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的江湖_咸宁桂花_新浪博客

 

家族中,似乎江湖人士居多。就连小姑,一介女流,现在也是标准的江湖中人了。

小姑是名副其实的小姑,小到比我大哥还小一岁,比我也只年长九岁,正如我比大侄女也只年长九岁一样。也就是说,我奶奶在抱了长孙之后,还赶着生了一个晚女。就这样,父亲七兄妹,{zd0}的与最小的竟然相隔了二十一岁,整整一代人。

同样是姑姑和侄女,小姑和我的关系却远比我和大侄女的关系疏远得多。我是看着大侄女生,抱着大侄女长,对她的每一个生长阶段、每一段生活经历都很熟悉,我对大侄女几乎有一份与生俱来的关心与疼爱。相信大侄女对我这个姑姑应该也是很有感情的。但在我的成长记忆中,却几乎没有小姑的影子 。在农场的童年生活里,我和小姑前后斜对门住着,但却没有小姑抱过我或者带我玩耍的一丝一毫的记忆。倒是记得每年过年时二叔三叔逗我们姐妹俩玩,让我们给他们表演杂耍或歌舞,赏我们压岁钱的开心事。再就是幺叔用动过大手术、xx酷似一只硕大蜈蚣的胸脯吓唬我们的惊恐事。至于小姑,似乎与我的童年没有发生过任何关联。我真的不知道是曾经有过,只是因为我年幼没有记忆,还是根本就没有。

和小姑分开以后,彼此联系也很少。不过,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记住了断断续续听来的或亲历的和小姑相关的一切事情。七十年代末或是八十年代初,小姑嫁到孝感的东风院农场,小姑父姓刘,人长得很帅。小姑婚后很多年一直没有生育,到处求医问药,直到1993年小姑三十六岁时才好不容易生了一个宝贝儿子刘宗。也就是说,我这个小表弟,比我的儿子还要小三岁。九十年代,小姑随着几个叔叔一块到了汉口,搞过摇摆机传销,种过蘑菇。八十年代末,我出嫁的时候,小姑来温泉送过我。每年清明时,我回老家扫墓,总会碰到父亲七兄妹从四面八方邀集齐了,一起扫墓祭祖。其中就有小姑。今年正月,在三叔六xx寿的寿筵上,小姑特意坐在我身边,亲切地对我说,什么时候要过来玩玩,话语中似乎流露出一股少有的温情。总之,四十多年里,我和小姑几乎没有什么情感上的交流,xx于一般礼节性地互致问候。

但是昨天,小姑和三叔幺叔等人一起来温泉,三叔们来出差,而小姑只是跟着一起过来玩。因为小姑是{wy}的女客,我就义不容辞地负责了小姑的接待工作。从下午到晚上,我和小姑聊过的话题超过了以往四十多年的总和。直到现在,我才对我的小姑,父亲的小幺妹,我嫡嫡亲亲的小姑姑,有了一个初步的认识。

原来,我的小姑,现在真的可以算得上是一位江湖女侠了。在本省的棉籽壳销售界,提起我的小姑,业内人士嘴里的老万,那知名度老高了。小姑从九十年xx始种蘑菇,二十年过去,现在几乎变成了一个“女魔(蘑)头”,垄断了本省蘑菇生产原料的销售市场。从小姑嘴里得知,蘑菇生产的主要原料是棉籽壳,莲子壳和豌豆壳也可以作为辅料。棉籽壳是棉油生产加工企业的废料,这些年来,从种蘑菇到销售蘑菇生产原料,小姑逐渐熟悉了武汉市及周边地区的所有相关企业,手里掌握了大量的人脉资源。前几年,小姑和几个朋友合伙成立了一个棉籽壳销售集团,小姑成了本省xx的棉籽壳销售商。到现在,很多外省的棉籽壳需求者都知道到湖北来买棉籽壳就找老万,只需一个电话,一找一个准。

小姑做生意,不论生意大小,一样热情对待。销售棉籽壳,有时一笔买卖数十吨上百吨,有时才三五吨,无论多少,她都会让客户放心地来,满意地去,因此在商界信誉度颇高。很多外地客商打来电话向她求购棉籽壳,她问清数量后算好帐告诉对方金额和账户,对方便会毫不犹豫地先将款项打进她的帐户,然后再派车到小姑所说的厂家去拉货。小姑则从中赚取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每吨几十元的差价。有的客户跟小姑做了很多次生意,却始终没能见过一面。我问小姑:人家事先就将钱给你,他们就不怕你是个骗子,卷了他们的钱跑了呀?小姑一脸的自信:咱老万这块金字招牌不是盖的,而是一笔一笔生意做出来的,靠的是良好的口碑相传。咱一向以诚信为本,老少无欺,赚多赚少无所谓,关键是做人要厚道,只要信誉出名了,那就是无形的钱财。现在,就是我不出去找生意,生意也会自动来找我。

