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玩游戏的{zg}境界之纸屑里飞舞的智慧(2)_蹦蹦儿_新浪博客
一个撕纸的小游戏都能玩儿出花儿来,让我更加认识到早教其实不拘泥于形式。有收获,这本书买了,好好读!

摘自《林怡教你玩游戏》

看起来很简单的一个游戏,其实里面包含了许许多多早教的内容。爷爷喜欢粗面条,丁丁就给爷爷做粗面条,奶奶喜欢细面条,丁丁就给奶奶做细面条,爸爸喜欢不粗不细的面条,丁丁就给他做不粗不细的面条,妈妈喜欢特别细的面条,丁丁就不遗余力地仔细去撕更细的面条……于是,这个撕面条的活动就充满了贴心与关爱。宝宝在这样的游戏中学会了分享,学会了关爱他人,学会了很多的社会交往行为,他的想象力也得到了开发,而家人对宝宝的鼓励,则让他的这些好行为得到更进一步的强化。丁丁在撕面条的游戏中,他小手的精细动作当然也得到了锻炼,毕竟,要撕出那么细的面条可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呀。

过家家的游戏不仅xx于吃,还可以拓展到衣食住行的诸多方面,甚至可以将一些具有高科技含量的内容都给带进去。比如出行,我们需要出行的代步工具,需要吃,需要穿,需要住——去不同的地方就会有不同的需求,不同的人出行也会有不同的需求,比如爷爷需要拐杖,小弟弟需要奶瓶。所有这一切不仅可以拓展宝宝的想象力,还可以将很多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生活尝试等内容带进来,拓宽宝宝的知识面。再比如,卫星上天了,如果宝宝对这个事件很感兴趣,我们就可以玩一些与此相关的撕纸游戏。撕一个卫星,跟着卫星来一趟旅行,看看月亮,看看星星,看看各种各样的天体……即便父母对天文知识一窍不通,那也没关系,找一本百科全书,和宝宝一起去探究:“你看,卫星飞上天就会看到……”父母不需要教,宝宝就会自己去探索,卫星上天会看到哪些天体。这样一来,宝宝在这个游戏中就很自然地成了主导者,而父母只是帮助他更好地完成这项活动的协助者,于是,撕纸这项活动就演变成了一个承载科普知识的载体,不带施教的痕迹,一切都通过宝宝因为好奇而引发的探索行为悄悄给带了进来。

奇怪的图案

 “妈妈,我们还玩撕纸游戏吧!”很多天没玩撕纸游戏了,妈妈以为丁丁早已厌倦了这个游戏。不成想,{yt}午睡后醒来,丁丁突然又想起了撕纸游戏。

“好啊!给你纸。”正好妈妈买回来一些薄薄的纸,递给丁丁几张。丁丁从里面抽出一张开始撕,很快就撕了一条歪歪扭扭的“蛇”:“妈妈,你看,我撕了一条蛇!”丁丁将“蛇”递给妈妈,妈妈一失手,“蛇”飘落在地上,裂成了两片,哈哈,原来是两张纸摞在一起撕的,结果丁丁无意中撕了两条一模一样的“蛇”。

“两条蛇呢,妈妈!”

“丁丁真棒,一下子撕出来两条蛇!你看看这两条蛇一样吗?”

丁丁将两条蛇拿在手里,看了又看:“一样!你看,xx一样!”小家伙居然用了“xx”两字,而且语气十分坚定。

“那你还能撕出别的一模一样的东西吗?”

丁丁拿出几张纸,叠在一起,果然又撕出几个一模一样的图形来。

“你用一张纸能撕出一模一样的东西吗?”

这可是个难题,丁丁先是撕了一个图形,然后又一边比着看,一边撕,撕了个大概一样,但是如论如何也撕不出xx一样的东西来。

妈妈没有急于告诉丁丁怎么样比对着撕出一模一样的图形来,她想给丁丁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也许哪天,他就会突然意识到,他可以将{dy}个撕出来的图案蒙在另外的纸上,然后用铅笔画上线,沿着线撕下一模一样的图案,也许他还能想到别的更好的主意。孩子总是在进步的,不用那么急于教给他方法,不如给他更多尝试的机会,让他在尝试的过程中发现更多的奥秘。于是,妈妈又有了一个主意。只见她拿起一张纸,将纸对折了,一边比划着一边对丁丁说:“我要是将纸对着了,这样撕,会撕出什么样的东西呢?”

