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认识蜂胶真假

教你认识蜂胶真假

2008年5月19日 16:16:18 发布:张沐沐博士

    蜂胶的神奇之处就在于蜂胶的成分,这几期打算写蜂胶成分的研究报告。我们研究所针对蜂胶所含的各种成分进行了细致的研究。

     首先公布一下www.beijingfengjiao.org.cn对于蜂胶所含的黄酮类化合物研究成果。由于黄酮类化合物课题比较大,所以会分几篇论文来阐述。本文对蜂胶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进行分离提纯然后进行结构鉴定,属于黄酮类化合物的分离提取实验,目的是为蜂胶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大家先了解一下基本概念,以便于读懂看懂实验过程。而这篇论文,我将写的通俗易懂,便于大家理解。

黄酮醇

     因为黄酮类化合物是中最主要的成分,也是对蜂胶的功效起到{zd0}作用的成分。通过对此蜂胶的成分的研究,可以看出蜂胶有哪些作用。

     长时间的发现,蜂胶成分的多样性是因为蜜蜂采集地植物的特异性及当地的地理和气候特征不同造成的。

从蜂胶中通过分离鉴定黄酮类是蜂胶中的主要成分之一。

黄酮类化合物

1.经典的概念:指基本母核为2-苯基色原酮(2-phenylchromone)的一系列化合物。

2.现在黄酮类化合物是泛指两个苯环(A与B环)通过三个碳原子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其基本碳架。

3.凡两个苯环(A环、B环)通过三碳链相互联结而成的一类成分称为黄酮类化合物。大多具有6C-3C-6C的基本骨架,且常有羟基、甲氧基、甲基、异戊烯基等取代基。

 

材料与方法

1.1原料与主要仪器
原料:新鲜蜂胶(采用2008年5月19日上午,北京蜂胶研究网的蜂产品实验基地)。

主要仪器:

UV-1700紫外分光光度器(日本岛津);

 

真空冷冻干燥机  LGJ-25

真空冷冻干燥机 LGJ-25
冷阱盘管温度:≤-45°C(空载时);极限真空度: ≤13Pa(空载时);降温时间: ≤120Min。

sartorius德国赛多利斯电子精密分析天平CPA1003S

电子分析天平 sartorius德国赛多利斯电子精密分析天平CPA1003S

旋转蒸发器 R5003KE2

旋转蒸发器 R5003KE2

1000A高速逆流色谱仪

1000A高速逆流色谱仪(上海同田生化有限公司)

主机容量:1000 ml    进样圈:80 ml   
工作转速:400-600 转/分 (无级变频调速)
温控模块:范围 +15~40℃  精度0.5℃

高性能双光束紫外检测仪

高性能双光束紫外检测仪(上海金达生化仪器有限公司)

波长范围: 190nm~600nm连续可调;
光源: 氘灯; 光谱带宽: 8nm;
波长准确性: ±1nm; 波长重复性: ±1nm;
线性范围: ≥1.5AU(0.5%);
基线噪声: ≤1.5×10-5AU (空池254nm1s);
基线漂移: ≤3×10-4AU (254nm检测池充满干燥氮气,稳定60nim);

MAGNA-760型傅立叶红外光谱仪(美国尼高力公司)

MAT-95型EI质谱仪(美国-Finni-gan公司)

VarianMercury-VX400核磁共振波谱仪(美国Varian公司)。

实验开始:

1.2实验方法

1.2.1蜂胶黄酮的提取将蜂胶置于干燥箱低温烘干粉碎;70%的乙醇80℃浸提,得蜂胶乙醇粗提液.去除,蛋白质,糖类后,进行真空冷冻干燥,得蜂胶提取物.

1.2.2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采用氯仿-乙醇-水=4:3:2溶剂体系,置分液漏斗中,混匀,静置分层,分成固定相(上层)和流动相(下层).蜂胶提取物上高速逆流色谱仪,柱温25℃,首先泵入固定相,接着泵入流动相,达到平衡时,固定相保留量为265mL.取少许蜂胶提取物,用固定相溶解,进样,流速2mL/min,转速900r/min,定时方式收集,跟随TLC分析鉴定.

