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DIY基本知识扫盲--其他篇

电脑DIY基本知识扫盲--其他篇

2010-04-23 11:06:34 阅读7 评论0 字号:

 

引用


其他:
       
1. 通路商:

        是指有自己的品牌,但是没有自己做产品的工厂,只是叫别的厂家代工产品,然后贴上自己的商标进行销售的商家。
        
显卡五大通路商:铭瑄、昂达、七彩虹、双敏、盈通。
        五大通路商均是同德代工的,因此这5家出的卡设计做工基本都差不多,我们统称为同德卡!因为代工的关系,不需要付出昂贵的设计制造成本,所以同德卡的价格都近乎大众水平,当然还是因为代工的关系,在设计水平、制作工艺用料方面自然也无法跟那些具有独自研发能力、制造能力的AIB、AIC大厂比!所以同德卡的卖点和优势主要是在价格那里!


2. HI-FI音响系统:
        Hi-Fi是英语High-Fidelity的缩写,直译为“高保真”,其定义是:与原来的声音高度相似的重放声音。
        Hi-Fi音响系统从结构上可分为一体式、套装式及组合式。
        一体式的音响系统是将各种功能的器材和扬声器组装在一个机箱内,不可以随意拆开,此类机器一般为低档普及型机器。
        套装式音响系统是由生产商设计,将各种器材单搭配成套,各个单元之间可以拆开。
        音响组合则是根据个人的爱好选择各种型号的器材,进行自由组合。

3. HDCP技术:
        HDCP的全称是High-bandwidth Digital Content Protection,也就是“高带宽数字内容保护”。简单的说,HDCP就是要将通过DVI接口传递的数字信号进行加密,多媒体内容的发出端(电脑、DVD、机顶盒等)与接受端(显示器、电视机、投影机等)之间加上一道保护。这样一层保护主要并不是用来防止通过数字信号进行不合法的复制,而是将数字信号内容进行加密,使得不合法的复制无法得到准确的内容、满意的效果。
        事实上HDCP不是支持高清HDTV, 而是HDCP保护有版权的HD节目。显示器是否具备HDCP是无关紧要的。

4. 计算机中数据传输的方式:串行通讯和并行通讯
(1)串行(serial)通讯是指数据一位位地顺序传送,其特点是通信线路简单,只要一对传输线就可以实现双向通信,并可以利用电话线,从而大大降低了成本,特别适用于远距离通信,但传送速度较慢。串行通信本身又分为异步通信与同步通信两种。
        串行通信线路上传送的是数字信号,表示传送数字信号能力的指标为数据速率(Data Rate),其单位为bps(bit persecond),即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位数。

(2)并行(parallel)通讯是指数据中每个字符的二进制位使用多条数据线同时进行传输,传输速度相对要快些,但传输距离相对不能太远,计算机内部数据传输一般都是采用这种方法。
        它有2个主要特点:一是同时并行传送的二进位数就是数据宽度,例如通常所说的8位,16位,32位,64位;二是在计算机与外设之间采用应答式的联络信号来协调双方的数据传送操作,这种联络信号又称为握手信号,例如标准打印口。

