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通知及专题报告- 水业 ...
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通知及专题报告 [原创 2010-05-11 14:00:29]   
 

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通知及专题报告

 

    办: 《中国给水排水》杂志社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办: 美国AECOM公司  

北京泰宁科创科技有限公司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时间:2010年6月11日—12日,10日全天报到。

地点:北京西郊宾馆(北京海淀区王庄路18号),电话010-62322288。

会务费:普通参会人员为1000元/人(含会务、资料、场地、餐费等费用);企业参会人员为2000元/人。

住宿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标准间:320元/天;单人间:300元/天;豪华标准间:420元/天。

交通路线北京站:约18公里,乘地铁到西直门站转轻轨至五道口站,东行100米至王庄路路口北行50米即到。

西客站:约18公里,乘387、21路到学院路换375路至北京语言大学,北行150米即可。

也可乘地铁路线,由西客站往北,步行15分钟到军博站,乘地铁1号线到复兴门,换2号线到西直门,改乘13号城铁到五道口站东行100米至王庄路路口北行50米即到。

北京南站:乘坐地铁4号线至西直门站,转乘13号城铁至五道口站

机 场:约28公里,乘机场巴士至北太平庄换331路至北京语言大学,北行150米即可。

相关信息咨询,以及有意通过会议进行交流、宣传的企业、厂家等,请与编辑部联系。

联系人:孔红春 022-27835913  13820373785    konghongc@163.com 

丁彩娟 022-27836225  13502042821    dingding0124@126.com

                                                                    

2010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参会回执(复印有效)

请参会人员认真填写回执后,于530日前传真或E-mail传回,以便提前安排住宿。

传真:022-27835592       E-mail konghongc@163.com; dingding0124@126.com;cnwater@vip.163.com;

 单位

 

邮 编

 

地址

 

姓名

性别

部门

职务

电话

 手机

 E-mail

 是否

住宿

 是否

合住

 

 

 

 

 

 

 

 

 

 

 

 

 

 

 

 

 

 

 

 

 

 

 

 

 

 

 

 

 

 

 

 

 

 

 

 

 

 

 

 

 

 

 

 

 

 “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部分专题报告

 

● 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综合模式与专项规划

   报告人: 车伍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

 

摘要:依靠传统的雨水排放、狭义的径流污染控制和雨水资源化利用模式都难以全面解决城市雨水径流带来的各种突出问题。对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模式进行分类,并对雨洪控制利用模式优选主要影响因素、特点和原则进行分析,构建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综合系统优选模式,

    针对我国城市普遍严重的雨洪问题、现行规划体系中涉及雨洪控制利用相关规划的欠缺和局限,以及在一些城市开展雨洪控制利用规划研究和编制中遭遇的困难和经验,根据我国国情和城市可持续发展要求,提出城市雨洪控制利用综合性规划概念,讨论其构成、主要编制内容及相关规划之间的关系,对如何将城市雨洪控制利用规划纳入中国城市规划体系提出建议。

    以北京、宁波为例说明这种综合系统模式及专项规划在典型的南北方城市的具体应用。

 

● 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技术与政策发展趋向

报告人:李俊奇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教授/城市雨水系统与水环境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主任

 

摘要:在对我国典型城市雨水工程调研的基础上,对雨洪控制利用技术发展的关键问题进行剖析。对低影响开发(Low Impact Development,LID)的原理、技术措施以及设计程序与方法等进行分析,提出构建我国城市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的战略框架。对国内外雨水管理政策进行比较研究,提出以政府规制与市场激励协同作用的远景政策规划。

简要概括如下:

1、  雨洪控制利用现状调研分析——以北京为例

2、  雨水低影响开发技术体系构建

3、  雨洪控制利用政府规制与市场激励远景政策趋向

 

● 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策略与技术导则

报告人: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院  工程排水)/博士 /高工

 

摘要:分析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的成因与特征,阐述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的必要性;提出溢流污染控制目标和标准、说明城镇排水系统溢流污染控制策略以及实用技术选择导则。

