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波是怎样一个人? – 【最知道】

王小波曾和妻子李银河研究中国同性恋人群,为中国{dy}人,遭受大量非议

王小波(1952~1997年)当代xx学者、作家,汉族。l952年5月13日生于北京,l968年去云南插队,1978年考入中国人民大学学习商品学专业。1984年至l988年在美国匹兹堡大学学习,获硕士学位后回国,曾任教于北京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后辞职专事写作。1997年4月11日病逝于北京。墓地在北京昌平佛山墓区第八区。王小波无论为人、为文都颇有特立独行的意味,其写作标榜“智慧”、“自然的人xx”“有趣”,别具一格,深具批判精神。师承穆旦(查良铮)。
[编辑本段]【生平】

1952年5月13日 出生于北京。
1968~1970年 云南农场知青。
1971~1972年 山东牟平插队;后担任民办教师。
1972~1973年 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工人。
1974~1978年 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工人。
1978~1982年 中国人民大学贸易经济系学生。
1982~1984年 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师。
1984~1988年 美国匹兹堡大学东亚研究中心研究生,获硕士学位。
1988~1991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讲师。
1991~1992年 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
1992~1997年 自由撰稿人。
1997年4月11日 因心脏病突发逝世于北京。终年45岁。
[编辑本段]【年谱简编】
1952年5月13日 ,王小波出生于北京一个干部家庭。此时正值“三反”运动期间,家庭境况突发变故,这一突变对王小波的人生产生极大影响。他的名字“小波”就是这一事件的记录。父亲王方名原籍四川省渠县,逻辑学家,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1935年参加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学生运动,不久赴延安,转战至山东。50年代初任国家教育部干部。 1952年被错划为“阶级异己分子”, 1979年平反恢复党籍。母亲宋华为国家教育部干部,原籍山东省烟台市牟平区。 王小波在全家五个孩子中排行老四,在男孩中排行老二。他的许多小说中主人公取名“王二”,或许并非偶然。大姐王小芹,二姐王征,兄王小平,弟王晨光。
1957年,五岁,父亲就逻辑学发表的系列文章引起较大反响。 4月11日与周谷城等人一起受到xxx的接见。这件事对王小波的家庭状况、成长环境有一定影响。
1958年,六岁,“大跃进”运动给王小波留下了深刻印象,这可以从他的一些杂文和小说中看到。
1959年,七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小学读书。
1964年,十二岁 ,小学五年级时一篇作文被选作范文,在学校中广播。王小波对于小学语文老师对他写作能力的欣赏印象颇深,这位老师可以说是他写作生涯中的{dy}位“伯乐”。
1965年,十三岁,9月入北京市二龙路中学读书。
1966年,十四岁 ,上初一时“文化大革命”开始,作家对这一运动的印象可以在《似水流年》等小说中看到。
1968年,十六岁 ,在云南兵团劳动,并开始尝试写作。这段经历成为《黄金时代》的写作背景,也是处女作《地久天长》的灵感来源。
1971年,十九岁 ,在母亲老家山东省牟平县青虎山插队,后做民办教师。一些早期作品如《战福》等就是以这段生活经历为背景写作的。
1973年,二十一岁 ,在北京牛街教学仪器厂做工人。后在北京西城区半导体厂做工人。工人生活是《革命时期的爱情》等小说的写作背景。
1977年,二十五岁 ,与在《光明日报》做编辑的李银河相识并恋爱。当时在王小波朋友圈中传阅的小说手稿《绿毛水怪》是二人相识的契机。
1978年,二十六岁 ,参加高考,考取中国人民大学,就读于贸易经济系商品学专业。大学期间在《读书》杂志发表关于《老人与海》的书评。
1980年,二十八岁 ,1月21日与李银河结婚。同年在《丑小鸭》杂志发表处女作《地久天长》。
1982年,三十岁 ,大学毕业后,在中国人民大学一分校教书。教师生活是《三十而立》等小说的写作背景。开始写作历经十年才完成面世的成名作《黄金时代》。
1984年,三十二岁 ,赴妻子就读的美国匹兹堡大学,在东亚研究中心做研究生。1986年获硕士学位。开始写作以唐xx为蓝本的仿古小说,继续修改《黄金时代》。其间得到他深为敬佩的老师许倬云的指点。在美留学期间,与妻子李银河驱车万里,游历了美国各地,并利用1986年暑假游历了西欧诸国,这段经历在一些杂文和小说中可以看到。留学期间,父亲去世。
