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砚著书养己心悦人目 弄墨舞文逢盛世谢知音_张文睿的电力旧闻_新浪博客

1999.04.29

 

        藏砚著书养己心悦人目   弄墨舞文逢盛世谢知音

 

                           ——晨言和他的《铁研斋藏砚》

 

     张文睿

 

    人的爱好是宽泛的,倘若以文化为背景或进入某一具体的领域,日子长了,积薄渐厚,得法得道,就极有可能出彩。

    1998年6月,晨言从用半生心血收藏的500余方古砚中,精选出上起两汉下迄明清的199方佳品,并撰稿6万余字,由海潮出版社推出了大型精装画册《铁研斋藏砚》。个人收藏古砚的砚谱专著,这在京城还是{dy}家。

    xx书法大家启功、刘炳森,xx书法家、作家刘征分别题写了书名,xx学者张中行为之写了名曰《铁研斋赏砚记》的代序。砚谱画册成书前,晨言曾请张中行老人到家中品砚。著作等身的大学问家中行老人,数日后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写了3000余字的《铁砚斋赏砚记》,文中对晨言藏砚之丰与注重石质颇为欣赏。

    北京供电局职工晨言善丹青,在xx服役时曾从事美术创作十数年。功夫在画外,晨言涉猎的范畴异常广泛,除读文史、撰杂稿、走山走水和醉于京戏之外,藏古砚是一大雅好。

    收藏对创作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也是一种艺术修养。收藏与鉴赏是连在一起的,鉴赏与眼界决定人的审美,审美与功力决定作品的高下。

    人生快得如翻书,几十年光阴匆匆过,晨言像一位在田野上当午荷锄种上麦子又套种高梁的庄稼把式,麦子颗粒归仓,高梁更是落得个大丰收。

    “铁研斋”之号何来?

    铁砚是北方的砚种,汉代就有了。古人习书习文很苦,冬天屋里冷,铁砚上磨墨,下面是炭火,如此这般,墨汁儿不冻。研字本义是细磨,晨言收藏了元代铁砚一方。所谓“铁研斋”,喻铁砚磨穿之志,激励自己创作有成。

    《铁研斋藏砚》一书设计与印刷均十分精美,编得也比较通俗,文字简炼,雅俗共赏。从这部个人收藏的砚谱中可读出砚的历史轮廓,是一本重图亦重文的知识读物。书本身也有收藏价值。

    全书分端石之英、歙石之精、陶泓之葩和别品之花四个部分,依次客观详细地介绍了199方古砚之特质与风韵,让人叹为观止。

    在这199方古砚中,每一方砚都有两个值得用文字细细写下的叙述点。其一,砚自身价值以及附着或由此xx的历史与文化话题,即每一方砚都有一个渊源的历史故事;其二,淘砚者的艰辛、淘砚者亲历性的故事。这后者又是一本书。笔者了解,晨言已经写了不少这类文章,发表在《中国文房四宝》等杂志上。晨言讲,写那类文章是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在收藏过程中确实经历了一些不平凡的事情。

    喜欢藏砚的人都知道,藏古砚,一求石质上佳,二求雕琢有品味,三求年代悠远,四求名人名款。置一方砚自然要付出几多心血。晨言藏砚大致有三个来源,一是亲朋好友知其痴迷此道赠之,或知晓谁家惠存此物,晨言以丹青素尺相换之;二是在各地古玩市场淘;三是从老收藏家手里换。其中苦衷难以——尽数。一般情况下买一方好砚跑八回七次的,不算新鲜。有时想从老收藏家那儿换回中意的砚,要等十年八载的,更有种种缘由导致失之交臂的遗憾多多。

    砚石自身有八德,温、润、柔、嫩、腻、洁、美、雅,这里有说不尽的美妙和不可言处。特别是砚,磨损自己为别人提供精神力量,值得赞美。藏砚应有砚德,做人应讲砚德。

    晨言讲:通过藏砚境界高了,长了见识,看到中华民族渊源的历史,看到了民族文化的厚重。沉浸在历史的长河中,突出的感受是,人的一生最重要的是踏踏实实地干一点事儿。

    补记:晨言,铁研斋主。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收藏家协会会员、中国古陶瓷研究会会员。

已投稿到:
郑重声明:资讯 【藏砚著书养己心悦人目 弄墨舞文逢盛世谢知音_张文睿的电力旧闻_新浪博客】由 发布,版权归原作者及其所在单位,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企业库qiyeku.com)证实,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若本文有侵犯到您的版权, 请你提供相关证明及申请并与我们联系(qiyeku # qq.com)或【在线投诉】,我们审核后将会尽快处理。
—— 相关资讯 ——