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zh1}{yt}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即,2010年中共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支持农民建房作为扩大内需的重大举措,采取有效措施推动建材下乡,鼓励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多种形式支持农民依法依规建设自用住房。 有人认为,这明显具有“家电下乡”的影子。 ■建材下乡惠农村 实际上,以“家电下乡”为代表的一系列支农惠农举措和刺激消费政策,使得2009年农村消费增长速度首次超过城市,全年我国县及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增速比城市快0.2%。 “‘建材下乡’是农村消费新增长点,因为无论是农村住房改善还是危房改造都需要大量的建材,刺激消费的空间巨大,也有利于改善民生。”商务部市场建设司司长常晓村说。 业内人士表示,通过实施建材下乡政策,农村市场对水泥、钢材及玻璃的需求量将大幅增长,这将带动相关企业的产销趋旺。 不过,在谈到建材下乡政策的进展时,常晓村表示,财政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商务部等部门正在会商中,到底是通过家电下乡的网络,还是结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危房改造试点推进,目前还没有具体实施方案。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建材下乡政策将会给广大农村带来新的实惠。 2009年,为落实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战略部署,中央安排40亿元资金开展扩大农村危房改造试点。中央补助标准为每户平均5000元,在此基础上对东北、西北和华北等三北地区试点范围内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户每户再增加2000元补助。各地在确保完成危房改造任务的前提下,结合翻建新建、修缮加固等不同情况自行确定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分类补助标准。 2010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将在基本保持现有试点范围、补助对象、建设标准等不变的情况下,继续推进农村危房改造。 ■专家提醒:注意产能过剩 也有业内人士担心,建材下乡在给农村带来实惠的同时,也会为过剩的水泥等建材的产能打开一条新的出路,但此举会不会使水泥建材等过剩行业的“结构调整”更加困难呢?相关专家则认为,只要正确处理好“建材下乡”与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并不会影响过剩行业结构调整。 工信部原材料司建材处处长吕桂新表示,现有产能“加上在建、已审批而未建的生产线”,“中国水泥产能高达28亿吨”。而2009年,中国水泥的实际产量仅为16.3亿吨。 更有业内人士认为,建材下乡措施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会拉动对建材行业的新增需求,有利于缓解水泥、钢材等产能过剩压力。何况按中央的本意,“(‘建材下乡’)并不是要把落后的‘垃圾’建材扔到农村去,而是推动新型建材在农村的普及。”“新型建筑材料”,是区别于传统的砖瓦灰砂石等建材的建筑材料新品种,与传统建材相比,制造新型建材不仅可以降低自然资源的消耗和能耗,而且能使大量的工业废弃物得到合理的开发与利用,并且有益于人体的健康,有助于改善建筑功能。 ■下乡,新型建材应是主角 建材是继汽车、家电之后的第三类下乡商品。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建材下乡比之于家电下乡,对于农村消费市场的拉动作用还要大。 新型建材“下乡”对于摒弃旧有传统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意义重大。受千百年来形成的建筑传统影响,时至今日耗能蚀地的“秦砖汉瓦”在许多地方的农村建材市场仍然唱主角。很显然,这个主角有必要尽快交给新型建材来唱。 实际上,有建材企业从2009年开始已经调研、试水了“新型房屋下乡”——把房子在工厂里造好,再到农村组装,这或许能够作为“建材下乡”的升级版来考虑。为此,专家建议,对于建材下乡应该摒弃旧的传统模式,在“送新技术下乡”,在政策优惠和政府补贴的基础上,“送新建材下乡”,当然,还不能没有“送人才下乡”——要对农民进行指导培训……这对农村繁荣稳定、国家发展富强的意义是怎么说也不过分的。 据统计,目前我国农村民用建筑面积达到240亿平方米,占全国总建筑面积的60%以上。新型建材下乡一方面可以拉动内需、加强新农村建设,另一方面也可以实现综合利用资源、节能减排。单从内需看,内地农村居民每年建房和房屋维修消费近5000亿元,补贴将激发10%~15%的净增长,这样,每年国内增加的消费量最少也在500亿~600亿元。 比较一致的意见是:只要平衡好“带给农民实惠”和“产能过剩”之间的关系,“建材下乡”在带给农村新的实惠的同时,也一定会给国家带来更好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