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农学门类联考大纲xx解析

2009年农学门类联考大纲xx解析

2010-05-09 21:49:15 阅读1 评论0 字号:

转至:考研论坛
  2009年是农学第二次全国统考,针对刚发布的09年考研大纲,09年考研的学子如何针对其进行有效的复习呢?2009年农学联考大纲与2008年考试大纲相比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体现了什么特点呢?这些变化又会给考生们带来什么信息呢?我们考生又应该如何去理解新的农学考纲呢?海文专业课农学教研团队在中国农业大学专家的带领下对09年农学考研大纲进行了解读,以期能解答考生们的疑惑和给考生带了一些前瞻性的建议。
  一、2009年农学专业联考考试大纲的特点
  根据2009年农学门类联考考试大纲,不难发现,对专业课的考察模式越来越灵活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实验内容继续作为重要必考内容:
  继08考纲后,新考纲再次加强了对实验的考查要求,和对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实验内容的考查是对农业门类学科研究生的一个最基本要求――很强的实验动手能力和创造性、独立性思维能力。如:化学中增加了一些分析化学实验技能的考察(酸碱滴定、误差分析等),生理生化(植物、动物)中也增加了对于实验设计的考察。在以后的考试大纲中,实验仍将会成为重要的考查内容。
  这部分内容需要广大考生重视起来,因为试验动手能力一直是农学门类研究生必备的一项技能,它的重要性也因考研时考察比重的增加日趋显示出来。复试中此内容也会占极高的比例。
  (2)学科间的融合与渗透
  2009年农学考纲中另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化学(由基础化学和有机化学两部分组成)、生理生化(有生理学和生物化学两部分组成)各自包含的两部分的渗透和融合。将两部分结合起来出题也是新考纲灵活性的体现。这就要求考生在复习的时间和进度安排上做相应的调整。基于此,建议广大考生采取一种“齐头并进”的复习模式,即将各个专业课的复习进度保持基本一致,这样就便于在复习过程中及时进行学科间比对,发现不同学科、不同章节之间的联系,更好的应对这种渗透的出题模式。
  这种渗透出题的趋势在数学、化学、生理生化中都会有一定的体现,但会重点体现在化学和动物、植物生理生化3门学科中,希望广大考生在复习时特别注意。关于这种渗透出题难度,根据考纲看来不会很大,因为将两个相关联的学科结合起来出题,本身就增加了考察的难度,需要考生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因此在题目难度的设置上不会太大。因此,考生不必对这样的变化有太大的心理负担,只要将基本知识掌握好,适当变通就可应对了。
  二、09年农学联考考试大纲内容的变化
  无机及分析化学:大纲在化学反应速率一章去掉了对化学等温方程式意义的理解,而要求重点掌握等温方程式的计算上,因此考生在复习中要加强这方面的练习。在新大纲中对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的考查要求由原来的了解变成了需要重要掌握的内容,对于这一变化,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需要考生重点复习。
  有机化学:新考纲中仅在旋光异构中增加了对旋光异构题性质的了解,但并不作为重要内容掌握,对有机化学的考查内容没有其他的变化,因此09年农学类有机化学考纲没有太大的变化。
  总的来说,化学科目在08年考试大纲的基础上没有删减知识点,从增加的知识点和考察重点的特点可以看出,考研化学的出题趋势是越来越灵活,越来越侧重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的考查,同时注重对一些实际操作能力和实验动手能力的考察。考察内容越来越丰满,全面。
  植物生理学:生理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生殖生长(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的逆境生理等。新大纲在知识点的考查上没有太大的变化。
  生物化学:在核酸化学中增加了对核酸的分离纯化的考查,在酶一章中也增加了对酶的分离纯化,作为考纲新增加的分离纯化内容考点很可能会在09年的考试中出现。由于在生理中有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考查要求,在09年生物化学考纲中去掉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但考生应该清楚这一章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在脂类代谢一章中去掉了对甘油磷脂代谢和固醇的生物合成的考查。在核酸的生物合成中增加了对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和RNA的转录调控的内容。
  总的来看,生理生化的考察难度不大,大纲在基本知识点不变的基础上,从知识点的考察形式上进行了一些改变,大家要重视生理生化考试中的实验题(20分),因为实验题可在知识难度上不太容易考察的基础上,从知识的灵活度上设置的一个考察技巧,需要考生真正重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网络,并进行融会贯通。建议在复习时将生理和生化联系起来,同步复习,这样可以在复习中发现两门科目中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在复习进行的过程中及时进行知识点的串联,也能更好的应对考试中出现的关于两学科相互渗透的新题型。
