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牛田洋_上弦下弦月_新浪博客

牛田洋是汕头市郊一片被海水围着的田地;之于我,是一个熟悉而陌生的地方;未亲身去过,脑海中却早已摩挲千遍。

小的时候,在父亲口中,“牛田洋”,是他经常提起的地方之一(其余的两个是“马过渡”和“樟木头”),年幼的我并不知道这些地方有什么特别,只是觉得又是马啊又是牛啊又是羊的,还有姓“张”的“木头”,真是些奇怪的地名。父亲最早在潮汕地区长大,后子承父业成为惠州马过渡汽车团的一名普通战士,逐渐调迁,辗转到广州xx;牛田洋应该只是广州xx管辖下的其中一个驻地而已,听上去跟乐昌军械库、一五七医院之类的也不会有什么不同,只是不知道为什么对这里,他是那么地愿意经常提起。

这次回汕头,听说我们想去牛田洋,勾起了曾是父亲战友的三姨丈(他们的关系是如此地的好,以致居然一起娶了一对姐妹)对1969年,风雨牛田洋的回忆。

当年,7月台风中,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感召下,2000余名驻地解放军和下乡的学生们坚信“人定胜天”,就这样在暴风雨来临之时,无所畏惧地并肩站在牛田洋中,用血肉之躯抵挡迎面而来的洪水,誓死保卫大堤;而其中的600名战士学生在强台风中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宝贵生命,他们死去的时候,手,还紧紧地扣在一起。

这些,父亲与三姨丈他们并没有亲历,只是当年他们都同样是兵蛋子,守着相隔不到200公里的惠州驻地,幸运的是,那里并没有经历这样强劲的暴风骤雨,否则,义无反顾地站在洪水里的,可能就是他们。三姨丈讲起这段往事来,仍唏嘘不已。

40年过去了,父亲和三姨丈早已经离开了xx,只是在他们的骨子里,似乎已经渗进了一种与普通百姓们不同的东西,无论何时,讲起他们的军旅生活,无不是革命的浪漫与军人的自豪。

如今,牛田洋已成了私人承xxx殖基地;对于大多数汕头市民来说,这里,更是xx钓鱼、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但是,当表妹提议说要去牛田洋的时候,我的心情还是有一点复杂的;因着之前父辈们的回忆,这里掺杂着一种说不清的情绪;以至于在车子转进牛田洋的小路的时候,我的脑海里竟然浮现出那一张张年轻而充满理想的脸,那些在暴雨中手拉着手的年轻军人和学生。当年的父亲也有过这样坚定的笑容吗,还是说,在那些个并不算太遥远的年代,每一个年轻人的心里,总是这样的充满信念与决心,哪怕是当死亡就在咫尺的时候?

直到车子弯进了堤坝,驶过一个个的闸口,我的心才渐渐被眼前的景色拉回到现实中来——今天的牛田洋,看起来是那样的平静。开着车的人们,坐在堤坝上聊天的女人,草地上放着风筝的孩子,间或,还有一群鸭子在狭窄的小路上摇摇摆摆、理直气壮地挡住所有往来人们的道。

天气很好,有点风,有点太阳,在树下支起钓具的我们惬意得几乎要打盹,旁边的老伯用个小气炉烧着开水,准备沏一壶上好的凤凰单枞......

表妹夫和老和尚各自占据了有利地形,独等鱼儿上钩;我和表妹则信步沿海堤走了开去。

在闸口的这一边,一块块海水养殖基地就在眼前;小路上到处浪漫着野生的牵牛花,水草恣意生长,水面闪着粼粼的光。一艘小船,从岸边解了绳索,我们试着央求他们把我们带上,到水的那边去看看,他们呵呵地拒绝了,说,我们要干活呐~

于是颓唐地回来,散漫地在四周走走。一只温顺的母狗,产了一群各种颜色的狗崽,黑的白的黄的,让我们好奇地猜测了一番;另外的一个角落里,十几只毛色油亮的鸡正悠闲地踱着步。

就这样消磨了一整天,直到天色渐晚,启程回家;远处,一只不知名的海鸟,稳稳地落在养殖者住的小破房顶上。而就在视线之内,还有一群妇女,不辞劳苦地将手边堆得像小山似地生蚝一个个地撬开,满是泥浆的硬壳随即堆成了另外的一座小山。

牛田洋逐渐就在我们身后了。

车子转了个弯,很快融进了市区;记忆又渐渐侵蚀我的脑海——

这么多年过去了,今天,“人定胜天”这类的豪言壮语已经不太听得到,而我们也已渐渐超越了当年父辈们的年龄,只有牛田洋,岁月荏苒,依然年轻。 

 

 牛田洋的“洋”

 


平静的牛田洋

 


养殖场人们盖的房子,有的已经被拆得剩下一只窗户

 

断壁残垣,上面恣意生长着牵牛花

 


还是牵牛花,很明显~



懂得生活的老伯,一边钓鱼一边喝功夫茶;


这张不废话了~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2010年,牛田洋_上弦下弦月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