5. HTPC(个人家庭影院电脑)
        HTPC是Home Theater Personal Computer的缩写,也就是家庭影院电脑的意思。
       
HTPC的特点:
        PC灵活的配置,强大的处理能力,优异的显示质量,廉价的大容量存储,丰富的软件等等,能够带来传统碟机和AV解码器所不能轻易实现的功能和效果!
        首先,灵活的配置,使得PC可以根据每个人的预算投入和实际的需要,随时选择各种品牌各种性能的配件,这是碟机所无法实现的,普通的DVD机,只能实现购买时功能,要增加和升级,只有整台更换,目前虽然有xx的模块化DVD机,可以用插件和软件升级,但是只能用其本品牌产品,而且价格极高,比如PROCEED 的模块化DVD机 PMDT (4000多美元),升级逐行输出插卡,就要1500美元,而PC的开放性架构,使得升级极其容易和价格合理,不满意任何部分,都能随时更换。
        其次,强大的处理能力,PC的CPU及图像芯片(GPU)的处理能力日新月异,以及APU(音频处理芯片)概念的引入,PC能够实现以往家庭影院系统,需要多台设备才能实现的功能,比如以往需要DVD机负责MPEG2视频解码,AV解码器实现环绕声解码和处理,以及机顶盒负责HDTV的解码,和用D-VHS或光盘硬盘录像机视频信号的保存,等等这些,都将可以由PC来实现,这在xxx和占用空间方面,会有极大的改善!
        同时PC具有优异的显示质量,由于目前的显示设备,除了三枪投影背投和电视机,其他的诸如LCD,DLP,LCOS/D-ILA,PDP,都是属于固定像素显示设备,也就是说任何信号输入,都要用其本身具备的像素来显示,然而只有和其像素一一对应的信号输入,才能发挥其{zj0}显示效果,这一点使用过LCD显示器的朋友一定身有体会,任何大于或小于其分辨率的格式,都会用拉伸和压缩来显示,效果极差!这时,就是显卡大显身手的时候,显卡加上优化软件,可以设置任意分辨率和场频的输出格式,用来对应各种显示设备。而传统家庭影院要达到这一目的,要用DVD机加上天价的倍线器,比如Faroudja倍线器,而且还多进行了一次D/A转换。
        再次,廉价的大容量存储,这是HTPC最能体现其优点的方面。以往,要实现多碟(CD,DVD)播放,需要使用碟片库和复杂的机械机构,这是家用设备所不能承受的,所以普通家用设备,最多是3-5碟播放。而PC的大容量硬盘和虚拟光盘技术的发展,可以把DVD,CD虚拟到硬盘播放,等于拥有了一个碟片库,碟片库的容量只受硬盘容量和扩展硬盘数量的限制。从此,再也不用每次播放都要找碟和进退片,只需鼠标轻点即可轻松欣赏!而且,大容量的硬盘,对于视频采集也是极为有利,搭配包含高频头的采集卡,可以方便的实现硬盘录像机功能,配合CD-R/DVD-R刻录机,能够用各种格式(MPEG1/2,DIVX,WMV,RM)保存。
        {zh1},丰富的软件,使得PC的功能得以发挥。大家知道,传统的家庭影院设备,其功能菜单都是固化在机器当中,虽然当前很多机型,可以通过软件升级,扩展一部分内容,但基本都是小的改进和修正,而且只能局限在同品牌的同一机型。而PC则不同,同一操作系统下的软件,只要不是有特殊的硬件要求,可以在任何PC上运行,而且丰富的组合,可以实现传统影院无法想象的功能!比如可以随意的截取视音频的片断,静止的画面,甚至你可以自己来编辑影片。

6. ATX电源简介
        ATX是计算机的工作电源,作用是把交流220V的电源转换为计算机内部使用的直流5V,12V,24V的电源。为“不间断供电电源”,是由电池组、逆变器和控制电路组成,能在电网异常(停电、浪涌、欠压、市电陷落、辐射干扰等)时不间断的提供交流电力的电源保护、储能设备。它的输入输出均为220V交流。对于重要的计算机可以使用UPS供电,以保证数据安全。它对应的主板是ATX主板。
        和AT电源不一样,ATX电源除了在线路上作了一些改进,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关机时ATX电源本身并没有彻底断电,而是维持了一个比较微弱的电流。同时它利用这一电流增加了一个电源管理功能,称为Stand-By。它可以让操作系统直接对电源进行管理。通过此功能,用户就可以直接通过操作系统实现软关机,而且还可以实现网络化的电源管理。如在电脑关闭时,可以通过网络发出信号到电脑的Modem上,然后监控电路就会发出一个ATX电源所特有的+5V SBxx电压,来打开电源启动电脑,从而实现远程开机。
        ATX电源可分为ATX1.1、ATX1.3、ATX2.0、ATX2.2等版本,其中,{zpy}的是ATX1.1和1.3电源,只提供了20Pin以及4pin电源接口,1.3版本与1.1版本相比,前者增加了一个SATA电源接口,同时增加了+12V输出能力。
        而对于主流的K8平台以及LGA775平台来说,ATX2.0才是入门级标准,其可提供了一个24Pin电源接口,提供了双路+12V输出能力,并有针对PCI-E设备而提供的6pin电源接口。ATX2.0电源有250W、300W、350W以及400W四个版本,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购买。
        而对于2.2标准来说,其在2.0的基础上增加了3.3V与5V的输出能力,削弱了12V的持续供电能力,加入了450W的输出能力,比较适合高功耗的产品。