1988年,三十六岁 ,与妻子一道回国,任北京大学社会学所讲师。
1989年, 三十七岁 ,9月出版{dy}部小说集《唐人秘传故事》,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原拟名《唐人故事》,“秘传”二字为编辑擅自添加,未征得作者同意。小说集包括五篇小说:《立新街甲一号与昆仑奴》《红线盗盒》《红拂夜奔》《夜行记》《舅舅情人》。
1991年,三十九岁 ,任中国人民大学会计系讲师。小说《黄金时代》获第13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小说在《联合报》副刊连载,并在台湾出版发行。获奖感言《工作·使命·信心》发表于《联合报》9月16日第24版。这次获奖对王小波的写作事业起了鼓励作用。 10月5日,《人民日报》海外版第4版报道了《黄金时代》获奖的消息。
1992年,四十岁
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由香港天地图书公司出版。
3月,《王二风流史》由香港繁荣出版社出版。收入三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
8月,《黄金年代》(由于编辑的疏忽,“时代”一词误印为“年代”)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9月,正式辞去教职,做自由撰稿人。此时至去世的近五年间,写作了他一生最主要的著作。
11月,与李银河合著的《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
12月,应导演张元之约,开始写作同性恋题材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
1993年,四十一岁 ,写作完成并曾计划将《红拂夜奔》、《寻找无双》和《革命时期的爱情》合编成《怀疑三部曲》,寻找出版机会。
1994年,四十二岁
7月,《黄金时代》由华夏出版社出版。收入五篇小说:《黄金时代》、《三十而立》、《似水流年》、《革命时期的爱情》、《我的阴阳两界》。
9月,王小波作品《黄金时代》研讨会在华夏出版社召开,xx文学评论家及记者近二十人与会。
1995年,四十三岁
5月,小说《未来世界》获第16届《联合报》文学奖中篇小说大奖。
7月,《未来世界》由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出版。
1996年,四十四岁
10月,妻子赴英国剑桥大学做访问学者。
11月,杂文集《思维的乐趣》由北岳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7年,四十五岁
4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辞世。
4月,妻子李银河发表悼文《浪漫骑士·行吟诗人·自由思想者——悼小波》。
4月,与张元合著的电影剧本《东宫·西宫》在阿根廷国际电影节上获得{zj0}编剧奖。同年,电影《东宫·西宫》人围戛纳电影节。
4月26日,王小波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
5月,《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由花城出版社出版,5月13日xx式于北京中国现代文学馆举行。
5月,杂文集《我的精神家园》由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10月,《沉默的大多数——王小波杂文随笔全编》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10月,《沉默的大多数》由香港xxxxx出版。
1998年2月,《地久天长——王小波小说剧本集》、《黑铁时代——王小波早期作品及未竟稿集》由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
1999年2月,《黄金时代》(上、下)、《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上、中、下)由台湾风云时代出版公司出版。
4月,《王小波文存》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
[编辑本段]【著作年表】
1980年9月,《唐人秘传故事》 山东文艺出版社。
1992年3月,《王二风流史》 香港繁荣出版社。 1992年8月 《黄金时代》 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2年1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与李银河合著。香港天地图书公司。
1992年7月,《他们的世界——中国男同性恋群落****》与李银河合著。山西人民出版社。