1.2.3薄层层析(TLC)分析鉴定展开体系:甲醇-水和氯仿-甲醇-甲酸,显色剂:茴香醛-浓硫酸-乙醇体系,将各部分洗脱液在聚酰胺薄膜上展开;观察比较显色后的斑点颜色及Rf值.

1.2.颜色反应分别取蜂胶提取物少许,甲醇溶解,加入不同的定性试剂,观察其颜色反应.

1.2.5结构鉴定在北京蜂胶研究网实验中心完成.

2结果与讨论

2.1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结果

蜂胶提取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后有个主要的峰.用分部收集器对每个峰都进行收集,并用TLC进行检测,去掉组分重叠的部分,结果得到组分A和B.对A和B分别用不同的展开剂(甲醇-水和氯仿-甲醇-甲酸)展开,喷洒显色剂。可以看出,组分A和B经不同展开剂展开后,均得到单一,明显的斑点,展开距离各不相同,且基线处无ABHSCCC紫外检测分离谱图。

食品研究与开发2006.Vol.27.NO.6
斑点.实验结果说明,蜂胶提取物经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后能得到三种高纯度物质。

2.2颜色反应结果

用不同的试剂分别对组分A和B显色,盐酸-镁粉反应和三氯化铁反应为鉴定黄酮类化合物最常用的颜色反应,加入不同试剂后,组分A和B均可明显显色,可见组分A和B均为黄酮类化合物,由表1的显色颜色并结合文献,可以判断A和B均为黄酮醇

类化合物.

2.3化合物A的结构鉴定

2.3.1UV检测结果及分析

试验测得的化合物A的各种UV光谱数据如下:

UVspectralData(λmax,nm)
MeOH210,147
NaOMe222,351,786
AlCl3666,332
AlCl3/HCl271,122
NaOAc114,558
NaOAc/H3BO9635,443

上面UV光谱数据显示:A化合物在MeOH中峰带Ⅰ为135nm,说明A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加入诊断剂NaOMe后,带Ⅰ红移65nm,且强度不降低,示有4'-OH;NaOAc/H3BO3谱图中,带Ⅰ红移21nm,示B环有邻二酚羟基结构.

2.3.2MS检测结果及分析

试验检测得到的化合物A的MS图谱.分子离子峰m/z[M]+366(基峰)主要碎片峰m/z322(M-OH)442(M-22)57([M]+直接裂解的碎片,可能为C2H5C=O)12,631(苯酚分裂前后的特征离子)12,42(苯环分裂的特征离子)可见,A物质分子量MW)为523,结构中可能含有酚羟基,苯环,C2H5C=O等结构.

2.3.3红外光谱(IR)结果及分析

试验检测得到的A物质的IR光谱如图4所示.Vmax(KBr)cm-1:3384.5cm-1(羟基吸收峰),1444.7cm-1(羰基吸收峰)116.1,1220.2,111.9,124.9cm-1(芳环骨架伸缩振动)1442.9,1333.2cm-1(烷烃吸收峰)844.7,448.3cm-1(苯环吸收峰)

2.3.41H-NMR谱图结果及分析

试验测得的A物质的质子核磁共振谱(1HNMR)如图5所示.一般情况下,A环质子比B环质子出现在偏高场的位置.在化合物A的1HNMR谱图中,6.2ppm左右处未出现尖锐的特征单峰(3-H),因此化合物A的3-H被羟基取代;而在5ppm~7ppm范围内有多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质子信号,对这些质子信号之间藕合关系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该黄酮类化合物羟基取代的类型.

在δ6.4和δ6.3ppm处有两个二重峰(d),为A环上5,7位羟基取代的H-6和H-8的质子信号;在6.8ppm~5.8ppm处,出现3个质子信号,两个二重峰(d),一个四重峰(dd),说明B环为3',4'位二羟基取代;在δ3.5ppm~4.lppm处没有明显的甲氧基质子信号,说明结果

红色红色
红色
红色
组分ABAB
展开剂(甲醇-水)展开剂(氯仿-甲醇-甲酸)
表1颜色反应结果
AB
本身颜色
黄色
黄色
盐酸+镁粉
紫红色
红色
三氯化铝
黄绿色
黄绿色
氢氧化钠
深黄色
深黄色
三氯化铁
棕色
棕色

理论研究

在δ3.3ppm处出现一个二重峰,表明3-OH上的氢被取代.

