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狐仙与书生

【原创】狐仙与书生

2010-04-24 21:26:43 阅读16 评论2 字号:

 

 

 

狐仙与书生

 

(原/文:九重天)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夜读《聊斋志异》,一幅幅奇异有趣的狐鬼故事场景浮现在眼前。蒲松龄先生说:“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 可见书中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爱和恨,悲愤和喜悦。姑妄言之姑听之,豆棚瓜架雨如丝。料应厌作人间语,爱听秋坟鬼唱诗。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鲁迅评价说 “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娇狐魅,多是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狐鬼故事在中国渊源久长,据说狐仙(狐狸精)这个名称始于唐初。《太平广记》中《狐神》条云:“唐初以来,百姓皆事狐神,当时有谚曰:无狐魅,不成村。”“魅”字,《说文》释为“老物精也”。“狐魅”即“狐仙(狐狸精)”。

然而,古人对于狐的信仰却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战国时期,在当时的著作中,便出现了以狐为原型的神兽,狐被赋予了作怪变异的能力。《吕氏春秋》记述大禹为了治水,年三十而尚未成婚,行至涂山时,遇到一只九尾白狐,并且听到涂山人祝福的歌声:“大大的白狐啊,九条尾巴长又长。愿你早日结婚吧,子子孙孙永繁昌。”而在东汉则演变为《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大禹娶由九尾白狐变成的涂山女为妻的传说。神奇的狐狸能变形为人,这是狐狸成仙成精的雏形。

东晋《搜神记》引道士云:“狐者,先古之淫妇,其名曰阿紫。”古人把狐狸视为性情xx、以美貌迷惑人的精灵鬼怪,再加上狐狸成精的传说和志怪小说中对众多民间妖艳、多情的狐狸精的描述,于是乎俗语中便把“狐仙”看作性感而具诱惑力的女性形象。古往今来,关于狐仙与书生的故事不胜枚举,历经世事周遭。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一)

在古代的竹林、松树下,落满红叶的山谷,草绿色的书房里,读书的书生挑着灯花,烫着黄酒,挥舞着长长的衣袖,用毛笔写着蝇头小楷。从古时蓟城南洗马沟到城北高粱河,汉代的读书人温书是卷着衣袖的,侧卧在烛火旁边,展开青色的竹简,因耕织而粗糙的手指摩挲着古朴字痕。到了明清的举人书斋,脂粉气和熏香炉替代了汉代那种古典墨香氤氲的气氛。水墨画、黑白棋,它们不同于有巢氏、列御寇这些人对{zj2}世界的书写,对汉字的草木本色本质的理解。

小楷和隶书古拙的字痕,失去了天地间以江海为墨砚、以桑田为纸张的疏野与旷达。甲骨文、钟鼎文的古雅厚重,烟云般的色泽,是吃皇粮小米、纤巧手艺的纨绔士子不能理解的。汉字是精灵,一笔一画,一点一横,一撇一捺,上下结构,左右纵横;线装书是璞玉,一板一眼,一字一句,一心一意,干支纹路,日月倥偬。这些风尘的汉字,在汉朝隐匿在竹简、布帛、鱼肠剑和军事地图里,没有形迹可循,看到的只是书法家的习作、枯形野瘦的酸文。而汉字的精魂却不食烟火,远离正史、原典和策书。

宋元明清的长袖书生读书,摆弄的是景德镇的瓷器、南京城的雨花石。咬一口岭南的荔枝,滋溜溜的甜,竹笋和樱桃的青涩滋味让秀才们酸酸的文章有了谈野史、嚼牙签的兴致。长袖书生酸文歪句中甜美的词语来自古朴寡言的线装书、影印本、手抄本里的故事和逸闻。书卷里的李逵、程咬金挥舞着大板斧、流星锤,夺了梅花枪、月牙铲,痛打恶人三十拳头。这是在茶楼酒肆逗蟋蟀、嘘八哥的富有子弟,从书卷里侃到的绿林好汉、江湖英雄。书生在岁末备了书童、马匹、银两、行囊进京赶考,一路上抽出书卷在客栈里翻翻看看,念念有词。这是在读书卷里的逸闻故事、模糊不清的狐仙的插图,简陋白描的刻板足以让书生们浮想联翩,蹙眉弄首。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二)

