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好皮肤用药“基本功”-施慧-搜狐博客

     

皮肤问题是比较常见的问题,各种xx、药膏、酊剂、清凉油等皮肤外用药,是家庭小药箱的必备之物。尤其是在人们的观念中,认为关乎皮毛的问题都不大,所以大多数人经常自己找些药膏、xx涂涂抹抹的,几乎都抱着同一个心理:反正隔着层皮,即使治不好也坏不到哪儿去。

这个观点是{jd1}错误的。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即使“自治”,也得知晓一些基本的外用药常识才行,否则会“赔了夫人又折兵”,病没搞定不说,反倒加重。

那么,面对这些形形色色的皮科外用药,我们到底该了解些什么?

皮炎平,通吃皮肤病?

即使是皮肤的这些“肤浅之疾”,其原因也多种多样的,用药时,明确病因非常重要。

单单是xxxx,引起的原因就很多。比如对于xxx、xx疮等xx感染引起的皮肤病,用一些有xx作用的外用药即可,比如莫匹罗星软膏(百多邦)、红霉素软膏。

xx、手足癣等xx感染,该用诸如酮康唑洗液(采乐)、硝酸咪康唑乳膏(达克宁)、联苯苄唑乳膏等抗xx的药。

单纯性疱疹等病毒感染引起的皮肤问题,则应选用抗病毒的外用药,比如阿昔洛韦软膏或干扰素软膏。

非感染性皮肤问题,比如湿疹、神经性皮炎、银屑病(就是我们常说的xxx)等,一般需要选用含皮质类固醇xx的外用药xx。比如皮炎平乳膏(含地塞米松)、艾洛松乳膏(糠酸莫米松乳膏)等等。

不过,这也正是大家容易出错的地方:因为皮质xx类xx有一定的免疫抑制作用,如果用于感染性皮肤病,尤其是xx感染,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在医院中,这种因乱用xx类软膏而导致病情加重的例子屡见不鲜。

所以,我们不能把家里的那些药膏拿来就用,也不能被其诱人的商品名而迷惑(比如皮炎平,据调查很多人通过名字就认为基本这就是什么皮肤问题都能解决的药膏),而应该搞清楚自己的问题到底是什么。

除以上之外,如果皮肤干燥、皲裂,可选用尿素软膏等皮肤保护剂。

酊水油膏,各司其职

与其他xx相比,皮科外用药的一大特点,是其剂型尤其的多,比如可以分为溶液剂、洗剂、软膏剂(又包括软膏、乳膏、凝胶剂)、酊剂、擦剂、粉剂、油剂、糊剂、气雾剂等等。每种剂型都有其特点和相应的用途。

当急性皮炎仅是起“红包”而无糜烂时,可用粉剂或洗剂进行xx、止痒,比如常用的炉甘石洗剂,其使用前需要摇匀。炉甘石洗剂长期使用可能会导致皮肤萎缩,因而要按照医生嘱咐的时间使用。

当皮肤炎症较突出且糜烂渗出较多时(俗称“出水”),可选用溶液剂(比如4%硼酸溶液或0.1%利凡诺凡溶液)进行湿敷(即冷敷),能促进局部皮肤干燥。这种情况{zh0}到医院接受专业处理,或者和护士学会了再DIY

目前市售的外用药大多以软膏剂为主,其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一定的润滑作用。大多用于慢性炎症性皮损或没有渗出糜烂的情况。曾碰到有的病人,误把皮炎平软膏用于脚趾间糜烂渗出病损的xx,结果形成不透气的一层薄膜,水分蒸发不畅,反而促使炎症扩散、病变加重。

再说说酊剂。所谓酊剂,就是把xx溶解在酒精里制成的。一方面,使用时酒精蒸发可带走大量热量而起到清凉止痒的作用;另一方面,酒精可使表皮角质松解、扩张末梢血管,从而增强皮肤的通透性,充分发挥xx的疗效。常用的有碘酊和氯柳酊。但有糜烂渗出或皲裂皮损时不宜使用。

因“地”制宜,因人而异

不同部位的皮肤性质有所不同,比如面部、生殖器部位皮肤相对较薄嫩,所以对刺激性大的xx较为敏感,尤其是面部。

有些女性不明所以,在脸上随意使用xx类软膏xx青春痘,时日一久,结果色素沉着出来了。面子问题是大问题,xx类外用药一般不用于面部,所以这种特殊部位还是要慎重为好。

另外,有些部位,比如头皮因毛发较多,使用软膏涂布就很不方便,而使用一些液体外用制剂则容易多了。

不同年龄的人的皮肤也有其各自的特点。比如,婴幼儿的皮肤比较细嫩,应选用刺激性小、浓度稍低、作用温和的xx,尤其注意的是不要滥用xx类药。同样,老年人由于皮肤萎缩,外用药的浓度也要稍低。而成年男子的皮肤相对粗厚,浓度太低则达不到满意的疗效。

除此之外,怀孕的准妈妈或正在哺乳的“菜鸟”妈妈们可不可以用那些皮肤外用药,也是大家xx的一个问题。

对于她们来说,某些xx透皮吸收后,可能会通过胎盘或乳汁影响到宝宝,尤其是在怀孕的5~10周胚胎正处于器官分化的重要时期。所以有几类外用药{zh0}不要用:

一是硝酸咪康唑软膏(达克宁)、特比萘芬乳膏(兰美抒)、克霉唑软膏等抗xx外用药,孕妇不要用。

二是我们最常见的有xx作用的百多邦软膏,在怀孕的早期也{zh0}避免使用,因为其中所含的聚乙二醇可能会蓄积而引起不良后果。

三是抗病毒的阿昔洛韦软膏,孕妇要慎用。

四是xx类外用药,尽量避免使用。长期或大量使用可能会导致宝宝的肾上腺功能减退。

五是风油精,怀孕期间不要用得太多,以免樟脑成份通过胎盘影响未来的宝宝。

外用药使用细节

选对药后,正确的使用也是解决我们皮肤问题的关键。使用皮肤外用药要注意下面几点:

涂药前药先洗手,同时清洁病损部及其周围皮肤(注意不要用热水和肥皂,以免使局部皮肤受刺激)。如果涂抹软膏剂{zh0}用无菌棉棒,湿敷{zh0}用拧至半干的无菌纱布。有些软膏剂还需要用手轻轻揉擦,以使得药效更好的发挥。

一般来说,洗剂容易蒸发,故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些,一般每3小时擦一次;而软膏剂每天早晚各用一次即可。同时,不同外用药的用药时长也不同。比如xx感染一般要在皮肤症状消失后再用2周左右,而xx感染一般在皮肤症状消失后即可停药。长期使用皮质xx类外用药可引起皮肤萎缩、xxxx扩张等问题,所以切记不得久用。

对于一些易导致过敏或刺激性较强的外用药,{zh0}先在皮肤上小面积使用,如若没有红斑水肿及过敏反应,方可应用。

{zh1},谨记一个原则:在自我药疗前要详细阅读药品使用说明书,弄明白所用xx的主要成分、适应证,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反应后再用。买药品毕竟不是买礼品,所以千万不要认为外包装越华丽、价格越昂贵的xx疗效也一定越好。

如果发现您的问题自己搞不定,那还是不要耽搁了,早点去医院才是最明智的选择。

郑重声明:资讯 【练好皮肤用药“基本功”-施慧-搜狐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