当然,妈妈撕了两个一模一样的图形出来。

丁丁嚷嚷着要妈妈给他一张对折好的纸。妈妈满足了他的要求。丁丁接过妈妈手里的纸,从开口的位置开始撕,撕完以后,对折的位置还连在一起,结果撕出了一个对称的很漂亮的图案。妈妈从对折的位置开始撕,撕出了两个xx一样的图案。这可太有意思了!丁丁立刻对这个奇怪的撕纸游戏产生了更为浓厚的兴趣。他开始自己折纸,当然,他折得不那么对称,只不过是随便窝了几下,因为叠了几次,加上折叠时不对称,每个位置纸的层数也就不一样,结果,丁丁这次撕出来的图案花样可就多了。{zh1}数了数,丁丁撕出来5个图案,丁丁给他们起了5个名字,分别叫做“艾迪”、“赛文”、“雷欧”、“迪加”和“泰罗”,全是他喜欢的奥特曼的名字。其中“艾迪”有2个,“赛文”4个,“雷欧”2个,“迪加”3个,“泰罗”1个。

妈妈也在撕。妈妈将纸对折了4下,撕的时候特意将对折处留下一部分没有撕破,结果撕下的图案展开后成了一个里面有8个洞,外围还有很多变化的曲线的对称的完整图案。后来妈妈又撕了一个,这次,妈妈还是将那张薄薄的纸对折了4下,然后故意将对折处的纸给撕掉了,结果撕出来16个一模一样的图形来。

撕纸游戏玩到这个程度,丁丁xx被迷住了。那些随便一折一撕就会出现的意想不到的美丽图案简直太有趣了。这个游戏丁丁时不时想起来要玩玩。妈妈将丁丁撕下的那些图案用透明胶粘在墙壁上,丁丁那种自豪感和成就感便油然而生!

折叠了撕纸可以撕出许许多多的花样,这种变化会让宝宝惊奇不已。折叠纸张和撕纸本身对宝宝精细动作的发展有着非常好的促进作用,利用撕出来的那些图案,让宝宝数一数,描述一下,可以帮助宝宝建立起数的概念,同时也有助于培养宝宝的想象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折叠撕纸是一项非常有趣的探索游戏,以不同的方式叠,再以不同的方式撕,通过很多次的实践,宝宝也会从中摸索出一些规律,在这个基础上,如果我们再提一些要求,就可以进一步提升宝宝的空间构想能力了。

明察秋毫

丁丁喜欢上撕纸,并且乐此不疲。自打尝试折叠撕纸之后,丁丁能很轻松地撕出很多一模一样的图案了。这天,丁丁又嚷嚷着要玩撕纸的游戏。妈妈发现,最近丁丁对那些细小的东西总是很敏感,比如一根小线头,他能捏在手里弯来拐去的玩上半天。看来,小家伙进入细微事物敏感期了。于是,妈妈决定给他来点新花样。

妈妈撕了四个圆,把四个圆悄悄地拿到一边,略微做了一些处理。妈妈在一个圆上画了一条直线,一个上面画了一个三角形,一个上面画了一五角星,另一个则用剪刀剪了一个几乎看不出来的小缺口,然后把四个圆拿到丁丁面前:“丁丁,你看看,妈妈撕了四个圆呢!你看看他们一样吗?”丁丁将四个圆形摆在桌子上,大致看了一眼,立刻说:“妈妈,一样!”“一样啊?我可要找出点不一样的来。”妈妈假装拿起那些圆形的纸片翻过来掉过去地看。丁丁突然发现了其中一个圆形上面的那条直线,接着他又发现了另一个圆形上面的小缺口:“妈妈,不一样!”

好厉害的小家伙呢!他果然发现了这些细微的差别!妈妈暗自得意。妈妈在丁丁的额头上亲了一下:“你好厉害哦!妈妈都没有发现它们不一样呢!来,给妈妈看看!啊?真的不一样呢!我再撕几个圆,看看一样不一样哦!”

妈妈又撕了几个圆,这次,妈妈用不同颜色的彩笔,在每个圆上点了一个彩色的小点。真够隐秘的,小家伙还能发现他们的区别吗?

丁丁把几个圆那手里看了又看,似乎没有发现它们之间的区别。

妈妈问:“它们一样吗?”

丁丁坚定地摇了摇头。

“有什么不一样呢?”丁丁说不出来。

妈妈纳闷了。难道他没有发现他们的区别?于是,妈妈又问了丁丁一遍:“它们一样吗?

丁丁还是坚定地摇了摇头。

这可奇怪了。既然他说不出来他们有什么区别,为什么那么坚定地认定他们不一样呢?妈妈猜测来猜测去,{zh1}断定可能是小家伙虽然区分出了不同的颜色,但是他还不会用准确的颜色概念来表达这种区别。于是,妈妈试探着问了一句:“哪儿不一样呢,你能指给妈妈看吗?”

丁丁伸出小手指,很自信地指向那几个不同颜色的小点。哈哈,看来小家伙已经能够分辨颜色了,只是还不知道怎么将颜色的概念跟实际的颜色联系起来罢了。

妈妈顺势拿着那几个圆给丁丁讲了一遍:“哦,我也看出来了,是不一样。你看,这个圆的小点是红色的,这个是绿色的,那个是紫色的,还有一个是黄色的。”

后来妈妈又在相同的圆上面做了不同颜色的其他记号,比如一个对勾,一个小三角,一个等于号,一个句号等等。通过这些不同的图形与颜色的区别,丁丁几天之内就学会了区分各种各样的颜色。收获还真不小呢!

