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酒具鉴赏3_09草原的空间_百度空间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具欣赏

  公元前221年,是中国历史上关键性的一年。在这一年,秦国xx横扫六合,秦王嬴政统治下的秦国完成了先后翦灭东方六国的战略,从而结束持续数百年的诸侯分争割据局面,一统天下。中国酒文化史也随之揭开了新的一页。

  自秦汉至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较为复杂的一段时期。连年战争造成的动荡不安的时局,使人们的思想极为活跃,使得魏晋南北朝时期成为继东周之后的又一个思想开放的高潮期。这种思想的高度开放和肆无忌惮的发挥,造就了中国古代又一个新的艺术**。竹林七贤恰是这一潮头上的弄潮儿,南京市西善桥东晋墓中出土的刻砖壁画《竹林七贤图》,将这一时期嗜酒文人的神态描绘得惟妙惟肖。此时的诗文、绘画、雕塑、建筑等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在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酒器上,表现得尤为深刻。

  秦汉时期,大体承继了东周遗风,是青铜酒器和漆酒器并重发展,北方更着重青铜酒器,如中山靖王刘胜墓中出土的大量青铜酒器,镶金错银,嵌入绿松石等,极尽奢华;南方则更着重漆酒器,如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大批漆器,彩绘鲜艳,花纹飘逸洒脱,富有神秘感,堪称漆酒器中的{jp}。除青铜酒器和漆酒器外,还有少量金银、玉、瓷、玻璃、象牙等酒器,陶酒器仍有存在,多为大型贮酒器,如刘胜墓中出土的大陶酒海。

  到了西汉末年和魏晋时期,青铜酒器逐渐衰微,漆酒器日益兴盛。从酒器的装饰艺术风格来看,青铜酒器对东周遗风继承较多,但也已向活泼实用方向发展,尤其纹饰制作偏向于纪实和具象性,神秘感减弱。如满城汉墓中出土的鸟篆文铜壶、青铜合卺杯和嵌琉璃铜壶等酒器,错金镶银,珠光宝气,极尽富丽华贵之能事。漆酒器则有较多的创新,尤其是花纹装饰方面,大多倾向于使用单纯的艺术性或图案性的线条来构绘图案,与生活好像还有一段距离,如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漆画钟、漆画钫和耳杯等,皆绘以飘逸洒脱的线条构图,并无实际意义,似乎仅给人一种意念性的感觉。在这些酒器上皆记铭其用途,与墓中出土的遣策恰合如契,均为两汉时期漆器的代表之作。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社会财富积累较少;在当时老庄思想的影响下,面对国家的腐败**而无能为力的众儒生们则逃避现实,饮酒清谈,常为"散发裸身之饮"。他们并不过多地讲究酒器的华丽与否,只要有酒即可,"惟酒是务,焉知其余?"当时的竹林七贤之一刘伶的酒赋名篇《酒德颂》说:"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枕曲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正是当时儒生清饮的真实写照。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薄葬之风盛行,就连王室皇戚也不敢过分违背潮流。因此,考古发掘中很少有名贵精美的酒器出土。但从仅有的一些酒器来看,魏晋南北朝时期基本以瓷酒器为主,器形包括壶、尊、杯、注子、温碗等,如经科学发掘出土的鸡首壶、瓷扁壶、青瓷莲花尊、飞鸽瓷杯等皆具明显的时代特征。除瓷酒器外,还有少量玉酒器,漆酒器迅速败落,风采不再。总的造型风格愈趋生活化,如1975年冬在河北赞皇县发掘的北朝东魏李希宗墓中出土的一套酒器,包括盛酒、温酒和饮酒三种功能的酒器,均作工精良,小巧玲珑,明显为家庭实用型酒器;又如北齐范粹墓出土的胡腾舞扁壶,将生活味十足的胡腾舞形象塑造在酒器之上,颇有开创之功。但在装饰图案上也不乏蕴涵着飘逸洒脱之风,不拘一格之气,颇有"竹林七贤"之味,亦可代表这一时代的新风尚。

  中文名称: 云纹高足玉杯

  英文名称: Jade goblet with cloud design

  规格: 高14.5厘米 Height 14.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秦代 Qi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西安市文管会 the Xi'an Administrative Committee of Cultural Relics

  主题词或关键词: 杯

  辅助分类项: 酒具

  

