种软件服务主要都是一对多的,也就是说我们一个软件供应商实际上能够创建出一个密码库。我们这个密码库是由不同的客户共同进行分享的,所以我们就能够在实时的运行环境里面共同分享这个资源。4、SaaS软件级服务。SaaS在技术设计上都是在使用我们现在一种技术,或者现在的一种手段,这样多黏度实施项目对于SaaS来说都是非常少见的,比如埃森哲这样全球企业,现在也要花几个月时间才能够对新的SaaS进行应用。

现在我们给大家讲一下公有云和私有云,大多数人可能都已经知道公有云和私有云的区别,但是最重要一点就是我们要知道怎么样才能共同用公有云、私有云。另外我们还有混合云。刚才我讲的是公有云,有第三方对我们进行运营。私有云主要由企业内部进行使用,或者由第三方进行用。现在我想给大家讲一下,我们现在可以将公有云和私有云共同进行使用,来改变我们IT的面貌。首先看一下埃森哲内部的一个云,我们对云的开发十年之前就开始了,就是在那个时候我们还没有云计算这样一种词汇出来,我们就已经开始云的研发了。在当时,我们对于电邮或者合作平台,我们就开始在私有云领域进行研究。

在过去几年当中,我们花了很多精力,把我们的M&C环境进行虚拟化,我们就能够提供更多的服务。比如埃森哲员工在十分钟之内就可以创建出这样一个合作地址,而且这个地址可以开始运作,所以这是一个私有云。但是对于私有云来说有一些缺点,比如你想建立起一个私有云,你必须前期投入非常多,在全世界有一些数据库。另外还有一些其他的成本,前期花费非常大。比如在晚上或者xx的时候,我们电邮的系统负荷量就跟我们在平常白天的负荷量不一样,如果你不用服务器进行关闭的时候,你同时还要给这个服务器所在建筑或者你整个工作的环境进行付费,所以我们也会对外部或者公共云非常感兴趣,我们也希望在关闭我们计算机之后,或者关闭我们服务器之后,不用付费。

首先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埃森哲的人才招聘系统。我们在2006年早期的时候完成42个国家关于人才招聘系统的部署。我们配属灵活的软件,将全球处理更加一致之后,我们就能够快速对不断变化的业务进行应对。发现我们这样一种人才招聘系统的应用非常成功,而且很多我们的企业一些领导人都不知道实际上我们是应用云的解决方案。在当前,我们这样一个人才招聘系统是支持50多个国家,而且在每年它处理简历数量达到200万份,在2010年的时候帮助我们招聘了5万名新的员工。

下面我们的一个合作伙伴,是软件级服务的合作伙伴,它是一个薪酬管理产品,允许我们在全球范围内对全球员工薪酬进行管理。有了我们人才招聘的产品,能够使我们代替十多个国家针对不同国家小型的薪酬管理解决方案。在我们来选这个软件的时候,我们当时的主要考量并不是因为它是一个软件级服务的解决方案,我们发现实际上它有很多传统的软件包,我们也是选择了这样一个软件。实际上我们觉得它的成本以及速度不是我们要考虑的最主要内容。

下面给大家介绍一下亚马逊EC2,它也一个基础设施级服务的服务。亚马逊的云服务,实际上是非常的有吸引力。现在把我们的应用试着移到亚马逊的云当中,但是在我们应用这种移动的成本非常的低,亚马逊这种方式中间涉及到的服务也是非常少的,也就是说实际上亚马逊对我们不再进行任何的系统的管理,所以让担心数据安全的人了解到风险是可以管理的。现在要关闭亚马逊服务器的话,我们就不再有任何的付费,所以这样就能够减少我们的成本。因为EC2的弹性让我们考虑到开发、测试服务器放到ECR当中,其他很多的生产应用是每周7天24小时进行应用,所以我们可能有一半时间,这个服务器都不在用。我们考虑到服务的规模,我们认为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有些人在看基础设施的时候,他们认为是一个服务的供应商,我们要考虑的一个内容就是到底这个服务当中是包括了什么,还没有包括什么,它到底跟我们现在第三方有什么样的区别,这是有的时候我们会考虑的问题。

我们另外一个供应商,微软Azure的试点,我们知道微软Azure试点是平台级服务的服务,把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作为服务。Azure给我们提供非常关键的运行期间的服务,比如SQS,在我们一个试点当中,我们把我们现在应用应用到Azure上面,觉得非常方便,也非常便宜,我们很快就可以在Azure上应用了。跟亚马逊相比,可能会有一些要求让我们进行修改,才能在亚马逊上进行运行。另外一个对Azure的挑战,微软的员工可能能够接触到我们企业内部的信息,对于我们来说,有一些利益相关者对此非常关注,他觉得相比亚马逊什么都不太管的方式,可能有一点点的问题。当然不同的服务或者不同的平台,实际上也有好处和优点。当我们现在在开发运行的时候,我们对微软Azure试点还是有一些小小的问题,我们现在还是想用Azure作为一个平台,而不是将我们现在的应用作为一个迁移。

刚才我已经讲过,我们现在所面临的一些具体的挑战,当我们来应用云计算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挑战,首先就是成本以及安全或者是隐私的问题,比如我的数据是不是安全。另外还有责任以及赔偿方面的问题,到底是谁应该付款,如果出了问题的话,谁应该付款呢。还有技术成熟度方面的问题,我们现在是不是应用云计算,我是不是要再等几年让这个技术更加的成熟,让其他一些企业来做更多的尝试呢。另外还有一个供应商锁定的情况,这也是刚才我所谈到的。对于一些供应商来说,这些技术的使用会有限制。另外还有一个问题谁应该负责,我们的企业是不是会越来越依赖于IT,我们是不是要把这种工作让其他的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来做,我们是不是对其他企业或者第三方企业有足够的信任呢,但是作为埃森哲来讲,我们不会有这些所有问题的答案,但是我们坚信云,我们相信未来十年会有更多的机会,我们可以让云技术变得越来越成熟,我们对云有非常大的信心。

我们未来的前景如何。它可以帮助企业、政府更加有效的进行工作,我也相信云能够帮助我们进一步在全世界范围内能够降低数字的鸿沟。我们想象未来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每一个人都可以免费享受教育,比如在现在的麻省理工学院,在云上就开始免费提供2000多个课程,在未来这个世界当中,通过云,比如说一个地震的消息,它的传播速度实际上比地震本身还要快,或者在未来这个世界当中有一些企业家,这些企业家在购买技术的时候,它的价格是跟那些大型的国际跨国公司企业是一样的,都能担负得起的,或者在未来这个世界当中,我们有一些医学方面的研究,这些医学方面的研究可以进行基因的分析,能够挽救上千万人民的生命。比如在哈佛医学院做这方面的工作。这些都是到今天为止非常好的一些信息,我也相信这种云能够帮助我们埃森哲实现我们的目标,也就是提高世界生活和工作方式。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非常感谢Ken Corless先生。下面有请北京百汇数字星空科技有限公司CEO刘建华,演讲题目是《云计算时代的企业:在线企业》。