以下内容选看:
(1)ATX电源的特点
        与AT电源相比,ATX电源增加了“+3.3V、+5VSB、PS-ON”三个输出。其中“+3.3V”输出主要是供CPU用,而“+5VSB”、“PS-ON”输出则体现了ATX电源的特点。
        ATX电源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不采用传统的市电开关来控制电源是否工作,而是采用“+5VSB、PS-ON”的组合来实现电源的开启和关闭,只要控制“PS-ON”信号电平的变化,就能控制电源的开启和关闭。“PS-ON”小于1V伏时开启电源,大于4.5伏时关闭电源。
(2)ATX电源的核心电路
        ATX电源的主变换电路与AT电源相同,也是采用“双管半桥它激式”电路,PWM(脉宽调制)控制器同样采用TL494控制芯片,但取消了市电开关。
        由于取消了市电开关,所以只要接上电源线,在变换电路上就会有+300V直流电压,同时辅助电源也向TL494提供工作电压,为启动电源作好准备。
        ATX电源的特点就是利用TL494芯片第4脚的“死驱控制”功能,当该脚电压为+5V时,TL494的第9、11脚无输出脉冲,使两个开关管都截止,电源就处于待机状态,无电压输出。而当第4脚为0V时,TL494就有触发脉冲提供给开关管,电源进入正常工作状态。辅助电源的一路输出送TL494,另一路输出经分压电路得到“+5VSB”和“PS-ON”两个信号电压,它们都为+5V。其中,“+5VSB”输出连接到ATX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作为它的工作电压,要求“+5VSB”输出能提供10mA的工作电流。“电源监控部件”的输出与“PS-ON”相连,在其触发按钮开关(非锁定开关)未按下时,“PS-ON”为+5V,它连接到电压比较器U1的正相输入端,而U1负相输入端的电压为4.5V左右,这样电压比较器U1的输入为+5V,送到TL494的“死驱控制脚”,使ATX电源处于待机状态。当按下主板的电源监控触发按钮开关(装在主机箱的面板上),“PS-ON”变为低电平,则电压比较器U1的输出就为0V,使ATX主机电源开启。再按一次面板上的触发按钮开关,使“PS-ON”又变为+5V,从而关闭电源。同时也可用程序来控制“电源监控部件”的输出,使“PS-ON”变为+5V,自动关闭电源。如在WIN9X平台下,发出关机指令,ATX电源就自动关闭。
(3)主板无法加电的故障分析
        由于ATX电源的开启受制于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所以当ATX主机出现无法加电的故障时,不能立刻确定故障是电源本身还是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给维修带来一定难度。
        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在“PS-ON”输出与地之间接一个100 OHM 左右的电阻,使“PS-ON”变为低电平,就能启动ATX电源,这样即可区分故障部位。同时也提示我们,如果ATX主板的“电源监控部件”出现故障,由于它的维修有较大难度,我们可以跳过“电源监控部件”,直接控制“PS-ON”的电压,就能开启或关闭主机。当然,此时主机的自动关闭功能没有了。       

7. 电源的效率问题:
(1)“功率因数”为国家省钱

公式1:功率因数=输入电源的实际能量/电网供给电源的能量

        一般来说,在二端网络中,提高用电器的功率因数有两方面的意义,一是可以减小输电线路上的功率损失;二是可以充分发挥电力设备(如发电机、变压器等)的潜力。在电网的负载一定的情况下,如果用户的用电设备的功率因数越大,那么电网的能量利用率和稳定性就越高。
        小提示:这里的“稳定”指的是电器设备之间的相互干扰少,例如平时我们在家里启动一个大功率较大的电器时,家里的电灯就会突然暗下来。所以,电源中PFC除了提高电能利用率,减少电能的损耗外,同时还要起到能减少电源对市电和其他电器干扰的作用。
        由于功率因数所产生的损耗是由电力部门负担的,因此使用功率因数比较高的产品,能为国家做出贡献,能提高电网的利用率。一般而言,“有源”(主动式)PC电源的功率因数可以到达0.99,而“无源”(被动式)PC电源的功率因数大多在0.6~0.8之间,而其他的家用电器大多在0.5~0.6之间,甚至更低。可见,PC电源的电能利用率是比较高的。

(2)“转换效率”为用户省钱

公式2:电源转换效率=电源为主机提供的即时输出功率/输入电源的即时功率×{bfb}(功率因数≠转换效率)

        电源在工作的时候,输入电源的电能并不会全部由交流电转换成低压直流电,总会有部分电能会在转换的过程中变成热能而损耗掉。所谓转换效率,就是电源的实际输出功率除以输入功率的百分比。比如说一款电源的转换效率为80%,那么通过该电源输出200W的直流电功率,则在输入端输入的交流电功率为“200W÷80%=250W”,足足有50W的功率是白白被浪费掉了,而浪费部分的费用是由用户来承担的。

