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庆历年间,出身工匠世家的布衣毕升,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终于发明了活字印刷术。这已成为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佳话。
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印刷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13世纪以后传向世界各地:首先传入近临——由东传入朝鲜、日本;由南传入越南、菲律宾等国;而后由西经波斯(今伊朗)传入欧洲各国,影响了全世界。历史学家拉施德,在1310年著成的名著史《世界史》中,也曾详尽地记述了中国的印刷术。1450年德国人戈登堡以铅、锑、锡合金制造活字用以印刷,但比毕升的发明整整晚了四百年。日本学者实藤惠秀在《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中高度称赞:“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是中国一项名耀于世的贡献。”xxx也曾说:“(活字)印刷术却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可见影响之深远,传播范围之广阔。
当今世界的印刷技术比毕升的发明不知先进了多少倍,但是活字制板仍是按照毕升的原理发展起来的。活字版印刷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出现改变了只有少数人能读书和接受教育的状况,推动了文化科学技术的传播,为人类思想的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给人类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极其广阔的道路,极大地推进了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毕升不愧为活字印刷术之父,中国百姓骄傲了七个世纪的楷模。
各种赞誉和骄傲的背后都透出两个大字——“创新”。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发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索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作为教育战线的一员,更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应有的作用。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就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拓宽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为中国培养更多的毕升型人才。同时也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任重而道远,教师应肩负起“人师”的重担,无私奉献。
作为社会各界人士中的一员,也应改变观念,不能仅仅盯住某校中考、高考走了多少人,从而到处传播某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优劣,更应重视培养了多少德才兼备的人才,为社会输送了多少合格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为教育提供良好的环境,多向经济贫困的学生伸出援助之手,使他们早日展翅高飞。
作为学生家长中的一员,就更应密切关注孩子能力的发展,不能只见分数不见人,应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提供必要而且有不过分的服务,放手让孩子培养和练就自理能力与创造能力,而不是拔苗助长、画地为牢,更不应“东班下罢西班去,南班归来北班续”。家长应注意言传身教,工作之余,不妨多读书看报,寻求与孩子融合的契机,共同担负起教育的重担。
教育不仅仅是教育部门的事,全社会都应广泛参与。“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虽雅俗共赏,关键是行动。让全社会携手奋斗,为中华的腾飞而努力,新型人才才能如雨后春笋。你我身边不乏毕升型人才,就让他们一一涌现出来吧。这是历史的召唤,更是中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