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崑1925年7月生于山东济南。1948年毕业于武汉大学机械系。华中科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模具协会顾问,中国机械工程学会理事,热处理分会首届理事(现荣誉理事),《材料热处理学报》编委、《金属热处理》特邀顾问。曾任(现华中科技大学)机械工程二系系主任,国家教委科技委员会材料科学学科组成员,中国发明协会全国委员会委员,国家发明奖评审委员会冶金评审组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奖材料科学组评审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学科评审组成员,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
崔崑院士50多年来潜心致力于金属材料学的教学与研究,成就杰出,为我国金属材料学的发展,特别是工模具钢系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深入系统地研究了钢的合金化理论,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发表了大量高水平的学术论著,为开发新型钢种提供了理论指导。他在国内外率先开展了硫系易切削钢中夹杂物的系统研究,确定了硫系易切削钢中加入Ca,RE和复合加入Ca, RE时钢中易切削相的组成、形态、变形行为和分布,及其对钢的易切削性、抛光性、等向性的影响,研究了夹杂物的形成热力学,结合实验研究,建立了模拟易切削钢中夹杂物生成类型及其热变形的计算机程序,为开发新型易切削钢奠定了理论基础。 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着力解决生产实际问题。针对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创造性地发明了一系列性能优异的新钢种。其中含铌基体钢 65Cr4W3Mo2VNb (65Nb)于1981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列入国家标准GB1299-85;易切削精密模具钢8Cr2MnWMoVS (8Cr2S)于1985年获国家发明二等奖;高韧性易切削塑料模具钢5NiSCa于1991年获国家发明四等奖;热作模具钢HD和HDB分别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兵器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高耐磨冷作模具钢GM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这些钢种已先后列入国家经委六五推广计划、 七五推广计划, 国家科委八五重点推广项目,九五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项目,国家火炬计划和兵器工业总公司九五重点推广计划,已在国防和经济建设中获得广泛应用,取得了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崔崑院士近年来对高韧性Ti(C,N)基金属陶瓷进行了探索。他对Ti(C,N)/Ni系金属陶瓷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组织结构,力学性能和添加物的影响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中关于界面存在微晶化结构及其控制的研究,添加RE和AlN的研究都具有很高的学术水平。 崔崑院士对激光熔覆理论和应用的研究也多有建树。他领导的研究群体建立了获得熔覆层的最小比能量和操作图,确切定义了溶覆层中陶瓷相”烧损”的物理意义,提出了不同的烧损形式及其机理;提出了激光熔覆陶瓷/金属界面应力分布模型和陶瓷与金属相容性准则;揭示了影响熔覆层开裂的主要因素和抑制方法;将激光熔覆技术初步应用于模具强化、修复和高TC超导陶瓷的熔覆与焊接,对激光熔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和范例。 崔崑院士的研究成果丰硕,共获得国家发明奖、科技进步奖15项,发表学术论文250余篇,主编的《钢铁材料与有色金属材料》于1987年获全国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二等奖。 在开展科学研究的同时,崔崑院士在培养人才方面倾注了大量心血。他是我国首批博士生导师,他领导的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金属材料及热处理专业也是我国首批博士点。他严于律己,言传身教,创导和培养学生的开拓创新精神,培养了大批基础理论坚实,理论联系实际,能解决科研和生产实际问题的博士和硕士,其中许多人已成为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科研、教学骨干。 崔崑院士也注重培养中青教师,在思想上、学术上、生活上给予真诚的帮助。他为人谦和,作风正派,治学态度严谨,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学术带头人和优秀的共产党员,是青年人的良师益友。 他对学生、对中青年一代材料科学工作者提出的殷切希望是:“致力于材料科学,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和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为振兴中华,做出贡献。” 为表彰崔崑院士的突出贡献,1982年9月中共湖北省委文教部评选他为武汉地区高等学校优秀共产党员,1986年7月中共湖北省委科教部授予他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84年4月湖北省人民政府授予他湖北省劳动模范称号,1990年4月中华全国总工会授予他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和五一劳动奖章。 崔崑院士潜心致力于金属材料的教学与研究半个多世纪,为我国金属材料学的发展,特别是工模具钢系列的建设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并培养了一大批人才。他崇高的师德、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令我们钦佩景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