小姑的生意,现在可说是做得炉火纯青了,因为她足不出户就可以坐收盈利。昨天便看见她坐在我家里打了两个电话,打完电话之后小姑就一脸喜色地告诉我:刚才这两个电话,她赚了五千块钱。言谈之中,那种运筹帷幄,那种大将风度,令我折服不已。

小姑能够有今天的成功,也是流了很多汗,冒了很多险,付出了无尽的辛劳才得来的。小姑这么多年闯荡江湖,虽然经历了很多险境,但凭着她的胆大心细,几乎就没失过手。漫步在淦河边,听着小姑的江湖历险记,我提心吊胆,却又如痴如醉。

有一次,小姑提了四万元现款坐班车到某个县城去提货。小姑每次坐班车,总是习惯坐在{zh1}一排的角落里,因为那儿最不显眼。那次也不例外。那时候,百元大钞流通没有现在这么广泛,小姑手上的现钞多是十元二十元的小票,四万元现钞足有一大捆。为了不引人注目,小姑将现款装在一个蛇皮袋里,外面用稻草捆着,放在座位底下,用脚踩着。途中上来了六个模样不善之人。小姑一看就觉得他们不是好人,很可能是劫匪,立刻警觉起来。看到脚上胶鞋上的泥巴,小姑急中生智,立刻将头发拆散,弄得满头乱蓬蓬的,将脚上的泥巴糊得满头满脸,外形看起来xx就像一个疯子,然后就靠在座位上装作呼呼大睡。不出小姑所料,那六个人果然是劫匪。那一次,满车的人除了小姑以外,全部被洗劫一空,只有小姑这个坐在角落里蓬头垢面“呼呼大睡”的“疯女人”安然无恙。小姑的智慧,尽显其中。

又一次,小姑又提了两万元现款和一个同业人士一起到另外一个县城去提货,途中又上来了几个不三不四的人。小姑见状不妙,立刻喊司机停车,提前下了班车,往回走了一段路,又搭乘后面一辆班车到达目的地。这样费了一点周折之后,虽然比预定时间晚了四十分钟到达厂家,但令那个同业人士佩服得五体投地。为什么?那一车人又全部被劫!厂方原本因为小姑的迟到有些不满,但听了小姑的解释后,不仅充分地谅解,而且对小姑办事的稳妥十分赞赏。小姑的精明,由此可见。

再一次,小姑请的货运车翻了,将小姑请来的一个搬运工从车斗上摔了下来,司机和小姑只受了点轻微的皮外伤,那个搬运工盆骨受伤,住了个把月医院,小姑垫付了一万多元医药费。搬运工伤好后找司机索赔,司机却说是小姑请的他,要他来找小姑索赔。小姑说:“虽然是我请的你,但你是坐他的车出的事,责任事故应该在他。再说我已经帮你垫付了那么多医药费,也算对得起你了。这个到底该谁赔偿你,我和司机会找交警处理,{zh1}会给你一个说法,你等着。”双方{zh1}到交警去等待处理结果时,司机请了六个人,俨然一副打架的架势。临出门之前,小叔问小姑,要不要家里人跟去帮忙?小姑胸有成竹地说:“用不着,我又不是去打架。”到了交警大队,司机先跟小姑交涉:“这次事故,我担大头,您也要担点小头,行不行?”小姑并不惧怕对方人多势众,据理力争道:“是你开车出的事故,这次责任事故是你的,我没找你赔偿就不错了, 况且我还一开始就帮你垫了那么多医药费,我已经仁至义尽了,我还需要出什么小头?!要不这样:我在王家巷有几个老表,我叫他们来出这个小头好吧?”一边说,小姑一边就拨电话。这下可把那司机给吓坏了!一说起王家巷,江湖中人都明白是怎么回事。王家巷是什么地方?那是武汉黑社会的据点啊!如果真是王家巷的人,那谁敢惹啊?司机见状连忙压了小姑的电话,乖乖地妥协了:“好,算了算了,都算我的,都算我的。没您事了,行吗,姑奶奶?”就这样,小姑以一敌七,{zh1}毫发无损,分毫不失地全胜而归。至于王家巷的老表,纯属子虚乌有,是小姑临时想起用来吓唬对方的一出空城计,小姑拨通的是她自己家里的电话。

还有一次,小姑请来一辆货运车,深夜携带现款到郊外去拉货。快到目的地的时候,突然发觉前方路上站了三个人。小姑立刻高度警惕,肯定地对司机说:“这三个人深更半夜站在这儿,一定不是好人。这样,你把你身上的钱都放我手上,我下车走小路去,你等我下车后一直开着大灯,一刻钟以后再熄灯。”就这样,小姑从车后绕到小路上,从路边树林里趁黑悄悄走了。等司机熄灯后开车前行,经过那三个人身边时,果然被那三个劫匪拦住了。但司机已身无分文,劫匪们见无油水可捞,恼怒地揍了他几拳,就放行了。