  09年全国考研农学门类联考大纲解析系列之“考查重点”
  (一)化学:
  A.无机及分析化学:
  总体情况是:考试内容主要包括化学反应的一般原理、物质的结构理论、溶液的三大化学平衡、电化学等的基础知识;分析误差和数据处理的基本概念,滴定分析、分光光度分析和电势分析等分析方法。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大题主要以计算题方式出现。要求考生掌握无机及分析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础理论,具有独立分析和解决有关化学问题的能力。
  具体知识点:溶液和胶体(稀溶液通性及其计算,胶体溶液分散系特点等);热化学及化学反应热的计算,反应方向判断等(重点,每年必考);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其计算,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及移动,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核外电子排布规律,元素周期律及元素周期性质的变化,离子键共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各种化学键的特点,不同杂化轨道的空间构型),键的极性和分子间力;误差理论,有效数字及运算规则;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及其计算,缓冲溶液的配制和计算,一元多元弱酸弱碱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沉淀溶解平衡,用溶度积原理判断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沉淀滴定法的原理和应用;氧化还原反应,电极电势及其应用(判断氧化剂还原剂的强弱,确定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方向),元素标准电势图及其应用,原电池电极电势的计算,能斯特方程的运用,氧化还原滴定反应;配合物及其化学键理论,螯合物的概念和特点,配位平衡与其他平衡的关系,单一金属离子被准确滴定的条件,配位滴定的方式和应用;分光光度法基本原理及应用,吸收定律,显色反应,分光光度法的应用和测量条件的选择等。
  B.有机化学:
  总体特点:有机化学注重原理性知识的掌握,知识点的考察比较灵活,新大纲跟原来考察的知识点范围相差不大,其中,合成题仍是难度较大的一个题型。有机化xxx内容主要包括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合成方法及其应用;有机化合物各种类型的异构现象;有机化合物分子结构与理化性质的关系,典型有机化学反应机制。复习时在把握重点的基础上,多做习题,加强思考和串联知识点,定能收到较好的复习效果。
  具体知识点:有机化学概论和饱和脂肪烃(考察难度不大,主要为记忆性),不饱和脂肪烃(掌握不饱和脂肪烃的结构、命名原则、次序规则和理化性质等),芳香烃结构,命名及理化性质(芳香性的判断方法,苯的性质,苯的衍生物的理化性质)(芳香烃会出现在以后各个章节中的物质合成中,因此是有机化学复习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旋光异构(构型的表示方法,Fischer投影式,R/S,D/L标记方法,手性C原子的判断,含手性C原子但无旋光活性的物质),卤代烃(异构,命名,分类,重点掌握亲核取代反应及其机理,SN1,SN2机理),醇酚醚(分类,结构,命名,醇与金属的反应,卤代反应,氧化反应,酯化反应,酚酸的性质,亲电取代,氧化反应,与FeCl3的显色反应,醚在低温下与浓强酸的作用,检验,环氧乙烷的反应及其在合成题中的应用),醛酮醌的分类,结构,理化性质及命名(醛酮的亲核加成反应,?-H的反应,醛的氧化和歧化反应,还原反应等),羧酸及其衍生物的理化性质,命名(酸性,?-H的反应,还原,缩合反应,水解,氨解反应,羟基酸得脱水反应,?-羟基酸机2酮酸的氧化反应,会用三乙(乙酰乙酸乙酯)进行一系列合成反应),胺的命名,理化性质,(碱性,烷基化,酰基化反应,芳香胺,重氮盐的制备及其在鉴别中的应用,尿素的水解反应,二缩脲的生成和应用),杂环化合物的几种类型亲电反应活性的比较,糖类的结构命名和理化性质,哈武斯式及其他几种构象式的转变,各种化学性质,鉴别中的应用,还原性及非还原性,氨基酸分类结构命名,等电点,表示方法和肽的命名原则,类脂中几种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命名,皂化反应等。
  (二)植物和动物生理生化
  生理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植物的水分生理,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及生长,生殖生长(生长调节物质)和植物的逆境生理等。
  A. 植物生理学知识点主要有:植物的信号传导,根系水分吸收方式,水势及其变化,水分运动机制,蒸腾作用及影响因素,矿质营养的吸收和运输,光合作用中光合磷酸化,光呼吸的几个途径(C3,C4,CAM等途径),呼吸代谢途径,5大类植物xx的作用方式,植物生长调节的机制,生殖生理中的光周期诱导,春化作用,花器的发育和调调控等,种子休眠的机理和发育过程,逆境生理中对各种不良环境的抵抗机制和植物自身调节机制等。
