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河南省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大纲_花香春衫袖,送你出宇宙_ ...

一、笔试、面试内容
  笔试以闭卷方式进行,主要考试内容为教育学、心理学、新课程理念,以及担任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笔试内容注重应试者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教师基本技能的测试,满分为150分。
  面试主要考察应聘者学科知识、教师基本素养、语言表达能力、仪表举止等,满分为100分。

  二、2010年河南省特岗教师招聘考试押题xx
下载地址:

0
支持(4) 中立(0) 反对(0)  


杰客 小大 2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1690 威望:0 精华:47 注册:2008-6-4 16:41:04      Post By:2010-5-19 15:16:45
  三、2010年河南省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大纲


(一)教育学
{dy}章 教育与教育学
本章主要探讨了教育的产生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以及教育学的发展状况。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育、教育学的概念
2.教育的三大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媒介)
3.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标志
4.教育学的研究对象
5.教育的功能和本质
6.历史上重要的教育学思想代表人物及其论著
7.当代教育学理论的新发展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规律
本章主要探讨的是教育的基本规律。人们发现和提出的教育基本规律主要有两个:一是教育与社会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二是教育与人的发展相互制约的规律。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
2.教育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相互制约的关系
3.教育与科学技术的相互影响和作用
4.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5.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6.影响个体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
7.教育对人类地位的提升
第三章 教育目的与制度
本章是关于教育目的与教育制度的理论探讨,对理解教育目的和我国当前学制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育目的的概念
2.教育目的的层次结构(教育目的、培养目标、教学目标)
3.有关教育目的确立的理论(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
4.我国基础教育目的及其培养目标
5.学校教育制度的概念(学制)
6.建立学制的依据
7.我国当前学制改革的内容和基本原则
8.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第四章 教师与学生
教育活动是一种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教师与学生是教育活动中两个最基本要素,研究教师与学生是教育学人文精神的体现。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师的概念
2.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的专业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知识素养、能力素养、职业心理健康)
4.建立教师威信的途径
5.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6.学生的特点
7.现代学生观
8.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
9.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第五章 教学原理及其组织形式
教学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理解和掌握教学理论对从事课堂教学实践操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学的概念、教学的本质
2.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
3.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
4.我国目前主要的教学原则
5.启发性原则的内涵
6.教育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分组教学等)
第六章 教学实施
教学实施是教学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最直接和最集中反映教育目的、培养目标的实现。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师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
2.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教学评价的概念
3.选择与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4.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趋势
5.教学模式的特点与功能
6.教学评价的功能和意义
7.教学评价的基本类型和原则
第七章 德育
德育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是少年儿童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是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德育的含义和性质
2.德育的重要意义
3.我国中小学的德育目标
4.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教育主要内容
5.德育过程的基本规律
6.我国中小学主要的德育原则
7.德育的途径
8.我国新时期德育的若干特点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方向
9.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杜威的主要德育思想
第八章 班级管理
班级活动状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学习和教学质量,任何一个好的学校都会把班级管理放在极其重要的地位。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班级和班级管理的概念和功能
2.班级常规管理、班级民主管理的内涵和要求
3.当前我国学校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策略
4.班集体的一般特征及其教育作用
5.班集体的形成与培养
6.班主任班级管理的内容及方法
第九章 课外、校外教育
课外、校外教育是指在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以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施行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课外、校外教育的重要意义
2.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的内容
3.课外、校外教育的形式
4. 课外、校外教育的特点
5.课外、校外教育的要求
6.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教育的要求
第十章 教育研究及其方法
在现代教育改革的背景下,为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要求教师成为研究者。本章的知识点主要有:
1.教育研究的特点
2.教育研究的伦理原则
3.教育研究的意义
4.选择教育研究方法需考虑的因素
5. 常用的教育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的含义


支持(7) 中立(1) 反对(0)  



杰客 小大 3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1690 威望:0 精华:47 注册:2008-6-4 16:41:04      Post By:2010-5-19 15:17:25