 

国内外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之雨水资源利用

报告人:曾捷  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建筑设计院 副院长/教授级高工

 

摘要:介绍我国和国际上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中,对雨水资源利用的相关要求。比较分析之间的差异,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完善和扩充雨水资源利用的内涵,在场地设计、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方面实现雨水的资源化利用。

 

● 渗透设施降雨过程中雨水流入量的计算

报告人: 赵世明   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工/教授级高工

 

摘要:城市雨水控制利用的技术措施主要有雨水入渗、雨水回收利用和雨水调蓄排放,在雨水渗透设施和调蓄排放设施的蓄存容积确定过程中,需要计算各个降雨历时的雨水流入量。现行国家标准《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 50400-2006中,该雨水流入量的计算公式尚存在不足,公式在推导过程中使用了瞬时降雨强度的概念。而我国给排水领域在雨水计算中的设计降雨强度采用的是平均降雨强度,这样,规范中的公式在工程计算中会产生较大误差。作者利用我国设计降雨强度的概念推求了新的雨水流入量公式,解决了这一问题。

 

● 迎接中国城市给水排水工程的新时代

报告人:李迪华  北京大学建筑景观学院   副院长/教授

 

 
● 基于数字排水技术的城市雨洪综合利用方案设计与评估
 报告人:  佟庆远  北京清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院长助理/高级工程师 

 

● 美国城市雨水管理的现状及常用控制技术(SUSTAIN等重点模型及其应用)

报告人:Jenny Zhen      美国Tetra Tech 公司    博士/雨水系统模型专家

 

 

●    上海世博园雨水利用系统设计实践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Actiflo®高速沉淀池在城市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报告人:平文凯  威立雅水务工程(北京)有限公司   工程部副总监

 

● 北京市雨水排除设施的现状与规划

报告人:王军  北京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副总工/教授级高工

 

●上海市陈旧雨水系统改造为合流制系统的案例研究

报告人:  李 田  同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院   教授

 

摘 要:对上海市杨树浦港沿岸两个建于上世纪80年代、混接严重的分流制系统改造为合流制系统的效果进行了调查评估。位置相邻,用地类型及设计参数相似的两个混接雨水系统改造效果相差很大,其中A系统2009年溢流次数仅7次,溢流水量折合服务区域径流深度214mm,单位面积的COD溢流污染负荷仅有775kg/hm2·a;而X系统2009年溢流次数近30次,单位面积的COD溢流污染负荷是A系统的9倍。与严重混接的雨水系统连通,是造成X系统溢流频率、溢流污染物浓度和年污染负荷都远高于A系统的原因。混接严重的陈旧雨水系统改造为合流制系统是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一种可行措施,相关改造工程的适用条件与总体费用效益研究是国内城市雨水管理的中值得xx的环节。

 

● 城市面源污染控制和生态型排水系统建设

报告人:尹澄清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研究员

 

摘要:通过四年对武汉市汉阳地区的降雨径流污染监测和典型城区调查,发现城市径流污染污染物的峰值提前于径流的峰值,初期径流污染严重,汉阳城市面源污染COD的年负荷占水体总负荷的30%左右。我们研发了一系列面源污染控制技术,提出了城市面源全过程控制模式和系统方案;完成了三个面源污染控制示范工程,总控制面积3 km2,TSS去除率大于80%,TN去除率大于50%,TP去除率大于70%,COD去除率大于50%;水资源得到较充分的保护和利用;面源污染控制工程地点变成了环境优美的湖滨公园;动物园工程区土壤侵蚀全面控制,处理工程隐藏在花草之中,成为园区新景。研究提出的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方案的核心是要建设生态型排水系统。生态城市要融合面源污染控制的思想,结合雨水净化、贮存和利用,达到径流污染物削减的效果。净化后并贮存的雨水为城市提供了新水源。生态城市里,雨水将优先渗入地下,多余水的排除多在地表运行。城市恢复河道、水塘、湿地,雨水是这些水体的{zy}水源。建设包含生态型排水系统的生态城市将赋予新时期城市面源污染控制更广阔的空间和意义。目前,这些生态型排水技术还应用在天津、杭州和武汉五个不同区域的规划和示范工程建设中。 