  生化部分作为重点知识考察的有:蛋白质化学,核酸化学,糖类代谢,生物氧化,蛋白质核酸脂类的代谢及其相互关系,核酸和蛋白质的合成等。
  B.生物化学知识点主要有:生物化学概述以及核酸,蛋白的基本结构功能(简单掌握,掌握基础知识包括蛋白变性和复性,等电点,理化性质,核酸的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等,掌握一些参数如:双螺旋的螺距,直径等),酶的特点和作用机制,生物膜的结构,功能(信号传导方面和xx的调控),糖酵解途径,TCA循环(重点内容,每年必考)以及磷酸戊糖途径等,氧化磷酸化,线粒体穿梭,脂肪酸代谢及合成降解,DNA,RNA,PROTEIN的生物合成途径(掌握中心法则的内容,氨基酸及核苷酸的代谢途径),遗传密码及蛋白质的折叠和加工等。
  万学?海文名师xx解读2009年农学考纲之化学专题分析
农学联考中化学科目对于植物、动物生产类学科来讲是一个比较重要的基础学科,考生在今后的研究生学习中会涉及到比较多的化学知识;同时,化学的内容相对比较固定,记忆性的知识点较多,只要考生平时对知识点的掌握扎实、牢固,在考试中必定能正常发挥自己的水平。
  本科目的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无机及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各占50%。xx涉及的考xx型有单选题、填空题、计算分析与合成题,其中单选30小题共60分,填空题35个共35分,计算、分析与合成题8小题共55分,需要广大考生真正重视起来。
  一、无机及分析化学
  无机、分析化学部分以溶液为主线,以物质结构基础为依据,以四大平衡(酸碱平衡、沉淀溶解平衡、氧化还原平衡和配位离解平衡)原理为重点,适度介绍稀溶液与胶体,简要介绍化学反应速度与化学平衡、元素化学,四大滴定、光度分析及电位分析重在应用;物理化学部分主要介绍了气体,热力学{dy}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
  无机及分析化学这一课程在09年考研中主要包括三大部分的内容——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定量分析原理及其分析手段。这三部分内容既有其相对独立性,又是本门学科有机联系的整体组成部份,
  1、四大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掌握化学反应速率基本概念及其计算,速率方程,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化学平衡及移动,化学等温方程式和平衡常数的计算,化学平衡的概念极其特点;掌握化学平衡的有关计算。
  一、酸碱反应
  主要内容有:酸碱质子理论,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物料平衡、电荷平衡、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两性物质的概念及其pH值的计算方法。缓冲溶液、缓冲容量、缓冲范围的概念及其缓冲溶液pH值的计算方法。
  主要考点和难点:酸碱平衡中有关浓度的计算;质子条件的概念以及各种体系PBE的正确写法;分布系数、分布曲线的概念以及有关的计算。
  二、沉淀反应
  主要内容:电解质的概念以及电解质强弱的概念;可溶、微溶、难溶电解质的概念;溶解度、溶度积的概念极其表示方法、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和相关计算;同离子效应与盐效应的概念以及对沉淀溶解的影响和相关计算;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重点内容是:微溶化合物的溶解度和溶度积、沉淀的生成与溶解。
  主要考点难点:分步沉淀原理、沉淀的溶解与转化以及相关计算。
  三、配位反应
  主要内容: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基本组成以及与之相关的各种名词;配位化合物的命名和书写规则;配位化合物的价键理论。螯合物的概念、EDTA与金属离子形成的螯合物的特征;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重点内容是:配位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配位化合物的解离平衡。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考点和难点:;配位化合物的稳定常数的概念;配位反应的副反应系数、条件稳定常数的概念及其计算。
  四、氧化还原反应
  主要内容: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的理解;氧化数的概念;氧化还原半反应的写法;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的概念;电极电位的概念;电池符号的正确写法;标准电极电位的概念;能斯特方程式的概念以及揭示的原理;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其中要用电极电位的概念作为主线对各种概念、公式进行串联,让考生理解透彻。