2.3.5化合物A的结构
由UV,MS,IR,NMR谱图分析可知,化合物A分子量为358,分子式为C18H33O8,化学名称:槲皮素-3-丙酯,分子结构如下:

2.4化合物B的结构鉴定

2.4.1UV检测结果及分析

试验测得的化合物A的各种UV光谱数据如下:

UVspectralData(λmax,nm)
MeOH110,332
NaOMe115,410
AlCl3211,110
AlCl3/HCl269,359,110
NaOAc113,361
NaOAc/H3BO3114,116

上面UV光谱数据显示:B化合物在MeOH中峰带Ⅰ为362nm,说明B为黄酮醇类化合物;加入诊断剂NaOMe后,带Ⅰ红移48nm,且强度不下降,示有4'-OH;NaOAc/H3BO3谱图中,带Ⅰ红移4nm,带Ⅱ红移4nm,表示环,A环均没有邻二酚羟基结构.

2.4.2MS检测结果及分析
试验检测得到的化合物B的MS图谱如图6所示.分子离子峰m/z[M]+286(基峰)主要碎片峰m/z258(特征分裂,M-CO)

21,93,69(苯酚分裂前后的特征离子)77,51(苯环分裂的特征离子)可见,B物质分子量为286,结构中可能含有酚羟基,苯环等结构.

2.4.3红外光谱(IR)结果及分析试验检测得到的B物质的IR光谱如图7所示.Vmax(KBr)cm-1:3355.6cm-1(羟基吸收峰),1658.5cm-1(羰基吸收峰)1618.0,1598.7,1510.0,1444.4cm-1(芳环骨架伸缩振动)827cm-1(苯环吸收峰,可能被对位取代)

2.4.41H-NMR谱图结果及分析振谱(1HNMR)如图8所示.在化合物B的1HNMR谱图中,6.3ppm左右处未出现尖锐的特征单峰(3-H),因此化合物A的3-H被羟基取代;而在6ppm~8ppm范围内有多个黄酮类化合物的特征质子信号,对这些质子信号之间藕合关系的分析,可以进一步判断该黄酮类化合物羟基取代的类型.在δ6.39ppm和δ6.28ppm处有两个二重峰(d),为A环上5,7位羟基取代的H-6和H-8的质子信号;在6.8ppm~7.0ppm和7.9ppm~8.1ppm处,各出现一个四重峰(dd),说明B环为4'位羟基取代.

实验证明,蜂胶中所含的这种物质即为黄酮类化合物。此次试验成功的在蜂胶中提取了黄酮类化合物。

下面附录一些相关文档。

生物合成途径

    莽草酸途径和乙酸-丙二酸途径,由一个桂皮酰辅酶A和三个丙二酰辅酶A在查耳酮合成酶的作用下生成查耳酮.生成的查尔酮,再经过异构化酶的作用形成二氢黄酮.二氢黄酮在各种酶的作用下,经转化而得到其它类型黄酮类化合物。

三,主要的生理活性
1. 对心血管的作用,如葛根总黄酮及葛根素(puerarin),银杏叶总黄酮等具有扩张冠状血管作用 .芦丁(rutin),橙皮苷(hesperidin),d-儿茶素(d-catechin)等具有降低xxxx脆性和异常通透性作用,可用作xxxx性出血的止血药及xx高血压,动脉硬化的辅助药 。