一直相信古代的狐仙是识得汉字,写得小篆、草书和行楷的精灵。这些狐仙隐居在离京城很远的山谷里,住在月桂树、何首乌、青松白云下面的草绿色书房里。狐仙睡着的时候就化作烟云和水渍,隐匿在书卷里,书生们念着书卷就会想到美丽的仙子。可爱的狐仙就在汉代的竹篱下会稽山、阳陵邑、秣陵桥读书。

书斋里住着聪颖美丽读古代书卷的狐仙,正楷、隶书、行草样样精通。懂得书卷的灵巧和雅致,磨墨挥毫,有风云气色,批注点描,神采奕奕。书斋里墨色的、青色的、紫色的书卷,有彩绘本、原刻本、重刻本、精刻本、修补本、递修本。书卷有茉莉的清香、紫薇的淡远、香茶的幽静。居住在巫山、九龙山、秦岭的灵兽常常不远万里登门借书,就像狐仙喜欢的穿青蓝色寒衣的书生一样爱惜书卷。

曹雪芹穷酸的书卷里就住着一只美若凝脂的狐仙,喜欢清朝的书卷,那么漫长的梦境和金陵城的浮华生活,娥眉粉黛、宫苑泉石让这位狐仙对城墙外的世界充满想象,想看看那些读书的书生是怎样的恩爱、纷争、吵闹。在进京赶考的驿道上带着几册书卷,迈着莲花步,轻盈而潇洒。江南的书卷,岭南的荔枝,江浙的美食,徽州的油纸伞、粗布鞋,让读书的书生一路上不再害怕风雪雨水。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三)

曾在蒲松龄、吴敬梓的影印手抄本小说里遇到这些喜欢书卷的狐仙。古代的地图上,在中原的洛阳、临淄、邯郸、宛,繁华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读书人、说书人、藏书人、卖书人、借书人骑马乘舟,水陆齐进,寻访珍贵的书卷,不顾舟车劳顿,羁旅艰辛,走遍岳阳楼、洞庭湖、金陵城、南岭坡。

在人声鼎沸的夜市里,摸黑寻求藏书家的路线,备了盘缠,写家书,密密缝,细细问,整装待发。童生、秀才、举人们走遍京华,山水万里,携带着一册册的书卷,归程的时候春风满面,逢人作揖,互道珍重。狐仙们聪明伶俐,刁钻古怪,精通音律,能歌善舞,又是琵琶高手,混迹在这些热爱书卷的书生里,揣着银票,带着书童,唱着歌,骑着马,风雪雷火,霹雳险山不能阻止,行踪遍布江南江北、深山老林、河泽城郭,只为了那爱书的书生和风霜雪痕的书卷。

雪花落在书卷上,墨水的清香在空气里荡漾开,灯火跳跃着,宛如读书的狐仙眼睛里明亮的精灵。呆在山谷里的草木中读书,在京城的城墙外、东风里读书,在烟花三月的扬州、泰山的古寺里读书,化作黄莺、杜鹃,飞到江南水乡东吴之地的斜坡上。草长莺飞的暖春,看着藏书楼里的线装书、夹书板、布帛画,那些写本、影写本、抄本、精抄本引诱着爱书人脚底踏空,跌到五里云外。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四)