刘建华:各位嘉宾,大家下午好!我今天是{wy}一个嘉宾讲应用层面的云计算的一家企业。其实我觉得这是非常现实的问题,无论我们是讲架构,还是平台,以及云计算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大的成本节省,其实我认为云计算,包括我们讲SaaS的本质,我认为是应用,如果没有应用,任何的架构都没有意义;如果没有应用,任何的平台也都没有意义。关于中国云计算演进和SaaS演进有一个误区值得重视,包括现在各地政府也在做很大的投资,去建各种云计算中心,甚至是超算中心,我个人认为这是有问题的,我们一定要明白在这些中心里面是不是有你们所在地的政府所做的事情是不是每个企业都欢迎的。

“云计算时代的企业:在线企业”,事实上我想带着大家一起从一个用户的角度考虑云计算是什么。在座的每一位,包括上台发言的嘉宾,其实我们本身都已经是或者未来即将变成云计算用户,作为一个用户的角度,我们想云计算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尤其是中国的中小企业,当我们在谈云计算的时候,我们一定要问我们所做的事情跟他们有关系吗。过去很多年非常热门的东西跟他们关系不大。比如我们一直在讲中国的信息化,但有一个问题会被忽视,过去这么多年以来,我们的信息化,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真的有了xxxx的变化吗,我们四千万的中小企业真正享受了互联网带来的成果,我认为答案基本上是否定的。因为有一个现实我们必须要考虑,比如跟美国相比,中国互联网和美国互联网{zd0}的不同,美国是先有PC后有互联网,中国基本上是先有互联网再有PC。我指的是对于很多普通的客户,普通的企业来讲,他们在他们{dy}天上网的时候,他们并不懂PC是怎么回事。也就是说中国信息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是断了一环的,我们大多数的企业、大多数的用户没有经历过深度使用计算机的阶段,他没有这方面的经验,因此这就是过去这么多年,我认为中国,尤其是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总体上进展很缓慢一个非常本质的原因。

另外一个原因是当我们每次谈很多流行概念的时候,我们都会忘记这些概念背后实际上给用户带来了什么样的价值。如果看看现在我们中小企业,看看今天的互联网到今天为止给他们带来了什么。我不知道在座的企业有没有有的连域名都没有,就算你们的企业都有域名,也许超过60%的中国企业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域名,更不用说企业邮箱,更不用说在线的CRM,在线的PM,很多挣钱的公司基本上还是靠纸和笔来完成交易的。我曾经问过一个以前卖域名的代理商,我说你怎么给企业卖域名?他说我告诉他域名就跟门牌号差不多。这就是我们的代理商在向我们的企业,在向我们中国大大小小的企业去推荐我们的互联网产品上遇到的尴尬。我们在座的可能都不难理解域名是什么,但是我们可能都很难想象我们的代理商,当他帮你卖域名的时候,他得告诉企业这个是门牌号。我们必须知道当我们站在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到底是一个适合什么作物生长的环境,要不然所有的概念都会停留在空中。

大家可能会问这是叫什么小公司,竟然敢在这里讲这么宏大的问题,如果大家手上有程序员杂志的话,请翻到60页,这是2010年5月刊,介绍中国云计算实践当中讲了我们这个公司的案例,我们的背后是全球目前号称{zd0}的软件供应商zoho.com,我们是它在中国的{dj2}运营商。zoho基本被媒体誉为同时跟三家巨头竞争,有一家是Google。我们大概在2008年10月份,微软在中国“黑屏”的时候,我们曾经站出来{dy}个以发布会的形式说:再见,微软。今年3月23日Google宣布退出中国,我们在3月25日特意选在长城饭店开了一个发布会,叫:Google走了,你还有百汇。大概在5月18日我们惊闻微软在东莞要求网吧赔偿158万,总赔偿要1个亿,我们开了一个发布会叫:别了传统Office。我们不是来这儿闹着玩的,我们深刻地认识到,我们现有很多产业秩序是非常不合理的,我们很多炒作并没有给企业带来多大的好处,所以我们今天愿意在{dy}天会议快结束的时候,在大多数听众快睡着的时候,跟大家讲一讲我们希望以我们的力量去推动中国的企业改变什么。

我们可以想象一下以前的企业是怎么办公的,基本上是用纸和笔,通信基本靠喊。再演进到很多企业开始用电子邮件。我必须提醒在座各位,中国至少有70%的企业到现在是没有企业邮箱的。我们再看看即使有企业邮箱的企业,我们在办公的时候也会出现整个企业是非常垂直而僵硬的,我们各个部门是一种信息孤岛,更不用提系统集成的难度。过去的信息化,为什么在{dy}代信息化过程中,中国企业没有享受到应有的成果,{dy}个原因就是因为我们没有走过PC普及的时代,但这件事情已经是不可逆的了,我们必须通过用互联网开始认识PC,这个阶段我相信在过去五年当中已经有很好的成果。第二个原因,之前中小企业信息化没有做起来,是因为信息化在之前总体来讲是一个xx品,不仅是概念很xx,还有成本确实也很高昂。第三个原因,即使我掏得起这个钱,你能给我什么应用,你给我提供的这些应用是我需要的吗,能够满足我的需求吗,对我的销售额增长有帮助吗,或者至少你能帮助我节省成本吗。几乎这些问题可能我们都很难有效的回答,这也就是为什么中国过去十年来到现在没有出现一家非常成功的SaaS厂商,中国只有网络游戏有大企业,其他信息化层面基本看不能大的企业。中国也没有多少家大的软件企业,除了财务软件,其他我们几乎看不到大的软件产业,更看不到成功的SaaS企业,原因就是没有满足用户的需求,不要怪用户笨。当然我并不是说百汇就一定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这方面我们仍然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是我觉得把真话说出来是很有必要的。

