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安女_胡桃夹子_新浪博客

    惠安女是福建泉州惠安县惠东半岛海边的一个特殊的族群,她们以奇特的服饰,勤劳的精神闻名海内外。惠安女,从狭义上来说其实是惠东女,主要分布在福建惠安东部崇武、山霞、净峰和小岞四个镇,是地地道的汉族。

    惠安女因为其服饰独特,被称为汉族中的异类,有人更因之推测其为少数民族。 惠安女的传统服饰独具一格,引人注目,具有很强的色彩感染力,视为“中国服饰精华的一部分”。惠安女的典型特征是花头巾、短上衣、银腰带、大筒裤。一首打油诗可以形象地勾画出了惠东女传统服装的特征:“封建头,民主肚,节约衣,浪费裤。”  崇武一带的惠安女上衣为蓝色,裤子为黑色。而小岞和净峰一带则分别为白色和蓝色。惠东女腰上系着银腰链,表明已婚。崇武一带的银腰链较为粗重,而小岞和净峰一带则相对较细。惠安女下身穿的裤子,凡四、五十岁以上妇女多穿汉装“旷(宽)裤”,年轻妇女多穿裤管宽大的西装裤,用黑色线布或尼龙布制成。腰部扎有红、蓝色塑料裤带,已婚者常加上银裤链,宽度由一股至八股不等,以多股为佳。裤式腰围小、臀围大,裤筒仅为三十厘米,既美观又便于劳动。

    假期,我们乘车去崇武探寻惠安女的身影。崇武的大岞是一个惠安女比较密集的地方,下了长途车,有好多三轮车可以拉客,其实就是当地的出租车,招手即停,1块钱可以满村的转。巧的是我们搭乘的正是一个惠安女的车,其实来了之后才发现,不用刻意寻找,惠安女很好的保留了自己的传统,穿戴传统服饰的惠安女随处可见,老年人平时还是穿着传统服饰,年轻人不会穿戴一身,但是也会把头巾裹上,可能也跟这里靠海,海风很大有关系,裹上还可以遮阳挡风。

    

    惠安女以吃苦耐劳闻名于世,大多以渔业为主。当男子出外谋生或出海打渔时,惠安女成了建设家乡的主力军。她们善家务、多才艺,不论下海、耕田、开公路、修水利、锯木、扛石头、拉板车,还是雕石、织网、裁衣和经商做买卖,敬公婆、教子女,不分粗活、重活、细活,事事能干、样样出色,里里外外自然成了勤劳的代名词。进入惠安的崇武乡间,旅行者还会坐上由惠安女驾驶的各式摩托车,而男人们则把精力放在抚养小孩,雕刻、打鱼、照看店铺上。惠安女因美丽、勤劳、贤惠和一身奇特服饰而xx,不仅成了崇武古城的一道独特民俗景观,更为崇武古城增添了难以言表的魅力,吸引了众多慕名而来的游客。

  尽管惠安女肩负双重的重荷,使她们原本柔嫩的身骨变得坚硬,但她们的爱美之心从没被压碎,更不曾泯灭。稍加留意,我们便可以发觉她们都爱随身带着粉饼、唇膏和各种面霜之类的小玩意,在劳动之余或小憩时刻,便掏出必不可少的小圆镜和小角梳,落落大方地对镜涂抹梳妆。

 

   * 真的是这样,我们在村里行走,不管是盖房的还是开车的,凡是在劳动的都是妇女,而且很能干,我们亲眼见到一个老太太挑着几根比她身高还长的大粗树枝,丝毫没有吃力感。

    村里有个小市场,下午休息的时候有人在摆摊卖些小玩意,老老少少的惠安女都在选购小饰物,特别是她们别在头发上的小梳子,都在争相选购,还有一些装饰在头巾上的装饰花或是一些塑料花也很受欢迎。

   
        这张的主题是后面的惠安女,她们不喜欢别人拍她们,只要看到镜头对准她们,立刻远离镜头,这个惠安女发现我们其实是在拍她后,还是绕道了,可惜没有近距离清楚的照片~~

    这张的主题是背对镜头的惠安女的银腰带,这是已婚的象征。


    这里建筑都是石头的,因为这边靠海而且经常会遇到台风,石头房子牢固结实,而且不怕日晒,冬暖夏凉,适合福建这边的气候。

 



    好~~  让我来详解一下惠安女的头饰,头巾折成近似于三角形的形状,裹在头上,只露出脸颊。
这是最基本的装饰,其中最重要的部分是那把小梳子,这可是重要的装饰物,有不同颜色,但绿色见到的最多。其次,头发上还可以插花等做装饰。头发可以全部梳回去,也有的留有刘海,据说未婚的都有刘海,不得而知。

    成品图~~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惠安女_胡桃夹子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