1994年7月,《黄金时代》 华夏出版社。
1995年7月,《未来世界》 台湾联经出版社。
1996年11月,《思维的乐趣》 北岳文艺出版社。
1997年5月,《时代三部曲》包括《黄金时代》《白银时代》《青铜时代》三部小说集 花城出版社。出版于他逝世之后,当年曾引起轰动。
1997年5月,《我的精神家园》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97年10月,《沉默的大多数》 中国青年出版社。
1998年2月,《黑铁时代》 时代文艺出版社。
1998年2月,《地久天长》 时代文艺出版社。
[编辑本段]【评价与影响】
王小波用他短暂的生命给世间留下了丰厚的遗产。有人欣赏他杂文的讥诮反讽,有人享受他小说的天马行空,有人赞扬他激情浪漫,有人仰慕他特立独行。在这些表象的背后,他一生最珍贵的东西,是对自由的追求。
正如他的妻子李银河所说,人们喜欢王小波,首先是喜欢他的自由精神。“王小波一生酷爱自由,不懈追求自由的价值、自由的写作和自由的生活方式”,“自由是一个最美好的词,一个最美好的价值”。
王小波用他的生活和写作,去实践这种价值、传播这种价值。他让人们看到,一个自由的人,既可以享受思维的乐趣,拥抱理性与常识,也可以跟随灵魂的舞蹈,在凡俗生活之外拥有一个诗意的世界。一个自由的人,是{zj1}有判断力的人,同时也是{zj1}有创造力的人。
毋庸置疑,有人对自由怀有偏见,居心叵测地进行了曲解。而这些曲解,经过反复的灌输,在很大程度上已被相当多的人认可、接受并传播。从个体心智上说,人们被暗示,自由可能导致放任和堕落;从社会组织上说,人们总是听说,自由与失序、混乱甚至动乱联系在一起。王小波以他的作品,并以他的为人和他的生活,向世人展示了一颗自由的心灵在思考着什么,在感受着什么,在渴望着什么,在给予着什么。在摆脱体制的束缚,获得自由的状态之后,他既没有xx,也没有上街,而是沉迷于思想的芬芳,驰骋于想象的旷野,并通过他的文字,将他收获到的美好与我们分享。他让我们知道一个基本的常识,即一个自由的人首先想要的东西是过美好的生活。
有人说,王小波只是一个特例,生活不是文学,社会不是空想,纷繁复杂的人类世界更需要法律和秩序。这些话虽然不无道理,但是暗含着很多错误的判断。首先,强调王小波是特例,意味着大多数人都既非理性且又缺乏诗意,这显然是一种歧视和偏见。其次,在谈论自由时强调法律和秩序,等于是将二者对立起来。在此我们要感谢王小波不仅创作了小说,还发表了大量的杂文。他通过这些杂文告诉人们,公平的法律和良好的秩序正是一个自由人的本能而自然的追求,而且它们不是天上掉下来的,只能依靠自由的思想和权利来完成。没有自由作为前提,秩序无从谈起。如果有,那也只是专制者的秩序。失去自由的人,也就失去了秩序。
先制定好法律再给予自由,还是先开放自由再制定法律,这并不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因为,当人们没有自由的思想和权利参与制定法律时,就不会产生出公平的法律来。
有人总是自鸣得意地说,世上没有{jd1}的自由。然而王小波和其他自由主义知识分子让我们知道,这只不过是一句地道的废话。对于一个自由的人、一个自由的世界而言,根本不存在这样的问题。一个心灵自由的人,恰是最能体谅他人的人,{zj1}宽容精神的人,最有协调能力的人,因此从来就不会要求{jd1}的自由。只有专制者才会渴望{jd1}的自由,这句话应该去说给他们听,而不必烦扰王小波及他的追随者。
自由并不是在一条道路的尽头等待我们的花园,自由只能是这条道路本身。因此,在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并没有一劳永逸的时候。王小波的价值在于,他让我们看到自由的真相:既理性又激情,既现实又浪漫,既精英又平民,既深刻又有趣,自由是多么美好。
他是目前中国最富创造性的作家,他是中国近半世纪的苦难和荒谬所结晶出来的天才。他的作品对我们生活中所有的荒谬和苦难作出最彻底的反讽刺。他还做了从来没有人想作和做也没才力做到的事,他唾弃中国现代文学那种软,伤感和谄媚的传统,而秉承罗素,伯尔.卡尔维诺他们的批判,思考和想象的精神,同时把这个传统和中国古代小说的游戏精神作了一个创造性的衔接。
王小波的文学创作独特,富于想像力、幻想力之余,却不乏理性精神,特别是他的“时代三部曲”。“时代三部曲”是由三部作品组成,分别是《黄金时代》《白银时代》和《青铜时代》。在整个三部曲系列中,他以喜剧精神和幽默风格述说人类生存状况的荒谬故事,并透过故事描写权力对创造欲望和人性需求的扭曲及压制。至于故事背景则是跨越各种年代,展示中国知识分子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命运。事实上,王小波最过人之处,无疑是随心所欲的穿梭古往今来的对话体叙述,并变换多种视角。表达手法方面,他擅于用江洋恣肆的笔触描绘男欢女爱,言说爱情的动人美丽场景及势不可挡的威力。其成名作《黄金时代》,文学界的评誉甚高,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副编辑白桦更说:“《黄金时代》把以前所有写性小说全枪毙了!”