(二)心理学
{dy}章 心理学概述
本章属于心理学的绪论,对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发展现状进行一个整体性的介绍,为考生后面的学习建立一个总体框架。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目标。
(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或称心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2.教师学习心理学的意义。
3.心理的实质。
(心理是脑的机能)
4.心理活动的脑神经生理机制。
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
6.西方主要心理学流派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行为主义、精神分析、人本主义、现代认知心理学)
第二章 认识过程
本章分析了心理过程的主要内容,包括注意、感觉知觉、记忆、想象、言语和思维,帮xx生从整体上把握心理过程的发生和规律。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注意的概念和注意的品质。
(注意的范围、稳定性、分配与转移,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运用)
2.感觉、知觉的概念和种类。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知觉的基本特性、观察力的品质与培养)
3.记忆的概念和分类,提高记忆效果的方法。
(瞬时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4.遗忘规律和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
(指导学生有效复习的策略)
5.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想象的品质与功能、再造想象与创造想象产生的条件)
6.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想象的途径。
7.言语的种类与良好思维品质及其培养。
第三章 情绪与意志
本章主要介绍了情绪和意志的相关理论,对考生认识情绪和意志在教学中的作用具有指导意义。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情绪的概念和功能。
(心境、激情、应激)
2.压力的概念。
(压力是一种应激状态。)
3.健康情绪的培养方式。
(正当合理的需要;正确的人生观;锻炼身体;培养幽默感)
4.情绪在教学中的作用。
(耶克斯-多得森定律,学生情绪调节能力的培养)
5.意志的概念和特征。
(双趋式、双避式、趋避冲突)
6.意志品质的特征及其培养方式。
(意志的自觉性、果断性、自制性、坚韧性)
第四章 个性心理
心理学中个性心理主要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人格、气质与性格。本章主要探讨个性心理特征的内容及其相关理论,对了解学生和教师的个性心理具有重要意义。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需要和动机的概念。
2.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生理、安全、爱与归属、尊重、自我实现需要)
3.智力理论和智力测验的方法。
(斯皮尔曼二因素论、吉尔福特三维结构论、多元智力理论,比率智商与离差智商)
4.人格、气质和性格的主要理论。
(人格特征、人格特质理论、人格类型理论、神经活动类型气质说)
5.人格的形成与发展的影响因素。
(自陈式人格测验、投射式人格测验)
第五章 社会态度与行为
本章主要介绍了社会态度、印象形成、人际关系和群体心理的基本理论。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社会态度的概念和功能。
2.学习理论和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
3.印象形成的五种效应。
(社会刻板现象、晕轮效应、首因效应、近因效应、投射效应)
4.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
5.群体心理概念。
6.从众与服从的概念和产生原因。
第六章 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
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的心理变化。学生的个体差异表现在学生的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和认知方式差异等。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与个体差异对做好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心理发展的概念和特征。
(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
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
(感知运算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
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学生认知方式差异。
(场依存与场独立、冲动型与沉思型、具体型与抽象型)
第七章 学习心理
学习是个体在特定情境下由于联系和反复经验而产生的行为或行为潜能的比较持久的变化。本章主要探讨了有关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与学生学习心理。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学习的内涵和实质。
2.巴甫洛夫经典性条件作用理论;
3.华生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
4.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
5.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及其对当前教育实践的启示。
6.人本主义学习理论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7.学习动机的含义及类型。
8.自我效能感、习得性无力感概念。
9.如何培养和激发学习动机。
10.学习迁移的主要理论。
11.教学中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12.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发展阶段论。
13.知识的含义和分类。
14.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的概念。
15.陈述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16.程序性知识的掌握方式。
17.技能的含义及其分类。
18.操作技能的形成途径。
第八章 教学心理
本章主要包括教学设计和课堂管理两个部分,探讨了教学设计的步骤和课堂管理的主要内容。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教学目标的概念和分类。
2.教学策略的概念及其选择。
3.教学媒体的概念、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的概念。
4.教学评价的概念及其类型。
5.课堂管理的概念及影响因素。
6.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概念。
第九章 学校心理健康与辅导
本章主要探讨了心理健康的内涵,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学生心理辅导和教师心理健康的内容,对了解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特征,进行学生心理辅导以及教师的心理调节具有指导意义。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心理健康的概念
2.心理评估的概念和主要方法。
3.心理健康的培养方式。
4.影响学生行为改变的方法。
5.青少年心理健康辅导的内容和方法。
6.专家型教师与新手型教师的差异。
7.影响教师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


