鞍山拾遗_子羽_新浪博客

 

             我和我韩老师

 

        钢都分别十八载  遥遥音讯无期会

        年年春燕衔新泥  望盼堂前佳讯来

 

鞍山拾遗

文/子羽

   和朋友说起了东北,朋友原来在吉林上大学,今年秋天准备回学校故地重游。
   说到吉林,我的印象很一般,到是离吉林数百公里外的鞍山,我常常会有莫名的情愫。

   90年的10月,我们被安排到鞍钢公司的冷轧板厂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这是我{dy}次从江南的鱼米之乡来到千里之外的北国钢都,也是我{dy}次在外地过的{dy}个春节,这一年春节恰好是我二哥举办婚礼,于是开心、遗憾、欢鹊、怅然的心情交织在一起。

   在冷轧板厂,我被分配在电钳维修班,我和小薛跟从一个师傅,师傅姓魏,一个憨厚不善言语的东北老电工。在电钳维修班,所有的人都很亲热地管我们叫“宋”或“薛”,鞍钢人在称呼这个简简单单的一个字时,语气平稳,带有一点点拖音,音调去中有扬,我们常常以为他们在叫我们“宋儿”或“薛儿”,这也体现了鞍钢人特有的热情和对我们的爱护,我们打心底里也爱听这样的称呼。

   我们在冷轧板厂实习,和工人们一样按时上下班,每天早上提早便到了班组,换好工作服,开十分种的班组会,说一些今天的工作安排,安全员会再三嘱咐我们一定要注意安全。我原来选择电钳维修班本意是可以学一些电工维修方面的实践知识,来了以后才知其实并不是这样。冷轧板厂的分工太细化了,有时细化到了到了极度愚蠢的地步。比如说,车间的一台电机坏了,车间会通知厂部,厂部安排电控班到现场查看,然后有电钳维修班拆掉整个和电机相连的机械部分,拆除线路又要有设备线路维修班来拆除,然后送入电机维修班进行维修。明明一个人能做完的事,却偏要分几个人来做,这大概也就是当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企业管理吧,人人有活干,大家有饭吃!

   从冷轧板厂到我们租住的迎宾楼有6公里的距离,我们每天早上7点起床,互乱的吃一点自己煮的稀饭,然后从马路对面坐上2路有轨电车,乘三四站路就到了鞍钢公司的东门,从大门到冷轧板厂还有约三公里路程,这一段就要步行了。路两边的厂房几乎都是没有粉刷过的红砖外墙,建筑物的外型也大抵相似,纵横交错的铁轨像蜘蛛网一样伸触到每个单元。长长的载物火车随处可见,有时并列的铁轨上停靠着三四列长长的车皮,我们便要穿过这些停靠着的火车,这时也是我们最为兴奋的时候,翻上火车,站在车皮上或火车连接处,那神情就像当年铁道游击队员一样,高唱着“我们爬上飞快的火车,像骑上千里的骏马,奔驰在铁道线上…”

   每个星期的xx天,也是我们最自由的日子,不再要早起赶电车,也没有厂规厂纪的管束,大家可以自由活动了,离迎宾楼宾馆一站之远的立山公园便成了我的长去之处。

   立山公园是个敞开式公园,那时不收门票(我不知道现在的立山公园如何)。公园的西面有一片偌大的体育场,每天的早上和黄昏,体育场上会有很多来锻炼身体的人,我便在这里认识了我的太极拳师傅韩老师。

   记忆中的韩老师精神饱满,待人热情,为人稳重,每天早上6点,我都会准时去立山公园,韩老师便一招一式地教我们练吴式太极拳,体育场上常常会有一群男女老幼跟在韩老师后面一起练太极拳,呼吸着立山公园里{zx1}鲜的空气,在轻盈舒展中舞动着自己的身体,度过了我青年中难忘的一段精彩的晨练生活。

   鞍山,毫不夸张的说,是我生活中的第二个最亲热的故乡,在这里,我学到了很多以前不曾学过的东西,认识了许多熟悉而有陌生的朋友和老师。鞍山之行,也成为我人生的一个转折点!

   时过境迁,由于我工作地点经常的变动,原先靠书信往来的一段交流维持了两年便搁然之止了,很多的思绪只能在记忆中畅游,鞍山,永远会有着我一段挥之不去的情愫。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鞍山拾遗_子羽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