在云计算时代,事实上前面三个阻碍中小企业信息化的问题都有可能xx,{dy},因为过去五年或者我们在倒推十年互联网的发展,甚至是因为QQ的发展,陌生人交友,甚至是因为网络游戏的发展,使得我们很多上班的人开始懂得互联网是什么,开始懂得用计算机打字非常重要,要不然你跟陌生人聊天都成问题,正是因为这一波,实际上把我们现在基础的上班族的信息化水平有了本质的提高。第二,云计算,上午李院士讲的观点非常精辟,云计算带来的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确实能够使我们中小企业降低信息化的成本,但是我会讲如果我们中小企业愿意选择百汇的方案,他几乎可以零成本实现信息化。第三,云计算带来的另外一个在软件或者在应用层面本质性转变,我认为是打破程序或者应用的边界,实现使用情境的整合。在这里我不得不提一下我们美国的合作伙伴,他们的CEO一直在谈一个概念:情境整合。大概意思是在以前人都是程序的奴隶,虽然我们都用Office,但是我们都是Office的奴隶,我们所有的信息、文字、文档都在Office里面,如果要把它倒到SF里面,对不起,没有这个机制。当你使用另外一种情境的时候,这些信息是不互通的。以我们上班为例,早上一上班,你可能打开OutLook收邮件,但是你需要用QQ或者MSN聊天,QQ是腾讯的,你可能想去百度搜索一下,这个搜索引擎是百度的,如果老板不在你还想上上开心网,你得打开另外一个界面,如果你的外地办事处朋友还在等你开会,你可能要启动在线会议系统。总之,{yt}下来,你会发现不知不觉你可能用了超过十个以上厂商服务和产品,但是这些信息是隔离的,你是他们的奴隶。但这是不对的,你才应该是他们的主人,信息也应该是你自己的。但是这些程序的边界,这些来自于十来个厂商的产品有没有可能就在一个浏览器里完成。事实上这不是遥远的未来,这已经实现了。大家知道最近Google的APPS开放了市场,所有APPS用户都可以无缝隙使用,同时zoho也是全球{wy}一家立志于提供一站式的在线应用的公司,如果你使用zoho或者登陆中文的百汇,只要一个帐号登陆,就可以使用电子邮件,包括在线的OutLook,也可以使用在线的Word,甚至可以使用类似资源管理器的东西,可以及时跟你的同事、朋友聊天,你还可以看看公司内部论坛,我们把论坛也整合进来了,当然还可以进CRM系统,进项目管理系统,进在线会议系统,进人力资源管理系统。所有这些只需要一个帐号。同时,我们也提供了类似于开心网的界面,你可以添加应用,把你想去的开心网、百度,或者其他任何可以通过域名或者IP地址访问的网站,你可以随意添加在里面,这就是在一个浏览器里完成你所有的作业,这就是我们情境整合的理想,让人真正成为应用的主人,而不是应用的奴隶,让应用变得没有界限。

大家想象一下一个企业都需要什么,我们中小企业其实没有那么复杂,你给它一个邮箱系统,再把在线Office集成,同时提供一个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有办事处的,再给一个在线会议,人多一点,加上项目管理,如果人再多,再加上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就够了。基本上我们已经具备能力为我们的中小企业把它的日常所需的所有信息化应用,全部整合在一个系统里面,由一家厂商来提供。这样做有什么好处?我们的中小企业信息化因为有了百汇这样的合作伙伴,或者因为正在推动的跨界整合,使得你可以用一个帐号使用全部应用,{zd0}限度降低了你的信息化成本。我们的创业企业将来不再需要考虑买硬件、服务器、软件授权,甚至你不需要考虑雇佣专门的IT人员,你只需要一个百汇帐号,就像你登陆QQ一样登陆进去,你们的信息化就完成了。这是云计算带给我们的良机,也是我们能够看到中国中小企业在未来五年变成在线企业的曙光。

在线企业有哪些特点,{dy}xx基于浏览器办公,不需要再加那么多服务器,也不需要担心自己的电脑会丢了,只要能上网的地方,你的每一个员工就能进公司的办公网络,这些网络可以全部在公网上,当然如果你像中石油那么有钱,我们也可以提供本地部署的方案。第二是7×24小时运行企业,我们有很多行业是下午5点钟就关门的,5点以后就不要来找我了,我下班了,这不叫在线企业。在线企业应该是在7×24小时都能够让你的客户找到你,同时你的员工能够为客户提供服务,另外还要让合作伙伴在7×24小时能够找到你,登陆你的系统,售卖你的产品,包括你对它的支持,还包括你们需要有开放的内部论坛的环境,要让每一个员工的声音能够及时的传到CEO那里去。云计算或者是我们百汇提供的办公门户一站式解决方案,xx可以满足这一点。

我作为北京百汇数字星空科技有限公司CEO,每天要面对300名员工,他们来自世界各地,他们在论坛里发的每一个帖子,我认为重要的都会回,也会在论坛里作出决策,当企业变成在线的时候CEO面临的挑战。你的IT部门将更主要为你自身的业务服务,而不是去天天考虑这个邮箱由谁提供,网络由谁提供,甚至办公电脑由谁提供。你所雇佣的IT将更加专注服务于你的业务细节,因为没有一个SaaS厂商能够百分之百的满足你的每一个业务需求。另外在线企业的一个特点它是一个依赖信任员工的企业,很多人讲在线企业是一个技术概念,其实不是,它背后是代表先进生产力的企业文化。举例,很多企业是不敢开内部论坛的,因为老板受不了他的员工直接在上面发言。举这个例子表示云计算给我们带来的变化不仅仅是技术的变革,不仅仅是成本的节省和效率的提升,更重要的我认为带来的是对我们企业文化的冲击,员工会越来越比你还懂互联网,员工会越来越比你还懂IT应用,员工会越来越比你还懂业务,员工甚至会越来越比你懂得如何去挖掘和尊重人的价值。面对云计算带来的这种挑战,事实上我们还是有很多一线的管理者没有准备好,如果云计算只是个技术变革,我想提醒你的是不是,云计算最终将会需要我们自己洗脑,否则你根本享受不了这个成果,不要认为云计算跟你有关系,如果你的脑子不改,跟你一点关系都没有。

云计算带来的在线企业管理理念,我们认为基本上有几个特点:平等、开放、自由。每一个员工都可以登陆系统,他们都可以用自己的实名,可以让自己的员工能看清楚自己是谁,他们会负责任的发言,其实不需要你那么担心。另外我们的流程会变得更加开放和透明,最终我们会更加自由。大家有空可以去百汇看看,你们会看到这家公司现在提供超过15款在线应用,涵盖在线Office,企业邮箱,即时通信,CRM,项目管理,远程会议,未来还会有人力资源管理,甚至是财务管理,以及更为自由的企业知识管理系统。总之我们能想到的,我们都会想办法去开发和满足。

