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hatever I want, I get. - 守愚斋- 博客大巴
  • :转载时请以超链接形式标明文章原始出处和作者信息及


    校内上有人给我留言说怎么那么久还不更新博客,才发现上一篇日志都是这个学段开始的时候的事了,而现在都到学段的末梢了。如果说{dy}个学段的关键词是体验适应,第二个学段关键词转校,这个学段的关键词可以说是被慢慢改变。

    ~转校~

    转校失败。接到拒信的时候,若不是心底升起的一丝小小惊讶,都没意识到,原来事实上我对自己的期待那么大的。期待大是因为自己成绩高申请文章好(是的老子文章是写得好,被拒了还是不能改变这个事实)被拒只能说人外有人。被拒倒是没有让我伤心云云,因为本身就没有耶鲁情结,倒是我的{dy}反应是:“怎么办?”被拒,意味着这条本科学建筑的路基本上就封掉了,怎么办?每当自己碰到困难的时候,就特别斯佳丽,从来不浪费时间伤心阿自怨自艾阿,只顾着想对策(可能是因为没有碰到困难的时候,把怨和艾都自怨自艾光了)也许这是我为数不多的优点吧。

    然后就找很多人聊未来的路的问题。要严重感谢两个人。一个是派派。一个是水晶。

    排排给我解决了一个远远比未来的路更加严重的问题。就是生活方式的问题。我是一个很需要一个目标才活得踏实的人,需要看得清路在那里,然后一步一步往那边走,走近一步就很有成就感。以前的路很明了,就是进好学校,根本不用动脑筋。进了好学校了以后,路就靠自己找了,找不到很糟糕,因为在芝加哥这种牛人扎堆的地方,天天听到的就是谁谁进了摩根斯坦利,谁谁创办了什么,谁谁又干了什么牛逼事,你如果找不到自己的路,真的很容易觉得自己像个屁一样. 而排把这种因为没找到路而深植体内的一种缓缓的焦躁给治好了。我也没想到就那么一顿简单的晚餐,居然会把我说得那么服帖。

    觉得这么重要的对话应该记些什么,可是话到笔尖却什么都写不下来。就像如果是一段很精彩的演讲你有时会不知道怎么精简的recapitulate,当每句话你都有所收益的时候,要记录下来就等于抄下来。如果一定要我总结勉强可以总结以下几点(派派如果在读的话肯定被自己的魅力吓到了)

    1,因为爸爸妈妈说过大学过后不给自己一分钱,所以自己就总觉得大学毕业后一定要独立根生了。于是就想找到什么办法以后毕业可以既喜欢又可以自给自足。于是就很喜欢预测以后的事态以后的走向。于是有时就很烦恼很不知道怎么办。但是一下子全部觉得很徒劳。那些觉得亏欠爸妈的,那些觉得很负担的。因为,“你连明年的事都没有办法预测,还想预测毕业以后的事么?”派派用很具体的小事情小理由(这里不写了)忽然让这个一直很老调的大道理变得深刻了。于是那一刻,真的感觉以前那种很持久的燥,褪下了。

    2,对于设计的喜欢。被拒了以后一直很犹豫到底要不要再转校。在考虑是继续走学建筑学设计的路然后转校呢,还是再走一条路。一直感觉自己对于设计的喜爱其实很水中看月:自己不出生在一个艺术之家,也没有受过正统艺术教育,只不过嗜好翻设计杂志,看设计展,喜欢得有点迷醉而已。设计是什么?建筑是什么?艺术是什么?自己始终很外行。自己对这些的喜爱,并不solid. 现在懂了,转校的确很耗精力,而且只是机械的申请学不到东西,在有一个更加solid, 更加grounded的对这些玩意儿的热爱之前,{jd1}不轻言转。而如果我真的发展了一个更加坚实的对这个领域的喜欢,那也不用转了。如果学建筑的话,在本科可以读 经济+哲学+物理,然后研究生再去申请建筑学校。到时候学起来底气还更加足,因为建筑本身指向人文。所以横来竖去,全部不用转。俺们老邓生是芝加哥人,死是芝加哥鬼。死前还想回来给芝加哥捐赠一笔搞一个什么Tianyuan Studio呢~另外感谢年纪轻轻但是阅历却惊人丰富的派派给我讲了那么多设计行业的行内事。

    归纳两条完毕。现在来讲水晶。水晶姐是我在Francophone Society Coffee Hour上遇见的一个Chicago Booth School Marketing MBA.在场的人全部在讲法文,她见我有点紧张的样子,就跑过来和我讲英文。一讲发现我们两个兴趣性格那么相同的。她和我讲很多她大学在加州伯克利的事情,在法国留学一年的事,讲在研究生院的事。通过真人真事,我{dy}次很深刻地体会到美国人说地大学多学点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打打基础是什么意思。再后来找我们弗拉明戈舞队里的学比较人类发展学的人聊,慢慢有了一种,这里有我的路的感觉。感觉语言归纳起来也很苍白,就流水账地汇报一下吧。见谅。

    ~生活~

    这学段{zd0}的区别就是跑downtown跑得很多。xx常常去。导致除去排舞和去市区的时间,剩下给学业的时间太少。花钱花太快。这些听上去很罪恶。但是很值吧。{dy}次发现自己的时尚品味那么糟糕的(还学设计呢,得了吧){dy}次发现在上海的时候觉得自己没少吃过餐馆,但是原来那么多都是吃老东西,那么多标志性的新东西没有尝过。{dy}次发现自己生活上很多东西都不懂,到现在发现有的内衣都不合身的,有的生活习惯都有害的。然后这些都是派派手把手xx的。导致上次隔了一个月和老友电话,他说我变了。

    和派派真个叫臭味相投。但这有坏有好。好处自然特别多。买衣服开始变得会买了。以前花钱有时会买些自己不很喜欢得便宜货回来,结果也不怎么穿穿着也不自信。现在开始会挑。开始会选真正突出自己身材优点适合自己肤色的。吃东西味蕾开始变敏感了。开始长了饮食常识。思维方式,因为常常和聪明绝顶阅历{wd}的 life stylist  派派在一起,都有点变了。老友说,“你变犀利了”。和自己臭味相投的人在一起自然是开心的。在她宿舍的时候,看着她指着耳环柜,讲着每一个耳环背后的小故事。听她讲她这辈子见过的最美的宝石,是晚上在内蒙古大草原看见的闪闪发光的狼眼睛。一起听摇滚音乐会,购物,xx。自然是其乐开怀。坏事是,有时会有点难收心。因为两边本质上都是贪玩的女孩儿。做作业时必须远离派派。否则两个人又开始互臭互了。

    而有件事已经成事实了。连我自己也察觉到了。

    我被影响了。

    ~结束语~

    事实是我该做作业去了。这个xx全部精力放在了跳舞上,今天刚刚表演回来喘息为平。后天还有一大场。笛卡尔的东西我还读不懂要重新读。数学没底气。事情很多。起一个霸气的标题,以勉励还不够努力的自己。

     

     

     

     





郑重声明:资讯 【Whatever I want, I get. - 守愚斋- 博客大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