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程之美:分层遍历二叉树》的另外两个实现- Milo的游戏开发- 博客园
2010-05-12 00:10 by Milo Yip, 1776 visits, , ,

之前重温本书写时,也尝试找寻更好的编程解法。今天把另一个问题的实现和大家分享。

给定一棵二叉树,要求按分层遍历该二叉树,即从上到下按层次访问该二叉树(每一层将单独输出一行),每一层要求访问的顺序为从左到右,并将节点依次编号。下面是一个例子:

输出:

1
2 3
4 5 6
7 8

节点的定义:

struct Node {
	Node *pLeft;
	Node *pRight;
	int data;
};

书上举出两个解法。{dy}个解法是用递归方式,搜寻并打印某一层的节点,再打印下一层的节点。这方法简单但时间效率不高(但不需要额外空间),因此书中亦提供了第二个解法。

书中第二个解法,使用vector容器来储存n个节点信息,并用一个游标变量last记录前一层的访问结束条件,实现如下:

void PrintNodeByLevel(Node* root) {
     vector<Node*> vec; // 这里我们使用STL 中的vector来代替数组,可利用到其动态扩展的属性
     vec.push_back(root);
     int cur = 0;
     int last = 1;
     while(cur < vec.size()) {
          Last = vec.size(); // 新的一行访问开始,重新定位last于当前行{zh1}一个节点的下一个位置
          while(cur < last) {
               cout << vec[cur] -> data << " "; // 访问节点
               if(vec[cur] -> lChild) // 当前访问节点的左节点不为空则压入
                   vec.push_back(vec[cur] -> lChild);
               if(vec[cur] -> rChild) // 当前访问节点的右节点不为空则压入,注意左右节点的访问顺序不能颠倒
                   vec.push_back(vec[cur] -> rChild);
               cur++;
          }
          cout << endl; // 当cur == last时,说明该层访问结束,输出换行符
     }
}

书中没有提及,本问题其实是以(, BFS)去遍历一个树结构。广度优先搜索的典型实现是使用队列(queue)。其伪代码如下:

enqueue(Q, root)
do
    node = dequeue(Q)
    process(node) //如把内容列印
    for each child of node
        enqueue(Q, child)
while Q is not empty

书上的解法,事实上也使用了一个队列。但本人认为,使用vector容器,较不直觉,而且其空间复杂度是O(n)。

如果用队列去实现BFS,不处理换行,能简单翻译伪代码为C++代码:

void PrintBFS(Node* root) {
	queue<Node*> Q;
	Q.push(root);
	do {
		Node *node = Q.front();
		Q.pop();
		cout << node->data << " ";
		if (node->pLeft)
			Q.push(node->pLeft);
		if (node->pRight)
			Q.push(node->pRight);
	}
	while (!Q.empty());
}

本人觉得这样的算法实现可能比较清楚,而且空间复杂度只需O(m),m为树中最多节点的层的节点数量。最坏的情况是当二叉树为完整,m = n/2。

之后的难点在于如何换行。

{dy}个尝试,利用了两个队列,一个储存本层的节点,另一个储存下层的节点。遍历本层的节点,把其子代节点排入下层队列。本层遍历完毕后,就可换行,并交换两个队列。

void PrintNodeByLevel(Node* root) {
	deque<Node*> Q1, Q2;
	Q1.push_back(root);
	do {
		do {
			Node* node = Q1.front();
			Q1.pop_front();
			cout << node->data << " ";
			if (node->pLeft)
				Q2.push_back(node->pLeft);
			if (node->pRight)
				Q2.push_back(node->pRight);
		} while (!Q1.empty());
		cout << endl;
		Q1.swap(Q2); 
	} while(!Q1.empty());
}

本实现使用deque而不是queue,因为deque才支持swap()操作。注意,swap()是O(1)的操作,实际上只是交换指针。

这实现要用两个循环(书上的实现也是),并且用了两个队列。能够只用一个循环、一个队列么?

换行问题其实在于如何表达一层的结束。书上采用了游标,而{dy}个尝试则用了两个队列。本人想到第三个可行方案,是把一个结束信号放进队列里。由于使用queue<Node*>,可以插入一个空指针去表示一层的遍历结束。

void PrintNodeByLevel(Node* root) {
	queue<Node*> Q;
	Q.push(root);
	Q.push(0);
	do {
		Node* node = Q.front();
		Q.pop();
		if (node) {
			cout << node->data << " ";
			if (node->pLeft)
				Q.push(node->pLeft);
			if (node->pRight)
				Q.push(node->pRight);
		}
		else if (!Q.empty()) {
			Q.push(0);
			cout << endl;
		}
	} while (!Q.empty());
}

这个实现的代码很贴近之前的PrintBFS(),也只有一个循环。注意一点,当发现空指针(结束信号)时,要检查队列内是否还有节点,如果没有的话还插入新的结束信号,则会做成死循环。

void Link(Node* nodes, int parent, int left, int right) {
	if (left != -1)
		nodes[parent].pLeft = &nodes[left]; 

	if (right != -1)
		nodes[parent].pRight = &nodes[right];
}

void main()
{
	Node test1[9] = { 0 };
	
	for (int i = 1; i < 9; i++)
		test1[i].data = i;

	Link(test1, 1, 2, 3);
	Link(test1, 2, 4, 5);
	Link(test1, 3, 6, -1);
	Link(test1, 5, 7, 8);

	PrintBFS(&test1[1]);
	cout << endl << endl;

	PrintNodeByLevel(&test1[1]);
	cout << endl;
}

{dy}个尝试是几个月前做的,没想到今晚写博文又想到了第二个尝试。两个尝试难分优劣,但两种思维或许也可以解决其他问题。还有其他方法么?