  秦始皇阿房宫中的酒杯

  云纹高足玉杯1976年出土于陕西西安车张村阿房宫遗址,青色玉,杯身呈直口筒状,近底部急收,****底。杯身纹饰分三层,上层饰有柿蒂、流云纹,中层勾连卷云纹,下层饰流云、如意纹。足上刻有丝束样花纹。秦王朝是个了不起的帝国,却又是个短命的王朝,所以传世的和新出土的秦朝玉器并不多见,确定无疑是秦朝玉酒器者就更是凤毛麟角了。这件云纹高足玉杯虽无复杂奇特之处,但它出土于秦始皇藏宝储珍规模庞大的宫殿--阿房宫遗址中,是秦始皇或其嫔妃们用过的酒杯,其价值就非同一般。

  两汉玉高足酒杯的先祖

  此类高足玉杯,普遍流行于两汉时期,如西汉南越王墓中出土的承盘高足玉杯,和洛阳出土的三国时期魏国的白玉酒杯,在形制上与这件高足玉杯极为相似。这件秦代的云纹高足玉杯就是它们的鼻祖。

  中文名称: 鸟篆纹铜壶

  英文名称: Bronze hu with seal character and bird design

  规格: 高40厘米 Height 40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酒具

  

  不寻常的精致

  鸟篆纹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造型极为平常,为侈口,束颈,鼓腹,矮圈足,与同时期的青铜酒壶没有太大的区别,但壶体上的花纹却颇不寻常。原来,壶体上那些用金银丝嵌出的勾回流畅、纤巧精致的花纹,绝大多数竟是由鸟、鱼形线纹构成的篆体铭文,因其以鸟形线纹为主,故称之为“鸟篆纹”。

  绝妙的字体、颂酒的诗文

  铜壶上的鸟篆纹,既是一种高雅的装饰艺术,又是一首朗朗上口的颂酒诗文。它一反古代诗人吟酒时着重于饮酒的美妙意境的作法,而是一语道明饮酒有“充润肌肤,延年祛病"之好处,是我国以酒为药、养生祛病食疗保健法的较早记录。鸟篆文的发现,对我国古代书法史研究也极有意义。

  错金银鸟篆文铜壶

  侈口,束颈,鼓腹,圈足,腹两侧置铺首衔环。口部边沿、肩部、腹中部及圈足各饰一周错金银几何纹、云纹以及龙、虎等动物纹。颈、腹上下各有一周错金银鸟篆文,共二十九字,内容为祈求生活美好、xxxx的吉祥语。其形制、纹饰、铭文及制作工艺,均与刘胜墓出土的错金银铭文铜壶相似,制作亦极为精美。高34.7厘米。

  中文名称: 漆画枋

  英文名称: Fang with lacquer painting

  规格: 高51.5厘米 Height 51.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漆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湖南省博物馆 the Museum of Hunan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 枋

  辅助分类项: 酒具

  

  容酒“四斗”的漆画枋

  漆画枋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木胎斫制,方口,体有方棱,方圈足。器表绘朱红或灰绿花纹。盖上四钮为橙黄色,盖顶朱漆绘云纹组成的米字形图案。口沿上绘朱红色鸟头纹,颈绘朱红色宽带纹和勾云纹,上腹部为朱红、灰绿相结合的云气纹,下腹饰红勾云纹,圈足上饰一道宽带纹和一周鸟头纹。器底朱书“四斗”二字。

  白酒、米酒皆可盛

  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许多遣策,其中一七二号竹简记载“画枋二,有盖,盛白酒”,一七三号竹简写有“画枋一,有盖,盛米酒”,一七四号竹简说“画枋一,有盖,盛米酒”。经查验出土文物,漆画枋内确还留有酒滓。这说明,“画枋”确为酒器,原器内盛有白酒和米酒。

  中文名称: 温酒炉杯

  英文名称: Wine—warming burner and cup

  规格: 杯长18厘米 Cup Length 18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河南省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 the Luoyang Second Work Team of Cultural Relics,Henan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 杯 炉

  辅助分类项: 酒具

  

  温酒炉杯的巧妙设计

  1988年出土于河南省洛阳市金谷园,由耳杯、四足温炉和长方形托盘三部分组成。耳杯口作椭圆形,曲腹,****底,口沿上有双耳,整体形状与西汉时期的漆耳杯xx相同。耳杯下是温炉,椭圆形勾云支架,在支架长径一边有对称的两个缺口,可向炉中投炭,与支架相连的是方形炉体,炉体上有十四道镂孔,长边四道,短边三道,炉体下装四个兽蹄足,炉底有镂空的透气孔,可向下出炭灰。最下面是方形托盘,四边有宽沿,中间呈池状可盛炭灰。整个温酒炉设计合理,小巧玲珑。炉上耳杯放下可温酒,拿起可饮食,炉体进炭出灰,无不穷思构架,匠心独运,甚是科学。