  要求:考生要掌握教学内容中的各种概念,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重点内容是: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的配平、原电池和电极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速度与程度、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氧化还原反应的方向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氧化还原反应进行的程度判断;氧化还原反应的速度以及各种影响因素对之的影响;元素电位图及其用途。
  考点难点:利用能斯特方程式进行相关的计算;元素的电位图及用途。
  2、物质结构的基本理论
  一、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律
  主要内容:人们对核外电子的运动状态的认识过程及其描述方法;对氢原子光谱的理解;波尔理论以及量子化的概念;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得布罗意波的概念;对海森堡不确定原理的理解;对薛定鄂方程的理解以及三个量子数的意义;对波函数概念的理解;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元素的周期律以及元素周期表中的分区方法和相关的各种名词;原子半径、电离能、电子亲和能、电负性等概念以及随元素的周期律变化的规律。
  考点和难点:核外电子运动的波粒二象性;用四个量子数对核外电子运动状态进行完整描述;多电子原子的能级以及能级交错的概念(造成能级交错现象的原因不作要求); 多电子原子的核外电子的排布的三个规则。
  二、化学键与分子结构
  主要内容:化学键的概念;化学键的各种参数;键的极性的概念。离子键的概念以及离子键的形成和特征;离子半径的变化规律;共价键的概念以及共价键的形成和特征;共价键的价键理论的概念以及理论的要点;共价键的类型与特征;杂化轨道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杂化轨道的类型以及分子的空间构型的判断;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几种不同的晶体类型以及性质。
  重点内容是: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
  难点:价键理论,杂化轨道理论。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以及理论的要点;分子几何构型的判断(分子轨道理论不作要求)。共价键的极性和分子极性的联系与区别;分子间力和氢键的概念以及三种分子间力的类型。离子的极化概念以及对化合物性质的影响。
  3、 分析化学理论与方法
  一、 定量分析概论
  重点内容是:定量分析过程和分析结果的表示、定量分析的误差、有效数字及计算规则。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难点:分析结果的统计处理;可疑值的取舍(要求Q检验法)。
  二、滴定分析法
  主要内容:酸碱滴定法的重点是滴定曲线和指示剂的选择。对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
  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
  电极电位理论是氧化还原滴定法的理论基础之一,在分析化学讲解中,重点结合副反应理论讲清条件电极电位及其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氧化还原滴定曲线主要是掌握滴定过程中电极电位的变化规律。氧化还原反应速度是该氧化还原反应能否用于滴定分析的关键之一,要求了解影响氧化还原反应速度的因素,特别要掌握催化反应和诱导反应的内容及作用。氧化还原滴定法的应用,主要讲明KMnO4法、K2Cr2O7法和碘量法,掌握他们各自的特点、原理、结果计算等。
  重点内容是:对于不同强度的酸碱的滴定曲线应以强碱滴定强酸和强碱滴定弱酸为例,讲深讲透这两条滴定曲线,着重在计量点附近的pH突跃和根据pH突跃选择适应的指示剂。、络合滴定法中主要以介绍EDTA滴定法为主,重点讲明两部分内容:一是络合平衡,二是络合滴定。、氧化还原滴定法。(第4节不作要求)根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这些特点,在讲解中应把重点放在滴定条件(溶液酸度、反应温度、试剂浓度和滴定速度)的选择上。
  难点:弱酸、弱碱(包括电离学说的弱酸、弱碱、弱酸盐和弱碱盐)被滴定的可能性,是酸碱滴定的难点,考生易混淆;氧化还原滴定结果的计算中,难点在于间接测定中氧化还原反应中各反应物间化学计量关系的确定。
  三、 分光光度分析法
  主要内容:朗伯—比耳定律是光吸收的基本定律,从物质对光的选择性吸收的基本原理出发,推导朗伯—比耳定律,同时讲解偏离朗伯—比耳定律的基本原因。
  显色条件及测量条件的选择是分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讲解影响显色反应的条件因素,重要的显色剂,入射光**长和参比溶液的选择,掌握仪器测量误差对分析结果的影响,控制适宜吸光度范围。
  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要注意讲清物理概念。
  重点内容是:光吸收基本定律、光度分析的方法。
  难点:误差来源及测定条件的选择是吸光光度法的重要内容之一,应结合实例加以说明。吸光度测定的相对误差(△C/C)与透光度、(T)之间的关系。