支持(5) 中立(0) 反对(0)  


杰客 小大 4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1690 威望:0 精华:47 注册:2008-6-4 16:41:04      Post By:2010-5-19 15:17:59

(三)新课程理念
课程的概念、结构,几种课程理论的特点及国内外课程改革的趋势等;我国新课程改革的背景、目标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与现代教师观、学生观等;新课程评价与课程管理,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等。
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取得了辉煌成就,基础教育课程建设也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是,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还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xx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为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教育部决定,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调整和改革基础教育的课程体系、结构、内容,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础教育课程体系。
新的课程体系涵盖幼儿教育、义务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
一、课程改革的目标
1.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要以xxx同志关于“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和***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2.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xx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xx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
二、课程结构
3.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
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小学低年级开设品德与生活、语文、数学、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小学中高年级开设品德与社会、语文、数学、科学、外语、综合实践活动、体育、艺术(或音乐、美术)等课程。
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想品德、语文、数学、外语、科学(或物理、化学、生物)、历史与社会(或历史、地理)、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积极倡导各地选择综合课程。学校应努力创造条件开设选修课程。在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艺术、美术课中要加强写字教学。
4.高中以分科课程为主。为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课程标准应有不同水平的要求,在开设必修课的同时,设置丰富多样的选修课程,开设技术类课程。积极试行学分制管理。
5.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增进学校与社会的密切联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加强信息技术教育,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能力。了解必要的通用技术和职业分工,形成初步技术能力。
6.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同时,可根据现代农业发展和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等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城市普通中学也要逐步开设职业技术课程
三、课程标准
7.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8.制定国家课程标准要依据各门课程的特点,结合具体内容,加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要倡导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引导学生创新与实践。
9.幼儿园教育要依据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坚持保教结合和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原则,与家庭和社区密切配合,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保护和启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应适应普及义务教育的要求,让绝大多数学生经过努力都能够达到,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着眼于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应在坚持使学生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和发展的机会,为培养学生的生存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教学过程
10.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11.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整合,逐步实现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
五、教材开发与管理
12.教材改革应有利于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主动探索知识的发生与发展,同时也应有利于教师创造性地进行教学。教材内容的选择应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体现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反映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发展需求;教材内容的组织应多样、生动,有利于学生探究,并提出观察、实验、操作、调查、讨论的建议。
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xx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
13.完善基础教育教材管理制度,实现教材的高质量与多样化。
实行国家基本要求指导下的教材多样化政策,鼓励有关机构、出版部门等依据国家课程标准组织编写中小学教材。建立教材编写的核准制度,教材编写者应根据教育部《关于中小学教材编写审定管理暂行办法》,向教育部申报,经资格核准通过后,方可编写。完善教材审查制度,除经教育部授权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外,按照国家课程标准编写的教材及跨省使用的地方课程的教材须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地方教材须经省级教材审查委员会审查。教材审查实行编审分离。
改革中小学教材指定出版的方式和单一渠道发行的体制,严格遵循中小学教材版式的国家标准。教材的出版和发行试行公开竞标,国家免费提供的经济适用型教材实行政府采购,保证教材质量,降低价格。
加强对教材使用的管理。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向学校和社会公布经审查通过的中小学教材目录,并逐步建立教材评价制度和在教育行政部门及专家指导下的教材选用制度。改革用行政手段指定使用教材的做法,严禁以不正当竞争手段推销教材。
六、课程评价
14.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xx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