可以给大家提供借鉴的是在线企业根本不是一个未来,不是一个梦,是一个事实,我们能看到的,埃森哲已经变成一个在线企业,另外我们合作伙伴zoho在全球超过一千名员工,这一千名员工全部是在线办公,我也有大概300名员工,我的员工全部是在线办公。另外我们也有很多客户,包括非常有钱的中国移动,中石油,他们一些部门在使用我们的产品,还有上海世博会很多服务提供商都在使用我们项目管理软件,所以这不是一个未来,而是正在演变的现实,就看我们自己离它有多远。

如图表格写了一下我们能提供什么,几乎能看到除了特别的应用,百汇都能一站式提供,我们还提供开放NPV的接口。这是百汇首页界面,一些服务对个人几乎都是免费的,企业应有都有对企业免费的版本,当然还可以看到我们刚刚做的:别了,传统Office的活动。

如果你进过开心网和人人网,对这个界面很熟悉,左面是一系列应用,只不过很抱歉没有娱乐应用,我们有邮件、日历、论坛、文字编辑、电子表格、演示文档,还有我们员工自己做的系列报告,这是我们百汇市场部自己做的在线应用。这里不得不提一下百汇产品线当中有一个非常特殊的“百汇创造者”,类似于Google的APPS的产品,允许开发者直接在百汇上开发在线应用。我们欢迎所有的开发者,包括程序员都可以来这里体验一下你能够给中国中小企业信息化带来的变化。

期待我们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够在云计算这一波找到自己的归宿,希望中国的企业越来越具有生产力,只有这样我们才是真正强大的互联网,我们的强大不是因为我们人多,而是因为我们更有生产力,我们更有理想,我们更有执行力,我们会有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刚才您在演讲中提到百汇的用户是在中国,而研发团队是在印度,我们很想知道百汇是如何快速响应中国用户的需求,如何让研发团队理解中国用户的需求?

刘建华: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所有跨国企业在进入中国都会碰到这个问题,这就是为什么雅虎不成功,易贝不成功,甚至Google是小成功的原因。zoho在这件事情上采取明智的策略,百汇是一家百分之百的内资公司,我们采用一种反向OEM的合作方式,我们本土的团队、本土的公司用本土的品牌,但是zoho以它强大的技术开发能力在整个后端提供支持,这种合作模式最近有媒体把它称之为婚姻的合作模式,因为只有结婚的人才能有这种信任度。怎么满足需求呢?我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百汇的员工是可以直接登陆zoho的内部系统,也就是说从这个层面来讲,我们同时也是zoho在全球的员工,我们会{dy}时间把中国用户的需求开放给我们美国的总部还有印度的研发团队。还有一些事情是我们自己做的,比如本土化的名字,我们不叫Word,我们叫写写,我们不叫电子表格,我们叫格格等等。谢谢!

主持人(董凯虹):谢谢刘建华先生的介绍。下面有请台湾资策会副执行长王玮博士,演讲题目是《台湾云计算发展》。

王玮:各位领导、各位专家下午好,今天非常高兴有机会把台湾云计算发展状况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今天听了{yt}云计算,它有一个特性就是让硬件月来也便宜。大家也许知道硬件IT是台湾最主要的产业,当然对台湾会有一些深远的影响。我们怎么来面对云计算呢?从去年我们做了很多准备工作,从策略方面来讲,我们怎么样往前走,怎么样把这样一个挑战能够变成我们的机遇,所以我们上个月宣布了云计算的推展方案,包括15个项目,我们有5年投资,差不多会有8亿美金。我今天借此机会给各位做一个简短的介绍。

台湾在云计算上的优势在什么地方。我们主要优势是在硬实力和硬件,台湾很多项硬件,不管是PC,服务,大概12项硬件产品,台湾是世界排{dy}名的,这是我们非常重要的一个优势。另外在软实力方面,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发展我们的宽屏网络都有很多的建制。从机会来讲,{dy}个重要的机会,我们怎么样用我们硬件的优势来发展从云端硬件变成云端的系统,怎么样把纯硬件产业转型跟软体能够结合,变成云端的系统,我们觉得这是重要的机会。第二个机会,从服务的观点来看,我们一般有三层,服务层的产值或者机会应该是{zd0}的,因为越来越便宜。在这方面我们也有很多的经验,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在推展我们的e台湾一些基础设施跟应用服务方面都有很多基础可以往这方面发展。在云计算这样一个模式下,会有重大改变,云全部到云端去,所以会越来越简单,我们怎么样能够把握我们在云方面的优势,在云端的云方面有{lx1}的地位,这也是我们的机会。我们把这些变成一个策略。如图是我们云计算产业主要的策略,服务端或者硬件,我们是世界{dy}的地位,我们每年硬件产值在一千亿美元的规模,我们怎么样发展上面的应用,整合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怎么样整合,所以我们把我们的策略叫做C4。

先从硬件服务讲起。我们已经是世界{dy}的服务器的ODM、OEM的地位,我们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发展服务器里面需要的软件,然后把它整合成一个云端的系统解决方案,需要把硬件产业、软件产业,加上电信业变成一个解决方案,这是我们数据中心一个重要的策略。上端服务,其实以前软件跟服务在台湾产值并不多,可是我们觉得云计算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机会。在云计算这个模式下,让上面开发业者可以用很小的能力就可以发展出一个服务提供给全世界,所以我们觉得新的云计算是给我们软件跟服务业新的契机。我们怎么样利用这样的机会。另外我们发展服务,也有一个特别的优势,这个优势就是在云端。我们需要把我们的服务跟云端结合在一起,我们策略是云+端的服务,我们翻译成云端,这是我们的优势。我刚才讲到云端,如何把这个服务跟云端整合在一起,当做我们新的机会。英文里面C4是很强力的xx,希望我们的云计算产业会有爆炸式的成长。我们的云计算主要策略是两方面,一方面是我们应用的硬件优势,去发展数据中心里面用的云端系统。另外一方面是发展云+端的服务,这是我们台湾发展云计算的主要策略。

如图,把服务和网络整合在一起,以前这是分开的,现在是整合在一起的。昨天我们有机会去拜访一些工信部的领导,我们说云端或者云计算到底是云计算还是被云算计,其实我觉得这里非常重要的趋势,这个趋势就是往非常大型的数据中心里面整合。这样的趋势是让这些世界上大的公司有一个独占的趋势,所以这些世界大厂希望全世界只剩下他们几家公司,其他都不需要了,这样看来对我们来讲是非常重要的趋势。从我们台湾角度来讲,今天全世界上{zd0}的这些云中心,里面的服务器全部都是台湾制造的。我们有一个最有利的地位来发展,这里有很多创新技术,比如怎么样让它能够更节能,怎么样让它更绿色。PUE可以到1.0或者1.2,我觉得我们台湾是最有机会去做的。从软体来讲,开放源码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机会。怎么样用开放源码技术做出这样的模式,提供给全世界的客户,这是一个重要的策略的一部分。这样大型的一个云中心,通常都在公有云的模式下,台湾厂商发展的这些服务器等技术,假定我们跟一些特殊的功能结合在一起,不管是做一些特别的运算,好像数据中心,或者做一些特别应用,电子邮件等等,这种模式也是我们怎么样从硬件转型跟软件结合的一个重要的努力方向。