  二、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应用等理论知识和实践技术的一门学科,也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位课程。要求学生掌握各类有机化合物的系统命名法、有机物物理性质的变化规律、结构与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掌握各类有机物的合成方法,掌握离子型、游离基型有机反应机理。
  为了学习方便,依化合物为主线有机化学分为三大部分:一、烃类;二、烃的衍生物;三、xx有机化合物。同时另外增加实验与合成部分的内容。
  {dy}部分包括饱和碳氢化合物(烷烃和环烷烃)、不饱和碳氢化合物(烯烃、炔烃和二烯烃;芳香烃)、旋光异构四章。要求掌握杂化轨道理论解释碳碳单键、碳碳双键、碳碳叁键的形成;掌握烃类化合物的命名、结构特征与表达、物理性质变化规律、化学性质;能认识有机化合物的异构现象(碳链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顺反异构、构象异构、旋光异构);能理解烷烃的自由基取代反应历程、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历程、芳烃的亲电取代反应机理;能准确理解诱导效应和共轭效应的定义、特点,并会应用;能用休克尔规则判断非苯芳烃是否具有芳香性。
  第二部分是烃的衍生物,包括卤代烃、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含氮和含磷有机化合物五章。要求掌握以上各类有机化合物的命名、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对其典型反应的反应历程能够理解,掌握得出的一些结论。会用电子效应分析分子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
  第三部分是xx有机化合物,包括杂环化合物和生物碱、油脂和类脂化合物、碳水化和物、蛋白质和核酸四章。要求掌握主要生物有机化合物如脂、糖、氨基酸多肽和蛋白质的结构、性质特点及其生物功能,并且对生物转化建立起基本认识。
  实验与合成方面
  要求学生学会查找有机化合物的物理常数,掌握合成原理和方法及实验步骤等。
  实验一简单蒸馏及沸点的测定
  (1) 了解蒸馏的意义;(2) 掌握蒸馏装置的安装方法;(3) 学会蒸馏的正确操作。
  实验二 蒸馏与分馏
  (1) 了解分馏的意义;(2) 学会分馏装置的安装方法;(3) 巩固蒸馏操作、掌握分馏操作。
  实验三1-溴丁烷的制备
  (1) 了解由溴化钠、浓硫酸和正丁醇制备1-溴丁烷的原理与方法;
  (2) 学习带有吸收有害气体装置的回流加热操作。
  实验四 乙酰苯胺的制备
  (1) 了解苯胺乙酰化反应的原理及方法;
  (2) 掌握提纯有机物的重结晶方法,并熟悉抽滤和重结晶等操作步骤。
  实验五 坎尼札罗反应
  (1) 了解无α-H的醛进行歧化反应的条件;(2) 掌握低沸、易燃有机液体蒸馏操作的方法
  实验六 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及其互变异构现象
  (1) 了解3-丁酮酸乙酯的制备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无水操作及减压蒸馏原理及其操作。
  万学?海文名师xx解析2009年农学考纲之植物生理学专题分析
  在农学联考科目的考试中,植物生产类学科专业统一为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此门课程所占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对于植物生产各个专业的考生来讲,是整个专业课部分的基础,2009年考试大纲发布,不难看出,农学联考科目仍统一为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的考试。这使本科目相对原来考察比例加大了。其中生理学与生物化学所占分值各为50%。生理生化xx的题型结构与08年比基本没有变化,题型有单选题、简答题、实验题和分析论述题,其中单选为30题共30分,简答题为6小题每题8分共48分,实验题为2题共20分,分析论述题为4个题共52分。值得注意的是实验题仍然作为重要的考查内容在09年的考试中继续出现,其中的两个实验题分别来自生理和生化,这要求09年的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加强对实验题的复习。
  生理生化侧重于一些记忆性的知识,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复习中对下工夫,在正确把握考试重点的基础上,深刻领会各个知识点,仔细复习,便可轻松应对考试。
  植物生理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内容主要以植物,特别是高等植物为研究对象,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向,研究和了解植物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生命活动规律和代谢机理。考生在复习过程中应如何把握植物生理学这门科目的考试重点和主要内容,下面将向广大考生介绍植物生理学的重点知识和复习方法技巧。