  古人历来喜温酒

  古人历来喜饮温酒,考古发现中有许多此类文物,不但有温酒炉出土,而且还有铜温酒樽现世,由此可见,两汉魏晋时期饮用温酒成为时尚。晋左思《魏都赋》:“冻醴流澌,温酎跃波。”温酎,温热的酒。三国时还有关公“温酒斩华雄”的故事,看着这件温酒杯,仿佛就能看到关公当年的武勇形象。

  中文名称: 青铜合卺杯

  英文名称: Bronze nuptial wine cup

  规格: 通高11.2厘米 Total Height 11.2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题词或关键词: 合卺杯 青铜

  辅助分类项: 酒具

  

  刘胜与窦绾的结婚纪念物

  青铜合卺杯1968年出土于河北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妻窦绾墓中,此杯是两个高足铜杯的联合体。杯为圆形,浅腹,高足上部呈竹节状,下部为喇叭口形。在二杯之间,有鸟兽各一。鸟在上,长颈,口衔玉环,双翅伸展,腹与二杯联接。鸟足立于兽背上。

  西汉人也重视喝交杯酒

  窦绾合卺铜杯,以错金、嵌绿松石为主要装饰方式。每件杯腹外壁及高足上镶嵌大小圆形和心形绿松石十三颗,鸟身上也嵌两颗绿松石。这件特殊的青铜酒器造型生动活泼,结构对称平衡,装饰华美瑰丽,体现了西汉初年人们重视喝交杯酒的思想观念,是一件极为罕见的艺术珍品。

  中文名称: 镶琉璃铜壶

  英文名称: Bronze hu inlaid with glazed ware

  规格: 高45厘米 Height 4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Archaeology,Chinese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酒具

  

  靖王用过的酒壶

  镶琉璃铜壶1968年出土于河北省满城西汉中山靖王刘胜墓中,系中山靖王刘胜使用过的精美酒器之一。《史记·五宗世家》记载,刘胜"为人乐酒好内",即沉溺酒色,在刘胜墓中发现大批酒器也证明了这一点。

  装饰别具风格

  该壶形制与其他同时代铜壶并没有太大差别,而其装饰却别具风格。它采用了鎏金银和镶嵌银、琉璃两种装饰工艺,把壶体打扮得绚丽多彩,光华耀目。壶口和圈足上部各有一周鎏金带,肩、颈之间和中腹、圈足下部各饰一周鎏银带。主题花纹是颈、腹部的三组带状花纹,皆是在鎏金斜方格内填嵌菱形和三角形的绿琉璃片,再在其上刻上网纹和圈点。在空白处填镶银珠。壶盖周缘鎏金,盖面饰鎏金方格,镶银珠、嵌琉璃片,就连盖上的云形钮和耳亦鎏金。全器之上,金黄、银白、琉璃绿,方格、圆珠、网点纹,立体交织,相映成辉,雍容大方,华贵xx。

  中文名称: 铜酒筩

  英文名称: Bronze wine ware

  规格: 高40厘米 Height 40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广州南越王墓博物馆 the Museum of the Tomb of Prince Nanyue,Guangzhou

  主题词或关键词: 筩

  辅助分类项: 酒具

  

  南越人自己的酒器

  铜酒筩1983年出土于广州市西汉南越王墓,是西汉时期南方人常用的一种盛酒器具。南越王墓**出土十多件,往往两三件大小相套。该筩呈直筒形,腹壁呈曲弧状,上腹安双耳,平底下置矮圈足。腹上饰三组几何纹。主题花纹在筒腹中部,为四组羽人驾舟图。据专家研究,这是一个杀俘虏祭水神的场面。船上旌旗高飘,刀剑耀眼,鼓声催魂,气氛肃穆、激昂、悲壮,惊心动魄,非常壮观。

  美酒增寿三万岁

  广州出土的汉代陶提筩上有墨书"藏酒十石,令兴寿至三万岁"等字样,由此证明南越王墓出土的铜筩亦为盛酒之器,作用类似于中原的铜壶、铜卣之类。汉越混合的南越国文化这件铜酒筩上的人物场面,是一幅绝妙的叙事画卷,将越人的形象、服饰、习俗、器物乃至于当时的水禽海物等,都惟妙惟肖地再现在我们面前。这件具有明显南越人士著特色的器物与南越王墓中出土的具有明显中原风格的青铜礼乐器杂处在一起,真实地再现了具有汉族文化和越人文化混合体的南越国文化。