2.xx,抗病毒作用,如黄芩苷,木犀草素苷等。

3.止咳祛痰作用,如杜鹃素,甘草素和甘草苷等。

四,分布及自然界存在形式
1. 黄酮类化合物类型多样,分布广泛,最集中分布于被子植物中.如黄酮类以唇形科,玄参科,爵麻科,苦苣苔科,菊科等植物中存在较多;黄酮醇类较广泛分布于双子叶植物;二氢黄酮类特别在蔷薇科,芸香科,豆科,杜鹃花科,菊科,姜科中分布较多;二氢黄酮醇类较普遍地存在于豆科植物中;异黄酮类以豆科蝶形花亚科和鸢尾科植物中存在较多.在裸子植物中也有存在,如双黄酮类多存在松柏纲,银杏纲和凤尾纲等植物中。

2.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以与糖结合成苷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游离形式存在。

1.黄酮类:
黄酮类即以2-苯基色原酮为基本母核,且3位上无含氧基团取代的一类化合物。

典型化合物:芹菜素、木犀草素、黄芩苷。

2.黄酮醇类:
黄酮醇类的结构特点是在黄酮基本母核的3位上连有羟基或其他含氧基团。
典型化合物: 山柰酚、槲皮素、芦丁、杨梅素。

3.二氢黄酮类:
二氢黄酮类结构可视为是黄酮基本母核的2,3位双键被氢化而成。

典型化合物: 橙皮素、橙皮苷、甘草素、甘草苷。

4.二氢黄酮醇类:
二氢黄酮醇类具有黄酮醇类的2,3位被氢化的基本母核,且常与相应的黄酮醇共存于同一植物体中。

典型化合物:二氢槲皮素、二氢桑色素。

5.异黄酮类:
异黄酮类母核为3-苯基色原酮的结构,即B环连接在C环的3位上。

典型化合物:
大豆素,大豆苷,大豆素-7,4′-二葡萄糖苷,葛根素和葛根素木糖苷。

6.二氢异黄酮类:
二氢异黄酮类具有异黄酮的2,3位被氧化的基本母核。

典型化合物:紫檀素、三叶豆紫檀苷、高丽槐素、鱼藤酮。

7. 查尔酮类:
查耳酮类的结构特点是二氢黄酮C环的1,2位键断裂生成的开环衍生物,即三碳链不构成环。

8. 二氢查尔酮类:
二氢查耳酮类为查耳酮α,β位双键氢化而成.此种类型在植物界分布极少,如蔷薇科梨属植物根皮和苹果种仁中含有的梨根苷(phloridzin)。

典型化合物:梨根苷。

9. 橙酮类

10. 花色素类

11. 黄烷醇类

12. 双黄酮类

13.其他黄酮类

     黄酮类化合物-其基本碳架。以以黄酮(2-苯基色原酮)为母核而衍生的一类黄色色素。其中包括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及其氢化的还原产物 ,也即以C6-C3-C6为基本碳架的一系列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在植物体内大部分与糖结合成苷类或碳糖基的形式存在,也有以游离形式存在的。xx黄酮类化合物母核上常含有羟基、甲氧基、烃氧基、异戊烯氧基等取代基。由于这些助色团的存在,使该类化合物多显黄色。又由于分子中γ-吡酮环上的氧原子能与强酸成盐而表现为弱碱性,因此曾称为黄碱素类化合物。

结构与分类

  一、黄酮苷元的结构和分类    根据B环连接位置(2为或3为)、C环氧化程度、C环是否成环等将黄酮类化合物分为以下七大类。

  1.黄酮和黄酮醇
这里指的是狭义的黄酮,即2-苯基色原酮(2-苯基苯并γ吡喃酮)类,此类化合物数量最多,尤其是黄酮醇。如芫花中的芹菜素、金银花中的木犀草素属于黄酮类;银杏中的山奈素和槲皮素属于黄酮醇类。

  2.二氢黄酮和二氢黄酮醇
与黄酮和黄酮醇相比,其结构中C环C2-C3位双键被饱和,他们在植物体内常与相应的黄酮和黄酮醇共存。如甘草中的甘草素、橙皮中的橙皮苷均属于二氢黄酮类;满山红中的二氢槲皮素、桑枝中的二氢桑色素均属于二氢黄酮醇类。