昨天和工信部领导交流,有很多地方想法一样,有一个重要的想法就是我们主要发展方向应该是服务,服务应该是我们两岸发展的共同方向。我们想了几个方向都是非常类似的,电子政务是一个方向,教育的服务,医疗的服务,这些都是我们有共识应该发展的方向。在政务云,我们有很多经验,过去这些年来,我们在财税系统、电子公文交换系统、采购系统方面都有很好的成绩,大家都觉得很好用,我们希望把这样的经验跟大陆的业界分享,我们可以一同用这些基础来建制这些云端的服务。台湾也是往这个方向去走,我们把这个服务弄到一个云计算环境中去。我们昨天还谈到这个问题,现在已经有了云计算,跟以前电子政务有什么区别?我们有了云计算以后,我们会做得更有效率,我们成本会更降低,我们更能够达到惠及全民的目标。所以我们跟很多政府是类似的,我们从机房共购开始做,我们要把握住一些现实改制的机会,用先建后拆的原则去执行,我们也准备把以前做的一些基础,一些重要的服务,类似安全这样的服务拿出来,提供给大家来用。

教育云,是一个很重要的基础机会。很多资源都用到老师、学生的PC上,我们怎么样能够达到更节省资源的系目标,现在新的电子书等,我们想到用电子书包,书包里面有你的课本、联络薄,老师也可以用这样的系统来做备课,也可以增加各种各样新的教材、电子图书馆等整合在一起。

医疗云,非常重要的资源就是专家或者资深医生比较难找,我们把这些医疗的信息能够集中在一起,能够做及时的分析,传到资深医生的手上,他可以远程帮助很多的病人,这样跟惠及全民也是息息相关的,用到ICU加护病房上,可以减低你住在加护病房的时间,减低死亡率。可以和台湾用的整合起来,云+端的服务策略。

安全是{dy},我们怎么样去做一个云的API,这是你要建立服务器的{dy}步,这上面也有一些项目,包括怎么做恶意行为的监控。我们想要发展的几个重点云端服务的方向,包括政务云、教育云、医疗云,这方面我们都有一些经验,也非常希望跟大陆业者一同在这方面努力。

下面我简单介绍一下资策会研发的想法,云计算给我们带来一个新的时代,现在PC里面的数据都到云端里去了,这种模式使我们PC资源不断扩大,就好象每个人都有一个超级电脑一样,所以我们把这个叫做PC2,或者PC的第二春。资策会的研发事实上跟台湾业界一同合作,我们的研发等于是国家实验室,是支持我们业界一同合作,如图列的是一些资策会做的一些研发项目,上面怎么样构建云+端的平台,教育、医疗、中小企业的云,这些是我们资策会在研发的一些重要方向。

所谓的商用云平台,在台湾高雄软件园,(FOX)帮助台湾中小型企业,我们架构的是EC2的平台,一方面帮助我们中小型业者把他们的软件变成一个云端上面的服务,或者我们把它叫做云端化,另一方面我们在(FOX)上提供服务,给台湾中小型业者,这个模式是很像无锡的模式。另外我们在服务端跟一些大厂提供在不同领域的一些,比如制造业等等。我们台湾对云计算有一个策略,不但是这样,我们的厂商都已经准备好了如何面临云计算,大家都往云计算去转型。从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刚刚谈到厂商之间互相合作,能够建立一个很完整的产业链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所以我们在4月7号成立台湾运营端运算产业联盟,我知道在大陆的产业联盟是在1月成立的,所以我们晚了3个月。我们云端运算联盟,如何把我们刚才讲的云端系统平台能够靠着我们产业链的合作更加速的做出来,怎么样往云端服务结构转型。这里面的意义是我们台湾的IT产业知道怎么去进行云计算的服务,我们这个产业联盟大概有70多家厂商,我们也非常希望借着这样的联盟,跟大陆上云计算业者一起合同,也许是两边的联盟互相的合作,也许是一个很好的模式。今天早上有很多专家说到云计算往下推展,标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们两岸从联盟的角度开始一些在标准上的合作。今天下午我们也很有幸访问电子四所,学到了很多,知道大陆在云端标准上的一些努力。

我下面举一些厂商的例子。(军事)科技可能是台湾最成功的软件公司,他们每年产值超过1亿美元的公司,他们云计算差不多有三年的历史。我想套用微软张博士讲的话,他们是被逼出来的,因为他们是去处理防毒。因为病毒越来越多,假如不用云计算方式的话,他们无法帮助他们客户进行云计算工作。最早云计算用这个模式来提供防毒的服务。想要进入云计算商业领域。他们在今年3月成立一个公司,是他们的子公司,他们定位是做一个提供云计算软件的提供者,主要客户是亚洲的客户。

如图,这家子公司在开发的云端OS的图,有两个特色,一个特色是用开放源码,很多外商有很多很好的软件,但是非常贵,我们用开放源码的机会提供这样一个系统是给我们业界很好的选择。

中华电信台湾,他们在板桥盖一个很大的数据中心、云中心,投资了差不多4亿美元,准备在2012年完工。他们今天已经开始提供云服务。中华电信跟其他的电信业者想法其实都差不多,他们希望提供全方位的云计算服务。

这个例子是一个转型的例子,华硕是台湾很大的一个硬件厂商。可以支持不同装置,只要用它的软件,可以在手机上用,或者在notebook上面用。

美国云计算标准的发展现状,今天早上有专家提到美国政府非常重视云计算,主要出发点还是跟其他政府一样,为了节省成本开始。不过他们执行的时候有几个重点,一是从机房的角度,二是标准,还有一些安全的验证,在美国云计算标准有一些进展,开始用云服务的时候,都希望有一个API。我们两岸在标准方面应该有很多的合作机会。台湾在云计算方面有很好的经验,怎么样发展一个非常强的云端的系统,我们怎么样利用我们在云端的硬件优势去发展云+端的服务。我相信这个方向跟大陆业者有很多合作机会。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感谢王玮先生的演讲,海峡两岸在云计算主要发展方向上有很多共同点,我们也衷心希望海峡两岸能够在云计算发展方面加强交流与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下面有请埃森哲高性能研究员Allan Alter,演讲题目是《中国云计算调查报告发布》。

