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设计师回应世博中国馆和传统建筑雷同质疑_浮生长恨_百度空间

前天,会中国馆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院长何镜堂做客新民科学咖啡馆时表示,中国馆的构思来源于中国文化,展馆外的“新九州清晏”中式园林则是一个xx空调,能在夏天产生8℃~10℃的降温效果。

关于质疑

“看过的人都说是中国的”

最近,网上有质疑认为,中国馆的造型和很多传统建筑雷同。对此,何镜堂院士表示,中国馆的构思来源于中国文化,它是中国建筑文化中多种元素的整合。无论是功能、材料、大小、色彩、尺度都和其他作品不同。“很多人看了以后,觉得中国馆像一个斗拱,还有人说像一个粮仓,每一个人都说这是中国的,我们希望达到的目的就是这样子。”何镜堂说,中国馆的定位可以用“中国特色、时代精神”八个字来概括,必须要体现出中国的文化和精神。

关于科技

太阳能发电自给自足

何镜堂介绍,中国馆设计运用了立体构成手法,国家馆居中升起,形如冠盖,层叠出挑,地区馆则平卧于国家馆之下,是活动和会展的场所。

他说,中国馆虽然外形是以中国传统建筑为基础,但在功能设计方面充分考虑到了科技的元素。比如140米见方的国家馆大屋顶与外墙上的太阳能光伏板,让整个建筑照明用电自给自足。

关于节能

园林成为自然空调

何镜堂说,中国馆的建筑空间布局侧重节能环保。“架空的设计,使得基底平台能自然通风,而层叠出挑的造型起了遮阳作用,而且能达到冬暖夏凉的效果——夏季太阳高晒时,阳光是照不进观众等候的基地平台的;冬季遇上大晴天,平台能有6个多小时沐浴在阳光里。”此外,何院士还透露,中国馆外挑的檐口按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叠篆文字,设计成“中国印章”样式,东面写的是“东”字,西面写的是“西”字。这些部分实际上是通风口。

何镜堂说,考虑到节能,中国馆在地方馆的屋顶设计了一个名为“新九州清晏”的中国传统园林,这个园林同时也是调控温度的“xx空调”,能产生8℃-10℃的降温效果。

关于利用

将成为上海新地标

根据规划,中国馆{yt}可容纳5万名观众,这也就意味着高峰时期进入世博园区的参观者只有十分之一可以进入中国馆。对此,何镜堂解释说,中国馆的设计容纳能力确实有限,在日本爱知世博会上,也曾出现了进入日本馆需要排队7个小时的情况。

何镜堂院士表示,世博会结束,中国馆的功能将继续延展,半年后这一区域将成为文化、艺术、商贸、会展中心,是上海的一个新地标。

■揭秘

10个月时间选定中国红

中国馆使用的是看似简单的“中国红”,但为了挑选这个红色,却花费了10个月的时间。“中国馆到底采用何种红来制作‘外衣’,做到大气、不刺眼,一度愁坏了大家。”何镜堂介绍说,现在能看到的中国馆“红衣”,其实是由四种红色组成,存在深浅变化。

据悉,设计之初,国旗的红色、天安门的红色以及香烟包装上的红等这些常见的中国红元素都曾纳入考虑范畴。最终确定了中国馆斗拱结构的三种红色,明度从上至下依次增加,最下面的横梁最鲜艳,最上面的横梁最暗;馆内则采用柔和一点、“粉”一些的红色。

■设计师支招

总设计师何镜堂还为游客支招。他表示,游客想拍中国馆全景,{zj0}摄影角度在西面,从世博轴拍过去的效果{zh0}。

本报记者郭鲲

(京华时报)



郑重声明:资讯 【总设计师回应世博中国馆和传统建筑雷同质疑_浮生长恨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