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莱顿BLB与瑞士ITI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

文章摘要:目的:放射线片评估BLB种植系统(HA涂层非螺纹柱状种植体)和ITI种植系统(TPS涂层螺纹柱状种植体)负载初期及负载后48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87例患者116颗种植体按负载时间分五组进行X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BLB种植系统骨吸收呈缓慢上升趋势,而TIT系统相对平稳,负载初TIT种植体周骨吸收高于BLB种植体,负载后36~48个月BLB种植体高于TIT种植体,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BLB种植系统骨结合更早,TIT种植系统远期骨吸收更少,更有利于保证种植的远期效果。
文章主题:
 

 文章内容:78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04年6月第9卷第2期

与1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冯波施斌

【摘要】目的:放射线片评估种植系统(涂层非螺纹柱状种植体)和,兀种植系统(涂层螺纹柱状种植体)负载初期及负载后48个月种植体边缘骨吸收的差别.方法:87例患者6颗种植体按负载时间分五组进行片牙槽骨边缘高度测定.结果:种植系统骨吸收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兀系统相对平稳,负载初,兀种植体周骨吸收高于种植体,负载后36~48个月种植体高于,兀种植体,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结论:种植系统骨结合更早,1种植系统远期骨吸收更少,更有利于保证种植的远期效果.

【关键词】牙种植系统;牙种植系统;边缘骨吸收

中图分类号:783.1

文章标识码:文章编号:1007-3957(2004)09-78-04,,.,4379:(-)(-.)48.:87(116)-5,.:,,.-,36—48..:;.:;;

    种植体周围牙槽骨吸收状况是评价种植体成功与否及远期效果的重要标志之一.影响种植体周围骨吸收的因素有很多,如生理性因素,种植手术创伤因素,微生物学因素,生物力学因素,种植体表面结构等因素".本研究通过对种植系统及种植系统的临床应用后牙槽骨的线对比,来评估随负载时间变化种植体周骨质吸收的趋势及种植体表面结构对骨质吸收的影响.为各类种植体在临床上的应用提供参考.

    1材料和方法1.1临床资料本研究从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1999年3月~2003年3月种植患者中随机抽取植入种植系统(涂层圆柱状种植体)及,兀种植系统(涂层螺纹柱状种植作者单位:430079长沙市口腔医院(冯波);武汉大学口腔医学院种植中心(施斌).中国口腔种植学杂志204年6月第9卷第2期体)87例.共计16枚种植体.种植修复失败患者以及植骨患者排除在本研究之外.其中45测患者植人88种植体弼枚.男27人.女【8人,年龄8—6】岁.平均325岁;42倒患者植人种植体54收.男22几.女20』,.年龄7—53岁,平均3.迫踪观察从负载开始时到负载后48个月.摄片进行种植体周牙槽骨高度的测量,对比观察牙槽骨吸收的情况2种植体系统种植系统.莱颧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提供.非螺纹圆柱状羟基磷蕊石涂层种植体;种植系统.瑞.]1]公司提供.螺纹圆柱状钛喷浆谤层种植体..

3观察方法1.3】患者分组:按修复加载前加戴后612个月,3一4个月,25~36个只."一48个月抒组132线观察:根据种植伴植^水后拆线6片(包括根尖片和曲而断层片)束观察判-植体周嗣牙槽骨碳收情况;具体肯法是在片测量出种植悼的乏度对比实际种植体的长度计算出放大率.然后测量边缘骨与种植件结台点到种植体与基台连接点的距离.根据肢大率得到较可靠的边缘骨高度的位置.将复诊时基台到边缘骨与种植体结台点距离减种植术后拆线时测得的距禽得出牙槽骨变化的高度值.测两次.计算出均值.再取近远?均值放大率=片种植体长度一实际种植体长腰变际种植傩壁图1~4分别为_¨和-种植系统拆线时和修复后复查线片.箭头所指为边缘骨位置.=图1[一期拆线2结果图4修复后24个月79两种种植体片显示的牙槽骨的吸收趋势如图5所示,随着加载时间的增加,种植体周骨吸收呈现一种缓慢上升的趋势,而1种植体则相对比较平缓.将两组数据用统计学软件进行非配对检骑处理.其结果如表所示.种植口腔种植学杂志2004年6月第9卷第2表负载后线片牙槽骨吸收高度比较体负载前线片示牙槽骨吸收值为0.70±0.22,而种植体该值为0.93±0.27,值为0.034&;0.05,二者在统计学上有明显差异,种植体的骨吸收值高于种植体;在6~36个月片示牙槽骨吸收无明显差异;但在37~48个月片示牙槽骨吸收值又有了明显差异,种植体为1.57±0.33,1种植体为1.12±0.25,值为0.05,种植体骨吸收值高于种植体骨吸收值.线吸收值()图5负载后线片牙槽骨吸收值变化.3讨论3.1通过摄线片来评估种植体周骨质吸收情况是一种迅速,无创,客观的方法,但由于拍摄方法的统一条件控制问题,如线源,种植体及胶片位置的不固定,曝光和冲洗条件不同,可能影响到其可靠性.本研究病例种植体的长度一定,每一张片的放大率可以xx算出,种植体周边骨吸收高度便可以xx得到.同时线片资料来源同一种植中心同一台片照片机,洗片由计算机自动控制,其标准化程度大大提高,因此本研究线片能提供种植体周边骨xx的评估.