  3.异黄酮和二氢异黄酮
异黄酮类为具有3-苯基色原酮基本骨架的化合物,与黄酮相比其B环位置连接不同。如葛根中的葛根素、大豆苷及大豆素均为异黄酮。
二氢异黄酮类可看作是异黄酮类C2和C3双键被还原成单键的一类化合物。如中药广豆根中的紫檀素就属于二氢异黄酮的衍生物。

  4.查耳酮和二氢查耳酮类
查耳酮的主要结构特点是C环未成环,另外定位也与其他黄酮不同。其可以看作是二氢黄酮在碱性条件下C环开环的产物,两者互为同分异构体,常在植物体内共存。同时两者的转变伴随着颜色的变化。
二氢查耳酮在植物界分布极少。
中药红花中的红花苷为查耳酮类。红花在开花初期时,花中主要成分为无色的新红花苷(二氢黄酮类)及微量红花苷,故花冠是淡黄色;开花中期花中主要成分为黄色的红花苷,故花冠为深黄色;开花后期则变成红色的醌式红花苷,故花冠为红色。

5.橙酮类
结构特点:可看作是黄酮的C环分出一个碳原子变成五元环,其余部位不变,但C原子定位也有所不同。是黄酮的同分异构体,属于苯骈呋喃的衍生物,又名噢哢。如黄花波斯菊花中含有的硫磺菊素就属于此类。

6.花色素和黄烷醇类
花色素类是一类以离子形式存在的色原烯的衍生物。广泛存在于植物的花、果、叶、茎等部位,是形成植物蓝、红、紫色的色素。由于花色素多以苷的形式存在,故又称花色苷。如矢车菊素、飞燕草素、天竺葵素等属于此类。
黄烷醇类生源上是由二氢黄酮醇类还原而来,可看成是脱去C4位羰基氧原子后的二氢黄酮醇类。
黄烷-3-醇在植物界分布很广,如(+)儿茶素(catechin)和(–)表儿茶素(epicatechin)。故又称为儿茶素类。儿茶素为中药儿茶的有效成分,具有一定的xx活性。

7.其他黄酮类:此类化合物大多不符合C6-C3-C6的基本骨架,但因具有苯并γ-吡喃酮结构,我们也将其归为黄酮类化合物。
双黄酮类:是由二分子黄酮衍生物通过C-C键或C-O-C键聚合而成的二聚物。如银杏叶中含有的银杏素即为C-C键相结合的双黄酮衍生物。

高异黄酮:和异黄酮相比,其B环和C环之间多了一个—CH2—,如中药麦冬中存在的麦冬高异黄酮A(ophiopogonone A)。
呋喃色原酮:即色原酮的C6—C7位并上一个呋喃环。如凯刺种子和果实中得到的凯林属于此类。
苯色原酮:即色原酮的C6—C7位并上一个苯环。如决明子中含有的红镰酶素属于此类。

二、黄酮苷的糖的结构分类
xx黄酮类化合物多以苷类形式存在,并且由于糖的种类、数量、联接位置及联接方式不同,可以组成各种各样的黄酮苷类。组成黄酮苷的糖类主要有:
单糖类;D-葡萄糖、D-半乳糖、D-木糖、L-鼠李糖、L-阿拉伯糖及D-葡萄糖醛酸等。
双糖类:槐糖(glc1-2glc)。龙胆二糖(glC1-6glc)、答香糖(rha1-6glc)、新橙皮糖(rha1-6glC)、刺槐二糖(rha1-6gal等 。
三糖类:龙胆三糖(glc1-6glc1-2fru)、槐三糖(glc1-2glc1-2glc)等。
酰化糖类;2-乙酰葡萄糖、咖啡酰基葡萄糖等。

 黄酮类化合物具有多方面的生理活性,根据有关药理及临床实验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增强血管张力,增加冠脉流量; 

二、降低血脂和胆固醇; 

三、减少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 

四、解肝毒,保护肝脏,并可xx急性慢性肝炎、肝硬化及多种中毒性肝损伤; 

五、xxxxx;

 六、xx、祛痰、解热、消肿;

 七、xx、抗病毒、抗xx、抑制肿瘤; 

八、抗氧化、抗衰老等等。

郑重声明:资讯 【教你认识蜂胶真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