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铰孔加工质量之浅见_铰刀_中国刀具夹具网

提高铰孔加工质量之浅见

李文武

【摘要】:通过对铰孔加工工艺、加工质量分析,合理改进刀具结构,提高加工精度。

【关键词】:铰孔工艺? 切削用量? 质量控制? 刀具改进? 提高质量?

铰孔在机械制造及装配维修加工中应用广泛,这要求学生在钳工实习中熟练掌握铰孔加工技术,严格控制铰孔质量。经过实践总结,提高铰孔加工质量就要正确编制加工工艺,合理选择切削用量,对铰孔产生的质量问题进行正确分析、加以控制,对铰刀结构进行必要的改进。具体方法如下:

一、铰孔工艺

1、提高预加工工序质量

提高预加工孔精度是保证铰孔质量的前提。必须保证底孔不出现弯曲、锥度、椭圆、轴线歪斜、表面粗糙等缺陷。

2、合理编排工艺过程

对于精度为IT7-IT8、Ra1.6-0.8μm、D>20mm的孔,其铰孔加工工艺一般为:钻孔→扩孔→(镗孔)→粗铰→精铰。其中,镗孔是在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进行的,可以提高孔的直线度、降低表面粗糙度值。

二、合理选择切削用量

1、铰削余量

铰削余量过大,加工时铰刀易折断;铰削余量过小,则不能xx去除上道工序留下的加工痕迹,影响孔的尺寸精度和表面粗糙度。根据加工经验,在钻床上铰削时(铰削余量/铰孔直径)分别取:0.1mm/3~4mm、0.2mm/5~10mm、1mm/12~16mm和2mm/18~30mm。

2、铰削速度

铰削速度过高或过低均易产生卷屑,影响加工表面粗糙度。考虑到刀具的寿命,加工孔的质量。铰孔时根据工件材料选择:v=5~12m/min。

3、进给量

进给量会使工件孔产生表面硬化和粗糙,应加以控制。根据工件材料的不同,在钻床上铰孔时,f=0.18~1.5mm/r。

三、铰孔存在的质量问题,产生原因及控制方法

1、孔径增大

产生原因:1)铰刀外径尺寸偏大;2)铰削速度过高;3)进给量不当或加工余量过大;4)铰刀主偏角过大;5)铰刀弯曲;6)铰刀刃口粘附着切屑瘤;7)铰刀刃口摆差超差;8)切削液选择不合适;9)安装铰刀时锥柄表面未擦净;10)主轴轴承过松或损坏,铰刀在加工中晃动;11)铰孔时余量偏心,与工件不同轴;

控制方法:1)选择适当的铰刀外径;2)降低铰削速度;3)适当调整进给量或减少加工余量;4)适当减小主偏角;5)更换铰刀;6)刃口用油石修整或进行表面硬化处理;7)控制摆差在允许的范围内;8)选择冷却性能好的切削液;9)安装前将刀柄及主轴锥孔内部油污擦净;10)调整或更换主轴轴承;11)调整同轴度。

2、孔径缩小

产生原因:1)铰刀外径尺寸偏小;2)铰削速度过低;3)进给量过大;4)铰刀主偏角过小;5)切削液选择不合适;6)铰刀磨损部分未磨掉,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7)铰削余量太大或铰刀不锋利,产生弹性恢复,使孔径缩小;8)内孔不圆,孔径不合格。

控制方法:1)选择适当的铰刀外径;2)适当提高铰削速度;3)适当降低进给量;4)适当增大主偏角;5)选择润滑性能好的油性切削液;6)定期更换铰刀;7)选取适当的铰削余量和刀具切削角度;8)提高孔加工与刀具刃磨的质量。

3、铰出的内孔不圆

产生原因:1)内孔表面有交叉孔;铰刀过长,刚性不足,铰削时产生振动;2)铰刀主偏角过小;3)铰刀刃带窄;4)铰孔余量偏心;5)薄壁工件装夹过紧,工件变形。

控制方法:1)采用不等分齿距的铰刀和较长、较精密的导向套;铰刀的安装采用刚性联接;2)增大主偏角;3)选用合格铰刀;4)控制底孔位置公差;5)采用恰当的夹紧方法,减小夹紧力。