Allan Alter:非常感谢大家!我非常荣幸能够来到北京,能够在这次非常重要的大会上进行发言,同时我也想感谢组委会给我这个机会。我是埃森哲高性能研究院的研究员。今天主要想给大家介绍关于环球云计算调查的中国情况。

实际上在中国的云计算,我们也高兴得看到中国有了很大的发展,首先介绍一下我们埃森哲研究院的具体背景,我们是非常重要的研究机构,我们在北京以及世界上其他四个城市都有我们的研究所,而我们要做的是就全球的重要的商业或者技术的趋势进行研究,比如像云计算这样非常重要的研究。我们的工作包括一本云计算的书,这本书已经出版,另外在全世界各地出版其他了书。

我想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具体的研究情况。对于中国云调查的应答方,这是我们的具体情况。我们一共有108个中方的填表人,横跨16个行业。我们实际上研究是针对一些比较大的企业,所以可以看到83%我们研究的企业规模达到190亿,另外我们有55%的调查人员都是CIO。我们调查的问题,包括对于云计算的应用,而且对云计算花费情况,还有资源的情况。比如你到底使用云计算做什么,是来开一个公司,另外还有云计算具体的使用,他们到底怎么样使用云计算,他们也认为云计算对这个组织的长期发展的潜力到底是什么,他们对云计算所关注的问题,比如数据安全和可靠性等等其他问题,另外还有其他一些推动因素,或者是抑制因素,就是什么样的因素会推动这种企业来应用云计算,我们要考虑到这种IT具体的一些行为或者其他的因素,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一下我们云计算怎么样才能够被更好的加以应用。

我们研究发现中国企业现在开始对于云计算进行投入,也开始使用云计算了。有很多企业开始对技术非常感兴趣。在过去两年当中,在我们研究当中中方企业的数量,在某种情况下无论进行测试、实验,他们已经在某种程度上使用了云计算,也就是说使用云计算这些企业在过去两年当中增长到了88%。同时还有34%的企业说会在云计算花费上增长一倍,但是我们比较一下中方对于云计算的应用跟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比较,我们发现中国的企业比其他企业在应用云计算的时候更加的谨慎。在中国对于云计算的花费是6.3%,这个数字相比其他的国家也是比较低的。另外我们也看到整个调查当中很多人都非常关注私有云,或者混合云,他们对这两种云比较感兴趣,而对公有云并不是非常感兴趣,只有36%的中方应答企业认为他们只是会使用公有云,40%认为他们会使用私有云,另外还有一些企业认为会使用混合云。

在全球的具体情况。对于一些使用云计算的企业,我们发现在别的国家有一些在使用云计算,特别是在进行测试云计算的企业对云计算非常感兴趣,相比而言中方使用云计算方面还是特别谨慎。这实际上对云计算在中国发展的需求因素,我们发现大约有50%的采访者都认为使用云计算非常重要,因为云计算可以帮助他们减少他们前期的IT的投入。另外我们发现70%的企业认为这种信息的交换非常重要,这是他们使用云计算非常重要的原因。有些企业认为云计算可以给他们提供他们以前不能够享受到的服务,所以中方企业开始意识到云计算不仅仅只能够减少成本,同时也能够提高他们的运算能力,能够提高他们企业的运营状况。

如图,有一些具体的数据,显示了有些企业到底在未来18个月当中怎么会使用云计算。在未来18个月,我们发现有很多的企业主要都是用云计算来提供一个IT的平台,发现34%的企业都是运用云处理、云计算进行电子商务或者电子政务等等。我们发现有一些企业非常务实,有70%的企业认为云计算能够提高他们运行的速度以及灵活性,或者应对性。在这里,我们对比了中国、美国以及其他国家的具体情况,云计算在未来会给他们提供创新的能力。

我们的研究发现有1/3的中国企业现在也开始比其他的企业更加快速的来使用云计算,我们也发现这些企业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首先他们认为云计算有一个长期的潜力,就是能够实现长期的创新或者是流程的提高,另外这些企业也认为他们也是能够从云计算当中获得一些潜在的好处,这是我们在中国的研究的过程当中所发现的。也就是说这些企业发现云计算能够给他们带来潜在的一些好处,但也希望这种云计算能提高他们的能力,这种能力能给他们客户提供服务。这些人也同时在部署虚拟化,也是希望对他们IT进行外包,他们也相信云计算对于中国来说是非常重要的,而且能够提高中国的竞争力,他们更加倾向于外国的云的供应商,所以相比国内的供应商,他们更加倾向于使用国外的供应商。在我们的研究当中发现,这些企业特别集中于某些特别的行业,有一些企业认为这个技术也是非常重要的,他们认为这种技术有非常好的优势,另外他们在虚拟化当中也作出了一点点工作。

中国对于云计算的方式是非常实际的,主要关注于流程与运营,但是中国使用云计算的比例同样还是非常低,并且他们使用非常谨慎。我们发现五个主要的原因:1、对于云计算的了解,尤其IT高管对于云计算的了解,和其他国家相比比较低,21%中国的IT主管认为他们对于云计算的了解是专家级或者更高级别,但是其他国家是24%。中国高管实际上能够有机会更多了解这些技术,看到云计算所带来的利益,他们能够更好的认识到技术带来的潜力,他们也能够获得潜在的利益。2、数据安全的问题,尤其对于服务的可靠性和云计算的担心还是很高,并且担心比例比其他国家要高。安全是云计算方面{zd0}的问题,但是中国的高管担心程度比其他国家要高,89%的高管表达了对于数据安全、隐私和隐秘性高度的关切,而其他国家是86%。其他的因素也在阻碍着云计算的发展,因为他们可能认为它会损害国家的安全,有可能泄露国家机遇和国家数据。中国的机构更愿意限制他们自己使用私有云,认为这样xxx一些。3、目前中国云市场的状态,有2/3的中国受访者认为中国的云市场非常不成熟,这也反映现在市场云计算产品比较少。在我们调查当中,中国的高管认为更倾向于使用外国供应商的产品。有些人对于国内供应商比较怀疑,只有14%的人非常确定很有可能从国内供应商购买产品。所以对于国内运营商,他们应该提供更多的云服务,并且这样才能赢得国内高管的信任,并且应该对他们的服务做得更加安全,这样人们才不会这么警示。4、由于技术限制,对于虚拟化使用的限制。根据中国互联网数据中心的数据显示,现在传输速度在中国肯定达不到4Mb,与其他国家相比非常低,对于未来云计算体系和现在计算体系融合之间存疑,中国组织认为云计算落实状况不会有预期那么好。5、中国政府问题。中国政府采取非常重要措施推动云计算的方式在小企业中应用,但是总的来说在大的企业当中,他们也希望政府制定确定的标准,所以有51%的人说现在不确定云计算的政策是推动云计算发展的最主要的阻碍因素,这些是技术和法律上的原因。