  中文名称: 白玉觥

  英文名称: White jade gong

  规格: 口径5.8-6.7厘米、通长18.4厘米 Mouth Dia.5.8-6.7cm·Total Length 18.4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广州越王墓博物馆 the Museum of the Tomb of Prince Nanyue,Guangzhou

  主题词或关键词: 白玉 觥

  辅助分类项: 酒具

  

  南国的汉玉珍品

  白玉觥1983年于广州市南越王赵昧墓出土,白玉质,半透明,局部有红褐色浸斑。造型仿犀角,口呈椭圆形,觥杯末端呈卷索形回缠于觥杯下部。觥杯上装饰主要是xxxx,从口部到底部,夔龙回环卷缠于觥杯之上,且是由浅浮雕逐渐转为高浮雕,及底时成为圆雕。陪衬花纹是单线浅刻的勾连云雷纹。

  角形玉觥的玉料和创意

  这件角形玉觥,玉质坚致,温润光泽,是名贵的新疆和田玉。它的造型新颖独特,碾琢巧夺天工,器形纹饰浑然一体。汉代的番禺是犀角象牙的集散地,这件玉觥应该是仿照犀角觥杯雕制的,是南越国玉匠创制的不朽艺术瑰宝。

  中文名称: “君幸酒”漆耳杯

  英文名称: Eared lacquer cup with characters“jun xing jiu”

  规格: 杯口长9.4厘米 Length of Mouth 9.4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漆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湖南省博物馆 the Museum of Hunan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 杯

  辅助分类项: 酒具

  

  "君幸酒"漆耳杯

  此杯1972年出土于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九十件形状相同、大小略异的漆耳杯。其中,有五十件题款为"君幸食",四十件题写"君幸酒"。"君幸酒"杯均为木胎斫制,椭圆形,侈口,浅腹,月牙状双耳稍上翘,平底。内壁朱漆,外表黑漆,纹饰设在杯内及口沿和双耳上。这四十件耳杯可分成大、中、小三种型号。中型杯有二十件,杯内红漆衬地,上绘黑卷纹,中心书"君幸酒",杯口及双耳以朱、赭二色绘几何云形纹,耳背朱书"一升"。器形线条圆柔,花纹流畅优美;大、小型杯各十件,大杯无花纹,小杯两耳及口沿朱绘几何纹,大小杯皆有"君幸酒"字样,大杯耳背朱书"四升"。

  汉代的酒器组合

  汉代酒器最基本的组合是樽、杓、耳杯,樽为盛酒、温酒器,杓为挹酒器,耳杯则为饮酒器。早年在山东省金乡出土的汉代大司徒朱鲔墓石刻壁画中,就有一幅饮酒图,详细刻画了樽、杓和耳杯的样式及使用方法,是研究中国酒文化史的珍贵材料。

  中文名称: 四神温酒炉

  英文名称: Openwork wine—warming burner

  规格: 通高12厘米 Total Height 12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西汉 We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陕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the Institute of the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Relics and Archaeology,Shaanxi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 温酒炉

  辅助分类项: 酒具

  

  侏儒形四足

  四神温酒炉出土于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国棉五厂西汉墓,全器由耳杯和炭炉组成。炉身上部为椭圆形,四壁雕镂四神像;下部呈长方形,曲柄,炉底有火箅子。炉下四足雕成侏儒形,反手共抬炉体。耳杯为椭圆形口,带长柄。

  雪夜倚炉饮美酒

  这套酒器是用来温酒的,把燃烧的炭火放在炉内,杯中添酒,即可给酒加温。其设计科学、卫生、方便、适用。唐代诗人白居易《问刘十九》诗云:"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就是描写冬季温酒而饮的情景。

  中文名称: 夔凤玉卮

  英文名称: Jade zhi with kui—dragon and phoenix design

  规格: 高12.3厘米、口径6.9 Height 12.3cm·Mouth Dia.6.9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东汉 Ea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玉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北京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主题词或关键词: 卮

  辅助分类项: 酒具

  

  清宫收藏过的东汉玉宝

  夔凤玉卮是一件清代皇宫珍藏过的东汉玉酒器。此卮系采用优质新疆和阗青玉制成,局部有褐色和紫红色浸蚀。卮身呈圆筒形,配圆形隆顶盖。盖顶中央有圆钮,上饰漩涡纹,边沿作凸出的三花瓣形,每瓣均有穿孔。盖面上还有三只立雕羊首。卮身通体以勾连云纹为锦地,锦地上隐起变形的夔凤纹三组。环形卮耳在腹中部,上饰一兽面。卮底三足呈兽蹄状,腹壁近足处亦各有一段兽面纹。