  首先考生要明确植物生理学考查的重点内容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是生物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植物生理学的研究范畴应当包括整个植物界的各种类型植物的生命活动,但由于和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植物(含农作物、林木、园艺作物和资源植物等)大多数是高等植物,因此植物生理学研究的对象往往着重于高等植物。在复习中要重点掌握或了解“植物生理学”中各类植物生命活动过程的机理,从物质合成和光能利用入手,进一步讨论它们的转变,最终表现于生长发育。具体包括植物的水分代谢,矿质营养,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代谢、运输,植物体内的细胞信号转导,植物的生长物质,光形态建成,植物的生长生理、生殖生理,植物的成熟、衰老生理和植物的抗性生理等内容。
  一、植物生理学概述:
  这一章内容作为简单的了解,需要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对象、内容,了解植物生理学的发展趋势。
  二、 植物细胞生理
  通过复习,熟练掌握植物细胞化学成分(糖、脂类、氨基酸和蛋白质、核酸)的结构特点、理化性质和功能,酶的性质、作用特性和催化机理等;熟练掌握植物细胞的结构特点及细胞壁、胞间连丝、原生质体(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等)的结构与功能,掌握细胞生长与分化的规律,认识植物细胞全能性及其基因表达、调控规律;深入认识植物体内膜的特性、结构与功能,掌握信号与受体结合的过程,掌握跨膜信号的转导过程,掌握细胞内信号转导形成网络的过程。
  三、 植物的水分生理
  考生复习要求:了解植物对水分的需求,植物的含水量,体内水分的存在状态,水分在生命活动中的作用;掌握植物细胞的渗透吸水;掌握植物根系吸水的途径、动力,了解植物蒸腾作用的生理意义;掌握植物体内水分的运输,运输的途径速度,水分沿着导管、管胞上升的动力。
  四、植物的矿质营养
  考生要求重点掌握植物必须的矿质元素,必须元素的生理作用,缺乏必须元素的诊断;掌握植物细胞对矿质元素的吸收,细胞吸收溶质的方式和机理;理解植物根系对矿质元素的吸收,吸收的特点,过程,影响根系吸收矿质元素的因素;了解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运输,运输途径形式和速度,矿物质在植物体内的分布。
  五、光合作用
  要考生重点掌握光合作用的意义,叶绿体及其色素,叶绿体的结构成分;光合色素的化学、光学特性,重点掌握光合作用机理,光能的吸收、传递,光合磷酸化,碳同化的途径,光合作用产物;了解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植物对光能的利用;了解光呼吸及其生理功能。 六、 植物的呼吸作用
  重点掌握呼吸作用的概念及其生理意义;掌握植物呼吸作用的途径,EMP TCA PPP途径;掌握生物氧化、呼吸链、氧化磷酸化、呼吸代谢的多条途径等概念,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了解呼吸过程中能量的贮藏和利用,呼吸作用的调节和控制,影响呼吸作用的因素。
  七 植物体内有机物质的运输与分配
  要求理解各种有机物代谢的相互联系,掌握有机物质运输的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运输途径、速度和溶质种类;掌握韧皮部装载、筛管的运输机理,了解外界条件对有机物运输的影响及同化物分配的规律
  八、 植物生长物质
  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的概念和种类,掌握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的结构、种类、生理作用、运输和生物合成途径,了解植物生长物质生长素类、赤霉素类、细胞分裂素类在农业生产上的应用和植物xx的作用机制及常用测定方法。
  九、 植物的生长生理
  掌握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和生理生化变化。掌握细胞分裂的生理、细胞伸长的生理和细胞分化的生理。了解植物细胞程序性死亡。了解植物营养器官的生长特性和影响营养器官生长的条件。掌握植物生长的向性运动和感性运动。掌握光敏色素发现、光敏色素的分布、光敏色素的化学性质及光化学转换。掌握光敏色素的生理作用和反应类型。掌握光敏色素的作用和作用机理
  十、 植物的生殖生理
  了解幼年期的特征,掌握成花的诱导生理,掌握春化作用及植物感受低温的部位,掌握光周期现象和光周期理论在农业中的应用,掌握花器官发育的基因调控以及受精作用。
  十一、 植物的休眠、成熟和衰老生理
  了解种子的休眠和萌发,掌握种子和延存器官的休眠,掌握种子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掌握果实成熟时的生理生化变化和呼吸跃变,掌握植物的衰老机制及叶的脱落与机制。
  十二、 植物的逆境生理
  掌握植物抵抗逆境的方式及对逆境适应的生理机制,掌握植物受到寒、冻、热、旱、涝、盐、病害时的主要生理特征。掌握植物对寒、冻、热、旱、涝、盐、病害胁迫的生理适应;植物的抗冷性、抗冻性、抗热性、抗旱性、抗涝性、抗盐性、抗病性的生理机制。
  实验题作为考试的必考内容该如何应对:
  实验题要求学生对知识点灵活掌握,能将不同知识点串连于一题并分析、总结、思考,以完整的形式将答案表述出来。要求注意的有以下几点:1.实验思路要清晰。2.回答实验题时,各部分要紧密关联,有条例性。3.要有逻辑性,注意对照的设立。如设计一个实验证明赤霉素具有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的作用?