建立促进教师不断提高的评价体系。强xx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分析与反思,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校长、教师、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评价制度,使教师从多种渠道获得信息,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建立促进课程不断发展的评价体系。周期性地对学校课程执行的情况、课程实施中的问题进行分析评估,调整课程内容、改进教学管理,形成课程不断革新的机制。
15.继续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在已经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地区,实行小学毕业生免试就近升学的办法。鼓励各地中小学自行组织毕业考试。完善初中升高中的考试管理制度,考试内容应加强与社会实际和学生生活经验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部分学科可实行开卷考试。高中毕业会考改革方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制定,继续实行会考的地方应突出水平考试的性质,减轻学生考试的负担。
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应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衔接。要按照有助于高等学校选拔人才、有助于中学实施素质教育、有助于扩大高等学校办学自主权的原则,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改革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内容,探索提供多次机会、双向选择、综合评价的考试、选拔方式。
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杜绝设置偏题、怪题的现象。教师应对每位学生的考试情况做出具体的分析指导,不得公布学生考试成绩并按考试成绩排列名次。
七、课程管理
16.为保障和促进课程对不同地区、学校、学生的要求,实行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管理。
教育部总体规划基础教育课程,制订基础教育课程管理政策,确定国家课程门类和课时。制订国家课程标准,积极试行新的课程评价制度。
省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据国家课程管理政策和本地实际情况,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实施国家课程的计划,规划地方课程,报教育部备案并组织实施。经教育部批准,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可单独制订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使用的课程计划和课程标准。
学校在执行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同时,应视当地社会、经济发展的具体情况,结合本校的传统和优势、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开发或选用适合本校的课程。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对课程的实施和开发进行指导和监督,学校有权力和责任反映在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
17.师范院校和其他承担基础教育师资培养和培训任务的高等学校和培训机构应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与内容,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设置、课程结构,改革教学方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应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核心内容。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应制定有效、持续的师资培训计划,教师进修培训机构要以实施新课程所必需的培训为主要任务,确保培训工作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同步进行。
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
18.教育部领导并统筹管理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领导并规划本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工作。
19.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应始终贯彻“先立后破,先实验后推广”的工作方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应建立课程改革实验区,实验区应分层推进,发挥示范、培训和指导的作用,加快实验区的滚动发展,为过渡到新课程做好准备。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坚持民主参与、科学决策的原则,积极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专家、学者和中小学教师投身中小学课程教材改革;支持部分师范大学成立“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开展中小学课程改革的研究工作,并积极参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践;在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下,各中小学教研机构要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作为中心工作,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和服务等作用,并与基础教育课程研究中心建立联系,发挥各自的优势,共同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建立教育部门、家长以及社会各界有效参与课程建设和学校管理的制度;积极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引导社会各界深入讨论、关心并支持课程改革。
20.建立课程教材持续发展的保障机制。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设立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专项经费。
为使新课程体系在实验区顺利推进,教育部在高考、中考、课程设置等方面对实验区给予政策支持。对参加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单位、集体、个人所取得的优秀成果,予以奖励。


支持(3) 中立(0) 反对(0)  


杰客 小大 5楼 个性首页 | 信息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UC



加好友 发短信
等级:管理员 贴子:1690 威望:0 精华:47 注册:2008-6-4 16:41:04      Post By:2010-5-19 15:19:08

(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应具备的相关知识
    {dy}章 教育法律法规常识
本章主要探讨教育法律法规常识,内容包括教育法律的关系、责任及教师依法执教的重要性。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依法执教的基本含义,教师依法执教的意义。
2.《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4.《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第二章 课堂教学技能
本章主要探讨了作为一名教师,教学应具备的三笔一画技能。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教学板书的类型和基本要求
2.教师简笔画技能的特点和基本应用。
第三章 教学设计
本章主要探讨教师教案的一般内容和教学设计范例,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教案的基本内容
2.教案的编写与应用
第四章 学科教材教法
本章主要探讨了中小学语文、数学、英语的教法。本章主要的知识点有:
1.语文的识字、写字、阅读、写作教学技巧。
2.数学的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运用的教学技巧。
3.英语听力、口语、阅读、写作、语音、词汇及句型教学技巧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河南省特设岗位教师招聘考试复习大纲_花香春衫袖,送你出宇宙_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