4、孔内表面有明显棱面

产生原因:1)铰孔余量过大;2)铰刀切削部分后角过大;3)铰刀刃带过宽;4)主轴摆差过大。

控制方法:1)减小铰孔余量;2)减小切削部分后角;3)修磨刃带宽度;4)调整机床主轴。

5、内孔表面粗糙度值高

产生原因:1)铰削速度过高;2)切削液选择不合适,未能顺利流到切削处;3)铰刀主偏角过大且刃口不在同一圆周上;4)铰孔余量太大;5)铰孔余量不均匀或太小,局部表面未铰到;6)铰刀切削部分刃口不锋利,表面粗糙;7)铰刀刃带过宽;8)铰孔时排屑不畅;9)铰刀过度磨损;10)刃口有毛刺、积屑瘤。

控制方法:1)降低切削速度;2)正确选择切削液,经常xx切屑,用足够压力浇注切削液;3)适当减小主偏角,正确刃磨铰刀刃口;4)适当减小铰孔余量;5)提高底孔位置精度或增加铰孔余量;6)经过精磨或研磨达到要求;7)修磨刃带宽度;8)减少铰刀齿数,加大容屑槽空间;9)定期更换铰刀;10)用油石修整刃口。

6、铰刀刀齿崩刃

产生原因:1)铰孔余量过大;2)工件材料硬度过高;3)切削刃摆差过大,切削负荷不均匀;4)铰刀主偏角太小;5)铰深孔或盲孔时,切屑未及时xx;6)刃磨时刀齿已磨裂。

控制方法:1)修整底孔的孔径尺寸;2)降低材料硬度或采用硬质合金铰刀;3)控制摆差在合格范围内;4)加大主偏角;5)及时xx切屑;6)注意刃磨质量。

7、铰刀柄部折断

产生原因:1)铰孔余量过大;2)铰削余量分配及切削用量选择不合适;3)铰刀刀齿容屑空间小,切屑堵塞。

控制方法:1)修整底孔的孔径尺寸;2)修改余量分配,合理选择切削用量;3)减少铰刀齿数,加大容屑空间。

8、铰孔后孔的中心线不直

产生原因:1)底孔偏斜,铰刀不能纠正原有的弯曲度;2)导向不良,使铰刀在铰削中易偏离方向;3)铰刀安装偏斜,破坏了铰孔的垂直度。

控制方法:1)采用扩孔等工序校正孔;2)修整铰刀导向部分;3)注意正确操作。

四、改进刀具结构,提高铰孔质量

1、深孔铰刀的改进

铰削深孔(铰刀长度/铰刀直径为:L/D>5)时,经常出现铰刀折断现象,孔的表面质量达不到加工要求,主要原因是深孔排屑困难,堵塞在孔内的切屑容易刮伤已加工表面,并挤坏铰刀刀刃;冷却液不易到达切削区,难以对铰刀进行有效冷却,加剧了铰刀磨损甚至使铰刀折断。为解决这一问题,需对铰刀的结构进行改进(如下图)。方法如下:

?

将标准铰刀的切削部分每隔一齿磨去一段,使切削齿减少一半。这样增大了容屑空间,使刀具排屑性能大为改善,避免了加工中切屑挤坏刀齿。刀齿减少后,冷却液可顺利流入切削区,使刀具在加工过程中得到充分冷却,避免刀齿因切削温度过高而卷刃。改进后的铰刀使用寿命大大提高。为避免铰刀齿数减少后对加工质量的不利影响,在磨齿时,铰刀校正部分约t/4(t为刀刃全长)处的一段刀刃仍保留。

2、铰刀几何角度的改进:图1?? ?????????????????图2???????????

1)将铰刀切削部分的刃口用细油石研磨成0.1mm左右的小圆角(如图1),加工时,先用粗铰刀对孔进行粗铰,留精铰余量0.04~0.08mm,然后用研磨后的精铰刀进行精铰,可以降低表面粗糙度值。为防止铰孔后出现孔径收缩,铰刀可用旧铰刀修磨,其直径比铰孔的直径大0.02mm左右,以抵消铰孔后的收缩量。

2)在塑性较大的金属上铰孔时(如图2),用油石在铰刀的刃口前面研磨出0.5mm宽的棱带,并形成-2°~-3°的前角,保留刃带宽度为原有的2/3,从而减弱刃口的锋利程度,由于尖角加大,改善了散热条件,而且又不容易崩裂,铰孔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保证在Ra0.8μm以上。

三、结论

铰孔加工过程中所产生的质量问题是普遍存在的,需要对铰孔过程进行必要的控制。要根据工件材料、加工精度、铰削用量、刀具结构、切削液的选用等情况具体分析。在实践中不断改进工艺方法,提高铰孔的加工质量和生产效率。


郑重声明:资讯 【提高铰孔加工质量之浅见_铰刀_中国刀具夹具网】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