当然,妈妈还会有更多的花招。比如丁丁撕了一个小圆,妈妈就会很不服气地说:“我要撕一个更小的圆!”然后妈妈撕一更小的圆拿来和丁丁的比。偶尔的,妈妈也会犯错误,本来要撕一个更小的圆,结果偏偏撕了一个更大的圆。这种意外常常让丁丁乐不可支。没有比一个“笨妈妈”更让人觉得可笑的了。在妈妈不服气的比大小的过程中,大小的概念便这样悄悄地传递给了丁丁。

其他概念当然也可以同样的方式悄悄地带出来,并不需要刻意去教宝宝,他自然就会在游戏中理解这一切。比如,丁丁撕了一个圆,妈妈说:“我可不撕圆,我要撕一个三角形。你看,我撕了一个三角形了吧?”“我要撕一个正方形!”“我要撕一个扇形!”

撕纸的游戏变化万千。大小、长短、粗细、宽窄、厚薄、颜色、形状、多少……许许多多的概念都可以通过这样简单有趣的方式,让宝宝在快快乐乐的游戏过程中悄然习得。如果妈妈想象力足够丰富,甚至还可以通过撕纸游戏来讲述故事,或者引导宝宝自己来编故事。假定宝宝撕了一个大苹果,那妈妈就可以撕一条小虫子,让小虫子一点点把苹果给吃掉。吃完以后,小虫子又饿了,它想再吃点别的。妈妈又给它撕了一块饼。可是饼太硬了,把小虫子的牙给蹦掉了。于是,小虫子要去看牙医……就这样,一环扣一环,妈妈就可以和宝宝一起源源不断地往下编出许许多多离奇古怪的故事来。

撕纸游戏还可以培养宝宝的发散性思维能力。假定宝宝撕了很多碎纸片,把他们扔到空中,假装下雪了,那妈妈就可以顺势说上一句:“啊,下雪了!好冷啊!怎么样才能让妈妈不冷呢?”于是许许多多的解决方案就出来了:给妈妈撕一件大衣,让妈妈穿上;给妈妈撕一个围脖,给妈妈围上;给妈妈撕一双棉靴,帮妈妈穿上;给妈妈撕一床毯子,将妈妈盖住;给妈妈撕一团火,让妈妈烤火;给妈妈撕一个太阳,让太阳带给妈妈温暖;给妈妈撕一个电暖气,把房间温度升高;给妈妈撕一只风筝,让妈妈跑着放风筝……解决冷的问题可以有许许多多的方法。

当然,也可以反过来,让宝宝体会做某一件事情可以导致多种多样的结果。比如,撕一团火,可以让房间变得温暖,可以用来做饭,可以用来照明,可以用来吓退野兽……类似这样的游戏会让宝宝形成一个习惯,不管遇到什么问题,他都会尝试找到尽可能多的解决方案,一个条件存在了,他就会思考,这个条件可能导致多少的可能性。如果宝宝能以这样的方式去思考,他将来遇到困难就不太容易退缩,他抗挫折的能力就会比较强,应对挫折的办法自然也会比较多。撕纸游戏除了可以全面开发宝宝的智能、体能之外,妈妈在与宝宝游戏的过程中也可以将培养情商的内容悄悄地带进来,为宝宝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利的机会。

特别提醒

1.每次玩完撕纸游戏,我们一定要记得提醒宝宝一起打扫,把碎纸屑清理干净。让宝宝养成对自己的行为,以及自己的行为带来的后果负责的好习惯。

2.如果家庭经济条件允许,也可以使用一些彩纸来玩撕纸的游戏,还可以提供不同材质的纸张,让宝宝体验撕纸的乐趣。不同质地的纸张手感不一样,有的比较柔软,有的比较坚硬;有的韧性比较好,有的比较脆……并且,他们撕出来的响声也有区别,这些差别会带给宝宝更多丰富的体验。

3.撕纸的时候,我们也可以带进节奏,以不同的节奏撕纸,就会带给宝宝不同的撕纸体验。因为,以不同的节奏撕纸,手的感觉以及撕纸时发出的声音都会有区别,这样可以为撕纸这项活动增添更多的乐趣,甚至可以将撕纸游戏发展成为开发宝宝音乐潜能的游戏。

4.有的纸边角比较锋利,很容易划破皮肤,因此,撕纸的时候要视情况给予宝宝一些适当的提醒。或者妈妈可以找一些相对比较安全的纸张给宝宝撕着玩。

5.废旧的报纸和书刊,尤其报纸上面的油墨很容易脱落,这些油墨含有铅,对宝宝的健康不利,因此撕纸后,一定要给宝宝把小手清洗干净,并且,一定要防止宝宝在小手没洗干净之前吃手,或者用手拿东西吃。

郑重声明:资讯 【[转载]玩游戏的{zg}境界之纸屑里飞舞的智慧(2)_蹦蹦儿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