小知识:电源转换效率的特点
        对于电源而言,其转换效率有两大特点:不同的电源产品,其转换效率不同;同一电源产品,在不同的工作状态下,其转换效率也会发生变化。{dy}点很容易被人理解,因为不同的电源产品之间,它们内在的变压电路、电流转换器以及功能电路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转换效率不同是理所当然的。
        但为什么同一产品的转换效率也会变化呢?这是因为电源的输出电压有多路,例如+12V、+5V、+3.3V等,当各路输出的负载情况发生变化时,电源内部的变压器、磁感线圈等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从而导致转换效率发生变化。早期的电源,转换效率一般只有65%左右。发展到ATX12V 1.3规范时,要求电源的转换效率达到70%,而ATX12V 2.0版或后续版本电源,转换效率要求达到80%以上。

(3)电源的实际效率

        明白了“功率因数”和“转换效率”之后,那么电能从电网端到电源输出端的转换效率就很容易计算了:

公式3:电源的实际效率=功率因数×转换效率

        假设现在有被动式PFC和主动式PFC两款电源,前者的功率因数为0.75,转换效率为82%,而后者的功率因数为0.99,而转换效率为81%,那么我们就得到它们的实际效率:
        被动式PFC电源的实际效率=0.75×82%=61.5%
        主动式PFC电源的实际效率=0.99×81%=80.19%
        在转换效率基本相同的时候,两者在实际效率上的差距达到了18.69%。也就是说,在相同的硬件配置下,使用主动式PFC电源要比被动式PFC的节约1/3左右的电能(所节约出来的电源是个人和电网公司共同享有的),差距相当明显。


8. PFC电路简介
        PFC在UPS电源里运用得较多,而PC电源上很少见到PFC电路。PFC在PC电源上的兴起,主要是源于CCC认证,所有需要通过CCC认证的电脑电源,都必须增加PFC电路。
        PFC(Power Factor Correction)就是“功功率因数校正”的意思,主要用来表征电子产品对电能的利用效率。功率因数越高,说明电能的利用效率越高。
        PC电源采用传统的桥式整流、电容滤波电路会使AC输入电流产生严重的波形畸变,向电网注入大量的高次谐波,因此网侧的功率因数不高,仅有0.6左右,并对电网和其它电气设备造成严重谐波污染与干扰。早在80年代初,人们已对这类装置产生的高次谐波电流所造成的危害引起了xx。1982年,国际电工委员会制订了IEC55-2限制高次谐波的规范(后来的修订规范是IEC1000-3-2),促使众多的电力电子技术工作者开始了对谐波滤波和功率因数校正(PFC)技术的研究。电子电源产品中引入PFC电路,就可以大大提高对电能的利用效率。
        PFC有两种,一种是无源PFC(也称被动式PFC)(Pass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一种是有源PFC(也称主动式PFC)(Active Power Factor Correction )。无源PFC一般采用电感补偿方法使交流输入的基波电流与电压之间相位差减小来提高功率因数,但无源PFC的功率因数不是很高,只能达到0.7~0.8;有源PFC由电感电容及电子元器件组成,体积小,可以达到很高的功率因数,但成本要高出无源PFC一些。
        有源PFC电路中往往采用高集成度的IC,采用有源PFC电路的PC电源,至少具有以下特点:
1) 输入电压可以从90V到270V;
2) 高于0.99的线路功率因数,并具有低损耗和高可靠等优点;
3) IC的PFC还可用作辅助电源,因此在使用有源PFC电路中,往往不需要待机变压器;
4) 输出不随输入电压波动变化,因此可获得高度稳定的输出电压;
5) 有源PFC输出DC电压纹波很小,且呈100Hz/120Hz(工频2倍)的正弦波,因此采用有源PFC的电源不需要采用很大容量的滤波电容。


9. PS的含义:
    (1) PS指postscript,“备注,注”的意思;
    (2) PS指Photoshop,一种有名的专业图像处理软件,几乎所有的广告公司,平面设计公司都用;
    (3) PS指索尼公司的游戏机play station,它的后续版本有PS2、PSP、PS3;
    (4) PS指Political Science,即“政治科学”,是科学的一个分支;
    (5) PS指Polystyrene,即一种热塑性合成树脂,{zd0}的应用领域是电子/电器行业……
    不同的场合,PS代表的含义不同。

 

来源 :穷则独善其身

<#--{zx1}日志--> <#--推荐日志--> <#--引用记录--> <#--相关日志--> <#--推荐日志--> <#--推荐阅读--> <#--右边模块结构--> <#--评论模块结构--> <#--引用模块结构-->
郑重声明:资讯 【电脑DIY基本知识扫盲--其他篇】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