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我们在组织当中应该做一些什么,并且政府应当采取什么样的措施?基于我们在中国受访者的回访,得出以下结论:

他们认为政府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能够让人们认为云计算是可用的技术,并且他们应该大力建立云计算中心,当然这应该与一些当地的供应商和政府共同合作,来建立外国供应商和当地软件公司之间的合作,这样也能够创造就业,提供培训,这样对于中国云计算和IT市场都是有好处的。中国应当在现在中国宽带上面加大投资,并且提高其速度,推广高速网络技术的发展,这也将使得中国的云计算更快的发展。各地政府应当为行业树立榜样,而这一点也能够使得云计算的利益传播到每一个人身上。之前我们提到一些担心,像开发明确的政策和监管,实际上对于云计算的推广非常重要。这些措施应当与当地和国际IT行业进行磋商之后再采取措施。这样各个组织才能知道如何运营,并且引用合适的技术。对于高级IT主管和CIO来说,各个组织要想使用云计算,必须要有非常清晰的目标,所以对于他们来说,他们应该对于云计算技术要求和风险、利益有明确要求,同时使CIO向更高级主管传达他们所带来的利益,他们同样也应该向高管展示云计算带来的利益和其xxxx率,才能赢得高管的支持。并且他们应该列出技术安全问题,然后制定计划来解决它们。CIO应该让IT架构者,以及整个团队解决这些问题,来了解这些技术要求,并且制定一个实施计划。在创新方面他们应该有新的方法使用云,比如开始使用一些技术进行实验,然后进行一些创新。对于高级商业主管,为了使得他们利益{zd0}化,使得企业更好的发展,他们应该使用云计算,并且他们应当进行谨慎的分析,分析以其成本能节约的支出和所带来的利益。他们应该在云计算方面找出专门的负责人,无论是在IT组织当中,还是从外部请一些人保证这一点能够落实,并且他们能够保证在云计算方面的思考、规划,并且寻求其他高管的意见,并且提高人力资源的支持,还应该谨慎的选择和评估云计算的供应商,来问一问他们到底是否有这样的能力来满足这样的需求。

对于云计算行业的领导必须要解决的问题,这些人必须要采取措施,要让中国的高管更加信任云计算,比如说可以通过签署一些服务级别协议,制定严格的安全标准,研究客户的等等,这个行业也要让人们了解云计算的服务,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够吸引到客户,为其他的公司铺垫好路。同样他们也要积极参与到建立行业云的工作当中来,无论是通过协会还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完成这项工作,能够为所有公司带来利益。同时应该让公众了解更多的成功云计算应用的例子,无论是在中国还是在其他国家都可以,没有成功例子的话,公众不可能接受一样东西的。

云计算在不同国家的接触程度到底有多高?我们选取了5个方面,用云计算是否用在关键应用当中,还是用在非关键应用当中,没有使用或者没有研究使用阶段。在其他的国家,云计算现在已经都提出了,并且很多都开始使用了,所以他们使用频率可能在16-20%左右,已经把它应用到关键应用当中,还有20%已经应用到日常工作当中,这是在全世界的数据。我们也问了一些其他的问题,让这些高管给我们回答云计算是否会影响他们整个战略。云计算能够给我的公司提供持久的竞争优势,大约有15%的人非常同意,28%的人很同意,基本40%的人同意。云计算可能会使得一些成熟公司面临其他人的竞争,他们确实会认为会影响到整体的战略,但是整体比例并不是非常高。所有的企业{lx}都必须考虑云计算是否会影响到他们整体公司战略,并且考虑到行业中的竞争本质问题。

中国还有很多工作要做,之后才能充分挖掘云计算的潜力,所有的国家都应该从中国这里吸取一些经验。中国对待云计算的方式实际上比较谨慎,不像其他国家走得比较快,因为其他国家走得过快,会使得用户会处在风险当中。国外供应商应该给云计算提供良好的模式供中国使用,中国已经展示出强大的能力,在快速的改善其基础设施,并且在互联网方面就已经体现出了这一点。中国实际上也有很多的技术人才,如果中国政府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才能,中国很快就能够达到临界点,来突破云计算的使用。所以中国云计算的使用可能比其他国家更为谨慎,但是我认为在下一个十年之后,中国肯定会在云计算方面是一个世界的{lx}。非常感谢各位的聆听。

主持人(董凯虹):非常感谢Allan Alter先生对中国云计算调查报告的详细讲解,这项调查是埃森哲和中国电子学会共同组织完成的,是对中国云计算现状的{zx1}调查报告。下面有请李伯虎院士为我们做今天大会{zh1}一项演讲,演讲题目是《云制造:制造领域的云计算》。

李伯虎: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前面的报告都很精彩,发言题目是《云制造:制造领域的云计算》。我这里讲的制造是大制造,传统的制造就是这个产品从原材料到成品,我现在这个大制造的含义就是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也就是从产品的市场分析开始,到加工生产,到报废。这个制造活动可能在企业内部,也可以到企业之间,到全球,制造业包括传统的制造业,新兴的制造业,制造类型可以离散,可以连续,可以混合。

众所周知,现在的市场是从相对的稳定到动态多变,因此对制造企业的产品,以及它的开发时间,质量、成本、服务、环境、知识含量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我们国家已经是制造大国,但还不是强国,突出的表现就是在微笑曲线里面,我们大多数企业处于最下端。什么叫制造业信息化?就是把信息采集传递加工处理应用的技术为核心,把信息技术建模仿真,设计管理等有关专业技术综合应用到企业的产品之全系统、全生命周期活动中,使这里三个要素,人、组织、精英管理技术,四个流,信息流、物流、价值流、管理流,从而使这个企业能够改善PTQCS,以达到增强企业或者集团的竞争能力。近期,特别是服务资源环境成为现代制造业竞争能力的关键因素,因此我们必须搞服务性的制造、绿色制造和中国制造。一种对策就是我们提出建议,一种项服务的高效、低耗和基于知识的网络化、智能化的新模式,就是云制造。我们相信如果搞了我上面所说的云制造实现的话,我们制造信息化可以往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而且我们制造信息化将提到新的高度水平。