他的小说其实一直不大被出版社接受,也是因为文章中的性描写。其实这些文字不如贾平凹等人的小脚文学来的露骨,也不如其它人如莫言写的一样媚俗,只是比较直率罢了。在新时期文学领域中,性禁忌依然存在,这原因涉及到中国人的文化传统、社会心理、伦理价值等一些更深的层面。
抛开以上热点不谈,从没有看到有人用这样的笔法写作。在王的小说中,你可以看到,历来文学所谓真实性的规则全都被从容跨越了,他用了不同的修辞方式来写小说,大量的即兴发挥、错位的角色语体,寓庄于谐,寓文雅于粗野。读者可以在其中感受澎湃的想象力。
王大多数以{dy}人称叙事,而这个人总是个生活中不顺心、受委屈的家伙。他幽默机敏,理性清澈,在内心状态和角色地位上最接近游离于主流的个体知识分子,这种性格的叙事者,也有易于辨识的语言风格。王本身是个“能文能武”的人,曾是个知识青年(我最佩服的一代),上山下乡过,赴美深造过——他的本职是个xx大学数学讲师,写这一手好文不输任何敢称大师的人,这种角色在中国文坛上也是xxxx的。 补充一点,王小波的才华不仅如此,他不但数学学得很好,编程也是高手,这在当时的中国社会是无法想象的。有意思的是,和他小说里的主人公一样,他编的所有程序都叫wanger1,wanger2。
{zh1}的补充,小波的小说不但有幽默还有智慧,看过他的《寻找无双》,和杂文自选集的人,一定会被他的智慧所征服。希望有更多的人喜欢他,喜欢智慧。就像小波说的,当我活着的时候,想到这些,就很高兴。
喜欢小波的人一定要感谢李银河,因为当时李银河在国外读书,一个人的奖学金两个人用,而且给与小波大量的支持,甚至在那样的环境下都没让小波作过家务。感谢李银河,有了你,才有智慧的小波。
小波的书在他生前大多未在大陆出版,黄金时代曾在香港出版,名字竟是“王二的风流韵事”,令人啼笑皆非,又无限伤感,希望再也没有这样的事发生。
小波于45岁时,夜晚在公寓楼下大叫数声,次日被发现已死亡,死因心肌梗塞。
小波其他的贡献:小波曾和妻子李银河研究中国同性恋人群,为中国{dy}人,遭受大量非议
小波,这是中国{dy}位具有现代感的作家,他的作品小知识分子情调十足,愿意追求有趣的事物,更可贵的是,他认识到思想对于写作的重要性,他的写作诚恳而真实,据说王小波其人生活作风十分严肃,这表明他颇具道德感,不仅如此,从他的文章里,还可看出一个爱国者的赤子之心,他对中国人生活中的阴暗面口诛笔伐,极尽讽刺挖苦之能事,若不是性格中颇具艺术气质,差一点成为第二个鲁迅,还好,他并不是没完没了地写随笔,而是潜心创作了一批小说,这些小说对于中国文坛,可说是个人风格独特,但要把目光放长远,我不得不说他的摹仿痕迹太重了一些,且对于意识形态考虑过多,活像一个中国制度的憎恨者及说闲话者,尽管如此,他仍可被称为一位了不起的文体家,他的文风言之有物,逻辑清晰,观点明确,生动有趣,还很有新意,他像一阵扫过中国文坛的轻风,但来得快,去得也快,他不幸英年早逝,令人为之难过不已,我相信,若是他仍旧活着,以他的干劲及胆识,那么还会为中国文学再添惊喜

欢迎您发表评论:

郑重声明:资讯 【王小波是怎样一个人? – 【最知道】】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