  解答:针对这种设计实验证明物质作用的xx,考生应该从两个方面入手:1.头脑中应联想出此题解答将要用到的相关知识点并进行串连。如:本题应用到的知识点主要有赤霉素的生理学作用,在植物生长、发育中所占的地位,诱导植物成花生理和生殖生理,对植物衰老的作用及其机制等等,并对照此题的后一部分(诱导大麦种子产生α-淀粉酶)进行筛选,筛选出其中与此相关的知识点。对后一部分而言,需要考生了解:本题考察的是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对其一种活性物质的作用。2.在头脑中已经出现本题考察的相关知识基础上,将这两部分知识联系起来作答。本题中的“诱导”二字很关键,考生应能由这个词衍生出“人工诱导”的短语,这也是本题的解题关键。既然要求设计实验证明,就可通过“人工诱导”的方式,在人工培养萌发的大麦种子的培养皿中添加赤霉素,使赤霉素和大麦种子联系起来(共存,相互作用)。
  植物生理学复习要求和目的:
  {dy}阶段:将专业课过{dy}遍,以制定的参考书为主,不必看其他的书籍。要一个章节一个章节地复习,在掌握知识的基础上一个问题一个问题地解决,一个难点一个难点地攻克,并将重点提炼出来。看书以理解为主,将不懂的知识点做上记号。
  第二阶段:将专业课过第二遍,仍然看指定参考书,要着重看和解决{dy}遍留下的疑问,同时以参考书课程内容提纲做一份笔记,将主要内容归纳出一份比较简洁的提纲,以便于下轮复习。
  第三阶段:将专业课过第三遍,这一轮复习要注重结合上一轮的笔记和提纲有重点的,系统的理解和记忆,并将真题做一遍进行模拟测试,提高临场应考技能。同时以历年真题为基础完善复习笔记.
  第四阶段:这一轮要将参考书快速翻2-3遍,并以自己所做笔记和提纲为主要内容,以便对整个知识体系有全面的把握并且记在心中,同时要进行查缺补漏,不要放过一个疑点,要注重的是此时不能执着于细小的知识点,要懂得抓大放小,集中背最重要的知识点。另外根据对历年xx的分析对本年度的专业考试作出一些预测,列出一些可考性比较强的题目。
解析2009年农学考纲之生物化学专题分析
  生物化学作为生理生化科目考试中的一门农学必考课程,面对2009年新考纲,农学考纲解析将告诉考生应该如何把握对生理生化课程的复习。
  一、生物化学课程简介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物质组成和生命过程中的化学变化的一门科学。或者说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化学本质的科学,它是利用化学的理论和方法作为主要手段,研究生物(微生物、植物、动物及人体等)的化学组成、生命物质各组分的结构和性质、及它们在生命过程中的变化规律的一门科学。试图用化学的观点来揭示生命现象.。更简单地说生物化学就是研究生命现象的化学本质。
  二、生物化学课程考试特点
  生物化学的特点是具体的生化反应过程比较多,各种物质的代谢过程和蛋白质、核酸的结构是考察重点。
  生物化学中三大营养物质代谢考点最多,需要考生重点复习。由于内容多而显杂,要先梳理再记忆。
  基因信息传递中,DNA和蛋白质合成中考点较多。近几年随着基因工程技术的飞速发展,有关基因重组和基因工程以及调控基因表达的考点每年出现。内容较代谢篇难度大,要先理解再记忆。
  生化专题中,有关细胞信息传递的考点几乎每年都考查。细胞信息传递的研究是目前研究的热点之一。理解上有一定难度。但考点为最基本知识点不会太难。估计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迅速发展,有关基因研究方面的考点会有所增加。
  三、2009年农学生物化学考纲的变化
  从总体上来说,新考纲中动物生理学的考查内容变化不大,在08年考纲的基础上有以下的变化:在核酸化学中增加了对核酸的分离纯化的考查,在酶一章中也增加了对酶的分离纯化,作为考纲新增加的分离纯化内容考点很可能会在09年的考试中出现。由于在生理中有对生物膜结构和功能的考查要求,在09年生物化学考纲中去掉了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一章,但考生应该清楚这一章也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在脂类代谢一章中去掉了对甘油磷脂代谢和固醇的生物合成的考查。在核酸的生物合成中增加了对DNA一级结构分析与PCR技术和RNA的转录调控的内容。
  四、考试中简答题、实验题、分析论述题的应对方法
  简答题的特点是知识点比较单一,只要抓住其主要答题点进行解答,不需要拓展。如题问:三羧酸循环的主要生理意义,就只需要答生理意义就可以了。当然如果想答得xx一点也可以把三羧酸循环的总反应方程式写上,但是不写不会影响得分。
  实验题答题总体思路:实验题主要考察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对实验的熟悉程度,而是对知识点的灵活应用。一般而言,实验的具体操作都会在复试的过程中进行考察,因此,初试一般还是侧重与对知识点的掌握及已有知识的具体应用。解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的考察目的是什么,然后将要考察的知识点一一明确,再按照应有的实验格式进行设计,基本就没有什么问题了。