北方的雪落在铺满红叶的山谷、城墙外,书卷就被净化了。朗朗书声,秉烛夜读,深山里的狐仙读遍了书生编写的孤本、珍本、善本,吃完了核桃、杏子、李子,牙齿酸酸的,软软的,涩涩的,杏黄柳绿,和书卷里的味道一模一样,可以回味咀嚼。而欲赶往京师考试的书生们,在几案上焚上檀木沉香,翻着书卷,饮着绍兴黄酒,嚼着花生米,咬着豆腐干,在经史子集里滚打摸爬。

古代的乡试在京城及各省省城举行,三年考试一次,一般在子、卯、午、酉年举行,考期多在秋季八月,所以又称“秋闱”。酸腐书生长袖善舞,写字也是古古怪怪、晃晃荡荡。进京赶考,寒衣几件,另外就是那书卷了。京城郡县的盐铁士官,懂得人间五味,山谷里闭门读书的狐仙们识得苦笑、讥笑、憨笑、嗤笑,流言、皮相都包囊在书卷厚厚的纸张里。狐朋狗友却都是爱书之人,笔墨文字,生前身后,姻缘感遇,写在巴蜀的黄润细布上,写在进京赶考的江南士子的油纸伞上,写在红织锦绿手绢上。几千里的山路,几千里的水路,穿剑阁,越秦岭,骅骝长嘶,奋蹄蹴地,背着书卷走进京城的驿道上,荒野黑夜,雷雨交加,狐仙在客栈里读着书卷就睡着了,化成一缕檀香,栖居在赶考书生的行囊里。翻着他的书,摸摸他的砚,盘盘索索。

那个清苦的书生,一路上带着书卷和笔墨纸砚走了几千里,终于走到了皇城根外的官行道。急促的马蹄声过去,步履蹒跚的书生和面黄肌瘦的书童拖着沉重的书卷和行囊,摸索着少得可怜的盘缠,咬咬牙进城了。春天了,书生的书卷都发霉了,狐仙们看到眉目清秀的书生躲在客房里喝茶看书,他的书签是一瓣江南的茉莉。书香满卷,虽然书卷没有帝王将相枭雄玲珑剔透和游刃有余的笔画,但清苦的书签、洁雅的文墨、书卷的内敛与精致让人为之侧目。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五)

深山里的狐仙读着书卷,灵隐寺、葛岭、虎跑泉、天竺顶的狐仙爱的是书卷的痴、淡、娴静与透彻。北京顺天府贡院,进京赶考,春闱会试,紫禁城太和殿、保和殿。这些功名利禄的名字与狐仙无关。狐仙爱的是清初的书卷,油墨芬芳,更多的是山间的草木清香。皇帝亲拟xx和评判考卷,阅卷大臣批阅,前十名xx进呈皇帝御览,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披红挂彩,骑马街前亮相,黄巾赤眉起义只是书卷外的故事。狐仙是书童,孤单的书童,在月光下念书,书斋里是脱胎漆器、牛角梳、油纸伞,也有那书写姻缘名分的彩云笺、锦绣笔。

读书的狐仙是古代的精灵。在汉字的形体里,在魏晋的志怪异人小说里可以寻觅狐仙的踪迹。在白棉纸嘉靖版、明刊活字本、凌蒙初的套印本里会听到狐仙的夜半歌声。几千年来狐仙比私塾先生,比皇家藏书太学博士更懂得书卷的性情、脾气和语言,书卷里的人情世故、江湖恩怨和儿女情长。枕边的书卷和女红,针线密密,字字连心,狐仙并不是纤弱高贵的妇人,不是看海棠、吃虾米、扔碗筷、骂丫鬟的纨绔书生。百衲本、邋遢本、活字本、套印本、巾箱本、袖珍本、两截本、石印本、铅印本,整整齐齐摆放在山间的书斋里,房间里有春暖花开的气息。