    3.2涂层及非涂层种植体是目前临床上常用的两种涂层种植体,一些文献报道对两者的优缺点尚有争论.但对于这两种种植体涂层对周围牙槽骨吸收的影响对比研究的还少见报道.涂层种植体涂层制备通过表面诱导矿化技术模拟生物矿化现象,将基材表面矿化后,通过其功能基团(如硫酸根,羧基,磷酸根等)诱导溶液中无机离子在基材表面沉积,结晶.其与骨界面存在着物理和化学两种结合力,有利于种植体早期骨结合.动物试验也表明涂层种植体骨结合率更快更高,本研究发现种植体负载前系统的线片牙槽骨吸收值低于系统,可能与此有关;但是表面诱导矿化涂层较薄,故种植体抗疲劳性以及抗剪切性受到影响.种植系统的涂层及螺纹通过其粗糙表面及螺纹增加与骨结合的面积,有利于骨结合的发生及种植体的稳定;一些研究报道愈合期后种植体一骨界面的生物力学测量值与种植体表面粗糙度有关,粗糙表面可减少界面重建中的剪应变效应,使种植体周骨质吸收趋于平缓;另外种植体功能负载后期骨改建使其表面形成稳定的新生编织骨和板层状骨,但是骨改建也可以破坏植体表面结构,导致界面损坏,如羟基磷灰石涂层脱落】,涂层被巨噬细胞吞噬8】,以及金属离子的释放等,从而导致种植体周边骨吸收加快,甚至种植修复失败.本研究显示负载后37~48个月的片的骨吸收值系统高于系统的吸收值(表1)可能基于这些原因,,等作者也发现承载两年以后牙周测试仪测得的值表明非涂层种植体的稳定性已经高于涂层种植体,间接反映种植体边缘骨的情况¨.

    3.3本研究还发现,种植体周骨吸收主要发生在种植术后到负载后6~12个月,这可能与种植手术创伤有关,包括手术分离粘骨膜,修整牙槽骨,手术过程中产热。

 引用文章










以下转自   

最早接触种植牙是在98年,

当时市面上做的比较多的是华西自主研究的一段式的种植体,一个钉80,临床收400.

据说当时我们本市有一个LJ医生(个体牙医)一个人就做了2000左右例。

我们还特意去她的门诊去咨询了,我和一个缺失了一个下6的医生一起去的,问他的牙能不能种植。怎么做。

答复是可以,就在门诊做。就拿涡轮机做。

当时我们都傻了,这怎么行?

当时我们推的是莱顿的BLB系统,因为便宜而且比较容易操作。

据介绍BLB和Brane mark的区别是Brane mark是纯钛的,对技术要求比较高,BLB是纯钛外面涂层的,外面有一层羟基磷灰石涂层,就是所谓的人造骨。

也就是说即使操作上有一点偏差也没有关系,可以人造骨来补充。

不过据说BLB{zd0}的问题是大约在一年左右有部分的病例有“脱裤子”现象,就是纯钛钉自己从骨头里面跑出来了,而把那个涂层扔骨头里面了。

当时的BLB钉是507一个,临床收1900.上面的烤瓷另外收。

最早我们做的两例都是我的熟人,一个是我的好朋友,一个是我爱人学校的副校长。

不过两例的效果都不理想,一个在一次二次手术之间不停的感染。另外一个{zh1}的烤瓷牙有一点扭转,调不过来了,{zh1}的颌面整个就调花了。

再后来又做了一些,效果总的来说不好不坏。

  

郑重声明:资讯 【国产莱顿BLB与瑞士ITI种植系统周边骨质吸收对比的研究】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