  分析论述题答题总体思路:可以看出,分析题一般都会以几个小问题的形式出现,每个问题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而每个问题都是比较单一的知识点,只要对基本知识点掌握的比较全面,答题不会有太大的困难。而论述题则发问的形式比较大,答题的空间也相应比较广,需要对各知识形成网络的思维,能发现各知识点之间内在的联系,并且融会贯通的使用它们。有一定的答题难度,但是通过多做练习也能有很大的提高。
  五、生物化学主要考点与分析
  1.20种氨基酸的基本结构和基本理化性质
  复习时要重点把握:氨基酸的两性性质,等电点和光吸收性质,并熟悉在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时酸性,什么状态下氨基酸是碱性。
  2.蛋白质在生命活动中的重要作用。蛋白质的四种结构方式
  掌握:蛋白质是生命的体现者
  名词解释:一级结构,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并掌握这四种结构之间的关系
  3.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关系,蛋白质的主要性质
  重点为:一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高级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名词解释:两性解离,等电点,光吸收,变性,复性,牢记概念,在选择题和大题中都会有所体现。
  4.酶的概念,酶的结构与功能的关系,酶催化的机理
  复习时重点掌握:酶的化学本质,酶催化反应的特点,同时熟悉同工酶的概念。
  记忆性的还有酶促反应动力学,即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重点是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5.水溶性维生素在代谢中所起的作用,维生素C的生理作用,几种脂溶性维生素的重要作用
  要点:维生素B1,B2,B6,PP和泛酸,它们发挥作用的活性形式
  6.糖是动物体主要的供能方式,供能的化学过程,糖的分解供能过程
  名词解释:糖酵解,柠檬酸循环
  掌握糖酵解、柠檬酸循环,乙酰辅酶A的形成的具体过程
  7.磷酸戊糖途径的反应和意义,糖异生作用的生物学意义及反应途径
  复习时抓住:反应途径进行适当记忆,反应的意义和其他途径的意义作比较。
  8.糖原的合成与分解
  9.葡萄糖、脂肪、蛋白质三大物质的转换枢纽
  几种代谢的连接点,容易出答题,需要xx。
  10.生物氧化的概念和特点
  记忆性内容,能灵活应用。
  11.两种呼吸链的组成及其作用机理,胞液中NADH氧化时的穿梭作用和特点,ATP的重要作用,氧化磷酸化的概念及其抑制
  将两种河西联的组成和机理进行比较再记忆,能分辨其不同点,ATP的作用是记忆性内容,掌握氧化磷酸化的概念
  12.脂肪的分解与合成途径,脂肪酸的B-氧化的过程及产生能量的计算,脂肪酸的合成代谢过程
  掌握脂肪酸的合成和分解代谢发生的部位及两种转运系统,记忆概念B-氧化,其产能的计算过程可能会出问答题
  13.蛋白质的营养作用     掌握要点:必须氨基酸的概念,蛋白质营养价值的概念。
  14.氨基酸的脱氨基、脱羧基作用    掌握具体的过程,记忆概念脱氨基、脱羧基。
  15.氨的代谢要点:重点xx尿素的生成a–酮酸的代谢。
  16.DNA碱基组成的特点,DNA的二级结构,DNA复制的基本过程及忠实性的保证
  记忆重点:中心法则,半保留复制,冈崎片断,起始、延长、终止的过程以及其中酶的作用。突变的种类,修复的种类。
17.转录的概念及过程,翻译的概念及过程
两者进行对比联想记忆,过程种区别及相同点。
  18.遗传密码,起始密码,终止密码选择的可能性很大,也有可能出分析题,明确其概念和特点。  19.DNA重组技术和PCR技术
  20.体液的概念,体液的交换,水平衡,电介质的平衡及调节
  21.钙、磷在体内的分布及其生理作用,影响钙、磷吸收的因素,钙磷代谢的调节
  22.酸碱平衡的意义和体内的三种调节方式 23.血液中血浆蛋白质的功能
  24.红细胞代谢的特点25.血红蛋白的合成和分解代谢 26.免疫球蛋白的的概念和功能
  将各种细胞和蛋白的概念分清楚,了解其不同的功能及联系,能进行区分,记忆时进行对比和联想。
  六、实验部分
  实验作为必考内容,考生应着重对以下实验的复习,同时注意对生理与生化容易结合的实验进行总结复习。
  糖的性质实验、蛋白质的性质实验、氨基酸的纸层析、血清蛋白醋酸纤维薄膜电泳、肝组织核酸的分离与鉴定、温度、pH等对酶促反应速度的影响、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竞争性抑制、胡萝卜素的柱层析分离法、比色分析法及分光光度计的原理和使用、维生素C的提取与定量 、血中葡萄糖含量的测定、植物DNA的提取、鼠肝DNA的制备、DN**段的琼脂糖凝胶电泳、SDS-PAGE测定蛋白质的相对分子量等。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相关文章 2010.04.29="" by="" yangfan--="">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2009年农学门类联考大纲xx解析】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