  汉玉之精品

  汉代玉器素享盛名,"汉玉"几乎成了古代美玉的代名词。北京故宫珍藏的这件汉代玉卮,设计新颖,纹饰精美,琢磨细润,是汉代玉制器皿中的{zj0}作品,可谓宝中之宝。据知,汉代玉雕酒卮,目前国内xx一件,因而更显得珍贵xx。

  卮杯的发展历程

  卮,是一种酒器,产生于战国末期,秦时杯卮并行使用,流行于汉代。据《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鸿门宴上,项羽赐樊哙酒,用的便是卮。《汉书·高帝纪》说:"上奉玉卮为太上皇寿。"东汉应劭说:"卮,饮酒礼器也。"汉代以后,酒卮少见,但仍没有绝迹,唐人颜师古说:"卮,饮酒圆器也,今尚有之。"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六十首》诗云:"乾高寅缺筑牛宫,卮酒豚蹄酹土公。"看来,酒卮流行的时间很长,到唐宋时期仍有人使用。但是汉代以后的酒卮实物发现的很少,明代玉匠陆子刚的青玉酒卮酷似汉代的玉卮(樽),当是仿古之器。

  中文名称: 鎏金熊足铜樽

  英文名称: Gilt bear—legged bronze zun

  规格: 通高41厘米 Total Height 41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东汉 Eastern Han Dynasty

  类型

  质地类型: 铜器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故宫博物院 the Palace Museum,Beijing

  主题词或关键词: 樽

  辅助分类项: 酒具

  

  东汉青铜珍品

  此樽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件东汉青铜传世珍品。樽下承盘。樽的形制如常制,圆筒形,通体鎏金。樽腹中腰饰凸弦纹三道并附对称兽面衔环,三熊状立足。承盘较浅,通体鎏金,三熊状盘足。樽、盘之熊,遍体镶嵌圆形或水滴形红、绿宝石,犹如花斑。

  自名"承旋"

  承盘上有铭文"建武廿一年,蜀郡西工造乘舆一斛承旋,雕蹲熊足,青碧闵瑰饰",证明这是建武年间蜀郡工匠制作的御用酒器,当时称之为"承旋"。此樽装饰异常富丽,黄灿灿的通体鎏金,配上光彩夺目的红、绿宝石,显得非常豪华高贵。

  铜酒樽既可盛酒,又能温酒

  樽,是"尊"字加木字旁,表明樽应为漆木器。当然也有人把某些铜器叫做樽。木漆酒樽主要是用于盛酒,而铜酒樽除盛酒之外,还用于温酒。1962年在山西右玉大川村出土的一件汉代铜樽上有铭文“铜温酒樽”,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这件东汉鎏金熊足铜樽,樽下带承盘,自铭为“承旋”。据《说文》说,“镟,圜炉也”,即圆形炉子。这些皆可证明铜樽具有温酒之功能。

  中文名称: 胡腾舞黄釉扁壶

  英文名称: Yellow—glazed flat flask with the scene of the northern tribes' dance

  规格: 高20.5厘米 Height 20.5cm

  出处: 唇边的微笑:酒具

  年代: 北齐 Northern Qi

  类型

  功用类型: 酒具

  栏目关键词: 秦汉至南北朝时期酒器

  收藏地: 河南中原博物院 the Zhongyuan(Central Plains)Museum,Henan Province

  主题词或关键词: 壶

  辅助分类项: 酒具

  

  模仿西域皮囊壶

  此壶1970年出土于河南省安阳县的一座北齐墓葬中,扁体,圆口,细颈,肩有双系钮,通体施黄釉,模制。其形状显然是仿照了西域皮囊壶。在壶腹两面,模印着同样的"胡腾舞"图,画面的中央是一舞蹈者,头戴尖顶帽,身穿窄袖翻领长衫,腰系宽带,衣襟掖在腰间,足套长统靴,正回首、摇臂、扭胯、提膝,做扭动踢踏舞蹈状。其右侧立二人,一人执钹,一人弹琵琶。左侧一人吹横笛,一人击掌伴唱。五人均深目高鼻,著胡服,显系西域胡人。据专家考证,该图表现的是西域"胡腾舞"。


郑重声明:资讯 【中国历代酒具鉴赏3_09草原的空间_百度空间】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