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买了一双鞋,鞋底还是新的,鞋帮却早早地破了;或者鞋帮还很结实,鞋底却断裂了。你一定会为剩下的鞋底或鞋帮可惜。人们希望{zh0}的情况是,鞋帮鞋底同时破,这样资源才得到最充分的利用。
在机械设计中有一个原则,叫等强原则。其意思是,在设计一个机器零件时要使每一个部分强度相等。这样,机器零件的各部分会同时达到使用寿命,不会因一个部分先报废而使其他完好的部分浪费。例如一个汽车曲轴,几个承受力的部位应当强度相等,不能这个部位磨损得很严重,另一部位却完好无损。
近来有人说要避免产品质量过剩。其实,过剩和不足是同时发生的。因为产品的这个部分不足,才显出产品的另一部分过剩。如果在产品设计中坚持等强原则,就不会有过剩和不足的问题了。
经济学上有一个短板原理。说的是一个长短不齐的木板圈成的木桶,它的容量是由最短的那块木板决定的,其他的木板再长也没有用。这和机械设计中的等强原则相通:机器的寿命是由最薄弱的部位决定的,最薄弱的部位坏了,其他部位再好也没有用。机械设计中有等强原则,在木桶制造中也应有“等长原则”。
这个道理看来很简单,但很多厂家做不到。最近我花200多元买了一个电热水瓶,接上电源后几分钟水就开了,一按瓶盖上的手触开关,水就可以流到杯子里,是很方便的。没想到,几个月以后,再按手触开关就不灵了。瓶是封闭的,满瓶的开水倒不出来。原来,手触开关的寿命和热水瓶其他部位寿命不匹配。手触开关的寿命是一万次,接一杯水要按几次,几个月就寿终正寝了。而这时的不锈钢瓶胆、漂亮的外壳还是很新的呢!
等强设计的实质要求机器的各部分资源配置合理。哪一部分也不会过剩,哪一部分也不会短缺。目的是不会造成资源浪费。这在产品设计中很重要,在企业经营管理中重要,宏观产业布局上也同样重要。
一家企业的生产能力,销售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等等各个方面如同一个水桶的木板,它们的“长度”也应是相等的。如果一家销售能力只有3 万辆的汽车厂,它的厂房,它的生产线,它的水、电、气、汽都是按15万辆设计的,那么,这多余的12万辆的生产能力不仅浪费了,而且它的xx利息,它的折旧费,它的维护管理费,都得摊到这3 万辆车中去。汽车的成本必然很高,市场竞争力必然很低,这家汽车厂必然要走入困境。这种情况一般在追求经济规模时发生的。理论上算出汽车厂的经济规模是15万辆,工厂设计和建设都按15万辆进行的,但建成后才知市场容量3万辆,企业不得不吞咽苦果。如果用滚动发展的方式来实现经济规模,即企业生产规模随着销售量的增长而扩大,就不会造成上述苦果。
企业中的“短板”是哪一块?各家企业是不一样的。但从目前情况来看,多数企业的“短板”还是销售。“卖”是当今天下{dy}难。由这块“短板”决定了企业一切。然而如果把“卖”当作一个整体,其中也有“短板”,可能是销售队伍太弱,也可能是产品开发力量太弱,以致产品和市场不对路。由于某个部位的“强度”太低,其他强大的部位,就难以发挥作用。有必要将自己的企业诊断一下,看企业的各个部分是不是“等强”,哪个部位太弱,哪个部位过强。然后在企业内部进行资产重组,达到各个部分“等强”。
国民经济也是如此。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之间是存在一定比例关系的。如果比例失调,有的行业生产能力过剩,有的行业生产能力不足,就会造成资源的巨大浪费。过去是靠行政力量的调整去“截长补短”,但行政力量总是赶不上客观情况的变化。所以,一次一次的调整只不过是“水多加面,面多加水”,经济关系越调越乱。现在进行的资产重组应当是解决这个问题的手段。但是,由于各产业间的比例关系是随着经济发展和市场变化而不断变化的,所以资产重组不能过分强调行政手段,不能通过搞运动的方式来突击,而是应当运用法制由产权市场来随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