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如何看待所提交译文的质量上,翻译公司有时会和客户产生不同看法,甚至发生争议。原因之一是双方对“专业”翻译服务的“专业”理解不同。

通常情况下,客户都希望翻译公司提交的译文既准确流畅,又合乎专业表达习惯。不过,正所谓“术业有专攻”,客户和翻译公司由于各自所在行当不同,翻译公司的译员和审校人员在理解和翻译表达上存在失信于原文,或与原文语言风格不符的问题,也是在所难免的。问题是如何正确避免或解决此类问题。

一方面,客户需要了解翻译服务的定位,而且对译文的质量要有合理期望。比如某些专业性极强且要求又高的稿件的翻译,如果客户要求译员既具备相关专业背景知识,又要精通语言表达,那么就应考虑到,这类业务与其去找翻译公司,不如去找具有相应资质的咨询公司或其他专业服务机构去做更为合适。当然,后者的收费也是非常专业的。换句话说,如果不能客观看待翻译公司所提供的服务,客户在有限的时间内将很难找到合适的翻译服务。

另一方面,翻译公司或译员也不能夸大自己的专业水准,毕竟他们所提供的是语言服务,而不是专业技术服务,秉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会显得更为诚信,否则,如果翻译公司盲目向客户做出承诺,在和客户的交往中则容易陷于被动,其结果就是失信于客户。翻译客户在接触客户之初,就应该有意识地,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引导客户,使其客观认识翻译的作用和价值。在合作过程中,则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以期提供又好又快的服务,最终达到双赢的结果。

当然,如何解决客户期望与翻译服务达到的水准之间的差距?不妨一试以下两种方法:

方案1:1+1合作方式

翻译服务是一种语言服务,就专业性而言,只能说做到相对专业,所以客户必须自己也参加到翻译过程中,负责帮助译员解决涉及专业知识的术语和习惯表达等问题。这个过程,是对翻译供应商的一种扶持和培养,但是所谓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底子打好了,以后就轻松了。初期的磨合会比较痛苦,因为客户需要投入精力帮助译员,译员也需要投入更大的努力去学习新的领域和专业知识。也就是说,需要建立一种互动方式,由译员或翻译公司和客户一起探讨解决困难或容易出错的地方,相互取长补短。经过这种方式打磨出来的译稿,就会达到比较令人满意的效果。类似的方法,其实在其他行业也很常见,例如:IT行业的一些大公司,每年都会有针对性地培养自己外围的工作组或者小公司,让他们掌握自己的技术和工具,以便更好地为自己服务。

方案2:2-1合作方式

把“专业+语言”变为只要求语言,客户自己负责对专业部分把关。当然,为了减轻把关负担,客户可以每次都把修改后的结果返回给翻译,以帮助译员学习专业语言的表达方式。相信经过若干次的合作之后,双方都会对合作结果感到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