 

● 城市雨水利用的管理与思考-基于北京城市雨水利用工程的总结

报告人:刘红   北京市节水雨水管理中心  主任/教授级高工

 

●    城市雨水利用措施对雨水管线设计参数的影响

报告人:张书函       北京市水利研究所  副总工

 

摘要:雨水利用是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河道行洪压力增大、河湖被径流污染、积滞水易发等问题和缓解城市缺水局面的重要措施。在小区实施雨水利用措施后将对市政雨水管线的设计产生一定的影响。本研究依据对雨水利用示范工程多年的观测数据,分析了雨水收集存数回用、透水地面、下凹式绿地等雨水利用措施对雨水管线设计的径流系数、汇流时间等参数的影响,可为市政管线的设计提供参考。

 

● 北京城市雨水管道沉积物污染状况研究

报告人:李海燕,北京建筑工程学院环境与能源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

 

摘要:在对城市排水管道沉积物的危害、影响因素、研究进展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剖析管道污染物沉积问题。以北京市西城区为例,对其中部分雨水管道进行了调研,分析了管道沉积物的沉积状况;初步研究了沉积物中不同形态典型重金属及磷污染物的赋存状况;评价了沉积物中主要重金属污染物的潜在污染风险。

 

● 城市初期雨水及初期冲刷问题剖析

  报告人:  王建龙  北京建筑工程学院 讲师/博士

 

摘要: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是城市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中两个不同的重要问题,然而,目前国内对这两个问题的认识还普遍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基于1999年以来的对城市雨水径流污染规律的研究,并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对初期冲刷现象及其描述方法、污染物积累输送规律等进行分析;明确提出,研究、讨论初期冲刷问题首先应区分两种不同的典型条件;归纳了影响初期冲刷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对国内外一些学者讨论初期雨水和初期冲刷问题时存在的矛盾与困惑进行剖析,澄清初期雨水与初期冲刷的不同概念,为把握其基本规律、深入研究城市径流污染规律、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控制措施提供理论和科学依据。

 

● 天津中心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及污染控制措施研究

报告人:  潘留明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  博士/工程师

 

摘要:针对天津市水资源短缺,中心城区内涝现象严重,雨水径流对景观河道的污染贡献明显的现状,结合水污染控制专项课题研究介绍天津中心城区雨水径流污染特性及污染控制措施研究的阶段研究成果。研究结果表明天津区地表径流主要污染物为COD、BOD、SS、TN、色度、六价铬、粪大肠菌群、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不同下垫面的污染程度对比结果为:商业区﹥居民区﹥文教区、路面径流﹥屋面径流﹥草坪径流﹥xx雨水、沥青/油毡屋面﹥瓦面。天津雨水径流重金属铅、锌、六价铬超标较为严重。通过模拟研究,提出通过管网末端截流、分散截流、区域内部截流、增加绿化等方式减小雨水径流污染。

 

深圳市宝安区雨洪利用规划介绍

   报告人:齐芳菲   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高工/副总工程师

 

 摘要:根据地面径流水质差异和利用方式不同,将城区划分为不同的雨洪利用功能区,规划不同功能区雨洪利用方式、方案和规模,规划实施后,不仅能增加水资源,解决城市需水量缺口的35%,还能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减轻城市内涝、控制面源污染。

 

 

 

 

我最近在玩和讯财经微博,很方便,很实用。
一句话,一张图,随时随地与我分享理财心得与亲历见闻。
点击以下链接xx,来和我一起玩吧!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给水排水“中国城市雨洪控制利用高级研讨会”通知及专题报告- 水业 ...】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