什么是云制造?云制造广义来说就是一种面向服务的高效、低耗,基于知识的网络化的新模式,融合现在信息化制造技术,云技术、物联网等等技术,把各类制造之间和制造能力集虚拟化、服务化,并且进行统一的集中的智能化管理,从而通过网络和一个云制造平台中间件,为制造全生命周期的前期的、中期的、后期的提供给用户,提供随时获取按需使用的优质廉价的服务,当然这是一个理想的概念。

云计算有Iaas、PaaS、SaaS,云制造里实际生产加工、实验仿真、生产管理四大活动可以作为一个活动。云计算有计算资源,云制造中有软资源,各种各样的模型数据、软件,硬制造有各种各样的制造设备,当然计算设备也是属于这里。云制造服务或者制造云有什么特点?与一般不一样,互操作。协同。特别是对大规模复杂制造任务协同。异构集成,各种各样的,都是五花八门的制造资源、制造能力,怎么集成,而且一个是制造是全生命周期,不能搞完设计就完了,因此必然这个制造之间的生命周期活动阶段有联系的。云制造目前提出来,当然有它的基础,首先就是云计算概念以及它的技术推动。如果把制造资源带进我们现在所谓的制造资源很好联系到制造资源可以走向服务化。融合一些新的技术,除了云计算所需要的技术之外,我们还可以进入比如Web,互联网、高效能计算等等,物联网Web可以基于知识的智能计算奠定基础,物联网技术有望出现各种互联,高性能计算机能够求解复杂的问题等等。

技术基础有了,怎么运行?三大部分,制造资源、制造能力、制造云和制造全生命周期的活动。一个核心就是知识,两个过程就是要进去、出来。三类用户就是制造资源的提供者,制造云的运行者和制造资源的使用者。因此基于刚才我说的这些东西的模式、概念、技术、设备,希望将来云制造,将来用户可以像使用水电煤气一样使用我们制造资源,并且进行协同全生命周期高效的工作。

为了实现这个东西,云制造提出一个体系结构,有五层,物理资源层、虚拟资源层、云制造核心服务层、应用结构层和应用层。具体来说物理资源层实际上就是通过嵌入式云终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使各类物理资源能够接入到网络中,实现制造物理之间全面的互联,并且为云制造提供接口的支持。云制造虚拟资源层,这一层主要是通过云制造服务定义的工具,虚拟化工具等等,把虚拟制造资源分装成云服务,有云端接入技术,云端服务定义,虚拟化云端发布管理,资源提供商定价等等。对下述虚拟化资源,根据用户的要求来提供各种核心服务和功能。三类用户,一类是对云服务提供者提供云服务的标准化和测试管理、结构管理等等,对云服务的运行上提供运行管理、系统管理、云服务管理、数据管理、云服务发布管理服务,对云服务请求者用户提供云服务的任务管理、高性能和调度管理服务等等。再上一层就是应用接口层,也就是说为云制造的应用,接口层主要面向特定的制造领域,提供不同的专业应用接口以及用户注册、验证等等一些通用的接口。最上一层就是应用层,也就是说面向制造业的各个领域和行业,主要用户通过网站或者各种用户界面,可以云+终端没有问题,云+端的时候,终端也可以做很多制造的活动。

有了这个体系结构以后,有五大类关键技术,云制造系统的体系结构、运行模式、相关标准和规范,特别是交易共享、互操作的模式。制造资源的云端化的技术,就是要把异构的软硬两种制造资源云端化,可以嵌入式云端嵌入,以及制造云服务怎么去建模、分装、注册和发布,以及我刚刚说的实际生产加工实验仿真和经营管理,以及集成作为服务的时候怎么云端化,以及制造云动态技术,主动聚合等等。制造云服务的综合管理,这里涉及到云端服务的接入管理技术,高效动态的云服务的组建、聚合、存储方法,云制造服务动态构建和部署分解资源服务的协同调度、优化配置,以及云制造服务提供模式和推广云用户的管理、机制等等,还有就是出了问题怎么办,因此要配置的容错管理。云制造服务的管理模式和技术,也就是说在全生命周期活动,协同管理的时候,业务流程如何来干,多用户、多目标怎么去做,成本策略等等运营策略,以及各种各样的信用管理机制等等,属于管理模式和技术。云制造安全和可信。

云制造初步研究结果,记得去年的时候我曾经说过云仿真,现在我们已经扩展到云制造,云仿真平台里有资源层,以及面向云仿真的服务层和门户支撑工具层、应用层组成,当然每一层都有安全问题。为了实现这个东西,相应在门户层里有问题怎么求解环境,要建立可视化门户,普视化门户,项目怎么进行管理,面向云仿真服务层里,有具有Web异构的东西连在一块,有一个国际标准,里面有一个平台,我们要把它搬到Web上面去。以及基于Web和网格资源的技术,以及它的服务调度,自动组合和容错迁移,出了问题要移动,以及资源层各种各样仿真资源的虚拟化和相应的安全体系等等。

怎么把云仿真平台用到协同设计。众所周知要从模型角度来说,还有起落架控制模型,起落架多启动模型。为实现这个东西,需要各种各样的工具,我手头没有怎么办?我们现在构成了一个中心,这个仿真中心里面有高性能计算机,以及有很多硬件和软件,同时又一个云+端的使用模式。

举例:一开始就是基于资源虚拟化技术,包装和各类xxxx,要软件,以及要硬件,所以我们先做在一个高性能计算机集群上,然后虚拟化。用户在我这个平台上,在门户上面注册,同时能够自动提出问题,这个平台自动把你虚拟化东西调到硬件、软件的地方,构成你所需要的仿真系统。紧接着用户在这个门户上应用我们异构的(HAITI)来实现刚才异构的应用软件之间的协同运行,来解决好我们起落架的实际问题。这里要强调,是异构的系统,不是一般的问题甩到那儿去就行了。

小结:云制造的发展将是一个长期的阶段性的渐进过程,而不是一蹴而就的项目工程,需要依靠政府、产业界、学界多方面的联合和共同努力。云制造是云计算理念在制造业体现和发展,它为制造业信息化实际生产管理服务,提供了崭新的理念和模式。我这个例子说明云计算不仅仅是计算资源的协同、共享,如果要用到各行各业,比如我们制造业,还需要结合各制造业行业的特点,比如我们制造资源、制造协同等等都有自己特殊的问题,需要引起我们充分的注意。谢谢大家!

主持人(董凯虹):非常感谢李伯虎院士的精彩演讲。到此我们今天的大会内容全部

结束,非常感谢在座的各位听众认真聆听各位专家和嘉宾的演讲。?

(结束)


相关文章 (Related posts)

本文来自:

郑重声明:资讯 【第二届中国云计算大会会议记录[5.21 下午] | 旁门左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