古代宫殿般的废弃长廊,有朗朗书声。读着书卷,岭南的才子书生顺闽江北上走漫漫驿道。蚁鼻钱、五铢钱、三梭铜箭镞都埋藏在书卷里,一年又一年,山中的景色不停地变化,花开了又谢,花谢了又开,云髻峨峨、修眉联娟的狐仙还在读书。书生们写着文章磨着墨,垂柳、三角枫、七叶树都荣荣枯枯,落落草草。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六)

夏夜的旅途,进京赶考,披星戴月,玉兰、紫薇、桂花、芙蓉香气溢满山谷,书卷里的记忆就复活了。书生们叹着气,赶着路,那读着书丹唇外朗、皓齿内鲜、明眸善睐的狐仙就在书卷里做梦。这是一份水姻缘,笔墨缘分,山山水水,千里迢迢。想必每一个读书的狐仙和书生都是懂得这书卷里的辛酸。书卷里的小楷端正、连风草书,而每个词又都仪静体闲。这是书卷的气质,英姿艳逸,柔情绰态,有华丽多彩的一页,也有缠绵悱恻的门第彩笺、云中锦书,每个字都写得婀娜多姿,仿佛不是食五谷杂粮之人写出来的。

古代的地图上,中国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九州。这些河流纵横、车马交错的世界里,烟云浩渺,如果在书卷的世界里遇到过这些藏书家、私塾先生和偷书的狐仙,一定要记得和他们攀谈。能想像书生会爱上这样一个读书的狐仙,清秀的拓本,细细的书页,疏野的气质,婉媚字迹兔起鹘落,虽然荒诞离奇、啼笑皆非但是却明言至理、不容推搡。每一个爱书卷的书生都懂得在繁文缛节背后的那种期望与顾盼。脱胎换骨,号啕大哭,伤心动肺,每读完一册他们都会心神惘然。

这样的爱书书生是有童稚心的,就像这锦州城外、跑马楼台、晋江阁楼、湘北橘子洲里隐逸的狐仙一样,脱去了野史的杂痕和风霜,有一种xx的高贵。狐仙在顺治九年暹罗的城市里,在秦岭东段支脉的熊耳山,在长江中游以南的版图上隐居,在王母宫、玄圃堂、昆仑宫、天墉城、书卷里的田园世界里吟唱,看着来往的读书书生用长袖遮住家书的一角,油灯下展卷而读。书卷里的世界,在汉代的北海,在魏晋的昆仑、南山,鱼鳖虾虫,虫鸟走兽,它们在荒诞的典籍和记载里扮演着滑稽而真实的角色。

读晚清的影印本小说,书香氤氲,柴米油盐,书画琴棋,杂耍表演,多了些生活气息。刊印的是鲁提辖、宋江、江湖诗派的旧作、木偶戏、才子佳人小说。晚清的城里,书生听着着街市锵锵当当,揉揉眼睛,读完了《穆天子》、《淮南子》、《山海经》,古代儒生、寒士、贫民、王侯,喝着中药,念着书卷,敲着棋子。藏书楼依然热闹,但是读书的书生已经很少。落寞的书生写文章添油加醋,东拉西扯,锣鼓声,鞭炮声,乳儿哭啼,书卷里的世界便不再清净了。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结束语

书卷里的狐仙咀嚼着字里行间的杜鹃花、芍药花,峨冠博带的书生云游四海,深山里的桂花开了谢去。读着就心如明镜月华,看懂了蒲松龄的鬼话、秀才的骈文。书斋里的狐仙在春天种花,养蚕,耕织,不写四六文,不讲四声八病。梦魇般的爱情和传说只是书卷里的混沌,年年岁岁,花花草草,读书的因缘竟是如此难解。而今只留下那一只红锦衣青玉袍,以及那读书的狐仙与书生的故事。 

 

【原创】狐仙与书生 - 九重天 -

 

 

2010年华山论剑----世界新格局的形成与博弈 - 九重天 -  

 

 

 

 

 背景音乐:欸乃(琴箫)(演奏:龚一)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原创】狐仙与书生】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