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区爱心接力:1500个馒头的旅程_星际老窝_百度空间
玉树灾区爱心接力:1500个馒头的旅程

  新华网青海玉树4月28日电 特写:1500个馒头的“旅程”

  青海玉树地震发生后,海内外社会各界积极伸出援手,向震区捐赠物资。这些物资能否全部及时抵达灾区,送到受灾群众手中?新华社记者近日对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的1500个馒头的“旅程”进行了追溯。

  25日14时许,玉树震区巴塘乡东尼格移民区安置点的牧民扎西卓嘎领到了一袋印有“西宁市城中区七一路西社区居民王杰捐赠”字样的馒头。

  此时,在不远处的帐篷里,罗布江木试着拨通了馒头袋上印着的电话。

  “是王杰吗?我是玉树县巴塘乡东尼格移民区党支部书记罗布江木,我们已经收到了你捐赠的馒头,正在分发,今天晚上受灾群众就能吃上了。”

  “知道你们收到馒头,我很高兴。”王杰激动地说。

  “我代表这里的父老乡亲感谢你,你为灾区群众做了件大好事!”

  “不用客气,这是我应该做的。我知道藏族同胞喜欢吃糌粑,我们汉族的馒头也很好吃。我们都是同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请你们相信,玉树并不孤单,全国各族人民都在支持你们!”

  61岁的牧民平措然地从罗布江木手中接过馒头,捂在胸口,十分激动:“我们家四口人,有这些馒头,再熬上一壶奶茶,就是今天的晚饭。”

  平措然地一家的房子因地震塌了,这几天在政府的救济下,主要喝矿泉水,啃方便面,前{yt}刚把家里的火炉从废墟里刨出来,他正盘算着可以开火做饭,没想到这么快就可以吃到新鲜的馒头。

  罗布江木告诉记者,移民区安置点共有190户居民,25日给居民发放前{yt}下午各地援助的馒头、方便面、饼干、火腿肠和八宝粥等食品。所有物资都是公开发放,大家同时来领。

  在东尼格移民区看到1500个馒头的“归宿”后,记者一路溯源,先后采访了巴塘乡党委、玉树县政府、玉树巴塘机场、西宁曹家堡机场、青海省民政厅、西宁市七一路西社区等单位负责人和捐赠人王杰,终于清晰地还原了这1500个馒头的“爱心旅程”——

  21日早晨天刚蒙蒙亮,住在西宁七一路西社区的王杰一家就早早起床,兑好水、和好面,开始赶做馒头。几个小时之后,{dy}屉热气腾腾的白馒头出锅了;{yt}一夜之后,1500个馒头被分成35箱,整整齐齐放在小屋里。

  45岁的王杰曾是视网膜脱落的下岗工人,夫妇俩靠着10平方米的小馒头铺维持生计。

  “我从新闻里得知玉树的群众、各地的救援队伍都在吃方便面。我就想,自己是个做馒头的,就蒸些馒头捐给灾区,让大家换换口味。”王杰后来告诉记者。

  由于锅小,王杰夫妇俩和80多岁的老母亲干了{yt}一夜,连蒸了60多屉。为了让馒头保持{zh0}的状态,蒸出来的馒头一晾凉,社区里十几位热心的邻居立刻帮忙装袋、分箱。装馒头的35个箱子是社区里的居民从自己家里凑出来的,有的是家用电器包装箱,有的是水果箱,五花八门,包装袋则都是印有王杰馒头铺电话的塑料袋。记者在安置点分发现场,隔着塑料袋摸这些馒头的时候,感觉还挺软乎。

  馒头分装好后,七一路西社区主任宋燕跟同事一道将这35箱馒头运到位于西宁市小桥大街的青海省救灾捐赠物资接收站。机场工作人员马上将这些馒头转送到西宁机场,装进了飞往玉树的班机。一小时后,馒头“飞”达玉树巴塘机场,随即被运抵玉树县抗震救灾指挥部。巴塘乡党委书记成林才仁在玉树县民政局认真签下自己的名字,把35箱馒头连同其他物资领走,运往东尼格移民区。

  “交给你了!”成林才仁郑重对移民区党支部书记罗布江木说。

  25日13时,1500个馒头开始发放至受灾群众手中。

  800多公里,7个中间环节,1500个馒头从海拔2000多米的西宁被运到平均海拔4000多米的玉树,一个不少、完整无损交到了灾区群众手中。

  1500个馒头,一个一个蒸出来,一个一个放入塑料袋,一袋一袋包装入箱,一箱一箱空运到玉树,又一一发送到震区群众手中……表面看这只是单调的物流,背后却是爱心的接力,制度的保障,监督的力量。

  “希望捐赠物资接受工作能做得更详细和完善,把物资公平、及时地送到灾区群众手中,这是对捐赠者爱心的{zd0}慰藉。”王杰说。



郑重声明:资讯 【玉树灾区爱心接力:1500个馒头的旅程_星际老窝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