小姑{wy}的一次失手,是中了江湖传闻的一种xxx。那次,小姑带了两万元现金到汉阳某地去提货。小姑带现钞,总是习惯分散放在不同的地方。那天拿的包里有几个小口袋,小姑就将钱分别装在几个小口袋里,一个口袋放四千。那次走在街头,听见一个人在后面叫“万姐”,她回头一看,是个陌生人,正疑惑那人是谁,却见那人伸手在她脸上一摸,小姑立刻就迷糊了,那人叫她跟着他走,她就乖乖地跟着他走,到了一个地方,那人叫她拿钱出来,她就乖乖地掏出一个口袋里的四千元钱。后来不知怎的,小姑一个激灵,猛然发觉不对,赶紧摆脱那人,疾步跑到大街上,伸手招了一辆的士,就要打道回府。司机问她到哪儿去?她说到汉口将军路。司机问她将军路怎么走?小姑当时中了xxx,意识还没有xx清醒,只知道她要回家,家在将军路。于是她就对司机说:“不管你怎么走,反正你送我回将军路就行。”小姑后来想起这事还有些后怕,如果她再晚醒来一会儿,那两万块可能就都拱手送给那xxx骗子了。

小姑说,现在不用携带现款了,懂得直接从银行走帐,安全多了,再也不用那么提心吊胆了。我告诉她,如果您能稍微懂点电脑,学会上网发布信息,学会使用网上银行,您还会更方便,更快捷,知道您的人还会更多,生意还会做得更大。小姑叹口气说:唉,我哪儿会弄电脑啊,就我那点文化!小姑只读了一年书,但她一向比较好学,自学掌握了不少知识,学用计算器也是靠自己摸索的。她是先用笔算算好了,再用计算器来试算,试验很多次以后才慢慢摸出点门道,知道应该怎样用计算器来运算了。

想起小姑的经历,真是很不容易。当初小姑只是一个纯粹的农家妇女,十三岁就下地干农活,十五岁开始拿整工分。她以为自己一辈子就只会修理地球,干不了别的。小姑有一身的力气,她干起活来不费力也不惜力,很能吃苦。有一次,一位要好的朋友对她说:你怎么不试试去做点生意什么的?我觉得你要是去做生意一定很行!小姑当时非常意外,根本就不知道自己还有经商的潜力。直到婚后几年,在东风院农场做了几年,家里仍一贫如洗。看到几个哥哥多多少少都发了迹,小姑也坐不住了,想起从前那位好朋友说的话,决心尝试经商。小姑父家里人都反对小姑离家经商,但小姑决心已定。在离开农场之前,小姑将一块大石头丢进水沟里,对家里人说:“如果哪天你们看到这块石头浮起来了,就是我弃商回头之日。”

小姑就这样义无反顾地踏上了经商之路。小姑来到离家最近的东山头小镇开始寻找商机。小姑没有本钱,就从刮猪肠开始。她从屠宰场捡来别人丢弃不要的臭烘烘的猪肠,一根根洗净刮净,再卖给小饭馆。一个月下来,竟然也赚了三百块钱。刮了几个月猪肠之后,有了一点小本钱,小姑便不想再忍受猪肠的恶臭,开始经营一些干净的买卖。小姑很有眼光,经常挑一些镇上无人经营的买卖做。她卖甘蔗、卖气球、卖小玩具等,先是满街游走或是摆地摊,后来又租了一间小门面,但都没有大的起色,勉强只能养家糊口。当几个叔叔将他们的建筑工地开到汉口之后,小姑也动心了,决定到汉口来发展。小姑先后用树桩种过香菇,用棉籽壳种过蘑菇,摆地摊卖过小百货,还参加过摇摆机传销。在武汉做传销那阵子,我见过小姑,那时候她很狂热,满怀豪情壮志。我去小姑家时,小姑极力说服我跟她一起做传销。不过她那时刚入行不久,说服力和感染力还欠缺了一点,没能说动我。后来,由于国家政策干预,小姑的传销没能成功。但小姑说,她做传销虽然没成功,但她一点也不后悔那段经历,因为,正是传销课程中讲授的每个人都应该保持积极向上不甘落后的人生态度,以及与人沟通的技巧让她受益匪浅。她将在传销课上学来的知识和理念用于日后的经商活动中,几乎屡试不爽,非常适用。所以无论怎样,她感谢传销。传销没有让小姑成功经营摇摆机,却助她成功销售棉籽壳,成为当地棉籽壳垄断“托拉斯”的“龙头老大”。

这就是我小姑,一个现代的江湖女侠。

                             20100425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小姑的江湖_咸宁桂花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