12 条回复

  1.  2010-05-12 00:16
    哈哈,抢到沙发了
  2.  2010-05-12 02:26
    我的尝试... 思路跟你尝试之一很相似...
    void LevelOrderPrint( Node * root )
    {
    std::queue< Node *> odd;
    std::queue< Node *> even;

    odd.push( root );
    while( ! even.empty() || ! odd.empty() )
    {
    while( ! odd.empty() )
    {
    Node * n = odd.front();
    printf("%d", n->data );
    odd.pop();
    if( n->pLeft )
    {
    even.push( n->pLeft );
    }
    if( n->pRight )
    {
    even.push( n->pRight );
    }
    }
    printf("\n");
    while( ! even.empty() )
    {
    Node * n = even.front();
    even.pop();
    printf("%d", n->data );
    if( n->pLeft )
    {
    odd.push( n->pLeft );
    }
    if( n->pRight )
    {
    odd.push( n->pRight );
    }
    }
    printf("\n");
    }
    }
  3.  2010-05-12 08:23
    其实,说了这样多,核心的就是广度优先遍历,递归遍历是深度优先的。可以有很多的遍历顺序,深度优先可以通过栈来模拟。
  4.  2010-05-12 08:39
    》 伪他码
    这个吓我一跳
  5.  2010-05-12 08:50
    本人觉得这样的算法实现可能比较清楚,而且空间复杂度只需O(m),m为树中最多节点的层的节点数量。
    这句话有点不妥,一个空间,用过了再释放掉,也是用过了。从总体上来看,你需要把二叉树的每个结点都压入队列并弹出队列。所以时间复杂度还是O(n),而不是O(m),只能说在任意时刻,最多用到m个空间。
  6.  2010-05-12 09:16
    学习了
  7. [楼主]  2010-05-12 10:19
    1-2-3
    1-2-3:
    》 伪他码
    这个吓我一跳

    謝謝,已謄正。
  8.  2010-05-12 10:28
    Milo 前辈的文章 一定要好好读。
    非常有营养 。
  9. [楼主]  2010-05-12 10:36
    zdd
    zdd:
    本人觉得这样的算法实现可能比较清楚,而且空间复杂度只需O(m),m为树中最多节点的层的节点数量。
    这句话有点不妥,一个空间,用过了再释放掉,也是用过了。从总体上来看,你需要把二叉树的每个结点都压入队列并弹出队列。所以时间复杂度还是O(n),而不是O(m),只能说在任意时刻,最多用到m个空间。


    複雜度可以用來量度不同的量,最常見是算法的所需執行時間,和所需的儲存空間(內存、外存),用Big O標記法的話,就是所需的「{zd0}」空間複雜度。

    許多時候時間和空間是可互換,所謂「空間換取時間」,反過來亦可以。書上的{dy}個解法利用多次遞歸,不用額外內存,時間複雜度應為O(n^2),空間複雜度為O(1)。
  10.  2010-05-12 11:06
    Milo Yip:
    @zdd
    引用zdd:
    本人觉得这样的算法实现可能比较清楚,而且空间复杂度只需O(m),m为树中最多节点的层的节点数量。
    这句话有点不妥,一个空间,用过了再释放掉,也是用过了。从总体上来看,你需要把二叉树的每个结点都压入队列并弹出队列。所以时间复杂度还是O(n),而不是O(m),只能说在任意时刻,最多用到m个空间。


    複雜度可以用來量度不同的量,最常見是算法的所需執行時間,和所需的儲存空間(內存、外存),用Big O標記法的話,就是所需的「{zd0}」空間複雜度。

    許多時候時間和空間是可互換,所謂「空間換取時間」,反過來亦可以。書上的{dy}個解法利用多次遞歸,不用額外內存,時間複雜度應為O(n^2),空間複雜度為O(1)。

    是我写错了,我的意思是,你的算法,空间复杂度仍然是O(n),而不是O(m).我写成了时间复杂度。汗!
  11. [楼主]  2010-05-12 13:02
    panda32
    用了swap()就不用重覆兩遍代碼。
  12.  2010-05-12 14:55
    个人建议可以用push和shift(或者是pop和unshift)来代替swap,并且建议考虑不用空指针来做一层结束(例如设置一个特定的node->value(甚至设置一个特定的node指针))
    (对C++库不熟,指手画脚几句,不知道qeque是否有shift和unshift)

    顺便给出没有检查的递归写法,如果需要标记的话print1函数改一下应该就可以
    抱歉发出之后发现似乎不能保留开头的空格,结果排版很糟糕
    引用
    (define cons1 (x y)
    (cond ((and x y) (cons x y))
    ((and x (not y)) x)
    ((and (not x) y) y)
    ((and (not x) (not y)) '())
    )
    )

    (define print1 (n l)
    (if l (lambda(x,y) (if (is-char x) (print x)
    (lambda()
    (print n)(print (+ n 1) cons1(cons1(cons1(y '\n') (leftchild x)) (rightchild x))
    )
    )) (car l) (cdr l))))

    (print1 1 (cons var_tree '()))

郑重声明:资讯 【《编程之美:分层遍历二叉树》的另外两个实现- Milo的游戏开发- 博客园】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